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300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龙英姿 应若素 何溪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920-921,931,共3页
目的探讨2006年广州市登革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收治的300例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年龄3个月-78岁,平均年龄(33.5±12.7)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100%)、畏寒(84.67%)、头痛(75.0%)、肌痛(51... 目的探讨2006年广州市登革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收治的300例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年龄3个月-78岁,平均年龄(33.5±12.7)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100%)、畏寒(84.67%)、头痛(75.0%)、肌痛(51.67%)、皮疹/出血点(84.33%),热程多为4-7d,平均热程(5.6±2.3)d,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分别占(75%)和(80.7%),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73%),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8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8%),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26%),血清钾下降(25.3%),尿蛋白阳性者(9%)。结论近年来本地区主要为DFV-I流行。本组病人临床特征符合登革热病程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临床特征
下载PDF
YMDD变异患者病情进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龙英姿 石裕明 冼建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498-1500,共3页
目的:探讨服用拉米夫定YMDD变异者病情进展相关因素,提高抗HB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拉米夫定治疗患者267例,平均治疗18个月后进行YMDD检测,分成YMDD(+)组、YMDD(-)组,分析两组间在治疗前1个月、平均治疗18个月后肝功能、血清学肝... 目的:探讨服用拉米夫定YMDD变异者病情进展相关因素,提高抗HB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拉米夫定治疗患者267例,平均治疗18个月后进行YMDD检测,分成YMDD(+)组、YMDD(-)组,分析两组间在治疗前1个月、平均治疗18个月后肝功能、血清学肝纤维化、HBV-DNA定量的差异。结果:YMDD(+)组与YMDD(-)组比较,治疗前YMDD(-)组HBV-DNA病毒量普遍较YMDD(+)组低;患者在治疗后YMDD(+)组转氨酶、HA、IVC明显高于YMDD(-)组(P<0.05);蛋白合成指标(TP、Alb)均低于YMDD(-)组(P<0.043);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YMDD(-)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转氨酶、肝纤维化指标升高、蛋白合成指标下降,HBV-DNA病毒增加应作为YMDD变异患者病情进展的临床指标。HBV-DNA定量较低,ALT较高抗病毒效果较好,发生变异几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YMDD变异
下载PDF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与HIV/HCV重叠感染临床疗效
3
作者 龙英姿 关玉娟 刘惠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8-629,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与HIV/HCV重叠感染者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及HIV和HCV的相互影响。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8例慢丙肝、32例HIV/HCV重叠感染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检测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HCV-R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与HIV/HCV重叠感染者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及HIV和HCV的相互影响。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8例慢丙肝、32例HIV/HCV重叠感染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检测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HCV-R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慢丙肝患者血浆中HCV-RNA含量96%<10E3cop/ml,HIV/HCV重叠感染者HCV-RNA含量下降不理想,但HIV-RNA含量较前下降,CD4不同程度增多。结论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HIV/HCV重叠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肝患者差,但对HIV有抑制作用,并部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HCV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 临床疗效 重叠感染 RNA含量 肝脏纤维化指标 T淋巴细胞亚群 机体免疫功能 抗病毒治疗 感染者 相互影响 治疗疗效 治疗前后 分离血浆 病毒载量 患者血浆 不同程度 丙肝患者 抑制作用 外周血
下载PDF
36例麻疹患者肝损害情况分析
4
作者 龙英姿 石裕明 《海南医学》 CAS 2000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麻疹 诊断 治疗 肝损害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麻疹性肝损害36例分析
5
作者 龙英姿 石裕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麻疹性肝损害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关玉娟 杨湛 +4 位作者 唐小平 魏绍静 冼建中 陈伟烈 龙英姿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基因型。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序列测定法检测广东地区27例HBV携带者和173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结果B型105例(52.5%),C型94例(47%),D型1例,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型中ASC...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基因型。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序列测定法检测广东地区27例HBV携带者和173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结果B型105例(52.5%),C型94例(47%),D型1例,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型中ASC所占比例(18.1%)显著高于C型中ASC所占比例(8.5%),χ2=3.89,P<0.05。C型中肝硬化所占比例(23.4%)显著高于B型中肝硬化所占比例(7.6%),χ2=8.46,P<0.01。C型在ASC、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及重型肝炎、肝硬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9.6%(8/27),35.5%(11/31),44.2%(23/52),45.8%(11/24),52%(13/25),71%(23/31),提示广东地区C基因型与较重肝病有关。C型较B型年龄大。105例B型与94例C型无性别差异。结论广东地区HBV基因型有B,C,D型构成,以B型为主。C型较B型年龄大,与较重肝病有关。B,C型间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断长度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0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应若素 陈志敏 +4 位作者 刘惠媛 石裕明 龙英姿 陆勤 卢业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9-98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对它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观察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对它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8、12、24周血清中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和HCVRNA(定量PCR法)。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其值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毒有效者,在治疗4个时间点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完全应答组较无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改变更显著。结论:细胞因子IL-18和IL-10与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和肝脏损害密切相关,干扰素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IL-18 IL-10 干扰素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MMP-1及TIM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健珍 龙英姿 +3 位作者 李穗芬 谭奕洲 张春兰 杨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M...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MMP-1和TIMP-1水平,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血清MMP-1水平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降低,而血清TIMP-1水平则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MMP-1水平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中度与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慢性肝炎重度与肝硬化之间比较无显著性相差(P>0.05);慢性肝炎轻度患者血清TIMP1水平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之间,中度与重度和肝硬化之间,重度与肝硬化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血清MMP-1和TIMP-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能够被用来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尤其是血清TIMP-1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MP-1及TIMP-1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健珍 龙英姿 +4 位作者 李穗芬 易俊卿 陈厚志 张春兰 杨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874-876,887,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寻找新的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4例,均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进行...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寻找新的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4例,均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程度分期(S),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MMP-1及TIMP-1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结果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MMP-1水平逐渐降低,而TIMP-1水平逐渐升高,除G1与G2、S1与S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TIMP-1与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496,P=0.003),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正相关(r=0.460,P=0.005);血清MMP-1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443,P=0.004),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负相关(r=-0.419,P=0.007),且血清MMP-1及TIMP-1与HA、PⅢNP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血清TIMP-1和MMP-1水平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发展或减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下载PDF
血必净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志钢 龙英姿 张国明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3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X线...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3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X线胸片病灶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必净具有抗炎及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重症肺炎 发热
下载PDF
肝型肝豆状核变性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远煌 龙英姿 蒋慧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分析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本院收治的26例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97d(7d~8.2年)。活动性肝炎型8例(30.7%),肝硬化型9例(34.6%),... 目的:分析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本院收治的26例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97d(7d~8.2年)。活动性肝炎型8例(30.7%),肝硬化型9例(34.6%),爆发型9例(34.6%),合并急性血管内溶血9例(34.6%)。铜蓝蛋白下降25例(96.1%)、尿铜升高26例(100%)、血铜下降16例(61.5%)、K-F环阳性22例(84.6%)。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对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天门冬氨酸氧基转移酶升高为主)同时伴有尿蛋白增加者,特别是有肝脾肿大者应高度怀疑本病。除了血铜、尿铜、铜蓝蛋白测定、K-F环检查外,驱铜试验和肝铜测定对诊断具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K-F环 铜蓝蛋白
下载PDF
达诺瑞韦联合索磷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凯 黄平 +3 位作者 柯柳 龙英姿 杨晓冬 林潮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18-2422,共5页
目的全口服直接抗病毒方案已经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的首选。本研究旨在评价利托那韦增强的达诺瑞韦(DNVr)联合索磷布韦(SOF)±利巴韦林(RBV)治疗基因1、2、3、6型,非肝硬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 目的全口服直接抗病毒方案已经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的首选。本研究旨在评价利托那韦增强的达诺瑞韦(DNVr)联合索磷布韦(SOF)±利巴韦林(RBV)治疗基因1、2、3、6型,非肝硬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以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四家中心登记的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处方达诺瑞韦联合索磷布韦加或不加利巴韦林方案治疗12周,随访12周。主要终点是治疗结束12周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次要终点是治疗结束时的病毒学应答率(EOT)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58例患者中,GT1a占5.2%(n=3);GT1b占43.1%(n=25);GT2a占17.2%(n=10);GT3a占5.2%(n=3);GT3b占8.6%(n=5);GT6a占20.7%(n=12)。其中4例患者存在代偿期肝硬化。所有患者完成12周治疗,且结束治疗时HCV RNA低于检测下限(LLOQ<15 IU/mL)。有5例患者未能完成12周随访,完成随访的53例患者全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100%)。对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用达诺瑞韦联合索磷布韦加利巴韦林方案治疗12周,SVR12为100%(4/4)。在治疗和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仅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达诺瑞韦联合索磷布韦加或不加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基因1、2、3、6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12高达100%(53/53),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诺瑞韦 利托纳韦 索磷布韦 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英姿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0期106-106,共1页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100例妊高症产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100例妊高症产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高症产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症 产妇 临床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李梦月 陈兴 +4 位作者 龙英姿 柯柳 杨晓冬 林潮双 许镇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研究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不同组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中国南方地区GT3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40例GT3型、初治、伴或不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型... 目的研究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不同组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中国南方地区GT3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40例GT3型、初治、伴或不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DAA治疗方案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包括:利托那韦增强的达诺瑞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DNVr+SOF+RBV),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利巴韦林(SOF+VEL+RBV),索磷布韦+达拉他韦+利巴韦林(SOF+DCV+RBV)治疗12/24周。评估患者12/24周治疗结束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及随访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了40例GT3型的慢丙肝患者,其中20%(8/40)存在代偿期肝硬化、5%(2/40)存在失代偿期肝硬化;5%(2/40)合并肾功能异常、5%(2/40)为肾移植术后、10%(4/40)合并乙型肝炎感染。40例患者接受12周或24周治疗方案,其中以SOF+DCV+RBV方案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疗程为24周,非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的4、12周,DNVr+SOF+RBV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93.3%、100%,与另外两组相比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P=0.567),在治疗结束后第4、12周的随访时,DNVr+SOF+RBV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均为100%。与另外两组相比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各组治疗结束后肝癌发生率以及HCV RNA复阳率之间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P=0.285)。结论以DNVr为基础的DAA抗病毒治疗方案,SVR12可达到100%,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仍需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评估以DNV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GT3型慢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真实世界研究 GT3型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心肌与肝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英姿 唐小平 +1 位作者 关玉娟 刘惠媛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心肌与肝损害情况。方法将我院156例SARS患者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分别对其早期、进展期、恢复期、出院半年后随诊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心肌与肝损害情况。方法将我院156例SARS患者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分别对其早期、进展期、恢复期、出院半年后随诊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总胆红素(TB)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在各病期均出现不同程度心肌及肝脏损害。进展期ALT、AST、LDH、CK值达到高峰,异常率成人组明显高于儿童组(P<0.05);儿童组病情恢复迅速,而成人组出院半年后随诊仍有少数异常。结论SARS患者心肌、肝损害出现较早,进展期达到高峰,与病毒易直接损伤心肌、肝脏等耙器官及过度免疫损伤有关。SARS病毒引起心肌、肝脏损害应成为成人SARS患者一个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对成人SARS患者更应重视心、肝功能监测及保护与预防心、肝迁移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肝脏损害 心肌损害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MMP-1和TIMP-1与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健珍 龙英姿 +4 位作者 李穗芬 易俊卿 陈厚志 张春兰 杨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520-1522,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均行肝穿刺活检...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均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检查并进行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程度分期(S)。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MP-1及TIMP-1,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结果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MMP-1逐渐降低,而TIMP-1逐渐升高,除G1期与G2期患者比较,S1期与S2期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级别患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血清TIMP-1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呈正相关(P=0.003),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呈正相关(P=0.005);血清MMP-1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呈负相关(P=0.004),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呈负相关(P=0.007),且血清MMP-1和TIMP-1与HA、PⅢNP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血清TIMP-1和MMP-1对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02-2006年登革热病例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应若素 唐小平 +5 位作者 张复春 蔡卫平 陈燕清 王建 洪文昕 龙英姿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2002-2006年广州市1342例登革热(dengue fever,DF)患者病例特征,以期更好地做好DF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1342例D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6/36细胞分离血液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逆转录... 目的分析2002-2006年广州市1342例登革热(dengue fever,DF)患者病例特征,以期更好地做好DF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1342例D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6/36细胞分离血液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基因测序法鉴定病毒。结果134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4.4岁,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病毒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85.9%)、肌肉酸痛(64.5%)、骨痛(46.6%)和皮疹(65.9%)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者分别占66.0%和61.3%,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分别占69.0%和85.7%,部分患者(28.4%)出现血钾降低,除2例诊断为登革出血热外,均诊断为典型登革热。病原学检查血清登革病毒抗体IgM(DF-IgM)阳性率为90%,其中病程5天内累积阳性率为31.3%,8天内为86.4%,经病毒分离与鉴定证实均为DV—Ⅰ型感染。结论广州市2002-2006年流行的DF均为DV—Ⅰ型所致,绝大多数病例符合DF的典型临床表现,肝损害为常见的并发症,登革出血热极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样病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国明 李铁钢 +4 位作者 邬丽娟 卓友光 王志钢 龙英姿 李嘉励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目的:观察奥司他韦早期治疗流感样病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流感样病例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奥司他韦75mg,2次/d,共3d;对照组62例,按既往经验给予药物治疗。结果:对2组患者发热、头痛... 目的:观察奥司他韦早期治疗流感样病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流感样病例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奥司他韦75mg,2次/d,共3d;对照组62例,按既往经验给予药物治疗。结果:对2组患者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缓解时间,鼻卡他/鼻塞、咽喉痛、咳嗽、发冷/出汗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22例患者均进行安全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司他韦早期使用能够明显缩短流感症状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且安全性好,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早期 奥司他韦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IL-18和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应若素 刘惠媛 +4 位作者 石裕明 范慧敏 龙英姿 姚细安 唐漾波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82例慢性丙型...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24周血清中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和HCV RNA(定量PCR法)。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其值与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毒有效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完全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改变更显著,而无效者改变不明显。结论IL-18和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早期检测IL-18和IL-10的水平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的疗效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IL-10 丙型肝炎 干扰素
原文传递
2015-2016年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龙奇志 龙英姿 +2 位作者 胡世雄 何礼 罗垲炜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了解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检测致病菌,分析病原体... 目的了解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检测致病菌,分析病原体构成、季节变化、人群分布。结果从150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体87例,检出率为58.0%。致病菌检出率为21.3%,集中在夏季,主要为沙门菌(12例)、致泻性大肠杆菌(12例)。病毒检出率为36.7%,集中在秋冬季,主要为轮状病毒A型(28例)、诺如病毒(17例)。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不同年龄组中的副溶血性弧菌(P=0.001)、诺如病毒(P=0.006)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体检出主要集中在0~5岁人群(71.3%,62/87)。结论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夏季以细菌为主,秋、冬季以病毒为主。0~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 病原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