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液比例系统位置伺服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龚正阳 王立新 刘福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1-87,共7页
针对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存在的时变性、非线性、强耦合以及液压参数摄动等问题,提出一种带补偿的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在分析电液比例位置伺服系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不严格依赖于系统精确模型的迭代学习算法,以非... 针对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存在的时变性、非线性、强耦合以及液压参数摄动等问题,提出一种带补偿的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在分析电液比例位置伺服系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不严格依赖于系统精确模型的迭代学习算法,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处理不确定度相当高的非线性强耦合动态系统。为解决误差收敛过程中存在的抖动和尖峰毛刺,在算法中加入输入和误差补偿。利用先前控制输入和误差的变化量,对系统进行补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实现系统对期望轨迹的精确跟踪;与传统PID控制相比,迭代学习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快速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比例系统 位置跟踪 迭代学习算法 输入补偿 误差补偿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游烟暴露现况及相关态度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龚正阳 陈德 +5 位作者 车贝贝 孙源樵 高晶蓉 丁园 余金明 吴立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居民游烟的暴露状况,了解上海市居民“抽游烟”的态度与认知,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微信平台收集问卷,并对调查对象的游烟暴露情况、态度及建议进行统计分... 目的调查上海市居民游烟的暴露状况,了解上海市居民“抽游烟”的态度与认知,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微信平台收集问卷,并对调查对象的游烟暴露情况、态度及建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6,356份问卷,有74.52%的调查对象经常遇到“抽游烟”现象。较为常见的暴露场所依次为马路或人行道(86.14%)、公共交通枢纽(65.15%)、公园或绿地(59.91%)、商场或写字楼入口(52.85%)、医院或学校门口(46.92%)。92.40%的调查对象对“抽游烟”现象表示反感。大多数居民认为应设定指定的吸烟区域以减少“抽游烟”现象,占比为59.88%。结论上海室内全面禁烟立法后,室外“抽游烟”现象引起市民公众的广泛关注,同时增加了人群暴露于二手烟的风险,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公共场所烟草烟雾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烟 二手烟暴露 流行现况 态度 控烟措施
下载PDF
电子烟发展及监管情况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龚正阳 贾晓娴 +5 位作者 谢臣晨 黄智勇 杨建军 高晶蓉 丁园 陈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1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全球电子烟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电子烟的使用也呈增长趋势。本文通过回顾电子烟的定义及发展、电子烟的管制情况、国际权威组织对电子烟的管制建议等,梳理我国电子烟的监管进程和各地方省市的管理规定,提出对电子烟进行管制的建议。具体... 全球电子烟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电子烟的使用也呈增长趋势。本文通过回顾电子烟的定义及发展、电子烟的管制情况、国际权威组织对电子烟的管制建议等,梳理我国电子烟的监管进程和各地方省市的管理规定,提出对电子烟进行管制的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加快推动电子烟立法监管进程;应对电子烟行业监管缺位带来的潜在风险;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电子烟危害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 发展 立法 监管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海市媒体控烟宣传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文军 陈德 +4 位作者 龚正阳 司凤岩 李志鹏 赵琦 高晶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接收控烟宣传情况及对各类控烟宣传途径的态度,评价控烟宣传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开展上海市控烟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5—7月,在上海市各区沿街拦截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对他们进行关于过去一年接收...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接收控烟宣传情况及对各类控烟宣传途径的态度,评价控烟宣传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开展上海市控烟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5—7月,在上海市各区沿街拦截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对他们进行关于过去一年接收到的各类控烟宣传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本次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50份,参与调查的对象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7.6%和52.4%。调查对象中目前吸烟的有48人(19.2%),曾经吸烟的有8人(3.2%),从不吸烟的有194人(77.6%)。男性、高年龄段和低学历的人群吸烟率高(P<0.01)。过去一年里,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水平和吸烟情况的人群在接收控烟宣传信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和高中及以下的人群通过传统纸媒的途径接收控烟宣传的信息比例高于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P<0.05)。研究对象对交通站点或工具、楼宇等室外广告的控烟宣传效果认可度最高,而对传统纸媒形式控烟宣传的认可度最低。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听说过《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但不太了解。居民对“三手烟”的概念、世界无烟日的具体日期、上海市控烟宣传活动的知晓率偏低,居民对戒烟求助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结论上海市各类控烟宣传的覆盖率较高,居民对于各类控烟宣传效果的认同率也较高,控烟宣传工作成果显著。今后的控烟宣传工作应考虑针对不同受众,将多种宣传媒体相结合,扩大控烟宣传范围,丰富宣传形式,使控烟宣传效果更直观、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烟宣传 媒体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实施主题宣传活动3月1日在上海世博源举办
5
作者 龚正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第2期101-101,共1页
自2017年3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正案正式施行。2017年3月1日下午,《条例》修正案实施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世博源大舞台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和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 自2017年3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正案正式施行。2017年3月1日下午,《条例》修正案实施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世博源大舞台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和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吸烟条例 主题宣传 公共场所 上海市 上海世博
下载PDF
气动变载荷加载系统的分数阶PID控制
6
作者 郭根旺 刘福才 龚正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1168,共8页
气动加载系统存在着时变、时滞、强耦合、非线性等诸多不利于控制的因素。本文针对气动加载系统各种不利于控制的因素,设计了采用分数阶PID(FOPID)控制的气动加载系统,并结合粒子群算法对FO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输出压力跟... 气动加载系统存在着时变、时滞、强耦合、非线性等诸多不利于控制的因素。本文针对气动加载系统各种不利于控制的因素,设计了采用分数阶PID(FOPID)控制的气动加载系统,并结合粒子群算法对FO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输出压力跟随给定波形输出的优化控制。分别对系统进行了不同输入波形的仿真和实验验证,并和传统整数阶PID控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FOPID控制的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输出压力跟随给定波形输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加载系统 压力控制 分数阶PID(FOPID) 粒子群优化
下载PDF
上海市孕妇二手烟暴露现况及家庭暴露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剑 谢臣晨 +6 位作者 承语芝 贾晓娴 孙源樵 龚正阳 殷竹琰 黄智勇 陈德 《首都公共卫生》 2023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孕妇二手烟暴露现况,分析孕妇家庭二手烟暴露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二手烟对孕妇健康的危害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在上海市3个区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早孕建册的非吸烟孕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星平台,收... 目的了解上海市孕妇二手烟暴露现况,分析孕妇家庭二手烟暴露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二手烟对孕妇健康的危害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在上海市3个区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早孕建册的非吸烟孕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星平台,收集孕妇的二手烟暴露等信息。结果孕妇二手烟暴露率为51.0%,孕妇家庭二手烟暴露率为21.0%,孕妇在室内工作场所、餐馆、公交车等候区域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48.7%,33.6%和26.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同住成员吸烟人数(1人:OR=11.206,95%CI:8.437~14.884;2人及以上:OR=16.534,95%CI:11.218~24.368)、来客会敬烟(OR=1.412,95%CI:1.057~1.887)是孕妇家庭二手烟暴露的危险因素,非上海户籍(OR=0.608,95%CI:0.491~0.754)、家庭室内不允许吸烟(OR=0.062,95%CI:0.040~0.095)、孕妇年龄≥35岁(OR=0.555,95%CI:0.377~0.818)是孕妇家庭二手烟暴露的保护因素。结论孕妇家庭二手烟暴露受家庭室内吸烟规定的影响;为减少二手烟暴露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应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管,同时推动无烟家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二手烟暴露 家庭 烟草控制
下载PDF
早晨醒来后到吸第一支烟的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黄小倩 罗剑锋 +3 位作者 高晶蓉 王剑 陈德 龚正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吸烟者的烟草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尼古丁依赖的相互关系,探索降低尼古丁依赖的控烟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2017年上海成人烟草流行调查的吸烟人群,采用《2016—2017年中国成人烟草流行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研究,按早晨醒来... 目的探讨吸烟者的烟草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尼古丁依赖的相互关系,探索降低尼古丁依赖的控烟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2017年上海成人烟草流行调查的吸烟人群,采用《2016—2017年中国成人烟草流行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研究,按早晨醒来后到吸第一支烟的时间(time to first cigarette,TTFC)将人群分为早吸组(TTFC≤30 min)和晚吸组(TTFC>30 min)。结果早吸组491人(44.56%),晚吸组611人(55.44%),认为吸烟不会造成中风、心脏病、肺癌、阴茎勃起障碍的吸烟者比认为吸烟会造成这4种疾病的人,早吸风险增加(OR=1.506,95%CI:1.078~2.104);开始吸烟年龄更晚的人早吸风险降低(OR=0.956,95%CI:0.931~0.982)。结论TTFC较短的吸烟者对烟草危害认知较低,应提供具体的吸烟危害知识、改变吸烟者对于控烟的态度和鼓励年轻人不要过早接触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清晨醒来后到吸第一支烟的时间 烟草 成瘾
下载PDF
进博会室外吸烟点周边空气污染水平及优化设置研究
9
作者 谢臣晨 陈德 +9 位作者 龚正阳 贾晓娴 乐坤蕾 孙源樵 高晶蓉 丁园 蔡云飞 赵卓慧 殷竹琰 承语芝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第3期221-225,244,共6页
目的了解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室外吸烟点周边的空气污染水平,为大型展会活动室外吸烟点设置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选择8个代表性位置的室外吸烟点(其中2个为定点实时监测点,6个为随机多次监测点)... 目的了解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室外吸烟点周边的空气污染水平,为大型展会活动室外吸烟点设置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选择8个代表性位置的室外吸烟点(其中2个为定点实时监测点,6个为随机多次监测点),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开展连续6天的周边空气PM_(1.0)、PM_(2.5)、PM_(10)、CO_(2)、温度、相对湿度等数据监测,并对监测完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Pearson相关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定点实时监测中,场馆0米层的PM_(1.0)、PM_(2.5)、PM_(10)和CO_(2)瞬时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67μg/m^(3)、317μg/m^(3)、354μg/m^(3)和1619 mg/m^(3);16米层吸烟点的PM_(1.0)、PM_(2.5)、PM_(10)和CO_(2)瞬时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0μg/m^(3)、138μg/m^(3)、153μg/m^(3)和1229mg/m^(3)。场馆0米层吸烟点位空气污染物PM_(1.0)、PM_(2.5)、PM_(10)的瞬时浓度均显著高于16米层的吸烟点位(P<0.01)。此外,0米层固定吸烟点监测全程的PM_(2.5)/PM_(10)比值平均为89.3%,16米层的为87.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随机多次监测的6个点位中,距离吸烟点≤6米的范围内,空气PM_(2.5)浓度出现最大值的频次均最多且浓度最高;随着与吸烟点距离的靠近,空气PM_(2.5)浓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吸烟点周边通风状况及与吸烟点的距离是周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博览会 室外吸烟点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智能手机APP预防企业员工脑卒中效果评价
10
作者 乐坤蕾 高晶蓉 +6 位作者 陈德 龚正阳 许叶菁 周宏 徐时春 殷勤 赵小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提高企业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的认识,提高其改变危险因素的依从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切实改进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方法通过融合移动技术和云健康的预防脑卒中实时干预系统,企业医生(厂医)利用服务终端对企业员工进行全程健康指导... 目的提高企业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的认识,提高其改变危险因素的依从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切实改进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方法通过融合移动技术和云健康的预防脑卒中实时干预系统,企业医生(厂医)利用服务终端对企业员工进行全程健康指导,对两组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干预服务研究。结果通过1年时间的干预,干预组在"经常运动"这项的比例(31.2%)明显高于对照组(19.7%)。干预组在"经常运动"和"吸烟"问题上的异常率分别从73.9%和43.6%下降到了68.6%和40.4%,对照组的生活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在BMI、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5个指标的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两项指标的异常率分别从37.9%和46.5%下降到32.8%和38.5%;对照组BMI、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3项指标的异常率分别从63.3%、37.3%和31.8%上升到71.6%、46.3%和45.3%。用户和厂医对该项目的满意度分别为93.8%和100%。结论智能手机APP干预模式新颖,用户满意度较高。但干预时间较短,效果并未完全显现,软件功能支持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脑卒中 智能手机 APP
下载PDF
基于PM_(2.5)和CO_(2)现场实时监测的大型展馆室外吸烟点优化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晋 闫晨曦 +9 位作者 赵卓慧 谢臣晨 龚正阳 唐颢 乐坤蕾 承语芝 殷竹琰 袁静宜 陈德 蔡云飞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80,共8页
[背景]公共场所室外吸烟点的设置不当可能会增加人群二手烟的暴露风险。开展吸烟点及其周边空气污染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优化吸烟点的设置方案提供参考。[目的]探索室外吸烟点吸烟人数、距离对周边空气污染扩散特征的影响,提出室外... [背景]公共场所室外吸烟点的设置不当可能会增加人群二手烟的暴露风险。开展吸烟点及其周边空气污染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优化吸烟点的设置方案提供参考。[目的]探索室外吸烟点吸烟人数、距离对周边空气污染扩散特征的影响,提出室外吸烟点优化设置的合理依据。[方法]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大型展馆为对象,随机选取会展一层(地面层)和二层(距地面16 m)室外吸烟点各一个,在同一方向距离吸烟点0、3、6和9 m处,使用经过校验的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实时监测会展期间连续5 d的细颗粒物(PM_(2.5))与二氧化碳(CO_(2))质量浓度(后简称为浓度),在0 m处使用气象监测仪器同步监测环境气象因素水平(风向、风速及气压等),并在两层各选一个空旷的室外大气背景采样点开展平行采样。同期双人同步记录每个吸烟点每分钟的吸烟人数。采用广义相加回归模型开展时间序列分析,调整温度、湿度、风速等混杂因素,评估吸烟点吸烟人数、离吸烟点距离与吸烟点周边空气PM2.5和CO_(2)浓度的关系。[结果]会展一层和二层吸烟点每分钟吸烟人数的中位数是6人[四分位数范围(IQR):3~9]和9人(IQR:6~13)。监测期间,两处绝大部分时间(85.9%)处于无风(风速<0.6 m·s^(−1))状态。吸烟点位(0 m处)空气PM2.5浓度最高[均值±标准差:(106±114)μg·m^(−3)],是大气背景浓度(25±7)μg·m^(−3)的4.2倍,监测点PM2.5浓度随与吸烟点距离的增加而呈梯度下降,9 m处监测点PM2.5浓度[(35±22)μg·m^(−3)]接近对照点(1.4倍);CO_(2)在0 m处监测点取得最大值[(628±23)μmol·mol−1],其均值是大气背景浓度[(481±40)μmol·mol−1]的1.3倍,且距吸烟点0、3、6和9 m处监测点的CO_(2)浓度未呈现梯度下降趋势。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吸烟点为参照,距离每增加3 m,周边PM2.5和CO_(2)浓度分别下降24.6[95%置信区间(CI):23.5~25.8]μg·m^(−3)(23.2%)和54.1(95%CI:53.1~55.1)μmol·mol−1(8.6%)。吸烟人数每增加一人,PM2.5和CO_(2)浓度分别增加2.0(95%CI:1.7~2.8)μg·m^(−3)和1.0(95%CI:0.7~1.2)μmol·mol−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风状态下,PM2.5和CO_(2)在吸烟点的聚积更明显,周边不同距离点的浓度变化特征总体保持不变。[结论]室外吸烟点可显著增加周围空气PM2.5的浓度和人群二手烟烟雾的暴露风险,但随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浓度下降。在无风或软风等扩散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室外吸烟点推荐设置在距离非吸烟区至少9 m或更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细颗粒物 吸烟行为 公共场所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电子烟的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晓娴 谢臣晨 +9 位作者 龚正阳 高晶蓉 陈德 杨建军 黄智勇 王剑 乐坤蕾 孙源樵 习佳成 吴立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4,F0003,共8页
电子烟进入市场后,其知晓率和使用率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增长。电子烟烟液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使用电子烟可能会造成尼古丁成瘾,影响人体各系统健康,甚至加重传统烟草的危害。目前,电子烟市场存在法律及监管的空白,对尝试或使用电子烟的人... 电子烟进入市场后,其知晓率和使用率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增长。电子烟烟液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使用电子烟可能会造成尼古丁成瘾,影响人体各系统健康,甚至加重传统烟草的危害。目前,电子烟市场存在法律及监管的空白,对尝试或使用电子烟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来说尚缺乏正确引导和宣传教育。本文检索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电子烟烟液和气溶胶中的化学成分、电子烟使用的个体健康风险及电子烟设备特点带来的风险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电子烟使用的安全性提供相关参考。包括:从电子烟烟液和气溶胶中的成分介绍入手,引导对于电子烟危害的正确认知;以电子烟能够产生的个体健康风险为依据,编制电子烟危害的健康教育材料;以电子烟设备特点带来的风险为依据,警示电子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呼吁尽快建立针对电子烟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具干预性的措施以应对电子烟对人体健康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 尼古丁 烟液 气溶胶 健康
原文传递
全球电子烟流行情况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臣晨 贾晓娴 +8 位作者 龚正阳 陈德 杨建军 黄智勇 孙源樵 王剑 乐坤蕾 习佳成 高晶蓉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71-1574,共4页
目前,人们对电子烟本身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于使用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社交网络是人群知晓电子烟的主要途径;世界各国的数据均显示,电子烟的使用普遍,且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戒烟、减少烟害、预防复吸以及好奇心、产品设计时尚等。应... 目前,人们对电子烟本身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于使用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社交网络是人群知晓电子烟的主要途径;世界各国的数据均显示,电子烟的使用普遍,且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戒烟、减少烟害、预防复吸以及好奇心、产品设计时尚等。应对策略包括从电子烟的认知情况入手,弥补电子烟健康教育的缺口;从电子烟使用的原因入手,加快电子烟监管的进程;从电子烟使用的影响因素入手,寻找电子烟防控的着力点,降低电子烟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 流行情况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上海市初中生2013年与2019年烟草流行情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晓娴 续琨 +13 位作者 车贝贝 高晶蓉 黄智勇 王剑 尉晓霞 乐坤蕾 龚正阳 孙源樵 谢臣晨 习佳成 承语芝 殷竹琰 丁园 陈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8-1414,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13年抽取8个区,2019年抽取10个区,调查上海市初中在校学...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13年抽取8个区,2019年抽取10个区,调查上海市初中在校学生的烟草流行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次调查的烟草流行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上海市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0.6%,尝试吸烟率为2.9%,均低于2013年水平(分别为0.7%和6.9%);2019年现在电子烟使用率(0.6%)较2013年无明显变化(0.6%);2019年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78.4%)显著高于2013年水平(47.2%);2019年初中生在家中、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二手烟暴露率为72.5%,略低于2013年水平(73.0%),以上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好朋友吸烟(OR=27.381,95%CI:12.037~62.287)、校内看到有人吸烟(OR=2.477,95%CI:1.155~5.312)、认为二手烟可能没有危害(与认为二手烟肯定有危害相比,OR=8.471,95%CI:1.464~49.005)的初中生现在吸烟率更高。≥15岁(与≤12岁相比,OR=8.688,95%CI:1.922~39.266)、室外二手烟暴露(OR=8.608,95%CI:1.048~70.692)、好朋友吸烟(OR=8.115,95%CI:1.754~37.54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高,认为吸烟使社交更不舒服[与认为吸烟使社交更舒服相比(OR=0.105,95%CI:0.018~0.615)]的初中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更低,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初中生烟草流行情况在近年保持较低水平,但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吸烟行为与个人对烟草的态度认知、二手烟暴露、同伴吸烟及学校控烟状况密切相关,应从多维度开展预防和干预,切实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流行 电子烟 二手烟暴露 青少年
原文传递
2016年上海市居民烟草暴露和烟草危害的认知情况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德 蒋月英 +6 位作者 尉晓霞 王剑 乐坤蕾 黎明 龚正阳 顾沈兵 高晶蓉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689-693,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烟草暴露及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水平。【方法】于2016年10月至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16个区(县)抽取8个项目点共计3 022名常住居民进行烟草暴露及对烟草危害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烟草暴露及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水平。【方法】于2016年10月至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16个区(县)抽取8个项目点共计3 022名常住居民进行烟草暴露及对烟草危害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1.0%,每日吸烟率为18.0%。男性的现在吸烟率、每日吸烟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31,P<0.01;χ~2=605.35,P<0.01)。在酒吧、KTV、夜总会二手烟的暴露率最高,为78.9%,其次为餐馆44.3%,在公共交通工具的二手烟暴露率最低,为6.8%。居民对吸烟导致肺癌的认知程度较高,达到94%;对吸烟导致中风、心脏病、肺癌、阴茎勃起障碍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30.8%。分别有84.9%、81.4%的居民知晓二手烟可导致成人肺癌、儿童肺部疾病。【结论】上海市居民的烟草暴露与二手烟暴露情况好于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但居民对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认知水平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暴露 烟草危害 烟草控制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上海市戒烟门诊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臣晨 蒋月英 +6 位作者 高晶蓉 王剑 乐坤蕾 龚正阳 续琨 孙源樵 陈德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戒烟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情况、戒烟情况以及1个月随访情况,为进一步有效开展戒烟门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前往项目选定戒烟门诊就诊的841名吸烟者,并于1个月后完成725... 【目的】了解上海市戒烟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情况、戒烟情况以及1个月随访情况,为进一步有效开展戒烟门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前往项目选定戒烟门诊就诊的841名吸烟者,并于1个月后完成725名患者的随访工作,利用SPSS软件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结果】2018年就诊患者中91.3%为男性;50.6%年龄在35~55岁;57.1%学历程度在小学及以下;60.2%是企业,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44.1%的患者每天吸烟支数在10~20支;34.6%的患者烟龄在10~20年;38.6%的患者起床后5 min内吸第1支烟。72.1%的患者在前往戒烟门诊前尝试过戒烟;14.8%的患者使用过电子烟帮助戒烟;33.9%知晓戒烟门诊的途径是本医院医生的告知;61.4%决定戒烟的原因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2018年戒烟门诊1个月的时点戒烟率为48.8%;44.0%的患者认为对戒烟帮助最大的关键是自己的决心;46.2%戒烟未成功患者认为,最大的阻碍是烟瘾发作。【结论】上海市戒烟门诊的开设能够帮助患者戒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前往戒烟门诊的患者特点,应及时找出戒烟门诊宣传上的薄弱点,例如女性、低文化水平以及务农职业的患者较少;依据患者吸烟的情况,切实提升戒烟门诊服务质量;找出戒烟门诊在提供再次戒烟服务过程中的切入点,更好地完善上海市戒烟门诊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烟门诊 戒烟干预 医院
原文传递
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使用情况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臣晨 承语芝 +11 位作者 丁园 夏周骁 唐云龙 贾晓娴 龚正阳 孙源樵 乐坤蕾 王剑 殷竹琰 习佳成 黄智勇 陈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电子烟的使用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8—10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400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电子烟及传统烟草使用情况。使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结果... 目的了解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电子烟的使用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8—10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400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电子烟及传统烟草使用情况。使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结果首次使用电子烟的年龄方面,4.2%为18岁以下,27.7%为18~<25岁,24.6%为25~<30岁,≥30岁占27.0%;首次使用的获取渠道多为他人赠送(37.9%);首次使用的场所多为自己或朋友家中(51.2%);首次使用的原因多为认为电子烟可以减少使用传统烟草的危害(46.6%)、对电子烟好奇(37.4%)、认为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30.9%)。电子烟使用者现在使用电子烟的获取渠道多为网络销售(46.6%)以及线下实体零售店、蒸汽烟吧、潮流店等(46.1%);使用的原因大多为认为电子烟的危害小于传统卷烟(51.8%);64.7%的使用者表示使用电子烟无不良反应;86.4%家庭中没有其他成员使用电子烟;过去30 d中,37.2%的调查对象在不允许使用传统烟草的场所使用过电子烟。78.0%的使用者同时使用传统烟草,同时使用传统烟草者每日电子烟使用量>50口的比例大于未同时使用传统烟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时使用传统烟草的电子烟使用者中,传统烟草不同使用时间分组、传统烟草和电子烟不同使用感受分组间每日电子烟使用量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烟使用者有特征性的人群画像,应针对使用人群的行为特点及相关认知误区,开展电子烟危害相关的宣传教育,予以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 使用情况 干预策略
原文传递
上海市公务人员戒烟大赛一年期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德 续琨 +6 位作者 龚正阳 黎明 蒋月英 乐坤蕾 尉晓霞 王剑 高晶蓉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评估2015年度上海市公务人员戒烟大赛的1年随访效果,探讨复吸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保持戒烟干预效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阶段性戒烟成功者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戒烟大赛1年随访复吸率为19.70%,79.49... 【目的】评估2015年度上海市公务人员戒烟大赛的1年随访效果,探讨复吸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保持戒烟干预效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阶段性戒烟成功者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戒烟大赛1年随访复吸率为19.70%,79.49%的复吸者在戒烟后2个月内复吸,受教育程度为复吸的危险因素。复吸主要原因为吸烟朋友的压力、烟瘾发作。【结论】本次大赛1年随访复吸率处于较低水平,戒烟效果良好。受教育程度为复吸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烟大赛 戒烟效果 公务人员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电子烟相关知识知晓及态度情况分析
19
作者 谢臣晨 陈德 +11 位作者 承语芝 丁园 黄智勇 夏周骁 唐云龙 贾晓娴 龚正阳 孙源樵 乐坤蕾 王剑 殷竹琰 习佳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对电子烟的认知、态度情况,为提出针对电子烟的干预措施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8—10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400人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个人情况、电子烟相关知识知晓... 目的了解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对电子烟的认知、态度情况,为提出针对电子烟的干预措施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8—10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上海市电子烟使用者400人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个人情况、电子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电子烟使用的态度情况。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电子烟使用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面,13.1%的使用者对电子烟烟油(烟液)具体成分完全了解,50.0%对电子烟气溶胶具体成分不清楚;电子烟的使用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健康影响的知晓率为53.9%,但电子烟造成其他系统危害的知晓率较低。了解电子烟相关知识的途径渠道中,55.8%的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媒体了解,38.2%的调查对象通过同事、家人或朋友了解。对电子烟的认知情况方面,54.2%的调查对象认为使用电子烟对身体的危害程度比传统烟草小,58.9%的调查对象认为电子烟使用会产生二手烟危害但是要比传统烟草小,50.5%的调查对象认为电子烟使用是否能帮助戒烟因人而异,47.4%的调查对象认为电子烟不可以被用作戒烟工具。对电子烟的监管态度方面,62.8%的调查对象支持将电子烟监管纳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结论电子烟使用者对电子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电子烟的认知仍存在误区,需开展电子烟危害相关的宣传教育,针对使用人群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特点及相关认知误区,予以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 使用者 知识 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