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酰胺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龚时文 张明 +3 位作者 赵志毅 黄春南 黄擎雄 冯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40-641,共2页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 (Gln)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动物共 12 0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ANP组及Gln组 ,每组各 40只 ,ANP模型采用结扎胰胆管诱发 ,Gln组制作ANP后灌入Gln ,观察 3组肠粘膜组织学和DNA含量 ...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 (Gln)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动物共 12 0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ANP组及Gln组 ,每组各 40只 ,ANP模型采用结扎胰胆管诱发 ,Gln组制作ANP后灌入Gln ,观察 3组肠粘膜组织学和DNA含量 ,肠系膜淋巴结 ,胰腺组织细菌培养及吖啶橙标记菌实验。结果 ANP后 72小时肠粘膜出现明显损伤 ,DNA含量下降 ,肠系膜淋巴结、胰腺组织细菌培养计数明显升高 ,吖啶橙标记菌移位率明显升高 ,应用Gln能明显减轻肠粘膜损伤 ,降低上述指标。结论 Gln有利于维持ANP时肠粘膜屏障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谷氨酰胺 肠道细菌移位 大鼠
下载PDF
谷氨酰胺防治梗阻性黄疸肠道细菌移位 被引量:3
2
作者 龚时文 赵志毅 +3 位作者 黄春南 张明 黄擎雄 冯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GL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OJ组及GLN组,每组各30只,OJ模型采用结扎胆总管诱发,GLN组制作OJ后每天灌入GLN,动物处理8d...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GL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OJ组及GLN组,每组各30只,OJ模型采用结扎胆总管诱发,GLN组制作OJ后每天灌入GLN,动物处理8d后观察3组肠帮膜组织学和 DNA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吖啶橙标记菌试验。结果OJ后8d,肠粘膜出现明显损伤,DNA含量下降,肠系膜淋巴结吖啶标记菌移位率明显升高,应用GLN能明显减轻肠私膜损伤,增加DNA含量,减少肠系膜淋巴结吖啶橙标记菌移位率。结论GLN有利于维持OJ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谷氨酰胺 肠道细菌移位 防治 大鼠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龚时文 张明 +3 位作者 赵志毅 黄春南 黄擎雄 冯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NP组及GLN组,每组各40只,ANP模型采用结扎胰胆管诱发,GLN组制作ANP后灌入GLN,观...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NP组及GLN组,每组各40只,ANP模型采用结扎胰胆管诱发,GLN组制作ANP后灌入GLN,观察3组肠粘膜组织学和 DNA含量,肠系膜淋巴结,胰腺组织细菌培养及吖啶橙标记菌实验。结果 ANP后 72 h,肠粘膜出现明显损伤, DNA含量下降,肠系膜淋巴结,胰腺组织细菌培养计数明显升高,吖啶橙标记菌移位率明显升高,应用 GLN能明显减轻肠粘膜损伤,降低上述指标。结论GLN有利于维持ANP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胰腺炎 谷氨酰胺 肠道细菌移位 大鼠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TPN、EN分期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龚时文 赵志毅 +3 位作者 黄春南 张明 黄擎雄 冯平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5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炎 营养支持 TPN 治疗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PN、EN分期营养支持 被引量:3
5
作者 龚时文 张明 +1 位作者 黄擎雄 冯平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胰腺炎 PN EN 营养支持
下载PDF
裸鼠肝部分切除后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龚时文 区庆嘉 +5 位作者 闵军 陈亚进 陈涛 褚忠华 钱世昆 梁惠珍 《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观察肝部分切除后裸鼠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2)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肝部分切除促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20只裸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肝切除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将人肝癌组织种植于右... [目的]观察肝部分切除后裸鼠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2)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肝部分切除促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20只裸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肝切除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将人肝癌组织种植于右肝叶,肝切除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后于右肝叶种植人肝癌组织,2组动物于35天后处死,检测肿瘤大小和重量,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肝切除组肿瘤重量和体积、MVD和MMP-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TIMP-2则明显减低(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后MMP-2表达上调、TIMP-2表达下调导致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多,可能为其促肿瘤生长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的表达与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龚时文 闵军 +2 位作者 区庆嘉 陈涛 褚忠华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鄄2(MMP鄄2)及其抑制剂(TIMP鄄2)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43例肝细胞癌病理标本癌组织的MMP鄄2和TIMP鄄2的表达,应用统计方法分...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鄄2(MMP鄄2)及其抑制剂(TIMP鄄2)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43例肝细胞癌病理标本癌组织的MMP鄄2和TIMP鄄2的表达,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其与PVTT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在PVTT组,MMP鄄2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非PVTT组(P<0.05)TIMP鄄2的表达则明显低于非复发组(P<0.05)。PVTT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非PVTT组(P<0.05)。[结论]MMP鄄2和TIMP鄄2与肝细胞癌PVTT形成和术后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门静脉癌栓
下载PDF
裸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时文 区庆嘉 +2 位作者 闵军 陈涛 褚忠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研究肝部分切除后裸鼠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探讨其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 采用切除裸鼠肝左叶和中叶观察肝肿瘤生长情况,以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检测肝癌组织MVD、VEGF的表达。结果 肝部分... 目的 研究肝部分切除后裸鼠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探讨其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 采用切除裸鼠肝左叶和中叶观察肝肿瘤生长情况,以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检测肝癌组织MVD、VEGF的表达。结果 肝部分切除后,肿瘤组织MVD和VEGF表达明显增强,肿瘤组织重量和体积明显增加。结论 肝部分切除后肿瘤组织VEGF表达增强,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多可能为其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部分肝切除 动物模型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并胆管癌栓的手术治疗(附10例报告)
9
作者 龚时文 黄擎雄 +3 位作者 赵志毅 黄春南 张明 冯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并胆管癌栓的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方法 本组10例,在切除原发灶基础上,根据癌灶的部位及浸润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通过手术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切除原发灶、消除癌栓...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并胆管癌栓的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方法 本组10例,在切除原发灶基础上,根据癌灶的部位及浸润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通过手术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切除原发灶、消除癌栓、疏通胆道及解除梗阻为原发性肝癌并胆管癌栓的手术原则。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癌栓胆管切除及胆管空肠吻合或胆总管切开取栓术为其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癌栓 并发症 外科手术 术式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血浆MMP-2和TIMP-2浓度变化及生长抑素干预
10
作者 龚时文 袁崇德 +5 位作者 唐俊丽 简建文 骆松辉 王金林 游志坚 区庆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肝切除后血浆MMP-2和TIMP-2浓度变化及生长抑素干预。方法20例肝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每组各10例,生长抑素治疗组给于生长抑素治疗。结果肝切除后,血浆MMP-2浓度明显上升,血浆TIMP-2浓度...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肝切除后血浆MMP-2和TIMP-2浓度变化及生长抑素干预。方法20例肝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每组各10例,生长抑素治疗组给于生长抑素治疗。结果肝切除后,血浆MMP-2浓度明显上升,血浆TIMP-2浓度明显下降,应用SST能降低MMP-2浓底,升高TIMP-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生长抑素 MMP-2 TIMP-2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D_4式手术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龚时文 张明 +1 位作者 黄擎雄 冯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D4 手术的指征、临床意义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年 6月到 2 0 0 0年 6月 2 8例进展期胃癌D4 手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2 0例随访半年~ 2年 ,均存活 ,生活质量较好。结论 进展期胃癌D4...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D4 手术的指征、临床意义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年 6月到 2 0 0 0年 6月 2 8例进展期胃癌D4 手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2 0例随访半年~ 2年 ,均存活 ,生活质量较好。结论 进展期胃癌D4 手术疗效确切 ,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D4手术 预后
下载PDF
早期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作者 龚时文 黄擎雄 冯平 《腹部外科》 1999年第3期143-143,共1页
1992年1月~1998年1月,我们采用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女17例,年龄22~67岁。病变在左下肢9例,右下肢4例。诱因:腹部手术后4... 1992年1月~1998年1月,我们采用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女17例,年龄22~67岁。病变在左下肢9例,右下肢4例。诱因:腹部手术后4例,分娩或剖腹产后各1例,因骨折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取栓术 DVT
下载PDF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胆瘘的防治
13
作者 龚时文 黄擎雄 冯平 《医学新知》 CAS 1998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胆瘘 防治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28例外科治疗的探讨
14
作者 龚时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9年第3期158-158,共1页
重症胰腺炎(SAP)病死率极高,作者从1989年5月至1999年5月收治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疗效较好,现将其外科治疗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9~68岁,平均46岁,全部病例均有上腹部剧烈疼痛,以... 重症胰腺炎(SAP)病死率极高,作者从1989年5月至1999年5月收治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疗效较好,现将其外科治疗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9~68岁,平均46岁,全部病例均有上腹部剧烈疼痛,以及明显压痛、反跳痛并伴呕吐。20例术前穿刺抽出血性液体,B超、CT提示胰腺肿大8例,血尿淀粉酶20例,术前检查明显升高,6例术前诊断为弥漫性腹膜炎经剖腹探查而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外科治疗 非手术治疗 病死率 营养支持 无菌性坏死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胆囊切除术 手术方式 弥漫性腹膜炎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秋平 雷宇 +4 位作者 梁琦 李剑强 刘捷安 龚时文 孙宏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率、休克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率、病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71±7.64)min短于对照组的(89.88±9.05)min,术中出血量(256.11±32.15)ml少于对照组的(526.23±42.22)ml,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休克、DIC、MODS、病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的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严重腹部创伤 急救 临床结局
下载PDF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靶向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峰 黄国祥 +3 位作者 袁淑仪 庞泓 王金林 龚时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1期21-23,共3页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E-ADM)免疫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应。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E-ADM)免疫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应。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观察E-ADM-Ab-NPs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体内的分布特点,观察药物的靶向抗肿瘤效应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E-ADM-Ab-NPs保留了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活性;E-ADM-Ab-NPs组肿瘤组织中的E-ADM浓度为(31.85±4.78)mg/kg,显著高于E-ADM-NPs组(P<0.05);E-ADM-Ab-NPs组的瘤体积抑制率及瘤重抑制率为60.69%和58.54%,较E-ADM-NPs组和E-ADM原药组均明显增强(P<0.05);且E-ADM-Ab-NPs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及肌酐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DM原药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较空白对照组下降42.68%,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则升高88.06%(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免疫活性,其在动物模型体内呈导向性分布,可提高E-ADM的疗效并有效降低E-ADM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阿霉素 聚电解质复合法 载药纳米微粒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靶向给药
下载PDF
综合创伤急救对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急救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秋平 雷宇 +4 位作者 梁琦 李剑强 刘捷安 龚时文 孙宏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1期68-69,共2页
目的研究综合创伤急救对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按照救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救治,观察组采用综合创伤急救。对比两组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 目的研究综合创伤急救对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按照救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救治,观察组采用综合创伤急救。对比两组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救质量(特殊检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特殊检查时间(13.18±2.42)min、急诊室停留时间(32.70±11.50)min、急诊室至手术室间隔时间(7.19±1.52)min、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49.42±7.5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9.84±4.63)、(59.20±16.30)、(8.64±2.21)、(69.61±9.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能够使救治成功率提高,且急救质量较为理想,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严重创伤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 常规救治模式 救治成功率
下载PDF
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4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通标 彭海峰 +2 位作者 段君英 刘能银 龚时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袢肠套叠 (ELI)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 1998年收治的 498例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出现输出袢肠套叠 ,3例手术治疗 ,1例于胃镜下复位 ,均治愈。结论 胃手术后输出...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袢肠套叠 (ELI)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 1998年收治的 498例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出现输出袢肠套叠 ,3例手术治疗 ,1例于胃镜下复位 ,均治愈。结论 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的原因为肠蠕动紊乱。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本病一旦确诊 ,应及早手术 ;如果起病时间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病因学 胃切除术 副作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峰 黄国祥 +3 位作者 袁淑仪 庞泓 王金林 龚时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6期77-79,共3页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观察其抗体活性、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LISA法检测...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观察其抗体活性、体外释药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LISA法检测表阿霉素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的抗体活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体外释药量,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E-ADM-Ab-NPs的平均粒径为(190±21)nm,抗体活性保存良好;体外释药试验表明,E-ADM-Ab-NPs具有缓释特性,10d累积释药量可达93.46%;E-ADM的体外杀伤效应在1~6d呈时间依赖性,而E-ADM-Ab-NPs则在1~10d均呈时间依赖性,6d时两者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和免疫活性,可延长表阿霉素(E-ADM)对人肝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且并未影响E-ADM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阿霉素 载药纳米微粒 聚电解质复合法 缓释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应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卓林 龚时文 王金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应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LCR组30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照组30例行开放结肠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应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LCR组30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照组30例行开放结肠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LCR组平均手术时间与OC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R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前3d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少于OCR组(P<0.05)。LCR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OCR组(13.3%vs 43.3%,P<0.01)。LCR组TNMⅡ期及Ⅲ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均明显多于OCR组(P<0.05),术后复发率3.3%显著低于OCR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生存率100.0%与OCR组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切除术 高危结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