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室外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土壤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莎 刘智蕾 +1 位作者 龚振平 马献发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159-162,共4页
为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土壤学实验课中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扎实巩固学生对每个... 为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土壤学实验课中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扎实巩固学生对每个实验内容与方法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进行计算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造能力进而增加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实验 实验安排 思维拓展 实践能力 兴趣培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及施磷量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龚振平 杜婷婷 +4 位作者 闫超 马春梅 董守坤 孙洪超 李海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61-169,共9页
以探究松嫩平原玉米连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磷量互作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为目的。该试验采取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翻埋还田(S1)和秸秆焚烧还田(S2);副因素为施磷水平,分别... 以探究松嫩平原玉米连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磷量互作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为目的。该试验采取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翻埋还田(S1)和秸秆焚烧还田(S2);副因素为施磷水平,分别为0(P0)、34.50(P1)、69(P2)、103.50(P3)kg/hm2(P2O5)。结果表明:1)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适合拟合黑土对磷的吸附特征。2)秸秆还田与施磷量均显著影响黑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均逐渐降低,而土壤中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逐渐增加,其中以S0条件下差异最大,S2条件下次之,S1条件下差异最小。在相同施磷水平下,与S0处理相比,S1和S2均能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中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其中以不施磷肥(P0)处理下差异最大,而在施高磷(P3)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此外,S1与S2在各施磷水平下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施磷处理下的标准需磷量(standardPrequirement,SPR)为71.02~91.67 kg/hm2,其中以S1P2处理的SPR(73.58 kg/hm2)与P2施磷水平(69 kg/hm2)最相近,是松嫩平原黑土区较为适宜的施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解吸 玉米连作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CO_2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龚振平 王雪松 +2 位作者 宋秋来 李中韬 朱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7,共7页
为探究不同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土壤CO2排放通量变化特征与有机质含量关系,设计耕层土壤6个不同有机质含量处理。通过对土壤CO2排放定位连续观测,研究耕层土壤不同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土壤CO2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分析土壤CO2排放与耕层... 为探究不同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土壤CO2排放通量变化特征与有机质含量关系,设计耕层土壤6个不同有机质含量处理。通过对土壤CO2排放定位连续观测,研究耕层土壤不同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土壤CO2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分析土壤CO2排放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关系。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呈单峰曲线季节变化,与地温和气温变化一致;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指数方程均可模拟土壤CO2通量与地温和气温关系,指数方程拟合效果优于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土壤CO2排放最大通量、平均通量、排放总量与耕层土壤有机质呈单峰曲线变化关系,二次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当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64.50、54.32、59.80 g·kg-1时,土壤CO2排放最大通量、土壤CO2排放平均通量、土壤CO2排放总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耕层土壤 有机质含量 温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大白菜感官品质评价及其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龚振平 于拴仓 +5 位作者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苏同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为了建立大白菜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以28个白菜品种或自交系为试材,进行了生食和熟食品尝鉴定以及营养品质测定,对影响感官品质的主观感受(品尝)和客观因素(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感官品质回归方程:yr(生食... 为了建立大白菜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以28个白菜品种或自交系为试材,进行了生食和熟食品尝鉴定以及营养品质测定,对影响感官品质的主观感受(品尝)和客观因素(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感官品质回归方程:yr(生食综合品质)=0.310 3+0.254 0x1(多汁度)+0.176 2x2(甜度)+0.221 6x3(脆度)+0.319 9x4(鲜味),yc(熟食综合品质)=0.204 4+0.250 9x5(渣量)+0.246 9x6(甜度)+0.182 5x7(绵软度)+0.323 1x8(鲜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评价指标中,甜度和多汁度的总通径系数分别为0.445 3和0.427 6,是对大白菜生食综合品质影响最大的2个指标,而鲜味次之,脆度影响最小;甜度对熟食综合品质的总通径系数为0.515 2,对熟食综合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渣量,鲜味和绵软度影响较小。进一步分析了营养成分含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获得了回归方程:yr=-32.192 0+0.389 3xw(含水量)+1.169 8xs(可溶性糖含量),yc=7.497 1+0.732 6xs-5.668 8xa(有机酸含量)-2.176 3xf(粗纤维含量)。而可溶性糖含量标准化回归系数在2个方程中分别为0.580 7和0.333 2,均为最高,表明其对感官品质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龚振平 邓乃榛 +1 位作者 宋秋来 李中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145,共7页
为了研究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该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埋土和覆盖地表2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进行连续4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都表现为埋土处理大于覆盖地表。秸秆腐... 为了研究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该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埋土和覆盖地表2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进行连续4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都表现为埋土处理大于覆盖地表。秸秆腐解主要集中在还田的前3年,3 a累计腐解率达到91.70%和81.96%,其中第1年腐解率分别为60.63%和45.53%。2)还田玉米秸秆中养分释放的快慢顺序为K>P>C>N。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中钾的释放主要在还田第1年,释放率达到了96.26%和84.04%;而磷、碳和氮的释放则主要集中在还田前3年,其中磷释放率为92.03%和83.29%;碳释放率为90.96%和82.06%;氮释放率为91.70%和81.96%。3)还田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腐解速度快于纤维素,木质素最慢。其中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半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8.78%和86.30%;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0.42%和70.86%;而木质素3 a累计腐解率为78.63%和6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解 秸秆 养分 玉米 还田方式
下载PDF
种植大豆对土壤氮素盈亏影响的估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龚振平 马春梅 +1 位作者 金喜军 姚玉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种植大豆对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盈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豆成熟期70.4%~88.6%的氮素转移到籽粒中,大豆氮素收获率很高,导致土壤氮素亏损;秸秆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39.2kg/hm2,秸秆不还田...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种植大豆对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盈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豆成熟期70.4%~88.6%的氮素转移到籽粒中,大豆氮素收获率很高,导致土壤氮素亏损;秸秆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39.2kg/hm2,秸秆不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49.2kg/hm2;大豆根瘤固氮率与土壤氮素盈亏量呈直线相关,根瘤固氮率越高,土壤氮素亏损量越少;秸秆还田条件下,根瘤固氮率71.5%是土壤氮素盈亏平衡点,秸秆不还田时根瘤固氮率要达到80.9%才能保障土壤氮素盈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15N示踪方法 氮素 盈亏估算
下载PDF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和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龚振平 颜双双 +2 位作者 闫超 王家睿 战厚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5,共8页
针对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采用定位小区连续定位观测方法,研究寒地稻田甲烷排放规律,探讨水稻秸秆还田和温度对甲烷排放影响,估算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双峰变化趋势;不还田(SR0)处理甲烷排放通量与气温显... 针对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采用定位小区连续定位观测方法,研究寒地稻田甲烷排放规律,探讨水稻秸秆还田和温度对甲烷排放影响,估算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双峰变化趋势;不还田(SR0)处理甲烷排放通量与气温显著相关,与土壤温度相关不显著,低量还田(SR1)、高量还田(SR2)处理甲烷排放通量与地表温度、5、10 cm土层温度极显著相关,与气温相关不显著;不还田(SR0)、低量还田(SR1)和高量还田(SR2)的甲烷排放通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与秸秆还田量拟合方程分别为y=0.519x+0.585(R2=0.999),y=0.192x+0.350(R2=0.999),相关性显著,甲烷排放量与秸秆还田量拟合方程为y=5.055x+9.168(R2=0.999),相关性显著,甲烷排放通量和甲烷排放量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田 水稻秸秆还田 甲烷排放 温度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水稻适宜插秧期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龚振平 赵艳忠 +2 位作者 刘丽君 马秀峰 祖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0-324,共5页
本田的最低水温、平均水温分别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成正相关 ,而且水层具有增温保温作用 ,在晚霜之前插秧遇低温靠水层保护是完全可行的。5月 12日作为插秧早限是可行的 ,但最适插秧期应选择在 5月 18日前后 ,根据当年的气温特点来具... 本田的最低水温、平均水温分别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成正相关 ,而且水层具有增温保温作用 ,在晚霜之前插秧遇低温靠水层保护是完全可行的。5月 12日作为插秧早限是可行的 ,但最适插秧期应选择在 5月 18日前后 ,根据当年的气温特点来具体决定 ,5月 17、 18日前后气温回升迅速即可插秧 ,低温年则推迟到 2 0日后比较适宜。在适宜插秧期内应尽快插完、越早越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水稻 插秧期 温度
下载PDF
大白菜骨干自交系的苗期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龚振平 于拴仓 +5 位作者 苏同兵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4-1205,共12页
为明确大白菜骨干自交系的抗病性,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课题组保存和创制的203个大白菜自交系进行了霜霉病、病毒病、黑腐病、黄萎病和根肿病的苗期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高抗上述病害的自交系分别有7、9、0、31和12个;仅抗其中1种病害... 为明确大白菜骨干自交系的抗病性,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课题组保存和创制的203个大白菜自交系进行了霜霉病、病毒病、黑腐病、黄萎病和根肿病的苗期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高抗上述病害的自交系分别有7、9、0、31和12个;仅抗其中1种病害的自交系有82个;兼抗2种病害的有61个,兼抗3种病害的自交系有28个,兼抗4种病害的自交系有4个;其中自交系11-234、04-622、12-85、13-108和09-894综合抗病性最优。此外,春大白菜、夏大白菜和秋大白菜3种生态类群间,合抱、叠抱、拧抱、舒心等不同抱球类型间,以及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间的自交系材料,对5种病害的抗性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自交系 抗病性
下载PDF
井灌水稻池内水温分布规律与灌水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振平 赵艳忠 +2 位作者 刘丽君 马秀峰 祖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7,共6页
井灌水稻池内温度分布特征是靠近进水口处形成一低温区 ;灌水过程中温度变化是一个降温过程 ,停止灌水后水温迅速上升 ;采用单排单灌、间歇灌水、并且更换进水口的灌水方法 ,有利于降低因灌水造成池口附近低温区的不利影响 ;
关键词 井灌水稻 水温分布规律 灌水方法 低温地治理
下载PDF
高粱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龚振平 刘自华 刘根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6期16-19,24,共5页
1996年利用中国第 1 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 2 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 ,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 )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 (MTR2 8) ,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 ,变异类型丰富 ,从中获得... 1996年利用中国第 1 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 2 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 ,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 )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 (MTR2 8) ,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 ,变异类型丰富 ,从中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高产、抗病优良变异选系 ;(2 )优良变异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 ,可应用于生产上组配高产、抗病杂交种 ;(3)空间诱变后代性状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稳定快 2~ 4个世代 ,可缩短育种进程 ;(4)变异选系在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 ;(5)RAPD分析结果显示 ,空间诱变选系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空间诱变 同工酶 RAPD分析
下载PDF
松嫩平原玉米田土壤CO_2排放规律与碳平衡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振平 朱捷 +2 位作者 宋秋来 马春梅 李中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5,29,共8页
通过对松嫩平原玉米田土壤CO2排放的连续观测,研究连作玉米田土壤CO2排放规律及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关系,并计算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明显季节性,6~8月土壤CO2排放量较大,而在4和11月维持较低... 通过对松嫩平原玉米田土壤CO2排放的连续观测,研究连作玉米田土壤CO2排放规律及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关系,并计算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明显季节性,6~8月土壤CO2排放量较大,而在4和11月维持较低水平。秸秆还田处理(MTS)土壤CO2排放通量、最大通量和平均通量高于翻耕处理(CT)。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地温呈显著正相关,指数方程表征二者关系效果最佳,线性方程效果最低,除个别情况,深层土壤拟合效果高于浅层土壤;MTS处理的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相关性高于CT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与12 cm深度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对秸秆、根茬还田碳与土壤CO2排放碳的测算,MTS处理秸秆还田碳量较CO2排放碳量平均每年多2 744.6 kg C·hm-2,呈碳汇效应;CT处理秸秆还田碳量较CO2排放碳量平均每年少810.4 kg C·hm-2,呈碳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CO2排放 秸秆还田 土壤碳平衡
下载PDF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Ⅱ.常规技术条件下大豆根系动态 被引量:7
13
作者 龚振平 沈昌蒲 赵福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研究大豆根系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探讨大豆根系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各个时期和各土层的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分枝期至开花期根系生长迅速,各处理此时期皆占苗期至鼓粒期总根量的 60~70%。 A、A'和 B三处理最大根量在结荚期,只有 ... 研究大豆根系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探讨大豆根系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各个时期和各土层的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分枝期至开花期根系生长迅速,各处理此时期皆占苗期至鼓粒期总根量的 60~70%。 A、A'和 B三处理最大根量在结荚期,只有 B'最大根量提前。在结荚期、A处理根重及根长比B'分别增长41%和91%。大豆结荚期根系在土壤层中的分布: 0~ 10cm根重比其它层次占绝对优势,其中 A'较明显。大豆根长在10~20cm土层占优势,但与其他层次的差别小于根重的差别。大豆根重与大豆产量呈正相关,凡使大豆增产的技术都增加其根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 深松 肥田机制 土壤环境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大白菜感官品质评价及其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振平 于拴仓 +5 位作者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汪维红 苏同兵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7期1592-1596,共5页
为了建立大白菜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以28个白菜品种或自交系为试材,进行了生食和熟食品尝鉴定以及营养品质测定,对影响感官品质的主观感受(品尝)和客观因素(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感官品质回归方程:yr(生食... 为了建立大白菜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以28个白菜品种或自交系为试材,进行了生食和熟食品尝鉴定以及营养品质测定,对影响感官品质的主观感受(品尝)和客观因素(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感官品质回归方程:yr(生食综合品质)=0.310 3+0.254 0x_1(多汁度)+0.176 2x_2(甜度)+0.221 6x_3(脆度)+0.319 9x_4(鲜味),yc(熟食综合品质)=0.204 4+0.250 9x_5(渣量)+0.246 9x_6(甜度)+0.182 5x_7(绵软度)+0.323 1x_8(鲜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评价指标中,甜度和多汁度的总通径系数分别为0.445 3和0.427 6,是对大白菜生食综合品质影响最大的2个指标,而鲜味次之,脆度影响最小;甜度对熟食综合品质的总通径系数为0.515 2,对熟食综合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渣量,鲜味和绵软度影响较小。进一步分析了营养成分含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获得了回归方程:y_r=-32.192 0+0.389 3x_w(含水量)+1.169 8x_s(可溶性糖含量),y_c=7.497 1+0.732 6x_s-5.668 8x_a(有机酸含量)-2.176 3x_f(粗纤维含量)。而可溶性糖含量标准化回归系数在2个方程中分别为0.580 7和0.333 2,均为最高,表明其对感官品质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夏大豆多年滚动区试品种产量的秩次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振平 赵双进 +1 位作者 刘自华 呈志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119-122,共4页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大豆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产量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及试验点...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大豆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产量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及试验点次过少的品种(系),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6年滚动试验中36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证明了用秩次分析法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产量性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区域试验 产量稳定性 秩次分析
下载PDF
农机化专业开设《机械化土壤耕作》课程之我见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振平 冯江 赵艳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农业高校 农机化专业 课程设置 机械化土壤耕作 教材选用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水稻适宜施肥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振平 车奎植 +5 位作者 张玉田 倪宗杰 崔成焕 张瑞忠 刘多影 姜长德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15,共4页
通过连续两年的研究得出三江平原水稻产量与施肥量的回归方程,并预测出东农416水稻品种在三江地区产量潜力为60O公斤/亩,该地区以550公斤/亩为目标产量比较适宜;单位化肥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尿素、磷酸二铵、硫... 通过连续两年的研究得出三江平原水稻产量与施肥量的回归方程,并预测出东农416水稻品种在三江地区产量潜力为60O公斤/亩,该地区以550公斤/亩为目标产量比较适宜;单位化肥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亩施用量分别不超过17公斤、7公斤、6公斤为宜;欲获得500公斤/亩以上产量,必须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量 产量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亚麻蒴果、种子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振平 李桂琴 +1 位作者 李英男 桂明珠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8,共4页
亚麻蒴果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主茎项果发育速度特别快,属优势果;蒴果生育初期以自身建成为主,后期新果增重主要是种子增重的结果;种子形成初期蒴果中种子数目增加迅速,千粒重增加缓慢,是种子形成阶段;工艺成熟期种子未得到充分... 亚麻蒴果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主茎项果发育速度特别快,属优势果;蒴果生育初期以自身建成为主,后期新果增重主要是种子增重的结果;种子形成初期蒴果中种子数目增加迅速,千粒重增加缓慢,是种子形成阶段;工艺成熟期种子未得到充分发育、发芽势低、整齐性差;亚麻蒴果和种子产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育种和生产上应注意在保证纤维产质量前提下选育和使用种子产量高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蒴果 种子 发育规律
下载PDF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振平 马春梅 杨亮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7期139-139,260,共2页
针对加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以增强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参与科研、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生产实习为核心,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农学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河北省大豆育种方向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振平 刘自华 《大豆通报》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本文回顾了河北省的育种历史和成绩 ,并对育种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豆 育种方向 育种史 育种目标 生态适应性 河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