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方式 被引量:4
1
作者 龚妮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3,192,共6页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满足人们以审美为主导的多重文化需要,不同的音乐欣赏类型,体现出从方式到心理活动,乃至功能意义的不同特性。观赏性音乐欣赏是完全意义上的艺术欣赏,以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为目的;功能性音乐欣赏...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满足人们以审美为主导的多重文化需要,不同的音乐欣赏类型,体现出从方式到心理活动,乃至功能意义的不同特性。观赏性音乐欣赏是完全意义上的艺术欣赏,以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为目的;功能性音乐欣赏指礼仪、庆典、祭祀等活动中所伴随的音乐欣赏,人们的情感状态或精神状态与仪式活动契合一致,获得一种在特殊场景中的文化体验;自娱性音乐欣赏指自己表演,自我欣赏,与人们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古代文人将音乐视为修身养性的手段,其文化意义十分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欣赏 观赏性 功能性 自娱性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浪漫主义音乐评论的杰作──舒曼音乐批评文本读解 被引量:5
2
作者 龚妮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认为:舒曼的乐评是浪漫主义时期描述式批评的典型。舒曼的乐评文本不仅是音乐研究的成果,而且是历史参与者思想斗争的真实记录。舒曼以富于浪漫色彩的话语表述,对音乐活动作实存感受的传达与评判,对音乐作多层面、动态性的透视... 本文认为:舒曼的乐评是浪漫主义时期描述式批评的典型。舒曼的乐评文本不仅是音乐研究的成果,而且是历史参与者思想斗争的真实记录。舒曼以富于浪漫色彩的话语表述,对音乐活动作实存感受的传达与评判,对音乐作多层面、动态性的透视,将感性体悟与理性判断有机结合,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舒曼乐评的优势与局限也正是浪漫主义描述式批评的优势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曼 音乐评论 文本 浪漫主义 描述式 感性体悟 理性判断
下载PDF
音乐审美诉求多元化及其多元音乐美学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龚妮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7-150,共4页
今天的音乐审美多元化格局明显地浓缩了历史发展中的审美文化模式,同时共生于今天的审美场域。审美世界的纷繁复杂与理论的无能为力形成巨大的反差,审美的价值多元无疑在召唤一种新的美学,即多元音乐美学的出现。多元一体美学建构的可... 今天的音乐审美多元化格局明显地浓缩了历史发展中的审美文化模式,同时共生于今天的审美场域。审美世界的纷繁复杂与理论的无能为力形成巨大的反差,审美的价值多元无疑在召唤一种新的美学,即多元音乐美学的出现。多元一体美学建构的可能性既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也建立在音乐美学的元约定之上。只要人类的审美活动还具有最基本的共同性,建构多元一体的音乐美学理论就有可能,但也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的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多元 审美诉求 多元一体 美学建构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被引量:8
4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6-102,共7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音乐 美育思想 现代转型
下载PDF
王阳明《南赣乡约》的乡村治理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南赣乡约》是王阳明在江西南赣地区推行乡村治理的总纲领,集中体现了他以儒家以仁爱为本的德治思想,以教化为主导的治理思想以及以秩序建构为导向的管理思想。王阳明的"亲民""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 《南赣乡约》是王阳明在江西南赣地区推行乡村治理的总纲领,集中体现了他以儒家以仁爱为本的德治思想,以教化为主导的治理思想以及以秩序建构为导向的管理思想。王阳明的"亲民""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都直接影响了这部《乡约》的制定。在其乡约中,他制定了推举约长、选贤任能,教化为主、刑法为次,整顿民风、礼仪教化等治理条例;还制定了乡约规章,维护安定、防微杜渐,体恤民众、遏制恶行等管理措施,对南赣社会秩序的建设、风俗的纯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南赣乡约》 德治思想 教化 秩序建构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龚妮丽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4期38-40,共3页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活动以及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乐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合一,强调音乐的美与伦理道德的善相统一;二是传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吸收不同的音乐文化,又统一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音乐文化整体;三是以"和&q...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活动以及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乐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合一,强调音乐的美与伦理道德的善相统一;二是传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吸收不同的音乐文化,又统一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音乐文化整体;三是以"和"为美的审美意识,遍及儒、道各家,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美学 乐感文化 “和”为美
下载PDF
论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学科视野及交叉关系——兼谈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置换“音乐美学”词条的原因 被引量:3
7
作者 龚妮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
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既不能等同,又必须承认它们的隶属关系和交叉关系。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给哲学家提供了哲思与诠释的巨大空间。音乐美学成为主流与近代"美的艺术"的提出以及美学学科的建立... 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既不能等同,又必须承认它们的隶属关系和交叉关系。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给哲学家提供了哲思与诠释的巨大空间。音乐美学成为主流与近代"美的艺术"的提出以及美学学科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随着音乐对美的颠覆,有的哲学-美学家放弃了将美作为音乐一元论的价值诉求,更加广泛地关注音乐的哲学问题。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以既相重合又各有侧重的视野关注着人类的音乐活动,没有必要用音乐哲学替代音乐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实质而不在于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学科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音乐存在论阐释——音乐作品的存在与存在方式 被引量:2
8
作者 龚妮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中国人有着独特的重感悟的思维方式,主客体相互沟通,将音乐看成是“心”与“音”浑然统一的整体。音乐是“声”、“音”、“乐”、“意”的复合体,音乐作品的存在是由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构成的。音乐存在的感性特...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中国人有着独特的重感悟的思维方式,主客体相互沟通,将音乐看成是“心”与“音”浑然统一的整体。音乐是“声”、“音”、“乐”、“意”的复合体,音乐作品的存在是由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构成的。音乐存在的感性特征———运动性、表演性、聆听性都浑然地体现在表情性、自娱性与空灵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儒家学说 存在 存在方式
下载PDF
略论音乐批评 被引量:2
9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音乐批评的功能是帮助听众、启发听众去感悟音乐 ;揭示作曲家音响符号系统运用的成败 ;评判表演者对作品的诠释与再创造。音乐评论面对不同读者 ,有不同侧重 ,其意义具有多重性。音乐批评包涵艺术批评、社会批评与哲学批评 ,不仅涉及音... 音乐批评的功能是帮助听众、启发听众去感悟音乐 ;揭示作曲家音响符号系统运用的成败 ;评判表演者对作品的诠释与再创造。音乐评论面对不同读者 ,有不同侧重 ,其意义具有多重性。音乐批评包涵艺术批评、社会批评与哲学批评 ,不仅涉及音乐本身 ,还要涉及社会、历史、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功能 艺术批评 社会批评 哲学批评 音乐评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之“壮美”与“优美”审美风格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1期14-17,40,共5页
壮美与优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两大基本风格类型。壮美不仅具有壮观激越的感性特征,更有彰显生命意义的理想境界,这是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美。优美则是田园牧歌式的美,和谐圆融的美,是一种令人深感亲切的美,中国古典美学对优美的追求则更... 壮美与优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两大基本风格类型。壮美不仅具有壮观激越的感性特征,更有彰显生命意义的理想境界,这是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美。优美则是田园牧歌式的美,和谐圆融的美,是一种令人深感亲切的美,中国古典美学对优美的追求则更加深刻,儒家"执中以为本"、"温和而居中"的审美原则使"优美"成为传统音乐的主流。壮美与优美既相对,又互补,形成对立统一的丰富性和哲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壮美 优美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音乐“虚实相生”的审美意趣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6年第3期1-4,13,共5页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实境界说,主要来源于中国老庄哲学。作为道家最核心的思想———“道”,就包含着“虚实统一”的特性。老子的“大音希声”说含有音乐虚实相生的哲理,从不同方面对后世的音乐美学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启发了人们...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实境界说,主要来源于中国老庄哲学。作为道家最核心的思想———“道”,就包含着“虚实统一”的特性。老子的“大音希声”说含有音乐虚实相生的哲理,从不同方面对后世的音乐美学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启发了人们对“声外之乐”———音乐意蕴的追求,以及重音乐意境而轻感官快适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音乐“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体现在与西方音乐不同的形式、风格乃至表演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虚实相生 审美意趣
下载PDF
论王阳明德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妮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1-25,37,共6页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阳明德育思想中,"立志"是德育的根本,"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原则,启发式教育是德育须遵循的规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德育 致良知 协调统一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文化意义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妮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音乐备受重视,成为一切艺术的中心,儒、道两家都将它看成与社会人生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认为音乐与自然、人、社会相通相契,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化存在。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建立在"天...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音乐备受重视,成为一切艺术的中心,儒、道两家都将它看成与社会人生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认为音乐与自然、人、社会相通相契,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化存在。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将音乐的存在与自然、天道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儒家,更是在美善相契的观念中,将音乐视为调适情感,修养品性的文化手段,并认为音乐是与人的社会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音乐的意义不仅在于审美,它还承担着教化民风、考察政治得失、协调社会伦理秩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与自然 音乐与人 音乐与社会 存在论 阐释
下载PDF
音乐美育与素质教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95-98,共4页
音乐教育、音乐美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音乐教育应强调它的美育内涵 ,避免单面教育和重艺轻美。音乐美育必须以陶冶性情、开启智慧、完善人格为目标 ,设定它的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
关键词 音乐美育 素质教育 目标 内容 形式
下载PDF
生命活力的充盈与显现——从“气韵生动”的审美诉求看中国传统音乐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颇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气"与"韵"的结合,是内在充盈的气质生命与外在传神的灵动妙境相结合的表达。中国传统音乐中"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是从中国音乐特有的音乐语... "气韵"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颇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气"与"韵"的结合,是内在充盈的气质生命与外在传神的灵动妙境相结合的表达。中国传统音乐中"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是从中国音乐特有的音乐语汇及审美意象中呈现出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以生动、婉曲、富于装饰的旋律线条为主要语汇,其腔音、节奏、结构等都具有圆转自由的特点,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灵动的神韵。"气韵生动"使音乐产生"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成为中国音乐追求的上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音乐 气韵生动 审美追求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两次转换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2年第1期21-26,共6页
20世纪是中国音乐文化发生转换的重要时期。百年来 ,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换。第一次转换发端於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在剧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斗争中完成的。这次转换以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 ,“求变... 20世纪是中国音乐文化发生转换的重要时期。百年来 ,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换。第一次转换发端於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在剧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斗争中完成的。这次转换以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 ,“求变”的心理加速了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从而改变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审美崇尚从原来古典的和谐转向了近代的崇高 ,并突出了理性追求。第二次转换是在 2 0世纪末 ,中国进入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 ,以“现代化”为价值诉求的社会发展阶段 ,审美崇尚由崇高范畴转变为多元化的审美追求。中国人面对自己文化建构的诸多问题 ,开始反思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音乐文化 转化 美学思考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教育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3期81-84,共4页
音乐审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受到中国儒家的重视,认为音乐美育除了培养人格,还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音乐美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中,各有分工又共同形成对人一生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社会 音乐美育
下载PDF
论“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及人文意义
18
作者 龚妮丽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62-65,共4页
随着90年代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以及它对社会日常生活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引起了人文学者对它的关注.一些人文学者对大众文化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社会冲击都作了认真的分析,并站在正统文化的立场上对大众文化作出了价值判断,... 随着90年代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以及它对社会日常生活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引起了人文学者对它的关注.一些人文学者对大众文化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社会冲击都作了认真的分析,并站在正统文化的立场上对大众文化作出了价值判断,揭示出大众文化的商品性、非审美性、平庸性、盲目性等等,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一味站在对立的立场,老是对“趣味”或“道德”评头论足,恐怕研究就难以深入下去.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平和的心态,超越的视野来观照大众文化,采用实践批评的方法,或许更能深人认识大众文化活动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中的人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价值取向 方程式 人文意义 意识形态 人文学者 制造商 民主与科学 日常生活 爱情歌曲
下载PDF
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现实语境及探索走向
19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2-146,共5页
新时期以来,在不断变换的现实语境中,文艺理论研究的题域、方法及观念也在不断转换,向我们传达了时代的特征与理论探索的轨迹。文艺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再到"他律"的走向,这并非是一种重复... 新时期以来,在不断变换的现实语境中,文艺理论研究的题域、方法及观念也在不断转换,向我们传达了时代的特征与理论探索的轨迹。文艺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再到"他律"的走向,这并非是一种重复,每次探索走向的变化都显示出文艺理论对机遇与挑战的把握,更体现出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每一波新问题、新题域的探究,都是在"回应"、"反思"、"建构"的共同推进下步步深入,结出硕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艺理论 现实语境 探索走向
下载PDF
贵州“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的文化思考
20
作者 龚妮丽 《贵州文史丛刊》 2001年第1期81-85,共5页
对贵州民族风情这一特殊的旅游资源进行价值与意义方面的分析,确定其在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角色定位,找到开发与保护民族风情资源的适当措施。
关键词 贵州 “民族风情”旅游开发 中国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角色定位 发展思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