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讲政治,必须提高舆论质量——学习江泽民讲话笔谈
1
作者 龙泽学 《新闻传播》 1997年第1期39-39,共1页
去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先后在《解放军报》社、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人民日报》社三次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进行了重要阐述。江总书记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 去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先后在《解放军报》社、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人民日报》社三次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进行了重要阐述。江总书记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新闻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在把握好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让读者有亲切感。这里的关键、核心是舆论的质量。如果我们的报纸质量很低,领导就不满意,读者也不愿看,群众也不买你的帐。我们只有集中精力抓报纸质量,特别是舆论质量,从当好政府部门决策的参谋助手、当好群众的良师益友的高度来编采每一篇稿件,编排每一期报纸,才能大大提高这张报纸的可读性,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得到领导的好评。当前,我们要贯彻江总书记讲话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质量 报纸 新时期 感召力 重要讲话 江总书记 政治方向 质量意识 新闻工作 宣传艺术
下载PDF
边远地市报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思考
2
作者 龙泽学 《中国地市报人》 2002年第7期11-11,10,共2页
关键词 地市报 边远地区 资金支持 人才培养 报纸发行
下载PDF
落实好“三贴近”的几个切入点
3
作者 龙泽学 《新闻传播》 2003年第7期15-15,48,共2页
办报方法和报纸质量不能总是停滞在一个水平上,也应与时俱进,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则是办好党报的一个长期性指导原则。没有'三贴近',就不能拥有广大的社会各界的读者,就不能充分发挥党报动员群众、凝聚人心、鼓舞斗... 办报方法和报纸质量不能总是停滞在一个水平上,也应与时俱进,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则是办好党报的一个长期性指导原则。没有'三贴近',就不能拥有广大的社会各界的读者,就不能充分发挥党报动员群众、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近一个时期以来,《大兴安岭日报》的新闻宣传连续多次受到地委的肯定和表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日报》 新闻报道 贴近性 新闻言论 新闻改革 会议报道 热点问题报道
下载PDF
新闻宣传与可持续发展
4
作者 龙泽学 《新闻传播》 2002年第5期34-35,共2页
新闻宣传是一种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特殊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发展水平与状况对新闻宣传乃至新闻事业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新闻宣传又影响、促进和引导着经济发展。因此,在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进一步研... 新闻宣传是一种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特殊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发展水平与状况对新闻宣传乃至新闻事业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新闻宣传又影响、促进和引导着经济发展。因此,在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进一步研究新闻宣传在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意义与任务,是十分必要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宣传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舆论引导 科技进步 舆论监督
下载PDF
关于舆论监督“三贴近”的思考
5
作者 龙泽学 《新闻传播》 2003年第12期23-23,共1页
舆论监督'三贴近',这个问题在以往大约还没有引起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我们一般只着重于正面的宣传报道努力做到'三贴近',但是,对舆论监督'三贴近'的丰富内涵尚缺少全面、准确、自觉的把握,对舆论监督如... 舆论监督'三贴近',这个问题在以往大约还没有引起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我们一般只着重于正面的宣传报道努力做到'三贴近',但是,对舆论监督'三贴近'的丰富内涵尚缺少全面、准确、自觉的把握,对舆论监督如何做到'三贴近',也似乎还缺少比较系统、深入的认识。实际上,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不仅仅是正面的宣传报道要坚持'三贴近',对反面的东西进行揭露、批评也要坚持'三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监督 “三贴近” 群众意识 新闻工作者 职业道德
下载PDF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6
作者 龙泽学 《新闻传播》 1996年第5期27-27,共1页
我国著名记者邹韬奋在总结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时说:"最重要的要有创造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也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意识。凡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记者,他们都会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顽强地探索,不断地突破,从而取得... 我国著名记者邹韬奋在总结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时说:"最重要的要有创造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也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意识。凡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记者,他们都会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顽强地探索,不断地突破,从而取得世人同钦的好作品来。作为一名记者,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把握大局吃透"两头"所谓把握大局,主要是吃透"上情"和了解"下情"两个方面。吃透"上情"就是掌握"上头精神",这是管政治方向的,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所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名记者 培养 新闻敏感 政治方向 邹韬奋 工作经验 精神实质 大兴安岭 作品
下载PDF
当前采编队伍素质的几个不适应
7
作者 龙泽学 《新闻传播》 1995年第3期19-19,共1页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三个服务"不但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共同遵循的指导方针,更是肩负的伟大的历史使命...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三个服务"不但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共同遵循的指导方针,更是肩负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关键是建设一支优秀的新闻队伍。但是从当前采编队伍的现状看,整体素质还明显不适应。新闻观念还未彻底转变。过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指导下,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一种普遍说法,即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特别强调指令性,强调统一口径。这种几十年来形成的新闻观念,显然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入了。尽管近几年新闻战线做了大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工作,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作为一种旧的观念,其影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例如,在新闻报道中,侧重于从指令性出发选择新闻,报道的重心是上级的指令、决策和计划,致使领导长篇讲话、领导活动的报道和会议新闻充斥版面,而来自基层,来自生活,来自市场的新鲜的,活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伍素质 新闻工作者 新闻观念 更新观念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计划经济 新闻队伍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经济 采编
下载PDF
找准党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
8
作者 龙泽学 丁启华 《新闻传播》 2001年第1期22-23,共2页
2000年初,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组织开展了'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这项活动也是地委确定的11个重点推进工作之一。作为大兴安岭地委的机关报——大兴安岭日报首当其冲,承担起了新闻宣传的重任。报社编委会从编... 2000年初,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组织开展了'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这项活动也是地委确定的11个重点推进工作之一。作为大兴安岭地委的机关报——大兴安岭日报首当其冲,承担起了新闻宣传的重任。报社编委会从编辑各部门抽调了记者,组成专门报道组,并在头版开辟了'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倡导文明新风'和'大家谈'专栏。在10个月的时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大兴安岭日报 新闻宣传 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策划
下载PDF
岭上"志痴"--记省优秀共产党员、大兴安岭地区地志办主任刘庚正
9
作者 龙泽学 鲁微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04年第7期25-27,共3页
采访刘庚正太难了,一是人难找,二是好不容易找到他他又忙得没时间.我们几次叩响大兴安岭地区地志办主任办公室的门,都没见到刘庚正.工作人员说,刘主任去南京印史志,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无奈,我们只好先从外围开始,找熟悉刘庚正的人聊,... 采访刘庚正太难了,一是人难找,二是好不容易找到他他又忙得没时间.我们几次叩响大兴安岭地区地志办主任办公室的门,都没见到刘庚正.工作人员说,刘主任去南京印史志,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无奈,我们只好先从外围开始,找熟悉刘庚正的人聊,找刘庚正身边的人聊;最后,凡是认识刘庚正的人,都找.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北部火烧区全面恢复生态功能
10
作者 龙泽学 曲绍义 闫捍江 《中国林业》 2004年第07B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火烧区 火烧迹地更新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我的大兴安岭
11
作者 龙泽学 许志琪 鲁微 《中国林业》 2004年第07B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山脉 大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