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s与TP53基因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龚朝建 黄宏斌 +5 位作者 徐柯 梁芳 李小玲 熊炜 曾朝阳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3-1144,共12页
TP53基因(编码p53蛋白)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瘤基因,通过调控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一直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microRNAs(miRNAs)参与了TP53的信号通路,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网... TP53基因(编码p53蛋白)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瘤基因,通过调控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一直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microRNAs(miRNAs)参与了TP53的信号通路,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网络.一方面,p53通过调控一些miRNAs的转录及转录后成熟,促进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衰老,抑制肿瘤发生.另一方面,许多miRNAs,如miR-25、miR-30d、miR-125b和miR-504等可直接调控p53的表达与活性,参与TP53信号通路的调节,还有一些miRNAs则通过调节p53上下游基因,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miR-34家族,它们受p53直接调控并参与TP53信号通路,通过靶向抑制多个TP5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发挥抑瘤作用.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子,增强p53的活性,反馈调节TP53信号通路.miRNAs与TP53之间调控网络的研究,是对TP53抑瘤机制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基因 MIRNAS 信号通路 肿瘤 转录
下载PDF
MicroRNAs与非可控性炎症相关肿瘤 被引量:6
2
作者 龚朝建 张姗姗 +8 位作者 唐珂 李夏雨 向波 向娟娟 周鸣 马健 曾朝阳 熊炜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4,共6页
非可控性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约25%的人类肿瘤是由于非可控性炎症所引起,在几乎所有的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及分子影响着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步。MicroRNAs(miRNAs)通过调控一些关键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参与... 非可控性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约25%的人类肿瘤是由于非可控性炎症所引起,在几乎所有的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及分子影响着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步。MicroRNAs(miRNAs)通过调控一些关键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参与了非可控性炎症相关肿瘤起始和进展过程的调控。深入研究miRNAs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为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非可控性炎症 肿瘤
下载PDF
舌鳞癌预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龚朝建 吴汉江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633-635,共3页
影响舌鳞癌预后的临床因素主要有肿瘤大小、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及病毒感染等。TNM分期是影响舌鳞癌预后的显著因素,也是目前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肿... 影响舌鳞癌预后的临床因素主要有肿瘤大小、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及病毒感染等。TNM分期是影响舌鳞癌预后的显著因素,也是目前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对舌鳞癌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建立有效的舌鳞癌预后评价标准,有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对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预后 浸润深度 包膜外侵犯
下载PDF
35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血管危象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任振虎 吴汉江 +3 位作者 谭宏宇 王铠 龚朝建 张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原因,探讨影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5年9月—201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原因,探讨影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5年9月—201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记录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危象类型及抢救结果。计算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危象发生率、危象抢救成功率等。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812块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为97.8%(794/812)。发生血管危象者35块,抢救成功17块,坏死18块。35块发生血管危象的皮瓣中,静脉危象31块(88.6%)、动脉危象4块(11.4%)。术后16 h内皮瓣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术后16h以后的抢救成功率(70.6%∶27.8%,P=0.011),静脉危象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动脉危象的抢救成功率(51.6%∶25.0%,P=0.316),但差异无显著性。穿支血管受损是导致股前外侧皮瓣危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针刺出血试验是目前判断皮瓣危象发生与否及危象类型最准确的临床观察方法,也是目前判断皮瓣危象发生与否及危象类型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皮瓣危象 静脉危象 动脉危象
下载PDF
1212块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任振虎 吴汉江 +5 位作者 谭宏宇 王铠 龚朝建 张胜 刘金兵 朱兆夫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癌 颌面部缺损
下载PDF
一个肝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唐珂 魏芳 +15 位作者 孛昊 黄宏斌 张文玲 龚朝建 李夏雨 宋亚莉 廖前进 彭淑平 向娟娟 周鸣 马健 李小玲 熊炜 李勇 曾朝阳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最近我们利用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活检标本及正常对照肝组织样品进行高通量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在肝癌样品中染色体11q13.1区域检测到几个相邻的... 最近我们利用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活检标本及正常对照肝组织样品进行高通量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在肝癌样品中染色体11q13.1区域检测到几个相邻的RNA-Seq信号峰,而在正常对照组织中没有检测到,且该染色体区域目前尚无已知基因登录,提示这几个RNA-Seq峰可能代表一个或多个未知的新基因.以此为线索,证实这几个RNA-Seq峰来自同一个新基因,并克隆了该基因全长序列,在克隆该基因全长序列时,发现该基因编码的RNA存在多种剪接形式,最长的转录本为3 562 bp.将该基因编码的12条代表性RNA转录本序列递交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GenBank ID号分别为KC136297~KC136308.该基因编码的RNA没有发现明显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gment,ORF),提示该基因可能编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为了探讨该lncRNA基因可能的转录调控机制,我们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该lncRNA基因潜在启动子区域,发现在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19^-469 bp处有一个潜在的启动子,其中包含7个Sp1、1个STAT5和1个EGR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该lncRN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肝细胞癌 染色体11q13 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全基因组范围研究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新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梁芳 徐柯 +5 位作者 龚朝建 李俏 马健 熊炜 曾朝阳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6-227,共12页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是近年来新兴的将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与深度测序技术相结合,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DNA结合蛋白结合位点、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和DNA甲基化的高通量技术.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大力推动下,ChIP-seq...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是近年来新兴的将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与深度测序技术相结合,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DNA结合蛋白结合位点、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和DNA甲基化的高通量技术.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大力推动下,ChIP-seq提供了一种相对于ChIP-chip高分辨率、低噪音、高覆盖率的研究方法.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ChIP-seq逐步成为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机制的一种常用手段.本文就该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ChIP-seq数据分析过程及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P—seq 新一代测序技术 基因调控 表观遗传学 数据分析
下载PDF
lncRNAs参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倩 黄宏斌 +3 位作者 龚朝建 熊炜 曾朝阳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组内源性、长度超过200 nt、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无或很少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s分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ncRNAs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如基因...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组内源性、长度超过200 nt、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无或很少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s分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ncRNAs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如基因组印记、细胞分化、免疫反应等。lncRNAs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调节基因的表达,通过介导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干扰转录、调节选择性剪接模式、生成小RNAs、调节蛋白质活性、改变蛋白质定位等方式,参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控。关于lncRNAs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s 表观遗传调控 转录调控 转录后调控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朝阳 孛昊 +9 位作者 龚朝建 李夏雨 连瑜 荆益州 唐艳艳 陈攀 廖前进 李小玲 熊炜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5-1158,共4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后续的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ENCODE)研究成果表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仅占人类基因组序列的1%-3%,人基因组中绝大部分可转录的序列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后续的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ENCODE)研究成果表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仅占人类基因组序列的1%-3%,人基因组中绝大部分可转录的序列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s)[1].Lnc RNA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且随着生物复杂程度的升高,基因组中lnc RNA序列的比例也相应地增大,提示lnc RN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意义[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肿瘤侵袭 人类基因组计划 长链 生物进化过程 Elements 基因序列 蛋白质编码
下载PDF
血管纵向缩缝联合显微血管吻合术重建颈内静脉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振虎 范腾飞 +4 位作者 吴汉江 王铠 谭宏宇 龚朝建 刘金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累及双侧颈内静脉时血管的处理新方式。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吻合术和血管纵向缩缝术相结合的方法重建颈内静脉。当晚期口腔癌患者的双侧颈内静脉均与周围可疑癌转移的淋巴结粘连紧密时,可以节段性切... 目的探讨晚期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累及双侧颈内静脉时血管的处理新方式。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吻合术和血管纵向缩缝术相结合的方法重建颈内静脉。当晚期口腔癌患者的双侧颈内静脉均与周围可疑癌转移的淋巴结粘连紧密时,可以节段性切除颈内静脉,采用颈外静脉重建颈内静脉,或仅切除部分颈内静脉血管壁;同时对颈内静脉的近心端和远心端纵向缩缝,使静脉管径均匀变化。选择5例接受双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该方法重建颈内静脉,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因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面部水肿、咽喉部水肿、脑水肿、颅内高压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颈内静脉栓塞。术后随访5-19个月,采用多普勒或CT血管造影等检查颈内静脉的通畅情况,均未发现栓塞。5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0%(3/5)。结论血管纵向缩缝联合显微血管吻合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颈部转移淋巴结累及双侧颈内静脉时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纵向缩缝 显微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颈内静脉 颈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CSPG4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亚莉 李小玲 +13 位作者 黄丽丽 李俏 孙梦熙 张文玲 石磊 范松青 龚朝建 喻正源 向波 彭淑平 熊炜 阳剑波 曾朝阳 李桂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多糖蛋白4(CSPG4)基因在鼻咽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CSPG4基因在4例正常鼻咽上皮和18例鼻咽癌组织(其中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7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包含92例对照和187例鼻咽癌的组...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多糖蛋白4(CSPG4)基因在鼻咽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CSPG4基因在4例正常鼻咽上皮和18例鼻咽癌组织(其中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7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包含92例对照和187例鼻咽癌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SPG4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正常鼻咽上皮中CSPG4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低,在鼻咽癌中CSPG4表达上调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鼻咽癌中CSPG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91.98%的鼻咽癌组织中CSPG4为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的强阳性率为76.09%(P=0.001)结论:CSPG4在鼻咽癌中随着临床进展表达逐渐上调,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硫酸软骨素多糖蛋白4 表达 组织芯片
下载PDF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戴博文 杨志敏 +6 位作者 龚朝建 贺智晶 陈林 赵志立 周茜 范腾飞 吴汉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时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08~2018-10期间12例采用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时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08~2018-10期间12例采用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颞浅动静脉用作游离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静脉 皮瓣移植 受区血管 肿瘤复发
下载PDF
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机制及致瘤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喻正源 宋亚莉 +5 位作者 龚朝建 曾朝阳 卢建红 李小玲 熊炜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4-331,共8页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并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也是病毒本身得以复制,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长期维系自我生存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规律以及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致瘤效应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致瘤性DNA病毒整合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瘤性DNA病毒 整合 肿瘤 基因组 新一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PLUNC蛋白家族在抑制鼻咽上皮“炎.癌”演进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芳 李夏雨 +9 位作者 李小玲 张文玲 廖前进 曾勇 龚朝建 周鸣 马健 熊炜 沈守荣 曾朝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31,共8页
人类鼻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富含天然免疫蛋白,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蛋白家族成员SPLUNC1和LPLUNC1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蛋白在鼻咽上皮相对特异高表达,它们都具有杀菌/渗透增... 人类鼻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富含天然免疫蛋白,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蛋白家族成员SPLUNC1和LPLUNC1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蛋白在鼻咽上皮相对特异高表达,它们都具有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结构域,可通过BPI结构域与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结合从而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也可以有效抑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致癌微生物对鼻咽上皮的侵袭从而发挥其免疫防御功能.它们还可以通过抑制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和NF-κB、STAT3等炎症相关通路的激活,阻止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及鼻咽上皮的恶性转化.在鼻咽癌细胞中重新表达PLUNC蛋白,可以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或miR-141-PTEN-AKT等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深入研究PLUNC蛋白家族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指导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NC蛋白家族 炎症 鼻咽癌
下载PDF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小文 雷焯 +1 位作者 赖道锋 龚朝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2-868,共7页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全新的RNA分子,在包括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内的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反义lncRNA在肿瘤患者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并且和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相关,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分子标...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全新的RNA分子,在包括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内的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反义lncRNA在肿瘤患者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并且和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相关,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分子标志物。Lnc RNA可以通过miRNA海绵和RBP结合等方式参与基因的调控,在肿瘤的细胞周期、凋亡、血管生成、侵袭与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进一步研究反义lncRNA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对深入了解恶性肿瘤的病因发病学和RNA语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反义lncRNA作为分子标志或者潜在的靶点,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预后预测,乃至基因治疗等方面也将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 恶性肿瘤 分子标志
下载PDF
PVT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16
作者 何奕 魏芳 +9 位作者 张姗姗 龚朝建 郭灿 李夏雨 李小玲 周鸣 熊炜 李桂源 曾朝阳 石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1-989,共9页
长链非编码RNA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其他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与恶性肿瘤等常见疾病密切相关.人类长链非编码RNA PVT1的编码基因由于位于染色体8q24这一脆性位点且临近癌基因MYC而受到广泛关注.浆细胞瘤可变异位基因1(PVT1)... 长链非编码RNA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其他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与恶性肿瘤等常见疾病密切相关.人类长链非编码RNA PVT1的编码基因由于位于染色体8q24这一脆性位点且临近癌基因MYC而受到广泛关注.浆细胞瘤可变异位基因1(PVT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是潜在的癌基因;PVT1也能因染色体断裂重排而与其他基因形成新的融合基因影响恶性肿瘤的表型;PVT1还可与MYC基因相互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调控.本文对PVT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PVT1 MYC
下载PDF
旋股外侧血管嵌合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龚朝建 王铠 +5 位作者 张胜 谭宏宇 朱兆夫 刘金兵 任振虎 吴汉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血管嵌合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行旋股外侧血管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66例,术中解剖观察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的分布、数量、类型及来源;回...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血管嵌合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行旋股外侧血管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66例,术中解剖观察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的分布、数量、类型及来源;回顾并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旋股外侧血管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洞穿性缺损29例,其中颊部26例,口底一颏部2例,鼻底1例。结果66例患者股前区共有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333支,平均5.0(1~9)支;股前外侧区有皮穿支282支,平均4.3(1—8)支,78.7%来源于降支,19.9%来源于横支,1.4%来源于升支,85.5%的穿支血管为肌皮穿支,肌间隙穿支占14.5%;38例患者股前内侧区存在旋股外侧血管皮穿支。29例嵌合皮瓣28例成活,1例坏死,成功率96.6%;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术后供、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股外侧血管嵌合皮瓣设计灵活,适合于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的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旋股外侧血管 嵌合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铠 谭宏宇 +3 位作者 吴汉江 朱兆夫 刘金兵 龚朝建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3-757,共5页
目的探讨修复各类口腔颌面部缺损时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开展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172例,皮瓣最小面积4cm×4cm,最大面积10cm×25cm;修复缺损部位有舌部106例,颊部14例,口底1... 目的探讨修复各类口腔颌面部缺损时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开展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172例,皮瓣最小面积4cm×4cm,最大面积10cm×25cm;修复缺损部位有舌部106例,颊部14例,口底15例,下唇颏部1例,硬软腭6例,上颌3例,下颌18例,口咽部2例,面部大面积缺损3例,颈肩部1例和颞下凹3例。其中,肌皮瓣151例,其次为筋膜皮瓣13例和嵌合皮瓣8例。结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成活率为98.3%(169/172)。术后血管危象4例,其中1例抢救成功,3例组织瓣坏死。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术后出血1例。腮腺区积液和腮腺瘘6例,口底瘘8例,感染6例,大腿皮瓣供区感染及皮肤部分坏死3例。术后患者均获得可接受的面部外形以及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以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种复杂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口腔肿瘤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用于口腔癌老年患者的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任振虎 吴汉江 +3 位作者 谭宏宇 王铠 龚朝建 张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7-610,共4页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癌根治并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同期修复的1 100例患者(1 132块),所有患者分为A组(<60岁)781例、B...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癌根治并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同期修复的1 100例患者(1 132块),所有患者分为A组(<60岁)781例、B组(≥60岁)319例,记录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围手术区并发症.结果 两组皮瓣总成功率97.2%(1 100/1 132)[A组97.3%(781/803)、B组97.0%(319/3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27.5% (302/1 100)[A组25.9%(202/781)、B组31.3%(100/3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的发生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患者分级(P<0.001)、手术时间(P=0.021)、患者是否伴发疾病(P=0.002)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高龄并不增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围手术期并发症;控制手术时间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口腔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股前外侧皮瓣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单叶(肌)皮瓣制备的外科技术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铠 谭宏宇 +3 位作者 吴汉江 朱兆夫 刘金兵 龚朝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0-493,共4页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单叶皮瓣制备的外科技术及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245块游离股前外侧单叶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方法 :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的髂-髌连线内...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单叶皮瓣制备的外科技术及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245块游离股前外侧单叶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方法 :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的髂-髌连线内侧3 cm处,根据所需皮瓣的厚度在上、中、下不同区域设计切口.选取管径较粗、搏动有力的穿支血管制备皮瓣,携带肌肉组织充填死腔.制备皮瓣面积较大时,尽量带多个穿支血管.皮瓣面积(4 cm×4 cm)~(10 cm×25 cm).对18块皮下脂肪较厚的皮瓣削薄处理.结果 245块肌皮瓣,3块坏死,成功率98.8%.无一块因未找到合适的穿支血管而放弃.8块行皮下脂肪修剪的皮瓣术后出现水疱,但皮瓣血供良好,均成活.5块因取瓣面积较大供区创面行植皮术,所植皮片全部来源于切口的上份;其余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244例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 该制备肌皮瓣方法 有利于寻找穿支血管;切取皮瓣宽度<8 cm,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8 cm时需要植皮,可选择切口上部为供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技术 股前外侧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