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城市群文旅合作发展的动能与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异 王克岭 谭心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9,共8页
随着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豫、冀、鲁、晋、皖五省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而中原城市群文旅合作发展,是推动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网络、互补的产业资源、共通的发展诉求,通过强化区域... 随着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豫、冀、鲁、晋、皖五省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而中原城市群文旅合作发展,是推动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网络、互补的产业资源、共通的发展诉求,通过强化区域合作来带动文化旅游发展,使中原城市群文旅合作发展成为联动五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黏合剂。然而,受制于市场管理不到位、文化挖掘不深入、产业集群不显著、营销规划不系统、产品供需不匹配等影响因素,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体制障碍与机制缺陷。基于此,需要从政策法规的完善、合作氛围的营造、文化内涵的挖掘、文旅资源的整合、产业集群的构建、精品产品的打造、文旅品牌的宣贯等方面精准施策,共同助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文化旅游 合作动力 区域一体化发展 区域文化
下载PDF
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商品贸易结构研究--兼论“一带一路”倡议与“16+1”合作的贸易增长效应
2
作者 王克岭 龚异 董俊敏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1期80-92,共13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16+1”合作的开启,维谢格拉德集团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日趋密切,并成为中国对接中东欧乃至欧盟的重要桥梁。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索了中维商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实证分析了“16+1”合作机制对双方贸易增长及贸易逆差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16+1”合作的开启,维谢格拉德集团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日趋密切,并成为中国对接中东欧乃至欧盟的重要桥梁。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索了中维商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实证分析了“16+1”合作机制对双方贸易增长及贸易逆差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商品贸易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且在SITC1、SITC2、SITC5、SITC6和SITC7五个部门中呈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同时,双方产业内贸易水平涵盖三个层次:较低水平的中波贸易,较高水平的中捷贸易、中斯贸易,高水平的中匈贸易。此外,在贸易增长效应上,“16+1”合作机制每季度对双方贸易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42%,但仍扩大了贸易逆差约523亿美元。实践中,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转变产业内贸易模式并缩减逆差是双方赓续经贸关系的可行策略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谢格拉德集团 “一带一路”倡议 “16+1”合作 贸易结构 产业内贸易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克岭 谭心 龚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43,共9页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厘清金沙江流域非遗的文化特征、遗存特征和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廊道的战略设想。研究发现:金沙江流域非遗在空间上呈“点状、带状和团状”的集聚态势...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厘清金沙江流域非遗的文化特征、遗存特征和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廊道的战略设想。研究发现:金沙江流域非遗在空间上呈“点状、带状和团状”的集聚态势,空间结构在整体上具有明显的“四核两翼”对称结构特征,从类别来看各类非遗呈现差异化的集聚特征。该格局的形成主要受生态地理因素、人文社会因素及两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力较显著,人地耦合交互作用后大幅增强的协同效应成为空间分异的重要推动力。为避免“孤岛效应”形成,应强化区域协作开发来共同打造非遗旅游廊道,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带建设两大战略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旅游廊道
原文传递
戒毒人员操守保持时限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施孟君 姜祖桢 +5 位作者 龚异 吴奇志 饶春梅 王柳 刘婷婷 李静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27-833,共7页
目的:研究戒毒人员操守保持时限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拟定延长操守保持时限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日解除2335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长期回访追踪的人员中随机抽样237名,其中有215名戒毒后再次复... 目的:研究戒毒人员操守保持时限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拟定延长操守保持时限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日解除2335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长期回访追踪的人员中随机抽样237名,其中有215名戒毒后再次复吸的人员(操守保持时限0~120个月)和22名戒毒后保持操守的人员(操守保持时限>120个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吸原因自评量表、社会回归因素自评量表和三维人格量表—猎奇性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戒毒人员操守时限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果:不同操守保持时限戒毒人员戒毒次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吸毒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操守保持时限戒毒人员复吸原因自评中的生理症状、就业歧视、毒友诱惑、康复效果和社会回归因素中的家庭接纳、公安接纳、社区服务、禁毒政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操守保持时限戒毒人员除在NS1上与对照组无差异(仅49~60个月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NS2、NS3、NS4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复吸的因素包括毒友诱惑、康复效果、就业歧视、亲友排斥、心理症状和性格特质;影响社会回归的因素包括家庭接纳、经济收入、禁毒政策、待遇公平、就业机会。延长戒毒人员的操守保持时间,应重点关注首次戒毒、教育水平、生理症状、就业歧视、毒友诱惑、康复效果、家庭接纳、公安接纳、社区服务、禁毒政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人员 操守保持时限 影响因素 差异化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