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龚初平 漆坚 《现代医院》 2014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茵的特点,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茵(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根据标准筛选多重耐药菌株并调查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2012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茵的特点,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茵(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根据标准筛选多重耐药菌株并调查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2012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共736株,其中MDROs232株;常见多重耐药茵前三位分别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8%)、鲍曼不动杆菌(18.5%)、肺炎克雷伯菌(18.1%);在各科室中,重症监护病房MDROs感染比例最高,占25.4%;在各感染部位中,以呼吸系统MDROs比例最高,占46.6%。结论多重耐药茵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茵,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株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下载PDF
BNP与CA125检测在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龚初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在诊断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组,另选同期的20名健...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在诊断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组,另选同期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BNP、CA125水平,分别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做相关性分析,观察两者与随访3个月出现的恶性心血管事件(难治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脏性猝死)及急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的BNP及CA125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CA12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分析BNP和CA125在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发现,CA125比BNP能更好的预测预后。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BNP、CA125水平升高,CA125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对于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B型钠尿肽 血清糖类抗原125 射血分数 预后
下载PDF
血浆儿茶酚胺、5-羟色胺检测在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初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3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究患者血浆儿茶酚胺与5-羟色胺测定的意义与冠心病(CHD)A型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0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行为分为A型组与B型组,每组30例,A型组为A型行为CHD患者,B型组为B型行为CHD患者。分... 目的探究患者血浆儿茶酚胺与5-羟色胺测定的意义与冠心病(CHD)A型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0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行为分为A型组与B型组,每组30例,A型组为A型行为CHD患者,B型组为B型行为CHD患者。分别对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平以及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浓度测定。结果在心功能相同的情况下,A型组5-羟色胺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B型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3.33%,远高于B型组的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等级越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儿茶酚胺、5-羟色胺测定可为A型行为CH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室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行为 冠心病 5-羟色胺 血浆儿茶酚胺
下载PDF
血清抗核小体抗体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淑琪 徐江霞 +2 位作者 邓连瑞 龚初平 徐志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513-514,517,共3页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方法收集SLE病例58例,按SLE疾病活动指数分为非活动组、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同时设对照组2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方法收集SLE病例58例,按SLE疾病活动指数分为非活动组、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同时设对照组2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全自动血沉分析仪等分别检测抗核心抗体(ANA)、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Sm、C3、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1)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638,χ2=40.235,P=0.00)。(2)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疾病诊断的灵敏度(51.72%)高于抗-ds-DNA(20.69%)和抗-Sm(41.38%),其特异度(92%)也与抗-ds-DNA(96%)和抗-Sm(92%)接近。(3)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表达水平与C3呈负相关(r=-0.595,P=0.00),与ESR呈正相关(r=-0.783,P=0.00),而与ANA核型、滴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检测作为一项新的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便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将在SLE疾病诊断、合理治疗及疗效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C3 抗核抗体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邓连瑞 徐江霞 +2 位作者 漆坚 龚初平 霍颖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RA、112例非RA和120例正常人的血清抗CCP抗体,同时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绘制ROC曲线,分析抗CCP抗体与RF对RA的诊断效...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RA、112例非RA和120例正常人的血清抗CCP抗体,同时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绘制ROC曲线,分析抗CCP抗体与RF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抗CCP、RF及两者联合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5%、74.3%,72.9%、61.1%,90.7%、69.4%,RA组抗CCP、RF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RA组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较RF低,特异性较RF高。抗CCP杭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高于二者单独应用(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30、0.778,P<0.05)。结论抗CCP、RF是诊断RA的良好血清学指标,二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RA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徐江霞 梁林 +1 位作者 淑琪 龚初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17-618,共2页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其它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正常人血清中的AnuA、抗ds-DN...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其它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正常人血清中的AnuA、抗ds-DNA及抗Sm抗体,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Anu-A,及SLE组血清中的AnuA与抗ds-DNA及抗Sm的关系。结果58例SLE患者中58.6%血清AnuA阳性,41例疾病对照组仅2.3%阳性,30名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6%和97.7%。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AnuA阳性率分别为55.5%、51.6%。结论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胃腺癌组织己糖激酶-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付小君 王农荣 +4 位作者 龚初平 鄢明果 黄根 杨宇龙 方念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5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胃腺癌组织己糖激酶-Ⅱ(HK-Ⅱ)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相关蛋白(胸苷酸合成酶,TS)、细胞增殖、凋亡指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腺癌组织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腺癌HK-Ⅱ和TS的表达,分析HK-Ⅱ的... 目的分析胃腺癌组织己糖激酶-Ⅱ(HK-Ⅱ)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相关蛋白(胸苷酸合成酶,TS)、细胞增殖、凋亡指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腺癌组织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腺癌HK-Ⅱ和TS的表达,分析HK-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疾病生存期(DFS)的关系。用Ki-67标记细胞增殖指数,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胃腺癌HK-Ⅱ和T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44/62)和61.3%(38/62),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胃腺癌组织中HK-Ⅱ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及DFS短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与HK-Ⅱ阴性表达的患者相比,HK-Ⅱ阳性表达的胃腺癌组织增殖指数明显增高,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腺癌组织中HK-Ⅱ的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可能与化疗敏感性有关。HK-Ⅱ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己糖激酶 胸苷酸合酶 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