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域眼底成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查汝勤 王琼 +2 位作者 王娟娟 龚健杨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74-1176,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广域眼底成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ROP的33例60眼纳入研究。60眼ROP均在间接眼底镜下接受了初始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立即通过广域眼底成像识别... 目的观察广域眼底成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ROP的33例60眼纳入研究。60眼ROP均在间接眼底镜下接受了初始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立即通过广域眼底成像识别所有的无血管区和激光遗漏区,并对遗漏区域补充光凝。治疗后1周内复查,平均随访5.5个月。随访期间主要观察光凝范围、光凝有无遗漏及病变是否消退或进展。结果激光治疗60眼中共发现9个激光遗漏区,主要分布在嵴周或颞侧,对遗漏区及时补充光凝。术后1周复查,未发现光凝遗漏区,术后远期复查所有病变均消退。结论广域眼底成像实现了视网膜的可视化,准确识别初始激光可能遗漏的区域,及时补充光凝以减少ROP因光凝不足需再次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综合征 激光光凝 广域眼底成像系统 光凝遗漏区 间接眼底镜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分析
2
作者 张茹怡 龚健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高眼压的比例、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因RRD于我院行PPV的患者523例,术后眼压≥25mmHg即定义为术后发生高眼压。采用t检验、...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高眼压的比例、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因RRD于我院行PPV的患者523例,术后眼压≥25mmHg即定义为术后发生高眼压。采用t检验、χ^(2)检验、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特点。结果:RRD行PPV术后1个月内发生高眼压的比例为56.6%,术后高眼压与低龄、玻璃体腔填充硅油、合并脉络膜脱离相关(P<0.05)。术后随访至3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分析结果显示,玻璃体填充硅油与填充全氟丙烷相比有差异,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RD行PPV术后1个月内高眼压发生率为56.6%,低龄、玻璃体腔填充硅油、合并脉络膜脱离是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填充硅油、合并脉络膜脱离者术后发生高眼压速率更快,这类患者术后应更加重视监测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脉络膜脱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层羊膜移植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角膜穿孔1例
3
作者 聂海燕 刘敏 +2 位作者 刘晓庆 王青 龚健杨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63-564,共2页
患者女性,40岁。因“左眼不适半年、加重3 d”入院。患者2021年12月因口服抗癫痫药物过敏,导致中毒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在当地医院治疗期间出现眼部不适症状,间断给予玻璃酸钠等滴眼液治疗(具体不详)。3 d前因情绪激动落泪,揉眼后出现左... 患者女性,40岁。因“左眼不适半年、加重3 d”入院。患者2021年12月因口服抗癫痫药物过敏,导致中毒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在当地医院治疗期间出现眼部不适症状,间断给予玻璃酸钠等滴眼液治疗(具体不详)。3 d前因情绪激动落泪,揉眼后出现左眼视物不见伴疼痛,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穿孔”,2022年7月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时检查:右眼视力0.08,左眼光感,左眼结膜囊缩窄伴睑球粘连,结膜充血,角膜水肿,鼻侧角膜穿孔、直径约2 mm,虹膜自穿孔处脱出,前房浅,前房下方可见絮状渗出,瞳孔不圆、光反射消失,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右眼结膜囊缩窄伴睑球粘连,余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双眼均Tn。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体征,排除了感染性角膜病变引起的角膜穿孔,诊断为“左眼角膜穿孔、左眼白内障、Stevens⁃John⁃son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孔 睑球粘连 光反射消失 抗癫痫药物 右眼视力 结膜充血 左眼白内障 角膜水肿
下载PDF
多光谱视网膜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龚健杨 夏卫东 +2 位作者 高健 刘伦 李寿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41-1644,共4页
研究多光谱视网膜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回顾性研究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散瞳眼底照相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照片资料,以免散瞳眼底照相为标准,计算其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并进行Kappa检验,评价其筛查价值。同时对照部... 研究多光谱视网膜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回顾性研究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散瞳眼底照相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照片资料,以免散瞳眼底照相为标准,计算其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并进行Kappa检验,评价其筛查价值。同时对照部分病例的眼底造影检查,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征的显示特性。DR 0~1期为阈值,两种检查一致率为98%,Kappa值为0.95,P=0.5,灵敏度为0.96,特异度为1.00。DR 2~3期为阈值,两种检查一致率为10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特征显示方面,多光谱略优于眼底照相,但不能替代眼底荧光造影。多光谱视网膜成像相对于眼底彩照技术,在DR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DR的眼科介入干预指导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相对眼底荧光造影,多光谱视网膜成像虽然较清晰地显示视网膜血管,但是依然无法全面反应眼底荧光造影所显示的微循环异常,仅仅略优于眼底照相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视网膜成像 免散瞳眼底照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翼状胬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龚健杨 黄河 +2 位作者 刘伦 朱美玲 程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人为地造成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以及慢性结膜炎症的眼表模型,探讨翼状胬肉的形成原因。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设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手术切除1个象限角巩膜缘组织的方法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 目的人为地造成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以及慢性结膜炎症的眼表模型,探讨翼状胬肉的形成原因。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设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手术切除1个象限角巩膜缘组织的方法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眼部以稀盐酸(A、B组)或滑石粉(C、D组)定期点眼产生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实验眼在同一眼上观察同时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和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眼分别采用两种模型之一的相应形态学改变。于2、4、8、12周每只眼记录角膜上皮缺损、球结膜充血和结膜新生物情况,评分,并随机每组取材2只作病理。结果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兔眼,可以在短期内在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方向上出现类胬肉增殖组织样改变。类胬肉增殖组织的形成、程度和是否有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破坏呈正相关性。结论局限性角膜缘干细胞的缺损和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同时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疾病模型 动物 干细胞 角膜缘/损伤结膜炎
下载PDF
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6
作者 龚健杨 曹立宇 朱美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了解眼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报道 1例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并复习文献中 2 1例 ,进行综合讨论。结果 :脂肪肉瘤临床表现为眶内占位和貌似急性炎症的局部红、肿、痛 ,无特征性的症状 ;病理分型 4型 ,文献中报... 目的 :了解眼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报道 1例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并复习文献中 2 1例 ,进行综合讨论。结果 :脂肪肉瘤临床表现为眶内占位和貌似急性炎症的局部红、肿、痛 ,无特征性的症状 ;病理分型 4型 ,文献中报道以粘液样型最多见 (14例 ,占 70 % ) ;次为分化良好型 ,3例 ;圆形细胞为主型及多型性各 1例 ;分型不详 2例 ;本例为分化良好型为主伴有圆形脂母细胞及多型性脂母细胞成分。结论 :眶内原发性脂肪肉瘤罕见 ,以粘液样型多见 ,其他 3型也有发生 ,临床诊断因无特异性表现较为困难 ,CT及MRI检查有助诊断 ,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 ,治疗以手术为主 ,辅以放疗或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 临床特点 病理学
下载PDF
眼眶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与发生学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龚健杨 朱美玲 龚西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眶部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伴随的睫状神经和副神经节样组织的关系。方法复习病史及有关文献。采用HE、PAS、网状纤维(W ilde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和邻近的副神经节样组织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患... 目的探讨眶部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伴随的睫状神经和副神经节样组织的关系。方法复习病史及有关文献。采用HE、PAS、网状纤维(W ilde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和邻近的副神经节样组织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患儿女性,6岁。因左眼眼球突出,在某医院第一次行肿瘤切除后症状复发,于2000年8月住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分别在8月和9月进行第二、三次手术。第三次剜出物为眶内容,3.5 cm×3.5 cm×2 cm,其中见一灰白色病灶,2.5 cm×1.0 cm。镜检:肿瘤有薄层纤维性包膜;包膜外结缔组织内有粗大的神经纤维分支及一团副神经节样组织;肿瘤实质由上皮样主细胞及短梭形支持细胞组成,间质为丰富的血窦样小血管,后者将实质细胞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实性细胞巢(细胞球)。PAS染色主细胞胞质内未见菱形或矩形或针状结晶。免疫组化显示:主细胞弥漫表达CgA、NSE、NF(中等阳性)和Syn(弱阳性),不表达CK、EMA、S-100蛋白、GFAP、HMB45、desm in及CD34,极少数vim entin阳性;支持细胞普遍表达vim entin,极少数表达S-100蛋白;瘤旁神经纤维强表达S-100蛋白、NF及NSE;副神经节样组织内大细胞强表达CgA、NSE和NF。病理学诊断副神经节瘤。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后失访。结论眶内原发性副神经节瘤极罕见。临床表现为眶内占位常引起的症状,无特异性,临床难以确诊。病理检查必须借助免疫组化和(或)电镜检查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可加用或单独选用放射治疗。40%病例可有复发,但无转移报道。本例瘤旁有睫状神经及一团副神经节(样)组织,提示此瘤与能分化为睫状副神经节之干细胞的异常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副神经节瘤 睫状副神经节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龚健杨 张晓苹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个性化治疗的原则和临床方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例(19 只眼),根据具体病情采用术中、术后使用抗细胞增生药物、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光凝、可调节缝线、控制出血和凝血药物、按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个性化治疗的原则和临床方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例(19 只眼),根据具体病情采用术中、术后使用抗细胞增生药物、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光凝、可调节缝线、控制出血和凝血药物、按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19只眼,治愈8只眼,占38%;有效7只眼,占33%;无效4只眼, 占19%。总有效率78%。在治疗有效范围内,治疗组结果优于传统治疗的患者。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性治疗明显提高了对该病的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综合治疗 抗细胞增生药物 视网膜光凝 可调节缝线
下载PDF
500例国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范围和裂孔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9
作者 龚健杨 刘杰 +2 位作者 刘伦 李寿玲 张晓峰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原发性视网膜裂孔的关系,以及随病程时间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方法在对578例(590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无差别统计的基础上,对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原发裂孔的关系、视网膜裂孔的好发部位、视网膜... 目的回顾性研究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原发性视网膜裂孔的关系,以及随病程时间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方法在对578例(590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无差别统计的基础上,对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原发裂孔的关系、视网膜裂孔的好发部位、视网膜脱离的常见范围以及和时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统计研究。结果在视网膜脱离发生15 d内,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视网膜原发性裂孔有着非常明确的相对关系,将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大致分为(1)偏侧的上方脱离;(2)跨12点的上方脱离;(3)下方扁平脱离;(4)下方球形脱离四类,在急性期内(发病15 d内)通过视网膜脱离范围明确裂孔的相对关系的准确率分别在95%、95%、89%和85%。而在发病半年以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基本以下方为主,与原发裂孔的位置相关性已不明显。原发性视网膜裂孔出现的规律有:(1)颞上方裂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31%;(2)水平线以上出现裂孔的比例在56%;(3)单纯性黄斑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仅有5.56%。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裂孔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具有一定的相关规律,这种规律会随着病程时间的延续发生有规律可循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脱离范围
下载PDF
C5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发育中的PCNA表达及其意义
10
作者 龚健杨 蔡人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 研究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 ,对出生后第 1天到第 2 1天的C5 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 C5 7小鼠出生后 ,视... 目的 研究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 ,对出生后第 1天到第 2 1天的C5 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 C5 7小鼠出生后 ,视网膜神经层仍然有一个发育过程。神经节细胞层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外丛状层在出生后第 6天才分化出来 ,而内、外核层细胞形态上接近成熟小鼠 ,分别在出生后第 10天、19天。PCNA显示在外成神经细胞层分化为内、外核层和外丛状层之前 ,和节细胞各有一次和增殖相关的阳性表达。 3个细胞层在形态学的分化基本完成后 ,又出现了一次结束时间是由外向内变化的阳性过程 (外核层 :第 11天至 15天 :内核层 :第 8天至 16天 ,神经节细胞层 :16天到 2 1天 ) ,这一次阳性表达过程可见到细胞形态向成年形态的转化。结论 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层的发育 ,分为细胞分化和细胞成熟两个阶段 ,分化阶段的细胞分化顺序可能是以细胞的空间位置决定的 ,成熟阶段的顺序可能是按神经传导的方向发展的 ,与细胞的功能相关 ,PCNA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小鼠 视网膜 神经上皮层细胞
下载PDF
青光眼概念和临床的教学方法探讨
11
作者 龚健杨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9期8-8,共1页
因为眼球特殊的光学通透性,眼科学的临床资料记录基本上以形态学的图形记录为主要形式,因此在传统教学中,眼科学本科教学中以挂图和板书的形式为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眼科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发展到以病例图片、示意图、动画... 因为眼球特殊的光学通透性,眼科学的临床资料记录基本上以形态学的图形记录为主要形式,因此在传统教学中,眼科学本科教学中以挂图和板书的形式为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眼科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发展到以病例图片、示意图、动画为主的,甚至以可互动的网络教学[1]的信息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概念 临床资料 网络教学 眼科学 信息化模式 板书的形式 网络科技 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本科教学 形态学 通透性 示意图 计算机 眼球 图形 图片 互动 光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雷远 潘天荣 +2 位作者 胡迪 龚健杨 邓大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79例T2DM患者的眼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CH)、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79例T2DM患者的眼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CH)、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体重指数(BMI)、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进行分析。结果 T2DM患者DR总患病率为31.13%,其中非增生性DR(NPDR)占24.01%,增生性DR(PDR)占7.12%。住院患者中,DR总患病率为32.2%,其中NPDR占23.26%,PDR占8.91%,HbA1C与DR无明显相关性,DR患者的病程高于单纯T2DM患者(P<0.05),P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NPDR患者(P<0.05),DR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级高于T2DM患者(P<0.05),PDR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级高于NPDR患者(P<0.05)。门诊患者中,DR的总患病率是28.81%,其中NPDR占25.4%,PDR占3.39%,病程、血压与DR无明显相关性,DR患者最近一次HbA1C高于T2DM患者(P<0.05),PDR患者最近一次HbA1C高于NPDR患者(P<0.05)。结论对于长期依从性较好的门诊患者DR与病程、血压、CH、TG、LDL、HDL、Cr、UA、BUN、ALT、AST及ALP等结果无明显相关性,与HbA1C有相关性;住院患者DR与病程、血压有相关性。因此病程和血压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糖尿病病程
下载PDF
原发性眼眶肿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亚静 龚健杨 廖荣丰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组织学来源,为原发性眼眶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并有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按照病理诊断进行分类,并制成图表,统...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组织学来源,为原发性眼眶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并有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按照病理诊断进行分类,并制成图表,统计分析各类病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眼眶肿瘤共72例,血管源性肿瘤33例(45.8%),涫腺源性肿瘤16例(22.2%),炎症性肿瘤7例(9.7%),眼眶囊肿2例(2.8%),神经源性肿瘤6例(8.3%),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例(5.6%),纤维、脂肪和间叶肿瘤3例(4.2%),其它未明确诊断的1例(1.4%)。其中良性肿瘤58例(80.6%),前三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24例(33.3%),泪腺多形性腺瘤8例(11.1%),血管瘤7例(9.7%);恶性肿瘤13例(18.1%),前三位依次为腺样囊性癌7例(9.7%),淋巴瘤2例(2.8%),恶性淋巴瘤2例(2.8%)。眼眶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多见于41-60岁,其中41-50岁中年组多达20例,占总体例数的27.78%,该年龄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8例。结论眼眶占位性病变中血管性病变最常见,其后依次为泪腺病变和炎性假瘤,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有利于医生及时的给予正确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组织病理分类 年龄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洁 龚健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2-655,共4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周边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眼底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包括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分支增多以及异常吻合等。其临床表型多样,可无明显症状,易被漏诊,也可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是一种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周边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眼底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包括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分支增多以及异常吻合等。其临床表型多样,可无明显症状,易被漏诊,也可表现为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皱褶、玻璃体积血等,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以往多认为FEVR是一种罕见病,但近来在新生儿眼底筛查中发现FEVR的发病率可达1%。目前FEVR的诊断主要通过其临床特点、眼底荧光素造影、致病基因检测等途径。广角眼底照相技术具有无创、快速便捷等特点,可应用于FEVR患者的快速筛检和诊断。本文总结了FEVR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及广角眼底照相在FEVR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病 广角眼底照相
下载PDF
器官培养角膜保存法保存兔角膜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荣丰 朱美玲 +2 位作者 刘兴华 龚健杨 陈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观察器官培养角膜保存法保存角膜活性的效果 ,探讨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兔角膜 2 8只 ,分为两组 ,实验组 16只眼 ,对照组 12只眼。实验组用 31℃器官培养液保存 ,对照组用K 液 4℃保存。两组中每 4只角膜分别保存 3、7... 目的 观察器官培养角膜保存法保存角膜活性的效果 ,探讨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兔角膜 2 8只 ,分为两组 ,实验组 16只眼 ,对照组 12只眼。实验组用 31℃器官培养液保存 ,对照组用K 液 4℃保存。两组中每 4只角膜分别保存 3、7、14d。实验组 4只角膜保存 14d后移入运输液中培养 3d。保存前测角膜厚度 ,做内皮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台盼蓝染色。保存后不同时间做相同检查和茜素红染色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在取出角膜前从所有保存瓶抽取保存液样本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临床应用器官培养保存 1周的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1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活性率 1周后差异有显著性。 2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透射电镜检查 ,实验组 7d和 14d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对照组 7d后线粒体肿胀 ,14d可见细胞结构破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病例随访 2年 ,角膜移植片基本透明。结论 器官培养液保存角膜的效果确切 ,活性保存时间明显长于K 液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培养 角膜保存 动物实验 保存液 透穿性角膜移植术
下载PDF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洁 龚健杨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RRD患者共202例(203只眼),观察分析经广角眼底照相及... 目的分析研究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RRD患者共202例(203只眼),观察分析经广角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FEVR相关的RRD所占的比例及其临床特征。结果FEVR相关的RRD共19例(19只眼),包括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23.21±9.37)岁(10~45岁),占同期RRD患者的9.31%(19/202)。在10~30岁的RRD患者中,FEVR相关的占60.71%(17/28)。术前及术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14±0.16、0.14±0.18(P>0.05)。其中,73.68%(14/19)的视网膜脱离部位为颞侧,裂孔多位于颞侧78.95%(15/19),42.11%(8/19)患者具有2个及以上裂孔。所有患者均合并对侧眼的异常,表现为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异常、视网膜变性及裂孔、视网膜嵴样改变、视网膜皱褶等。结论PEVR是导致青少年人群发生RRD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改善患者视力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冰莹 许亚静 龚健杨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共27例(27只眼),按照最小量巩膜扣带6步法流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预后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共27例(27只眼),按照最小量巩膜扣带6步法流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预后情况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其中痊愈患者19例(70.4%),好转1例(3.7%),未愈7例(25.9%),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4.1%,未见明显玻璃体混浊、眼内出血、感染、白内障、高眼压等并发症。结论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由于创伤小,模式化手术流程有利于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术者间差异,手术成功率较高,故适合初学者掌握,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但由于本组病例量有限,其实际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标准化
下载PDF
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伦 龚健杨 +1 位作者 张晓峰 李寿玲 《实用防盲技术》 2013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评价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8例(66眼)视网膜裂孔应用倍频532nm激光进行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其中有症状组32例(32眼);无症状组26例(34眼),随访时间3-6mo。结果有症状组成功封闭视网膜裂... 目的评价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8例(66眼)视网膜裂孔应用倍频532nm激光进行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其中有症状组32例(32眼);无症状组26例(34眼),随访时间3-6mo。结果有症状组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28眼,成功率87.5%;无症状组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32眼,成功率94.1%。两组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凝 视网膜裂孔
下载PDF
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封利霞 李寿玲 龚健杨 《实用防盲技术》 2016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留学生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眼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总结实践经验。结果 PBL教学法的引入提高了留学生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留学生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眼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总结实践经验。结果 PBL教学法的引入提高了留学生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意识,教学效果良好。结论 PBL教学法有效提高了留学生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各类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PBL教学法 眼科学
下载PDF
眼拳击伤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房城伯 龚健杨 +3 位作者 周艳峰 刘伦 朱美玲 陈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0期119-120,共2页
目的 分析眼部拳击伤的临床特点 ,观察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999年 1月~2 0 0 2年 1月收治 4 6例眼拳击伤的临床表现与疗效分析。结果 拳击伤可引起眼部多处组织受损 ,对合并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及眼球破裂伤的预后较... 目的 分析眼部拳击伤的临床特点 ,观察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 1999年 1月~2 0 0 2年 1月收治 4 6例眼拳击伤的临床表现与疗效分析。结果 拳击伤可引起眼部多处组织受损 ,对合并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及眼球破裂伤的预后较差。结论 重视拳击伤对眼部的损害 ,它的预后受眼部损伤情况 ,就诊时间及恰当的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击 挫伤 视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