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中的民族生态文化叙事——以贵州松桃桐壳碱面为个案
1
作者 龙金菊 刘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有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逻辑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它既是宏大的战略命题,也是微观的生活命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离不开深厚的民族生态文化根...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有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逻辑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它既是宏大的战略命题,也是微观的生活命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离不开深厚的民族生态文化根基。从贵州松桃桐壳碱面的历史发源、生产流程、多元价值及其变迁、生态文明叙事逻辑研究发现,其从构思生产到加工完成实现了传统技艺与自然物之间的有效关联,是民族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型。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生态文化叙事中,体现为基因凝淀、价值传承、形态超越的价值演绎,是一种必要的研究范式,值得挖掘与研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深厚的民族生态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民族生态文化 传统手工艺 生态文明 桐壳碱面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理论基础、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
2
作者 龙金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出了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形象的生成过程及其多层级转化机制,并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亦是多层级不断发生互动与意义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必要从形象研究的理论谱系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生成机制、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进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解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在具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设与叙事中,应依据历史记忆符号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源、依靠政治文化符号具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体、依托语言文字符号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意。有必要在整体性视角中兼顾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融通共同性与差异性、贯通民族性与世界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多维互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记忆、认同与共生:兼论“爱国汞”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1
3
作者 龙金菊 高鹏怀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9,共8页
在新时代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语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讨论离不开对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性关照。基于"丹砂王国"转型发展个案,从其矿业文明中所蕴含的"爱国汞"精神可以有效探寻这一区位文化与铸牢中华... 在新时代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语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讨论离不开对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性关照。基于"丹砂王国"转型发展个案,从其矿业文明中所蕴含的"爱国汞"精神可以有效探寻这一区位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统一性。有必要从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与文化共生方面加大对区位文化挖掘与建构,发挥各民族地区所共同缔造的文化合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区位文化 “爱国汞”精神 万山
下载PDF
“共同体”语义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5
4
作者 龙金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议题。文章试图从"共同体"这一基础理论的理顺与探讨出发,欲想回归"个体——共同体"这一组关乎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话题,以打开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维...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议题。文章试图从"共同体"这一基础理论的理顺与探讨出发,欲想回归"个体——共同体"这一组关乎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话题,以打开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维度。并强调贴合中国实际,从"人民中心"论、我国"多元一体"的族情之维、中国话语体系建设这三个层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出一些基本的思考,并且从"共同体"理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出一点应有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建设
下载PDF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基于贵州石阡困牛山红色革命遗址的考察与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龙金菊 梁正海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9-49,共11页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一方面既要积极激发红色文化对村庄发展的铸魂赋能作用,一方面也要通过村庄的整体性发展促进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传播。贵州石阡困牛山村作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一方面既要积极激发红色文化对村庄发展的铸魂赋能作用,一方面也要通过村庄的整体性发展促进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传播。贵州石阡困牛山村作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紧紧围绕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美丽村庄建设协同推进主线索,在红色革命遗址的原始空间、革命精神传播的文化空间、村庄整体性发展的实践空间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但在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文化赋能、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建设与开发、红色文化主流价值引导及话语体系建构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从外显于形、融情于文、内化于心、谋利于民的关联性逻辑与整体性框架中构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村庄建设的协同推进模式,发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在乡村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生态全方位发展中的积极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美丽村庄 红色革命遗址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联通主义理论对新环境下交互式微格教学模式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龙金菊 张德明 杨军胜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变化速度、广度与深度超出了单一个体或群体的掌控范围,孤立的节点不再适应网络化的发展需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把知识节点关联起来,才能解释更多的东西,... 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变化速度、广度与深度超出了单一个体或群体的掌控范围,孤立的节点不再适应网络化的发展需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把知识节点关联起来,才能解释更多的东西,才能在连接中产生新的知识。文章讨论了联通主义理论对新环境下交互微格教学模式构建的启示,不仅强调了多元参与,而且强调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协同合作,以实现教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通主义理论 交互式 微格教学 启示
下载PDF
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中 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基本要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龙金菊 刘剑 《党史博采(下)》 2018年第10期53-55,共3页
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在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高校作为国家建设预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营地,应该正视加强规则意识教育的时代必要性,把握好规则意识养成的基本要义,提升... 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在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高校作为国家建设预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营地,应该正视加强规则意识教育的时代必要性,把握好规则意识养成的基本要义,提升大学生规则意识,为国家政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文化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文明 大学生 规则意识 养成
下载PDF
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龙金菊 杨雪梅 《西部素质教育》 2018年第13期54-55,共2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表现,然后指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举措,包括激发学生与规则制定的互动机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表现,然后指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举措,包括激发学生与规则制定的互动机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形成规则意识,养成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大学生 规则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复线逻辑——基于政治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契合路径 被引量:15
9
作者 龙金菊 高鹏怀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94-100,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文章从"民族""中华民族"与"共同体"概念流变中的逻辑厘定出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探讨。当前,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文章从"民族""中华民族"与"共同体"概念流变中的逻辑厘定出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探讨。当前,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解释与政治解释这两个基本维度,不管是基于哪种单一维度,都很难有效地解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本实与外在功能的和谐统一,甚至还会滋生一定的误解及风险。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复线逻辑,即在尊重中华民族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超越单一的文化解释或政治解释维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增生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第三个维度",进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理论建设提供一种逻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复线逻辑
下载PDF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必要性分析
10
作者 龙金菊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2期143-145,共3页
文章首先对“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简单概述,基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基本价值理念及具体操作规则,探讨高校班级民主管理技术层面的提升不仅是落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兼顾高校班级民主管理公平与效率的基本需要;也是推进我国民... 文章首先对“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简单概述,基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基本价值理念及具体操作规则,探讨高校班级民主管理技术层面的提升不仅是落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兼顾高校班级民主管理公平与效率的基本需要;也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议事规则 班级民主管理 必要性
下载PDF
公民社会建设与公共政策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龙金菊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3-16,共4页
公共政策过程是由公共权力机构为梳理社会公共问题、整合相关利益关系及开展相关公共服务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其目标群体主要为具体的公民个体。在公民个体与公共权力机构之间的利益传达与政策反馈路径中,公民社会扮演着中介角色。在... 公共政策过程是由公共权力机构为梳理社会公共问题、整合相关利益关系及开展相关公共服务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其目标群体主要为具体的公民个体。在公民个体与公共权力机构之间的利益传达与政策反馈路径中,公民社会扮演着中介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政策自身的理性追求与完善,一定程度上诉求并保障了公民社会的成熟与完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而公民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共政策 相关性
下载PDF
保护、弘扬与认同:黔东红色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正海 龙金菊 刘剑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31-40,共10页
多维构建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是提升文化自信、发掘文化动力、汇聚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合力的时代要求与意义所在。黔东红色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的开发与萃取,对客观认识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整体性研究党史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 多维构建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是提升文化自信、发掘文化动力、汇聚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合力的时代要求与意义所在。黔东红色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的开发与萃取,对客观认识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整体性研究党史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发挥党史育人功能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振兴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叠加性意义。因此,有必要从增进红色革命认知、增强红色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强化对黔东红色革命遗址的文化价值认同,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革命遗址 红色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微格教学系统建设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军胜 张德明 龙金菊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4-77,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数字新媒体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技术环境下数字微格教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讨论了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以模块化建设,大量集成软硬件设备,满足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与兼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数字新媒体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技术环境下数字微格教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讨论了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以模块化建设,大量集成软硬件设备,满足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与兼容性,建设一套多功能、多系统的综合数字微格教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网络化 数字微格教学
下载PDF
新环境下的微格教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德明 龙金菊 杨军胜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24-128,共5页
微格教学是将综合的教学技能分解后进行逐项训练的一种方式,它需要借助于媒体技术。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营造出新的教学理论环境,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划分产生一种冲击。同时随着技术环境的飞速优化,原来的微格教学模式已... 微格教学是将综合的教学技能分解后进行逐项训练的一种方式,它需要借助于媒体技术。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营造出新的教学理论环境,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划分产生一种冲击。同时随着技术环境的飞速优化,原来的微格教学模式已经落伍。在这种从教育教学理论到支撑的技术系统都更新的新环境下,微格教学必然要产生新模式,这样才能适应新理论环境与技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 新理论环境 新技术环境
下载PDF
发挥生态文化的铸魂赋能作用——基于贵州省铜仁市高质量实施“生态立市”工程的探讨
15
作者 梁正海 龙金菊 杨秋萍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2年第2期20-22,共3页
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不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对立物,而是长期共生共荣的整体。铜仁市依托传统村落保护增强文化生态自信与文化自觉,依托街区名镇发展文化生态产业,依托革命遗址形成红绿相映的文化生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为自然生态铸魂赋能,构... 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不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对立物,而是长期共生共荣的整体。铜仁市依托传统村落保护增强文化生态自信与文化自觉,依托街区名镇发展文化生态产业,依托革命遗址形成红绿相映的文化生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为自然生态铸魂赋能,构建文化生态,培植生态文明根基,高质量实施“生态立市”工程,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铸魂赋能 生态立市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理论、语境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龙金菊 高鹏怀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9,共8页
共同体蕴含着自然性、社会性的基本属性,在特定情境中,它是具有统领性的政治价值风标。中华民族共同体兼容了共同体的基本属性,是一种适宜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价值风标。在此语境中,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离不开中华民族... 共同体蕴含着自然性、社会性的基本属性,在特定情境中,它是具有统领性的政治价值风标。中华民族共同体兼容了共同体的基本属性,是一种适宜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价值风标。在此语境中,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导向作用,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离不开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作为有效载体和支撑。因此,有必要从制度供给、公共性建设、文化认同方面夯实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互嵌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凤凰县茨岩乡寸金村为例
17
作者 张建 龙金菊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B07期68-72,共5页
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留守老人这一新的社会性弱势群体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子女的外出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政策资源的匮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老人所处的困境。对于这类新衍生的社会性弱势群体,既要探究其产生的... 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留守老人这一新的社会性弱势群体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子女的外出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政策资源的匮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老人所处的困境。对于这类新衍生的社会性弱势群体,既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又要高度重视他们的赡养问题。文章立足寸金村现状,为探究一条解决农村留守老人赡养问题的道路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寸金村 留守老人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底色与因应:风险感知中乡村社会韧性治理管窥 被引量:3
18
作者 龙金菊 刘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70,共11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些难以抗拒的外部风险点与大众日益丰富的风险感知正共同构成风险社会的复杂内容。韧性治理是治理主体在难以抗拒的风险之下,如何抵御或减轻风险侵袭和叠加影响,在不断应对风险挑战中形成新的适应模式。正处...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些难以抗拒的外部风险点与大众日益丰富的风险感知正共同构成风险社会的复杂内容。韧性治理是治理主体在难以抗拒的风险之下,如何抵御或减轻风险侵袭和叠加影响,在不断应对风险挑战中形成新的适应模式。正处于发展之势的乡村社会,在发展机会增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确定性的风险问题。乡村社会在风险感知和危机治理中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色,一方面既保留了自身的文化心理底色、社会底色与政治底色;一方面也体现了以农民、乡贤阶层、基层党组织为主的多元治理主体新的角色赋能、功能协调与责任担当,他们共同呈现了乡村社会韧性治理的基本样态,也构架了乡村社会韧性治理共同体的基本内容,成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韧性治理 乡村社会治理 共同体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价值与道义:中国共产党民族事务治理探索的基本遵循 被引量:4
19
作者 龙金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1,共10页
治理理论的兴起推进了民族事务治理研究的规范性与本土适应性。民族事务治理规约于中国多民族社会结构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与道义规约性,具体表现在党以“各族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秉承、民族关系... 治理理论的兴起推进了民族事务治理研究的规范性与本土适应性。民族事务治理规约于中国多民族社会结构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与道义规约性,具体表现在党以“各族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秉承、民族关系的法治基础、民族之间多样性共存和共同繁荣发展之间的契合与张力。揭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价值与道义,并不是一种脱离历史与现实的主观臆断,也不是对照业已实行的治理实践而采取的应景性理论诠释,而是紧紧抓住了党的领导本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度反思以及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性目标中的理论总结,彰显出党的民族事务治理的时代合理性、正当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事务治理 民族关系 价值道义
下载PDF
博物馆文化价值及其育人功能论析——以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金菊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0-57,共8页
博物馆是承载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传递地方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公共空间。在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构建中,博物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空间叙事、物件叙事与记忆叙事中可见博物馆并不缺文化育人的丰富元素,其内... 博物馆是承载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传递地方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公共空间。在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构建中,博物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空间叙事、物件叙事与记忆叙事中可见博物馆并不缺文化育人的丰富元素,其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中也蕴含着文化育人功能,有必要从历史记忆深耕红色文化内容、馆内与馆外深度融合延伸文化育人形式、依托情感驱动提升文化传播品质这三个方面拓展和宣传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为博物馆的文化价值研究与育人功能拓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 文化价值 育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