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T2b高表达的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
1
作者 肖姝喆 成燕玲 +8 位作者 朱云 唐芮 古建标 兰林 何志华 刘丹琼 耿岚岚 程旸 龚四堂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目的 探讨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黏膜,促进炎症性肠病(IBD)进展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共培养及条件培养,构建成纤维细胞对Caco-2细胞的作用模型。实验组为加入20%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或与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对照... 目的 探讨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黏膜,促进炎症性肠病(IBD)进展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共培养及条件培养,构建成纤维细胞对Caco-2细胞的作用模型。实验组为加入20%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或与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为不含条件培养基或与野生型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通过跨膜电阻和荧光黄渗透率测定,评估Caco-2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变化。与WNT2b高表达或对照肠道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aco-2细胞β-catenin入核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ZO-1、E-Cadherin等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情况。采用DSS(葡聚糖硫酸钠)对C57小鼠进行类IBD肠炎造模,实验组使用Salinomycin(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为对应溶剂生理盐水,分别对小鼠进行处理,评价该抑制剂对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WNT2b基因可致成纤维细胞分泌WNT2b蛋白显著增加,并促进Caco-2细胞β-catenin入核(P<0.01),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Caco-2细胞中敲低FZD4表达可逆转这一作用。Salinomycin可明显减轻对DSS小鼠肠道炎症并使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多。结论 WNT2b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是治疗IBD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成纤维细胞 WNT2b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龚四堂 肖作源 +2 位作者 陈惠芹 区文玑 潘瑞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 HRV肠炎患儿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 ,对 12 0例 HRV肠炎患儿呼吸、心、肝、肾、脑及胰的临床损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1个器官... 目的 探讨婴幼儿 HRV肠炎患儿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 ,对 12 0例 HRV肠炎患儿呼吸、心、肝、肾、脑及胰的临床损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1个器官损害发生率为 18.33% (2 2 / 12 0 ) ,2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 45 .83% (5 5 / 12 0 ) ,3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 12 .5 0 % (15 / 12 0 ) ,4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 11.6 6 % (14/ 12 0 ) ;2 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以呼吸系统最多 ,占 88.33% (10 6 / 12 0 ) ,其次是心脏 ,占 6 5 .83% (79/ 12 0 )。肝、肾分别为 2 4.16 % (2 9/ 12 0 )和 12 .5 0 % (15 / 12 0 ) ,胰、脑占的比例最少 ,分别为 3.33% (4 / 12 0 )和 2 .5 0 % (3/ 12 0 ) ;3肠道外器官损害多随腹泻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1HRV肠炎的肠道外多器官损害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并以 2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最多 ;2 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以呼吸系统最多 ,提示 HRV肠炎患儿可能先有呼吸系统感染 ,后经血行播散到肠道及身体其他器官 ;3HRV腹泻患儿的肠道外损害多数症状轻微 ,为一过性损害 ,很少引起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损害 诊断 婴幼儿 轮状病毒肠炎
下载PDF
婴儿肝组织巨细胞病毒抗原和病理检测 被引量:8
3
作者 龚四堂 董永绥 方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患儿肝组织 CMV的感染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内 CMV前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肝组织内检出 CMV- IEA2 0例和 CMV- EA均阳性 7例 ,...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患儿肝组织 CMV的感染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内 CMV前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肝组织内检出 CMV- IEA2 0例和 CMV- EA均阳性 7例 ,阳性细胞多较集中分布 ,主要感染细胞为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 ;肝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肿胀变性或空泡形成 ,以及炎性细胞浸润 ,部分病例可见肝细胞内淤胆、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坏死 ;胆道畸形 10例肝细胞内淤胆。结论 :根据清抗 CMV- Ig M阳性和临床表现诊断为 CMV肝炎与肝组织 CMV抗原检测结果基本相符 ,CMV抗原阳性肝细胞病理改变与 CMV抗原阴性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免疫学 抗原 病毒/分析 肝疾病/病毒学 肝疾病/病理学 婴儿
下载PDF
小儿慢性腹泻病的诊断 被引量:25
4
作者 龚四堂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7-789,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慢性腹泻病 诊断
下载PDF
小儿肠内营养 被引量:14
5
作者 龚四堂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4-486,共3页
肠内营养是指患儿经口摄取营养不能满足需求而通过导管直接到胃或小肠的营养途径。途径包括鼻胃管、胃造瘘管、鼻空肠管、空肠造瘘管。适用于营养供给不足且肠道尚存部分功能患儿,营养素的选择及营养量要根据患儿胃肠道功能及体质量进... 肠内营养是指患儿经口摄取营养不能满足需求而通过导管直接到胃或小肠的营养途径。途径包括鼻胃管、胃造瘘管、鼻空肠管、空肠造瘘管。适用于营养供给不足且肠道尚存部分功能患儿,营养素的选择及营养量要根据患儿胃肠道功能及体质量进行选择,营养速度根据胃肠道功能从少逐渐增加,直到满足患儿需求。相对肠道外营养而言,肠内营养简单、方便、安全、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胃肠道 儿童
下载PDF
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四堂 董永绥 吴惠霞 《医药导报》 CAS 1997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探讨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154例患儿分为3组,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组70例,单用盐酸思密达治疗组46例,单用盐酸小檗碱治疗组38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4.8%和60.5%,各组总有效率两两进行比较,差... 为探讨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154例患儿分为3组,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组70例,单用盐酸思密达治疗组46例,单用盐酸小檗碱治疗组38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4.8%和60.5%,各组总有效率两两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凝乳和思密达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 思密达 轮状病毒性 肠炎
下载PDF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龚四堂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9-331,共3页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生理性反流可发生在正常的儿童,空腹或睡眠的情况下不发生反流;病理性反流是发作频繁或持续,导致了食管炎、食...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生理性反流可发生在正常的儿童,空腹或睡眠的情况下不发生反流;病理性反流是发作频繁或持续,导致了食管炎、食管不适的症状或呼吸道疾病等。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要根据对患儿生活质量(尤其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治疗的经济性来选择治疗方式和药物。儿童大多数病理性反流经保守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纤维胃镜检查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龚四堂 区文玑 +2 位作者 潘瑞芳 陈宝心 陆玲 《广州医药》 2000年第6期17-17,共1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在纤维胃镜下的病变 ,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 14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胃镜下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儿镜下均可见不同部位不同程度... 目的 :分析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在纤维胃镜下的病变 ,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 14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胃镜下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儿镜下均可见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病变 ;13例胃的不同部位有浅表糜烂出血 ,粘膜充血水肿 ,可见覆盖以血痂及粘稠分泌物 ;食道中下段充血、水肿、糜烂 5例 ;十二指肠球部糜烂 4例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1例。十二指肠、胃、食道均有病变 2例 ;十二指肠和胃均有病变 5例 ;胃和食道均有病变 5例 ;未见单独食道或十二指肠病变。 1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体可见数个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伴活动性出血。结论 :纤维胃镜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准确率高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以胃的病变多见 ;导致新生儿消化道应激性损害的主要诱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肝组织病原和病理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龚四堂 肖作源 +1 位作者 董永绥 方峰 《广州医药》 1999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病例作肝组织病原和病理检查,直接诊断CMV的肝脏感染及相应的病理变化。方法:10例肝组织标本,其中5例血清抗CMV-IgM阳性临床诊断为CMV性黄疸肝炎者为实验组,另5例血清抗CMV-IgM阴性为对照组。采... 目的: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病例作肝组织病原和病理检查,直接诊断CMV的肝脏感染及相应的病理变化。方法:10例肝组织标本,其中5例血清抗CMV-IgM阳性临床诊断为CMV性黄疸肝炎者为实验组,另5例血清抗CMV-IgM阴性为对照组。采用PAP法检测肝组织中CMV-IEA和EA。结果:10例肝组织内检出CMV-IEA和CMV-EA均阳性5例(5/10);CMV肝炎实验组中,检出阳性4例(4/5);对照组阳性1例(1/5)。CMV-IEA均位于感染细胞核内,CMV-EA在细胞核和胞浆中均可见,但以胞核为多见,阳性细胞多较集中分布,主要感染细胞为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10例肝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肿胀变性或空泡形成,以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肝细胞内淤胆、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坏死。结论:对血清抗CMV-IgM阳性、临床诊断为CMV肝炎者与肝组织病原学检查基本相符,而个别血清抗CMV-IgM与肝组织CMV抗原检测不符;CMV抗原阳性组肝细胞损害程度与CMV抗原阴性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肝炎 巨细胞病毒 病理 组织化学
下载PDF
进一步规范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四堂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981-98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腹泻病 诊断 治疗 规范化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四堂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对于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以前认为该病在小儿中发病少见,近年来随着内窥镜在几科临床广泛应用,该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小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因病因不同,溃疡发生的部位不同。通常学年儿和青少年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多为慢性;新... 对于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以前认为该病在小儿中发病少见,近年来随着内窥镜在几科临床广泛应用,该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小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因病因不同,溃疡发生的部位不同。通常学年儿和青少年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多为慢性;新生儿和婴幼儿则以胃溃疡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 治疗 小儿 胃溃疡
下载PDF
小儿胃内异物取出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文青 龚四堂 +3 位作者 区文玑 潘瑞芳 何婉儿 陈宝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5-676,共2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取出小儿胃内异物。方法对38例胃内异物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异物可自肛门排出,占50%,17例(44.7%)用胃镜取出。1例用腹腔镜取出,1例因已造成胃肠穿孔而手术,各占2.6%。结论胃内异... 目的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取出小儿胃内异物。方法对38例胃内异物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异物可自肛门排出,占50%,17例(44.7%)用胃镜取出。1例用腹腔镜取出,1例因已造成胃肠穿孔而手术,各占2.6%。结论胃内异物为钝性,胃肠道通畅无狭窄,异物易通过,不易被胃酸、胃液分解、消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可选择口服泻药或进食促进排泄的食物使异物通过胃肠道、肛门排出。通过上述方法不能排出,或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约1~4周),或是体积较大的物体,或是较尖锐的物体、或在胃内可能在胃酸、胃液作用下,转化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异物,均应通过胃镜取出,尤其后者应尽快取出。经胃镜钳取异物,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作为胃内异物取出的首选方法,患者痛苦少,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取出方法 小儿 胃内异物 腹腔镜取出 临床资料 胃肠穿孔 有害物质 安全可靠 胃肠道 排出 经胃镜 患儿 肛门 胃酸 胃液 物体
下载PDF
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 被引量:20
13
作者 耿岚岚 区文玑 +4 位作者 龚四堂 潘瑞芳 何婉儿 梁文青 赖桂香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63-764,共2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腺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轮状病毒腺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 2 0 0 3年 2~ 12月 90 0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及腺病毒抗原。结果 腺病毒阳性330例 (36 .7% ) ;轮状病毒阳性 4 ...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腺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轮状病毒腺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 2 0 0 3年 2~ 12月 90 0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及腺病毒抗原。结果 腺病毒阳性330例 (36 .7% ) ;轮状病毒阳性 4 4 0例 (48.9% ) ,其中 189例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结论 腺病毒同轮状病毒一样 ,是引起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常见。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轮状病毒 胃肠炎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佩瑜 区文玑 +8 位作者 黄海 何婉儿 梁文清 耿岚岚 潘瑞芳 刘丽英 陈宝心 霍笑和 龚四堂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5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胃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充血、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 目的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5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胃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充血、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5个/HP)。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无特异性,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采用静脉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潘瑞芳 区文玑 +5 位作者 陈宝心 何婉儿 耿岚岚 黄海 曾永梅 龚四堂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21-1322,共2页
目的探讨6岁以下(含6岁)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在内镜下治疗的方式。方法120例6岁以下(含6岁)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分为两组。60例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下称无痛胃镜),60例按常规方法用直视小儿电子胃镜按照异物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配件取出,比较... 目的探讨6岁以下(含6岁)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在内镜下治疗的方式。方法120例6岁以下(含6岁)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分为两组。60例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下称无痛胃镜),60例按常规方法用直视小儿电子胃镜按照异物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配件取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无痛胃镜取出总时间为410 min,普通胃镜取出总时间为750 min,两组取出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0例无痛胃镜取出率为100%,60例普通胃镜取出率为70%,两组取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痛胃镜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疗效好,安全性大,成功率高,优于普通胃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小儿
下载PDF
内镜检查在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婉儿 龚四堂 +2 位作者 区文玑 潘瑞芳 梁文青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53-954,共2页
目的内镜检查探讨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特征.方法对我院1998~2002年收治63例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胃镜检查,并作病因分析.结果 63例患儿中以炎症多见,共40例(63.45%);溃疡22例(33.92%);胃黏膜脱垂1例(1.63%).结论婴幼儿消... 目的内镜检查探讨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特征.方法对我院1998~2002年收治63例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胃镜检查,并作病因分析.结果 63例患儿中以炎症多见,共40例(63.45%);溃疡22例(33.92%);胃黏膜脱垂1例(1.63%).结论婴幼儿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以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因;内镜检查是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最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术
下载PDF
二异丙酚注射液在小儿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耿岚岚 龚四堂 +4 位作者 区文玑 张国强 倪锦 邝小华 陈宝心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0-501,共2页
目的研究适合儿童胃镜检查的镇静方法。方法15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二异丙酚组)和B组(盐酸瑞芬太尼+二异丙酚组)。观察患儿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对患者反应,并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二组均取... 目的研究适合儿童胃镜检查的镇静方法。方法15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二异丙酚组)和B组(盐酸瑞芬太尼+二异丙酚组)。观察患儿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对患者反应,并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二组均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及满意度,使用二异丙酚前先用盐酸瑞芬太尼可减轻推注二异丙酚引起的疼痛感,减少二异丙酚用量,从而缩短术后苏醒时间。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中应用二异丙酚可起到安全、有效镇静的效果,复合盐酸瑞芬太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清醒镇静 二异丙酚 盐酸瑞芬太尼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检查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婉儿 龚四堂 +3 位作者 区文玑 潘瑞芳 梁文青 黄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8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胃镜检查表现、临床特征、幽门螺杆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 486例胃镜检查病例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8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胃镜检查表现、临床特征、幽门螺杆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 486例胃镜检查病例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285例(4.39%)。6 48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总例数1 135,阳性率17.5%(1 135/6 486),其中非十二指肠溃疡病幽门螺杆菌阳性1 040例,阳性率16.7%(1 040/6 201),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95例,阳性率33.3%(95/285)。小于3岁患者12例(4.2%),临床往往以消化道出血而就诊,黏膜病理为急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1例,阳性率8.3%(1/12);大于3岁患者273例(95.7%),临床反复腹痛、呕吐、贫血等三大症状为主,黏膜病理为慢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94例,阳性率34.4%(94/273)。结论不同年龄的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不同,大于3岁儿童病因复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但病程长而且反复,治疗困难者病因有待研究。小于3岁患者以急性出血为主,病情表现危重,幽门螺杆菌感染为病因的可能性小,治疗效果优于3岁以上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十二指肠溃疡 胃镜
下载PDF
两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岚岚 龚四堂 +3 位作者 区文玑 潘瑞芳 陈宝心 丘小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38-539,共2页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和13 C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8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儿童粪便Hp SA ,其中 5 6例行13 C UBT检测 ,以胃黏...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和13 C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8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儿童粪便Hp SA ,其中 5 6例行13 C UBT检测 ,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联合检测作为Hp感染的诊断标准 ,两项阳性确定为阳性病例 ,两项阴性确定为阴性病例。结果 相对于胃镜检查结果 ,HpSA和13 C UBT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准确性分别为 91.4 %、95 .7% ,92 .3%、10 0 % ,96 .4 %、10 0% ,82 .8%、83.3% ,91.7%、96 .4 %。HpSA和13 C UBT诊断符合率为 94 .6 % ,相关系数r =0 .84 7 P =0 .0 0 0。结论 HpSA检测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与13 C UBT一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粪便抗原 ^13C-尿素呼气试验 诊断 酶标法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致肝损害和心肌损害3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秀珍 龚四堂 区文玑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肝损害和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 492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肝功能及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肝损害和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 492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肝功能及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组)肝损害与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肝损害与心肌损害发生率与病情轻重无关;年龄越小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越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肝损害和心肌损害,临床医生对腹泻患儿应注意粪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及对其肝损害和心肌损害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肝损害 心肌损害 腹泻 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