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的设计要点,评估将其应用于重建股骨中上段超极限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21年1月,17例患者接受了3D打印股骨干弧形柄仿生假体重建。男11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30....目的探索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的设计要点,评估将其应用于重建股骨中上段超极限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21年1月,17例患者接受了3D打印股骨干弧形柄仿生假体重建。男11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30.1岁。骨肉瘤9例,尤文肉瘤4例,软骨肉瘤2例,脂肪肉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病程5~14个月,平均9.5个月。Enneking分期:ⅡB期16例,ⅢB期1例。根据X线片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弧形柄尖端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以及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颈干角。通过X线片、CT和断层融合成像技术(Tomosynthesis-Shimadzu metal artefact reduction technology,T-SMART)评估骨-假体界面的骨整合状况及假体表面骨长入情况。随访患者生存状态、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患者股骨切除长度为(163.1±57.5)mm,剩余股骨近端长度为(69.6±9.3)mm,股骨切除长度/股骨总长度百分比为38.7%±14.6%。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86个月,平均58.1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46个月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无瘤生存。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X线片和T-SMART评估未发现植入假体柄周围微动磨损,也无明显放射性透亮带,并且在所有柄中都发现了骨-假体界面上骨向内生长的射线学迹象。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弧形柄尖端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分别与术前股骨头中心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MSTS评分为(26.1±1.2)分,VAS评分为(0.1±0.5)分,均较术前[分别为(19.4±2.1)分和(5.7±1.0)分]显著改善(t=14.735,P<0.001;t=21.301,P<0.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需借助拐杖或其他助行器行走。结论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是股骨中上段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超极限骨缺损重建的有效方法,术中操作可靠,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展开更多
目的报道经治的13例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并介绍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瘤段整体切除同时超极限关节保留联合3D打印多孔肱骨干假体重建术患...目的报道经治的13例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并介绍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瘤段整体切除同时超极限关节保留联合3D打印多孔肱骨干假体重建术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肿瘤学预后、骨整合情况、假体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0.2±3.8)岁,中位随访期为48.0个月。残留的肱骨近端长度平均为(17.6±1.1)mm。所有的患者均保留了肱骨头,大部分的肩袖保留完整。患侧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为前屈84.8°,外展为79.5°,后伸为26.8°,内收为16.2°。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平均得分94.4%,在骨与假体的界面上观察到良好的骨整合。结论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术后近期随访,功能满意,为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缺损患者的关节保留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的设计要点,评估将其应用于重建股骨中上段超极限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21年1月,17例患者接受了3D打印股骨干弧形柄仿生假体重建。男11例,女6例;年龄10~76岁,平均30.1岁。骨肉瘤9例,尤文肉瘤4例,软骨肉瘤2例,脂肪肉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病程5~14个月,平均9.5个月。Enneking分期:ⅡB期16例,ⅢB期1例。根据X线片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弧形柄尖端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以及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颈干角。通过X线片、CT和断层融合成像技术(Tomosynthesis-Shimadzu metal artefact reduction technology,T-SMART)评估骨-假体界面的骨整合状况及假体表面骨长入情况。随访患者生存状态、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患者股骨切除长度为(163.1±57.5)mm,剩余股骨近端长度为(69.6±9.3)mm,股骨切除长度/股骨总长度百分比为38.7%±14.6%。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86个月,平均58.1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46个月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无瘤生存。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X线片和T-SMART评估未发现植入假体柄周围微动磨损,也无明显放射性透亮带,并且在所有柄中都发现了骨-假体界面上骨向内生长的射线学迹象。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弧形柄尖端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分别与术前股骨头中心到人体正中线和髋臼顶点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MSTS评分为(26.1±1.2)分,VAS评分为(0.1±0.5)分,均较术前[分别为(19.4±2.1)分和(5.7±1.0)分]显著改善(t=14.735,P<0.001;t=21.301,P<0.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需借助拐杖或其他助行器行走。结论3D打印股骨近端弧形柄仿生假体是股骨中上段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超极限骨缺损重建的有效方法,术中操作可靠,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文摘目的报道经治的13例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并介绍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瘤段整体切除同时超极限关节保留联合3D打印多孔肱骨干假体重建术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肿瘤学预后、骨整合情况、假体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0.2±3.8)岁,中位随访期为48.0个月。残留的肱骨近端长度平均为(17.6±1.1)mm。所有的患者均保留了肱骨头,大部分的肩袖保留完整。患侧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为前屈84.8°,外展为79.5°,后伸为26.8°,内收为16.2°。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平均得分94.4%,在骨与假体的界面上观察到良好的骨整合。结论3D打印生物型多孔肱骨干假体治疗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骨缺损,术后近期随访,功能满意,为肱骨近端超极限瘤性缺损患者的关节保留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