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龚开凤 曹元虎 梁嘉儿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9期1046-1047,共2页
目的探究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应用“1+1+1”的组合签约模式下对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对其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 目的探究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应用“1+1+1”的组合签约模式下对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对其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1+1+1”的组合签约模式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值(FBG)水平均有改善,研究组两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976、2.798,P=0.004、0.007);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血糖监测、运动、足部护理、饮食、药物服用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968、12.167、6.158、4.538、6.048,P=0.000);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差异显著(χ2=8.23,P=0.0041)。结论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应用“1+1+1”的组合签约模式下对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社区管理中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1”组合签约 家庭医生服务 社区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焦虑抑郁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开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3909-3910,共2页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中心收治的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三级管理,研究组行群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血压变化...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中心收治的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三级管理,研究组行群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血压变化,并使用焦虑、抑郁评分对其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群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其血压及焦虑抑郁情况,该管理模式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管理 社区 高血压 血压 焦虑抑郁 影响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一项基于社区队列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松涛 李雪 +6 位作者 李觉 胡锐彬 丁森华 陈燕双 龚开凤 任龙兵 冯颖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20-326,350,共8页
目的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队列中确定血压控制情况与亚临床靶器官损伤(subclinical target-organ damages,STOD)及不良事件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东莞市寮步镇招募1508例高血压对象,面对面收集其基线信息。... 目的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队列中确定血压控制情况与亚临床靶器官损伤(subclinical target-organ damages,STOD)及不良事件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东莞市寮步镇招募1508例高血压对象,面对面收集其基线信息。在基线和3年随访中,每年采集生化项目、诊室和24 h动态血压、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508例对象中,692例(46.3%)存在靶器官损伤。调整所有因素后,STOD风险增加与动态血压未控制呈正相关(P<0.05),而与诊室血压达标无关联(P>0.05)。在3年随访中,17.5%(128/733)新发STOD,24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在所有模型中,24 h、白昼、夜间和清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SBP)都是靶器官损伤的预测因子,未控制的清晨SBP(OR=1.87,P=0.024)比24 hSBP(OR=1.74,P=0.015)、白昼SBP(OR=1.55,P=0.048)和夜间SBP(OR=1.10,P=0.678)与靶器官损伤的关联更强。全部不良事件与血压控制的关系同靶器官损伤结果相同。结论动态血压比诊室血压更能预测STOD和不良心血管事件,未控制的清晨血压比其他时段血压与STOD风险关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亚临床靶器官损伤 清晨血压 队列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及相关筛查指标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雪 龚开凤 +3 位作者 丁森华 陈燕双 陈伟伟 汤松涛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高血压检出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适用于筛查的可靠策略。方法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筛查符合高危并行有效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有787人,分析其中262人无高血压史且诊室血压<140/90 m... 目的通过调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高血压检出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适用于筛查的可靠策略。方法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筛查符合高危并行有效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有787人,分析其中262人无高血压史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的对象,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隐匿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别计算相关指标不同截断值用于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高危人群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为56.5%(148/262),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OR(95%CI)=1.430(1.032~1.982)、1.451(1.156~1.822)、1.102(1.018~1.192),P<0.05]。三者分别取124 mmHg、74 mmHg和26 kg/m2为筛查阈值时,可获得最大的正确指数,三者任意一项高于阈值为筛查指标时敏感度为91.9%,但特异度为41.2%。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对诊室血压正常偏高或超重肥胖高危对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有效检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高血压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动态血压监测 检出率 筛查
下载PDF
隐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
作者 龚开凤 丁森华 朱新文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9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隐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高危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10月门诊发现的100例隐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B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其中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58例,对影... 目的分析隐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高危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10月门诊发现的100例隐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B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其中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58例,对影响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为自变量,性别、年龄、BMI、既往心血管疾病史、Cr、TG、TC、LDL-C、HDL-C、纤维蛋白酶原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表明,性别、年龄、BMI、LDL-C、纤维蛋白酶原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BMI、LDL-C、纤维蛋白酶原是隐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高危因素,要注意检测这些指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高血压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