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阳明的理气一体论
1
作者 龚晓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朱熹就“物”而言理气关系,“理”为形而上的“生物之本”,“气”为形而下的“生物之具”。这种形上与形下的二分带来诸多理论上的困难:其一,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理气先后问题均难以得到圆满的阐明;其二,基于气禀而言善恶的分化... 朱熹就“物”而言理气关系,“理”为形而上的“生物之本”,“气”为形而下的“生物之具”。这种形上与形下的二分带来诸多理论上的困难:其一,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理气先后问题均难以得到圆满的阐明;其二,基于气禀而言善恶的分化,将导致气可以违理或气不能违理的两难;其三,气禀既为先天者,则变化气质的工夫难有入手处。王阳明则谓理、气为“心”之不同面向,“气”为本心之流行,“理”为流行之条理,两者实为一元之关系。此说能有效应对朱子学说的困难:理、气只是本心流行的不同向度,并不存在先后的问题;善恶不是源于先天“气禀”,而是出于后天“意气”,违于理者乃是意气中的私欲执着;“变化气质”并非是要改变先天的气禀,而是要破除后天的习气障蔽,是为“客气消而天理行”。王阳明基于心而统合理气,超越了理气的二元对待,并赋予其工夫论义蕴,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变化气质
下载PDF
阳明心学视域下的身心合一论
2
作者 龚晓康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0,共8页
身心关系为中西哲学最为重要的论题之一。王阳明认为“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身、心、意、知、物五者和合一体而不能相分离,共同构成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真己”,亦即“大我”。“大我”为前对象化、前认知化、前理论化的源初场域:... 身心关系为中西哲学最为重要的论题之一。王阳明认为“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身、心、意、知、物五者和合一体而不能相分离,共同构成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真己”,亦即“大我”。“大我”为前对象化、前认知化、前理论化的源初场域:其“心”为源初场域之神感神应,其“身”为源初场域的全幅显现。由于意识的自我对象化作用,人执定形体而落入“躯壳的己”亦即“小我”之中:“身”成为与心、意、知、物相对待的生理基础,“意”成为与身、心、知、物相对待的心理活动,进而两者有“非一非异”之关系。王阳明关于身心问题的讨论,重点不在于“小我”层面生理与心理交互作用下的感受与认知,而在于回归源初“大我”以实现生命的究竟安顿,这关涉宇宙论、本体论、功夫论等更为宏大的视域。就此而言,中西哲学关于身心问题的讨论有相互借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身心 大我 小我 道德功夫
下载PDF
“顺本体是善,逆本体是恶”:王阳明善恶观辨证
3
作者 龚晓康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2023年第4期56-64,158-167,共19页
关于善恶,王阳明有着明确的界定:“顺本体是善,逆本体是恶。”其意在于,意念活动随顺心之本体,即是“善”;意念活动违逆心之本体,则为“恶”。由此,“善恶只是一物”与“善恶终不可混”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就能得以和会:“意之所在便是物... 关于善恶,王阳明有着明确的界定:“顺本体是善,逆本体是恶。”其意在于,意念活动随顺心之本体,即是“善”;意念活动违逆心之本体,则为“恶”。由此,“善恶只是一物”与“善恶终不可混”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就能得以和会:“意之所在便是物”,善恶皆是就意念活动而言,故“善恶只是一物”;“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念活动于本体有顺逆的分判,故“善恶终不可混”。前者是要反对善恶实在主义,后者则批评了善恶相对主义。而王阳明关于善恶的界定,也涉及如何理解程颢的“善恶皆天理”:一方面,本心发动而有意念,意念发动而有善恶,善恶的分化实为本心流行的天然理则;另一方面,善恶是就心之本体的顺逆而言,而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故善恶皆是基于天理而得以界定。因此,“善恶皆天理”并不是说善恶皆根源于本体意义上的天理,而是说对善恶的界定不能离于天理。实则,如何超越对待之善恶以回归绝待之至善,方是王阳明善恶观的旨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善恶 本体 实在主义 相对主义
下载PDF
运动锻炼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铁死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龚晓康 邓荣华 +4 位作者 曹心怡 王瑶 倪志粤 赵婉静 肖一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57-664,共8页
目的:通过多次连续足底电击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观察运动对PTSD小鼠铁死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5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创伤性应激障碍组(PTSD)以及运动组(Exe+PTS... 目的:通过多次连续足底电击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观察运动对PTSD小鼠铁死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5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创伤性应激障碍组(PTSD)以及运动组(Exe+PTSD),利用足底电击方法制备小鼠PTSD模型;采用条件恐惧试验箱测试各组小鼠的PTSD样行为;利用铁离子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三价铁离子累积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铁死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TSD组小鼠在条件恐惧试验箱中僵直时间显著增加(P<0.05),皮质和海马区三价铁离子染色面积显著增加(P<0.05),铁转运蛋白1(FPN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铁死亡下游炎症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与PTSD组相比,Exe+PTSD组小鼠在条件恐惧试验箱僵直时间显著减少(P<0.05),皮质和海马三价铁离子累积显著减少(P<0.05),FPN1、GPX4、BDNF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HMGB1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PTSD会导致小鼠大脑中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而运动锻炼则能够抑制PTSD诱发的铁累积并逆转PTSD诱发的铁死亡相关分子蛋白的异常表达,从而缓解小鼠PTSD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足底电击 铁死亡 运动锻炼 小鼠
下载PDF
橘皮素缓解APP/PS1小鼠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及认知功能障碍
5
作者 于晶 梁征 +5 位作者 贺子珊 陈鸿霖 石成英 龚晓康 包建 舒细记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目的观察橘皮素(tangeretin,TAN)对APP/PS1小鼠认知功能,以及脑内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2.5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通过口服给予TAN,连续干预16周,观察TAN对缓解APP/PS1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脑内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 目的观察橘皮素(tangeretin,TAN)对APP/PS1小鼠认知功能,以及脑内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2.5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通过口服给予TAN,连续干预16周,观察TAN对缓解APP/PS1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脑内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和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结果通过行为学检测发现TAN明显改善APP/PS1小鼠认知障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发现TAN显著缓解APP/PS1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多因子分析检测发现,TAN显著升高小鼠脑内抑炎因子IL-2和IL-5的水平。结论TAN显著减轻APP/PS1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以及调节炎症因子分泌,缓解小鼠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橘皮素 小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左旋四氢帕马丁对条件线索诱导的大鼠甲基苯丙胺复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龚晓康 乐凯 +3 位作者 马宝苗 干永平 金国章 李超英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观察左旋四氢帕马丁(levo-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条件线索诱导的大鼠甲基苯丙胺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利用固定比率程序(fixed ratio 1,FR1)建立起大鼠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模型,模型建立成功戒断14 d后,随机分为4组... 目的观察左旋四氢帕马丁(levo-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条件线索诱导的大鼠甲基苯丙胺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利用固定比率程序(fixed ratio 1,FR1)建立起大鼠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模型,模型建立成功戒断14 d后,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0、1.25、2.50和5.00 mg/kg l-THP,观察不同剂量的l-THP对条件线索诱导的大鼠甲基苯丙胺复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在条件线索诱导的复吸行为测试中,与0 mg/kg l-THP组相比,1.25、2.50和5.00 mg/kg l-THP组能显著降低大鼠固定比率下的有效鼻触次数(P<0.01);1.25、2.50和5.00 mg/kg l-THP组无效鼻触次数与0 mg/kg l-TH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25、2.50和5.00 mg/kg l-THP能抑制条件线索诱导的大鼠甲基苯丙胺复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四氢帕马丁 甲基苯丙胺 条件线索 复吸 大鼠
下载PDF
左旋四氢帕马丁在治疗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龚晓康 乐凯 +2 位作者 皮明山 马宝苗 李超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65-67,共3页
左旋四氢帕马丁(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又称颅痛定,是中国传统中药延胡索中的有效生物碱成分之一,1977年列入药典,具有镇痛、镇静、安定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l-THP是脑内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而脑内多巴胺受体兴奋与甲基苯丙胺... 左旋四氢帕马丁(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又称颅痛定,是中国传统中药延胡索中的有效生物碱成分之一,1977年列入药典,具有镇痛、镇静、安定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l-THP是脑内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而脑内多巴胺受体兴奋与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成瘾相关,显示l-THP具有治疗MA成瘾性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了l-THP独特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MA成瘾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四氢帕马丁 多巴胺 甲基苯丙胺
下载PDF
“无情有性”与“众生平等”——佛教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龚晓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78,共3页
"无情有性"与"众生平等"是佛教的基本理论,其中所蕴含的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学有诸多契合之处。但同时也不应忽视佛教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在理论建构和伦理实践上存在着的重大差别。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无情有性 众生平等 佛教 自然观
下载PDF
“知行合一”:复归本体的明觉与能动 被引量:3
9
作者 龚晓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21-28,共8页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而知行本体即是心之良知良能,故“知行合一”的本旨在于“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即:一切...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而知行本体即是心之良知良能,故“知行合一”的本旨在于“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即:一切知行活动皆应复归作为知行本体的良知良能。阳明所谓的复归知行本体,并非意味着摒弃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而毋宁是说,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皆应基于心之本体,如此,“行”方具有先天的自明性,“知”方具有本原的能动性。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回答了道德知识的先天来源与道德行为的根本动力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知行本体 阳明学
下载PDF
“不立名相”与“非不立名相”——佛教的“中道”语言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晓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47-51,131,共6页
本文以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楞伽经》为中心 ,探讨了语言与现象、语言的产生、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第一义 (本体 )、语言与轮回、语言与解脱等问题。一方面 ,指出了语言是因缘所生法 ,不能显示第一义 ;另一方面 ,语言又具解脱相 ,众生因... 本文以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楞伽经》为中心 ,探讨了语言与现象、语言的产生、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第一义 (本体 )、语言与轮回、语言与解脱等问题。一方面 ,指出了语言是因缘所生法 ,不能显示第一义 ;另一方面 ,语言又具解脱相 ,众生因诸佛菩萨的言说教化而得以解脱。佛教的语言观贯穿了“不立名相”与“非不立名相”的中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义 不立名相 非不立名相
下载PDF
良知“坎陷”抑或“呈现”?——兼论阳明学对道德主体与认知主体的开出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晓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7,共8页
牟宗三试图通过“良知自我坎陷”说解决主客的分化以及认知主体的开出问题,但他未能清楚地阐明良知“坎陷”的发生机制,由此带来诸多理论上的困境,尤其是道德主体与认知主体难以并立的问题。“良知自我坎陷”说既然基于“良知”而展开,... 牟宗三试图通过“良知自我坎陷”说解决主客的分化以及认知主体的开出问题,但他未能清楚地阐明良知“坎陷”的发生机制,由此带来诸多理论上的困境,尤其是道德主体与认知主体难以并立的问题。“良知自我坎陷”说既然基于“良知”而展开,那就有必要回到阳明学的语境,以对其作进一步的澄清。阳明学所言之良知,为“造化的精灵”,虽能呈显万物,但却“与物无对”,并不能自我坎陷以产生主客的分化。主客的分化其实是源于意识的作用,“意之所在便是物”,意识活动的发动者成为主体,意识活动的对象则成为客体。故而,主客的分化并非源于良知的“坎陷”,而是源于意识的自我对象化,由此而有道德主体与认知主体的开出。不过,两种主体的开出,皆不离于良知的作用:良知之知善知恶,能为人提供先天的道德法则,依之而开出道德主体;良知之虚灵不昧,能使人有明觉精察之思虑活动,依之而开出认知主体。两种主体的开出皆是良知的“呈现”而非“坎陷”,故能并行不悖。就此而言,道德主体与认知主体之间既非相互开出,亦非相互消解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的开出路径,但又可以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坎陷 阳明学 道德主体 认知主体
下载PDF
“物”之呈现、聚集与诚明--基于阳明心学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晓康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CSSCI 2022年第3期73-82,I0067-I0080,共24页
学界依王阳明“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等说,形成了意义论、价值论、感应论等观点,而对阳明“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之说则甚少留意。“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表明,“物”为心、知、意、身之聚集,并构... 学界依王阳明“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以其明觉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等说,形成了意义论、价值论、感应论等观点,而对阳明“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之说则甚少留意。“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表明,“物”为心、知、意、身之聚集,并构成了源初的存在场域:本心之感应而有良知之明觉,良知之明觉而有意识之发动,意识之发动而有事物之呈现,事物之呈现而有身体之感触。这种身—心—意—知—物所共同构成的源初场域,即是物之“自体”;经由意识之对象化而为身体所感触者,则为物之“现象”。而基于主体间性的作用,“物”也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是,意识在自我象化的同时往往存在着小我的执着,遂使身—心—意—知—物的源初场域破裂,“物”成为外在于人的存在者,而人亦为外物所役使。故而,格物的重点在于诚明工夫,物来顺应而不为物所役,最终回归源初的存在场域。究言之,阳明所论之“格物”,超越了单纯的事物认知而成为道德的工夫,“不诚无物”说也就获得了存有论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心外无物 格物
下载PDF
佛教论“意识”——以智旭为重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晓康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5-18,共4页
本文分析了意识的体相、意识的转依、意识在止观中的功能,指出了意识非能断灭,由于其在八识中最为猛利,所以修行的关键在于转有漏的第六识为清净的妙观察智,并进观八识。
关键词 体相 转依 止观 转识成智
下载PDF
“参究念佛”与“禅净双修”之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晓康 《五台山研究》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 "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究 持名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下载PDF
从“无善无恶”看心学与佛学交融的可能与限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晓康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5期29-33,38,共6页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之说在后世引起了极大争论,批评者讥其"源于佛老"。本文通过分析王阳明"无善无恶"学说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并与佛教特别是禅学的"无善无恶"说进行比较,指出王阳明之"...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之说在后世引起了极大争论,批评者讥其"源于佛老"。本文通过分析王阳明"无善无恶"学说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并与佛教特别是禅学的"无善无恶"说进行比较,指出王阳明之"无善无恶"论与佛学确有共通之处,二者均认同本体界无善无恶,现象界有善有恶,均强调形上虚寂本体与形下现实生命的贯通。然心学之"无善无恶"论的理论依据为儒学传统之体用论,与佛教之缘起论迥然有异。就阳明心学的思想实质来看,是援释入儒而以儒为宗,心学与佛学是在保持各自差异基础上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善无恶 体用一源 缘起性空
下载PDF
王阳明对道教的判释与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晓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王阳明早年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因体弱多病曾醉心于道教养生导引之术,龙场大悟体证生死后始与道教决裂,并极力批判道教肉体长生说,主张"良知"方为彻死彻生的"真己",实现了长生不死说的视域转化。同时,王阳明"... 王阳明早年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因体弱多病曾醉心于道教养生导引之术,龙场大悟体证生死后始与道教决裂,并极力批判道教肉体长生说,主张"良知"方为彻死彻生的"真己",实现了长生不死说的视域转化。同时,王阳明"致良知"的道德形上学,主张知行合一与事上磨炼工夫,反对顽空虚静的修炼方法,强调"即有体无"的入世担当。但王阳明也着重指出,佛道教虽不如儒学广大简易,然而也是性命之学,善于学则三教皆无弊,不善学则皆有弊。因此,三教各有其优劣而难分高下,抉择的关键在于学者根机是否相应,为学之道能否相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不死 体用不二 善学则无弊
下载PDF
德里达论宽恕:作为“不可能”的“可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晓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德里达认为,真正的宽恕应该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不请求宽恕的人"。如果一种罪行可以轻易被"补救"与"原谅",这是人们永远都可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的宽恕不能出于"同情",不... 德里达认为,真正的宽恕应该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不请求宽恕的人"。如果一种罪行可以轻易被"补救"与"原谅",这是人们永远都可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的宽恕不能出于"同情",不能出于"交换",也不能出于特定"目的",因而属于"不可能"的绝境性体验。但宽恕的"不可能"中蕴含着"可能",他者的"相异性"是其得以可能的本体论依据;人类正是经由宽恕,方能实现对自我有限性的超越,并获得自身的最终解脱。在此意义上,"解构"并非"摧毁"了宽恕,而恰恰是对宽恕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解构 他者 无限性
下载PDF
阳明心学视域下的“意”“气”相通论
18
作者 龚晓康 史英达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159,共10页
“意”“气”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但王阳明却赋予了两者以相通的性质:一方面,意、气两者皆为心之发动流行,故皆关联着心之本体;另一方面,心之发动流行必落入经验世界,故“意”“气”两者也关联着物之显现。进言之,“意”“气”两... “意”“气”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但王阳明却赋予了两者以相通的性质:一方面,意、气两者皆为心之发动流行,故皆关联着心之本体;另一方面,心之发动流行必落入经验世界,故“意”“气”两者也关联着物之显现。进言之,“意”“气”两者皆为“心”(本体)与“物”(现象)之居间者,其发动流行或顺或逆于本体,则有善恶的分化,故王阳明既言“有善有恶是意之动”,亦言“有善有恶者气之动”。善恶之分化既然源于意、气之发动,王阳明由此也就批评了善恶源于气禀清浊的说法。进而,王阳明强调“变化气质”的工夫,并不在于改变先天的“气禀之浊”,而在于破除后天的“意气之私”。实则,不论是“诚意”还是“养气”,皆是为善去恶的道德工夫,其路径皆在于破除自私执着以回归至善本体。由此,王阳明构建起了融本体与工夫为一贯的道德形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工夫
原文传递
结合LDA和孪生BiLSTM的话题演化跟踪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晓康 应文豪 +1 位作者 王骏 龚声蓉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103,共11页
传统的话题演化跟踪任务主要使用基于主题模型的方法,但该方法对于文本语义的提取及表征能力较弱。该文在词嵌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LDA和注意力增强的孪生BiLSTM网络,提出文本邻近度模型PDRBL来确定话题演化过程中的时态判定。此外,基于PD... 传统的话题演化跟踪任务主要使用基于主题模型的方法,但该方法对于文本语义的提取及表征能力较弱。该文在词嵌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LDA和注意力增强的孪生BiLSTM网络,提出文本邻近度模型PDRBL来确定话题演化过程中的时态判定。此外,基于PDRBL模型给出了六个话题演化时态及其判定方法,进而提出了话题演化跟踪方法TETP。实验表明,该文所提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F;值三个方面具有优化或可比较的性能,并可以有效捕获话题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演化 词嵌入 孪生BiLSTM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对小鼠不同脑区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龚晓康 马宝苗 +5 位作者 周梅 徐欣 皮明山 茹琴 陈琳 李超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小鼠产生抑郁、条件性位置偏爱和学习记忆损伤等行为时大脑各脑区氧化应激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3种模型(抑郁、条件性位置偏爱和学习记忆损伤)中分别设置正常组...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小鼠产生抑郁、条件性位置偏爱和学习记忆损伤等行为时大脑各脑区氧化应激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3种模型(抑郁、条件性位置偏爱和学习记忆损伤)中分别设置正常组和模型组。造模完成后,分别比较正常组和模型组相关脑区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抑郁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伏隔核区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均P<0.05);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比较,其脑区以及血清SOD、MDA、T-AO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学习记忆损伤模型组小鼠的纹状体、海马以及血清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海马及血清中T-AOC下降(均P<0.05)。结论 METH导致的小鼠抑郁及学习记忆损伤等行为与其引起的相关脑区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小鼠 脑区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