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龚汉贤 庄泽微 +3 位作者 李飞 叶虹 罗丽霞 李卓卫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3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面神经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激素组,高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前后H-B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低剂量...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面神经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激素组,高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前后H-B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低剂量激素组的H-B评分为(2.06±0.72),高剂量激素组H-B评分为(1.95±0.81),均低于对照组的(2.75±0.88)(P<0.05),但低剂量激素组与高剂量组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低剂量激素组和高剂量激素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5%、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P <0.05)。不良反应方面,高剂量激素组的血糖、HbAlc异常,消化不良和失眠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低剂量激素治疗合并糖尿病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糖尿病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hTERTC27在体内外对小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龚汉贤 李飞 +4 位作者 利玉欢 刘清阁 潘志信 叶虹 罗丽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末端27kD多肽(hTERTC27)对小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用PT-PCR法检测hTERTC27的cDNA水平,Western杂交鉴定hTERTC27蛋白的表达,hoechst法检测细胞的凋亡,CCK8法检测hTERTC27对GL261...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末端27kD多肽(hTERTC27)对小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用PT-PCR法检测hTERTC27的cDNA水平,Western杂交鉴定hTERTC27蛋白的表达,hoechst法检测细胞的凋亡,CCK8法检测hTERTC27对GL261细胞的抑制率,及加入Caspsase-3的抑制剂ZdevdFMK后hTERTC27对GL261细胞抑制率的变化。体内实验建立小鼠胶质瘤模型,原位分别注射AdC27-EGFP、AdC27-EGFP+Zdevd-FMK和Ad-EGFP,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体外实验表明,hTERTC27能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的凋亡;而当加入Caspsase-3的抑制剂后,hTERTC27的抑制作用被明显阻断。体内实验显示,AdC27-EGFP小鼠组的生存时间为(40.38±11.30)d,高于AdC27-EGFP+Zdevd-FMK组的(27.25±6.41)d和Ad-EGFP组的(25.38±6.79)d(P<0.05)。结论:hTERTC27能在体内和体外明显地抑制小鼠胶质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s-3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TC27 Caspases-3 胶质瘤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负载hTERTC27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3
作者 龚汉贤 何蕾 +2 位作者 黎祥喷 李艺 彭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hTERTC27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Adv)将hTERTC27基因转染到DCs,Westernblot杂交鉴定hTERTC27蛋白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hTERTC27转染的DCs,... 目的探讨负载hTERTC27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Adv)将hTERTC27基因转染到DCs,Westernblot杂交鉴定hTERTC27蛋白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hTERTC27转染的DCs,单纯强化绿荧光蛋白(EGFP)转染的DCs和单纯的DCs。CCK8法检测各组D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对胶质瘤细胞U87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T细胞上清中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结果 hTERTC27转染的DCs组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T细胞上清IL-2、IFN-γ的浓度均高于其余两组,当效靶比为40:1时,这组T细胞对U87的杀伤率(50.4%±2.95%),也明显高于EGFP转染DCs组(38.0%±1.81%)以及单纯DCs组(33.7%±2.03%)(P=0.001)。结论 hTERTC27基因转染的DCs能诱导CTL反应,对端粒酶阳性的U87具有显著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胶质瘤 hTERTC27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再发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4
作者 龚汉贤 庄泽微 +1 位作者 李飞 利玉欢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再发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者84例,起病4.5h内予以rt-PA治疗,起病4.5~6h内予以尿激酶治疗。评估2组治疗后的疗效,同时记录治疗90d时再梗死率、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再发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者84例,起病4.5h内予以rt-PA治疗,起病4.5~6h内予以尿激酶治疗。评估2组治疗后的疗效,同时记录治疗90d时再梗死率、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再发脑梗死组和初发脑梗死组相比,两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arthe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再发脑梗死组的再梗死率、出血率和死亡率不比初发组高。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此提高其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对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亦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取栓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龚汉贤 李飞 +2 位作者 李卓卫 邹腾甜 杨晓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49-349,374,共2页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变异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无症状型、后循环梗死型、颅内出血型、脑组织受压型等[1]。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52岁,因"头晕、呕吐6 h"入院。患者6 h前突发头晕,呈...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变异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无症状型、后循环梗死型、颅内出血型、脑组织受压型等[1]。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52岁,因"头晕、呕吐6 h"入院。患者6 h前突发头晕,呈天旋地转感,伴有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开始时意识、四肢肌力无异常,完善头颅CT提示可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为进一步治疗,行头颅CTA检查。CTA检查后,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四肢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遗传病史 意识障碍 无症状型 血管变异 后循环梗死 胃内容物 未明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域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卓卫 杨健萍 +1 位作者 李飞 龚汉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或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19年1~6月收治的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7~12月采取“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域性全流程信息... 目的探讨“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或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19年1~6月收治的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7~12月采取“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域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期间收治的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救治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入院至血运重建时间、住院时间为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复发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域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能够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救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互联网 信息化管理 救治效率 救治结果
下载PDF
球囊导引导管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龚汉贤 庄泽微 +3 位作者 李述桃 李卓卫 杨晓洁 邹腾甜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1期73-76,86,共5页
目的评估球囊导引导管辅助取栓技术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老年患者(≥75岁)67例,分为非球囊导引导管(Balloon guided catheter,GBC)组和球囊导引导管组,比较2组的危... 目的评估球囊导引导管辅助取栓技术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老年患者(≥75岁)67例,分为非球囊导引导管(Balloon guided catheter,GBC)组和球囊导引导管组,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闭塞血管、栓子逃逸、首通效应、取栓次数、血管再通时间、补救措施、血管再通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末次造影血流再通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mTICI)和并发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良好预后的因素。结果非BGC组患者出现栓子逃逸者有12例(32.43%),高于BGC组的3例(10.00%)(P=0.03);非BGC组实现首通效应6例(16.22%),达到mTICI≥2b级20例(54.05%),90 d良好预后13例(35.14%),均低于BGC组的11例(36.67%),24例(80.00%),19例(63.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IHSS[比值比(Odds ratio,OR)=0.80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17~0.912]、取栓次数(OR=0.565,95%CI=0.342~0.946)、穿刺至再通时间(OR=0.985,95%CI=0.972~0.998)、使用BGC取栓治疗(OR=3.189,95%CI=1.169~8.698)与老年患者良好预后相关。结论对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球囊导引导管辅助取栓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球囊导引导管 老年人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35例前庭阵发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罗丽霞 黎景佳 +3 位作者 叶虹 李卓卫 龚汉贤 杨晓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714-1716,共3页
目的:研究前庭阵发症(VP)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09-2015-09期间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35例VP患者,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对患者的QOL进行调查与评估.统计分析治疗前后QO... 目的:研究前庭阵发症(VP)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09-2015-09期间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35例VP患者,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对患者的QOL进行调查与评估.统计分析治疗前后QOL的改变。结果:VP患者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1个月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等6个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I量表中的情感、功能、躯体评分和三项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癫痫药物可明显改善VP患者的QOL,SF-36和DHI量表能有效评估VP患者的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卡马西平 生活质量 眩晕障碍量表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罗丽霞 李飞 +4 位作者 利玉欢 叶虹 刘清阁 潘志信 龚汉贤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 d内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同期门诊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 d内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同期门诊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TG、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TC和高血压病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常规检查,在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脑梗死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丽霞 利玉欢 +4 位作者 李飞 叶虹 刘清阁 潘志信 龚汉贤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与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对245例脑梗死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率分别为76%、6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与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对245例脑梗死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率分别为76%、63%、13%,显著高于对照组(2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感染可能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肺炎衣原体 梅毒螺旋体 脑梗死
原文传递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24h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龚汉贤 李飞 +3 位作者 罗丽霞 李卓卫 邹腾甜 杨晓洁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3h内早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溶栓后3h内的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n=80)和溶栓24h后的标准治疗组(n=80),观察溶栓后第1...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3h内早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溶栓后3h内的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n=80)和溶栓24h后的标准治疗组(n=80),观察溶栓后第1d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第28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溶栓后第1d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总发生率与标准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8.75%vs 15%,P=0.222),但血管再闭塞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1.25%vs 8.75%,P=0.03);溶栓后第28d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与标准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死亡例数均为0,脑出血和其他系统的出血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能是安全的,而且能够降低早期血管再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心源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龚汉贤 庄泽微 +2 位作者 李飞 罗丽霞 李卓卫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和心源性脑梗死(CE)机械取栓治疗的差异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8月行机械取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闭塞的血管、侧支循环、取栓次数、从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和心源性脑梗死(CE)机械取栓治疗的差异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8月行机械取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闭塞的血管、侧支循环、取栓次数、从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的时间、取栓后补救措施和血管再通的程度,并评估NIHSS评分、mR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CE组的冠心病(或风心病)、房颤病史比例高于LAA组(P<0.05);LAA组侧支循环良好率为43.48%,高于CE组的10%(P=0.045);CE组从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取栓的次数均<LAA组,而取栓后mTICI评分达到良好灌注的比例又远高于后者(P<0.0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开通后再闭塞、脑出血和病死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取栓治疗需要更短的开通时间、更少的取栓次数、得到更好的血流灌注,但2组最终的预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ST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