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的发展:从系统到服务 从静态到动态 被引量:14
1
作者 龚建雅 《地理信息世界》 2013年第6期3-4,共2页
未来GIS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大家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GIS从系统到服务、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
关键词 GIS 服务 系统 静态
下载PDF
基于值域块邻域匹配的分形近似编码 被引量:2
2
作者 皮明红 李德仁 龚建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84-86,共3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值域块邻域匹配的分形近似编码。它比Jacquin的分形块编码的压缩比高,编码速度快,信噪比相近。对512×512“Lenna”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形编码压缩比可达到0.36bpp,峰值信噪比可达3... 本文提出了基于值域块邻域匹配的分形近似编码。它比Jacquin的分形块编码的压缩比高,编码速度快,信噪比相近。对512×512“Lenna”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形编码压缩比可达到0.36bpp,峰值信噪比可达31.25dB,在PC486上,编码时间为227秒,解码时间为38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域 分形块编码 分形近似 值域块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扩张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杨叶涛 龚建雅 +1 位作者 周启鸣 王迎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问题十分突出。针对城市扩张问题,涌现出大量关于城市扩张影响因素以及城市扩张建模的研究。目前对城市扩张行为进行研究选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①空间可达性以及空间约束,包括水源... 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问题十分突出。针对城市扩张问题,涌现出大量关于城市扩张影响因素以及城市扩张建模的研究。目前对城市扩张行为进行研究选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①空间可达性以及空间约束,包括水源、道路、城市中心等可达性,地形、保护用地等约束;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政策等。该研究突破传统城市扩张影响因素研究范围,选择从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来研究城市扩张,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按网格划分提取的多种景观格局指标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时间尺度对探测这种相关性的影响。从结果当中可以得到以下3个结论:城市景观格局特征对于非建设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在位置与数量上的影响机制有稳定性;时间尺度对于正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由于不同时期城市化特征的差异,其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网格划分 城市扩张
原文传递
基于格网划分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叶涛 龚建雅 +1 位作者 王迎迎 曾又枝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0-485,共6页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城市问题研究热点。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能够监测到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被广泛地用来进行城市扩张研究。对于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最新研究引入景观格局分析法,大量涌现的景观指标为景观格局定...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城市问题研究热点。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能够监测到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被广泛地用来进行城市扩张研究。对于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最新研究引入景观格局分析法,大量涌现的景观指标为景观格局定量化表达提供了基础。目前对于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描述过于笼统,一般是对整个研究区域提取全局景观格局及其时间变化。通过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景观格局提取与时空变化检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基于网格划分的景观格局变化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数量、位置和模式,为理解城市扩张行为以及城市扩张建模提供了相比较于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之外的另一种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景观格局 网格划分 城市扩张
原文传递
中国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 被引量:19
5
作者 卢乃锰 丁雷 +13 位作者 郑小兵 叶新 李传荣 吕达仁 张鹏 胡秀清 周成虎 尤政 房建成 龚建雅 蒋兴伟 李建军 马灵玲 徐娜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2-680,共9页
为确保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国际航天遥感大国始终围绕定标技术开展研究,定标精度不断提高。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受传统的遥感载荷定标系统设计以及地面辐射校正技术理论极限的制约,目前遥感卫星辐射定标停留在太阳反射谱段2%,红外谱段0.... 为确保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国际航天遥感大国始终围绕定标技术开展研究,定标精度不断提高。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受传统的遥感载荷定标系统设计以及地面辐射校正技术理论极限的制约,目前遥感卫星辐射定标停留在太阳反射谱段2%,红外谱段0.2 K的不确定性水平,其精度难以继续提高。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对遥感卫星辐射测量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ASIC3(Achieving Satellite Instrument Calibration for Climate Change)报告指出,为了有效检测全球气候变化信号,准确预测气候变化,遥感卫星观测必须长期保持在太阳反射谱段0.3%、红外谱段0.1 K,太阳总辐射0.01%的不确定性水平。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欧洲和美国相继提出了CLARREO计划和TRUTHS计划,试图通过发射具有超高辐射测量精度的基准卫星,在监测气候变化信号的同时,标定其他遥感卫星,提升全球遥感卫星整体定标精度。同期,中国也提出了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的概念,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星上相变固定点黑体、空间低温辐射计等尖端技术的研发,进而逐渐形成发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的路线图。从目前发展态势上看,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建立空间辐射测量基准的国家,率先实现卫星平台辐射观测直接向国际单位(SI)的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测量 基准 卫星 溯源 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