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量船船员某航次常见疾病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龙集智 孙国祥 +3 位作者 胡平 李铭 陈海峰 杨灵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567-569,共3页
目的了解测量船船员远航期间常见病发病情况及疾病特点,并提出医疗保障的相关对策。方法对某测量船船员2017年12月-2018年2月远航期间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远航期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为某测量... 目的了解测量船船员远航期间常见病发病情况及疾病特点,并提出医疗保障的相关对策。方法对某测量船船员2017年12月-2018年2月远航期间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远航期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为某测量船300名船员,其中男性292名,女性8名,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岁。测量船船员远航期间疾病谱中前5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35.33%)、皮肤病(22.33%)、口腔溃疡(14.67%)、训练伤(14.33%)及胃肠道疾病(13.67%)。结论远航期间,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口腔溃疡、训练伤及胃肠道疾病等比较多发,应做好出航前相关药品储备、预防以及健康教育,从而降低测量船船员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研究 航海医学 船员
下载PDF
舰上成功救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松 杨灵杰 +1 位作者 龙集智 洪勇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93-1594,共2页
目的探讨特殊医疗环境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我军远望测量船上发生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并减少手术台晃动,患者病情得到迅速控制... 目的探讨特殊医疗环境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1例我军远望测量船上发生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并减少手术台晃动,患者病情得到迅速控制并恢复。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导致青年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其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的内毒素释放入血液、全麻麻药的副作用、术中手术台晃动及牵拉内脏神经可能是导致休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感染性休克 术后低血压 重症监护 特殊医疗环境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一种新型PPARγ激动剂对人肾癌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飞 龙集智 +4 位作者 刘晓玲 韩博 莫峥 熊锡山 王汉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5期2851-2854,286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γ)激动剂DH9对人肾癌细胞OS-RC-2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DH9及罗格列酮作用OS-RC-2细胞12 h、24 h和48 h,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比较两种药物的PPARγ激动效应;MTT法检测细胞增... 目的:探讨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γ)激动剂DH9对人肾癌细胞OS-RC-2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DH9及罗格列酮作用OS-RC-2细胞12 h、24 h和48 h,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比较两种药物的PPARγ激动效应;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及Bcl-2等蛋白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DH9与罗格列酮相比,对PPARγ的激动效应DH9明显低于罗格列酮,增殖抑制作用优于罗格列酮(P<0.05),并呈现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性;加入PPARγ抑制剂GW9662前后DH9的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9作用细胞48小时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DH9可诱导细胞凋亡,伴随Bcl-2表达的减少以及Bax表达的增加。结论:OS-RC-2细胞中,DH9的增殖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且是通过PPARγ非依赖途径实现;DH9能将OS-RC-2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通过影响Bcl-2和Bax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PPARγ受体激动剂 细胞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药物对生物钟基因及昼夜行为节律的影响
4
作者 李金泰 王奕匀 +4 位作者 蓝升 席鹏 王芸芸 龙集智 刘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32-636,共5页
术后患者常出现昼夜节律紊乱,多表现为睡眠剥夺和睡眠紊乱。近来研究提示全身麻醉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生物钟诱发这类术后并发症。分析总结动物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改变生物钟基因表达,可能与麻醉药物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 术后患者常出现昼夜节律紊乱,多表现为睡眠剥夺和睡眠紊乱。近来研究提示全身麻醉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生物钟诱发这类术后并发症。分析总结动物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改变生物钟基因表达,可能与麻醉药物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特异性的神经元受体有关;全身麻醉后动物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典型的如行为节律紊乱(尽管行为节律紊乱的结果不一致)。文章认为引起生物节律改变的因素多且复杂,环境因素及人工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影响,今后关于全身麻醉药物、生物钟基因、昼夜行为节律的相关实验应当更加完善以及更深入地探讨其中的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全身麻醉后昼夜节律紊乱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生物钟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