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海藻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龚盼竹 楼步青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海藻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筛选海藻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取乳腺增生疾病相关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分析,获取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海藻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筛选海藻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取乳腺增生疾病相关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分析,获取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海藻治疗乳腺增生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 海藻中的槲皮素等活性成分,以及核心靶点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MAPK1)、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坏死因子(TNF)与海藻治疗乳腺增生相关,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膜微域和膜阈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癌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产生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结论 应用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了海藻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乳腺增生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栽培品HPLC-ELSD指纹图谱及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龚盼竹 谢慧敏 +5 位作者 谢慧淦 徐云 周琪 李林宏 王曙 叶本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对比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栽培品HPLC-ELSD指纹图谱,找出两种川贝母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ELSD法建立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软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 目的对比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栽培品HPLC-ELSD指纹图谱,找出两种川贝母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ELSD法建立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软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并结合SPSS 19. 0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分别找出了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栽培品各自共有色谱峰,确定了两种川贝母色谱峰之间的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栽培品鉴别提供依据,并为其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暗紫贝母栽培品 卷叶贝母栽培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SPSS 聚类分析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方式对川贝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林宏 叶本贵 +3 位作者 龚盼竹 周琪 郭宇 王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川贝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探究川贝母的最佳施肥方式,为川贝母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通过测定川贝母鳞茎的产量、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来考察施肥对川贝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川贝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探究川贝母的最佳施肥方式,为川贝母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通过测定川贝母鳞茎的产量、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来考察施肥对川贝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土壤条件下,适度合理的施肥方式对川贝母能够起到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产量最高的达到了1.5267 kg·m^-2;但当施肥过量时,会导致川贝母的产量下降甚至出现减产现象。结论在试验土壤条件下,川贝母的最佳施肥量为氮、磷和钾肥分别为330、1560、4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3414”肥料试验 产量 施肥方式 生物碱 干物质积累 性状 肥料效应 氮肥 磷肥 钾肥 鳞茎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法检查川贝母的掺伪情况 被引量:11
4
作者 仰铁锤 谢慧敏 +3 位作者 谢慧淦 龚盼竹 刘翼飞 王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应用DNA分子鉴定技术检测川贝母的掺伪情况。方法收集111份川贝母及其主要伪品对口药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法(PCR-RPLF)对川贝母、川贝母伪品及混合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能够检出川贝母中伪品的掺伪量,随着... 目的应用DNA分子鉴定技术检测川贝母的掺伪情况。方法收集111份川贝母及其主要伪品对口药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法(PCR-RPLF)对川贝母、川贝母伪品及混合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能够检出川贝母中伪品的掺伪量,随着掺伪量的增加,未切DNA条带灰度增强而被切条带减弱;未切条带相对于被切条带而言,其灰度比率相应增加;当掺伪量达75%时,几乎观察不到被切条带。结论所用方法灵敏度高,通过测量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中DNA条带的灰度值强弱,可知道川贝母中大概的掺伪比例,可用于川贝母样品中掺伪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不同产地 掺伪 对口药材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法 鉴别 品质评价 差异性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川贝母中异甾体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梦蕊 付绍兵 +4 位作者 谢慧敏 谢慧淦 龚盼竹 王曙 叶本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的对比不同产地川贝母中生物碱的含量,综合分析不同产地川贝母中生物碱分布的异同点。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LC-MS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川贝母样品中总生物碱和9种异甾体生物碱的含量,利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 目的对比不同产地川贝母中生物碱的含量,综合分析不同产地川贝母中生物碱分布的异同点。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LC-MS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川贝母样品中总生物碱和9种异甾体生物碱的含量,利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产地及基源均对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和单体生物碱的含量分布影响较大,青海卷叶贝母栽培品中所含单体生物碱种类较多且含量较高。结论以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及多个单体生物碱的含量建立相应的化学识别模型特征性不足以指认其产地,但可作为一定的依据判定其基源归属,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卷叶贝母 暗紫贝母 液质联用法 异甾体生物碱 产区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含量测定 基源归属
原文传递
HPLC测定不同产地昆明山海棠中的雷公藤红素 被引量:4
6
作者 周琪 刘美君 +4 位作者 董鉴霞 李林宏 龚盼竹 郭宇 王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多个产地野生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并进行含量比较。方法采用Chromplus■C18色谱柱(250 nm×4.6μ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80∶20),流速1.0 mL·...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多个产地野生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并进行含量比较。方法采用Chromplus■C18色谱柱(250 nm×4.6μ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25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2×10^-5~0.5 mg·mL^-1雷公藤红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87.00%,RSD=1.52%(n=6)。7个产地21批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红素含量最高的为0.82‰,最低的为0.12‰,含量的平均值为0.33‰。结论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昆明山海棠药材中雷公藤红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为该类药材的合理运用提供一定依据;建议设定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不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雷公藤属 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自身性免疫疾病 银屑病 雷公藤红素 含量测定 定量
原文传递
自贡市贡井区蝉蜕的资源调查
7
作者 王逍 陈斌 +3 位作者 李林宏 周琪 王曙 龚盼竹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结合走访调查、野外考察、样本采集、标本鉴定、资料查阅等方法,调查自贡市贡井区的蝉蜕资源。有13个样地的17个随机样方套中出现了蝉蜕,分布在海拔262~402 m的草丛和针叶林中,年蕴藏量约30吨;代表区域外的蝉蜕集中出现在龙都早香柚林区... 结合走访调查、野外考察、样本采集、标本鉴定、资料查阅等方法,调查自贡市贡井区的蝉蜕资源。有13个样地的17个随机样方套中出现了蝉蜕,分布在海拔262~402 m的草丛和针叶林中,年蕴藏量约30吨;代表区域外的蝉蜕集中出现在龙都早香柚林区域,初步估算年蕴藏量约20吨;蝉蜕的资源年总蕴藏量约50吨。开发利用自贡市贡井区蝉蜕资源,扶持其产业化发展,市场价值可观,产业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自贡市 贡井区 黑蚱蝉 蝉蜕 资源 调查 蕴藏量 样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