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龚继芳 张晓东 +3 位作者 李洁 邸立军 金懋林 沈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0-8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胰腺癌预后差。吉西他滨可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吉西他滨联合方案疗效是否优于单药,还存在争议,国内更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比较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胰腺癌预后差。吉西他滨可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吉西他滨联合方案疗效是否优于单药,还存在争议,国内更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比较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40例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胰腺癌临床资料,其中吉西他滨单药组15例,吉西他滨剂量为1000mg/m^2,每周1次,连用7周,休息2周,之后每周1次,连用3周,4周重复;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25例,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1000mg/m^2,每周1次,连用2周,分别联合:(1)氟尿嘧啶425~600mg/m^2,静脉滴注或持续静脉泵入,d1~5,3周重复;(2)顺铂60~75mg/m2,分第1、2天,3周重复;(3)奥沙利铂85~130mg/m2,d1,3周重复;(4)卡培他滨1000mg/m2,2次/天,d_(1~14),3周重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期,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受益反应、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联合组与单药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均得到改善(56.0%vs.46.7%),但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临床受益反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似(P>0.05)。对Ⅲ~Ⅳ期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吉西他滨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单药组(75.0%vs.45.5%),但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方案与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相比,疗效、临床受益反应、中位生存时间两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化学疗法 临床受益反应
下载PDF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 被引量:11
2
作者 龚继芳 陆明 +7 位作者 李洁 李燕 周军 鲁智豪 王晰程 李健 张小田 沈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12周。骨髓、肝、肾、心功能基本正常。... 目的:评价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12周。骨髓、肝、肾、心功能基本正常。应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替吉奥、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治疗。每周期总剂量为200~400 mg(130~260 mg/m2),分为第1、8天或第1、8、15天用药,静脉滴注30 min,每3周重复1次。不良反应按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3.0版进行评定,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结果:共2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57岁(38~79岁)。大部分患者原发灶位于非胃食管结合部,转移部位为淋巴结及腹膜。共完成了65个周期的治疗,中位周期数2(0.5~7)。初治患者11例,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者14例。可评价疗效者16例,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5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进展(progressed disease,PD)6例。其中初治患者中共8例可评价疗效,PR 3例,有效率37.5%,SD 1例,临床获益率50%。全组中位至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为3.7个月(95%CI 2.32~5.08),中位至死亡时间(time to death,TTD)为7.9个月(95%CI 5.17~10.63)。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TTF及T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25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血液学毒性占多数,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在非血液学毒性中,常见的为恶心/呕吐、乏力、周围神经毒性,无过敏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挽救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剂量水平低于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剂量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胃肿瘤 姑息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增高与临床治疗相关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龚继芳 袁艳华 +3 位作者 宋国红 余靖 贾军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目的:研究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经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共4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G2和CD44/CD24双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 目的:研究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经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共4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G2和CD44/CD24双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晚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1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抽取空腹静脉血4mL,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比例,分析其与治疗的相关性,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5年内复发23例,5年内无复发20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复发组ABCG2表达高于术后无复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3%vs60.0%,P=0.32),且与生存无相关性(P=0.086)。CD44+/CD24-双染细胞>10%者在复发组更常见,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2%vs35.0%,P=0.048),这部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更短,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流式细胞检测CD45-/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数量为1~3725个/105(中位数为679个/105),健康志愿者中该细胞数为0~98个/105(中位数为12个/105)。该细胞数目在化疗前后出现了变化,但与治疗效果的相符性没有得出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比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数目高于健康志愿者,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老年胃癌药物治疗对策 被引量:12
4
作者 龚继芳 沈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443-2447,共5页
胃癌是恶性度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在65岁以后有明显升高.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接受药物治疗时应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及合并症等以估计化疗的耐受性.本文围绕老年胃癌患者的化疗... 胃癌是恶性度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在65岁以后有明显升高.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接受药物治疗时应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及合并症等以估计化疗的耐受性.本文围绕老年胃癌患者的化疗问题,详细介绍化疗策略及注意事项,同时深入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在老年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癌 化学治疗
下载PDF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龚继芳 李洁 +7 位作者 李燕 李健 张小田 周军 鲁智豪 陆明 王晰程 沈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拟确定胃癌患者应用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作为二线治疗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方法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量为100~125 mg/m^2,在第1天、第8天静脉注射,30分钟,替吉奥胶囊应连续口服14... 目的拟确定胃癌患者应用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作为二线治疗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方法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量为100~125 mg/m^2,在第1天、第8天静脉注射,30分钟,替吉奥胶囊应连续口服14天,每天2次,然后休息1周,21天为1个周期。在第1个周期后评估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ing toxicity,DLT)。结果共19例患者参加了本试验。在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为125 mg/m^2时,达到MTD:6例患者中的2例出现DLT。在接受剂量为100 mg/m^2的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事件是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作为胃癌的二线治疗,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量水平为100 mg/m^2,第1天和第8天给药,联合替吉奥胶囊21天为一周期的方案耐受良好,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进展期胃癌 姑息化疗 最大耐受剂量
下载PDF
14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特征及预后因子的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寇芙蓉 陆明 +1 位作者 龚继芳 沈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4-599,共6页
目的:研究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因子。方法:收集1996年12月至2014年12月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14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51例(34.9%)为同时性骨转移,95例为(65.1%)... 目的:研究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因子。方法:收集1996年12月至2014年12月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14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51例(34.9%)为同时性骨转移,95例为(65.1%)异时性骨转移。35例(24.0%)患者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转移灶;111例(76.0%)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包括肝(30.0%)、腹膜(24.0%)、肺(15.1%)和骨髓(7.5%)。发生骨转移后,99例(67.8%)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34例(23.3%)行骨放疗,5例(3.4%)行骨手术;此外,96例(65.6%)患者接受全身化疗。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5.8个月(95%CI:4.284~7.316)。多因素分析显示KPS<80分(P=0.030)、存在骨髓转移(P<0.001)、骨转移后未全身化疗(P<0.001)、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升高(P<0.001)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尤其是合并骨髓转移、KPS评分较差及CA199升高者,发生骨转移后给予全身化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骨转移 临床特征 治疗模式 预后因子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实践:75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小田 伍远航 +7 位作者 龚继芳 李燕 王晰程 曹彦硕 周军 陆明 李洁 沈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或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5月-2013年11月共75例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或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2006年5月-2013年11月共75例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以RECIST1.0及NCICTCAE3.0进行评价疗效。结果75例患者均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单药或双药化疗方案。在52例一线治疗患者中,联合铂类(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44例,联合紫杉醇+氟尿嘧啶类5例,联合替吉奥单药3例。52例患者中共49例完成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32例(61.5%),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4例,疾病控制率(PR+SD)8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0.9个月(95%CI6.8~15.0个月)及18.7个月(95%CI6.3~31.1个月)。3例根治术后患者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在20例二线及以上治疗者中,联合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9例,联合紫杉醇+氟尿嘧啶5例,联合氟尿嘧啶类单药3例,联合伊立替康单药2例,联合多西他赛单药1例,2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7N(35%),SD6N,PD7例,疾病控制率(PR+SD)65%,mPFS及mOS分别为6.2个月(95%CI5.1~7.3个月)及12.3个月(95%CI9.0~15.6个月)。曲妥珠单抗的中位应用次数为7次。常见3/4级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低和血小板减低,发生率分别为14.7%及10.7%,曲妥珠单抗过敏及发热各1例。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安全有效,将其应用于二线化疗、维持治疗亦可能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曲妥珠单抗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二代测序在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静 王晰程 +7 位作者 曹彦硕 李健 张小田 龚继芳 陆明 高静 李艳艳 沈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 目的: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42个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的胚系检测。结果:24%(6/25)患者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其中50%(3/6)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83%(5/6)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且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发生胚系突变的6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分别为MYH基因错义突变1例,APC基因缺失突变1例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相关基因的突变4例(包括MLH1、MLH3、TGFBR2的错义突变和MSH6的无义突变各1例),且提供了MLH3的胚系致病突变的家系验证。结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本研究入组的25例患者进行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筛查,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6例,提示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具有提高检测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遗传性消化道肿瘤 二代测序 胚系突变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洁 沈琳 +3 位作者 李燕 张晓东 李健 龚继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开放性、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按NCI-CTC毒性分级标准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Ⅱ度及以下者(即≤75(109/L)进行观察治...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开放性、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按NCI-CTC毒性分级标准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Ⅱ度及以下者(即≤75(109/L)进行观察治疗。治疗组给予巨和粒25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7~14天。随机选择未使用巨和粒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者作为平行对照。观察28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血小板从最低值升至≥100×109/L平均需要8.1天,而对照组平均需要12.2天(P<0.01)。血小板≤50×109/L者,治疗组升至≥100×109/L平均需要8.9天,对照组平均需要12.9天(P<0.05)。有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发热、关节肌肉酸痛等,均为Ⅰ~Ⅱ级,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对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治疗作用,可以促进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且耐受性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消化道肿瘤 化疗
下载PDF
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18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洁 张小田 +3 位作者 龚继芳 沈琳 李燕 张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1-703,共3页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厄洛替尼100~150mg/d,连续口服。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单药,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FOLFOX)。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厄洛替尼100~150mg/d,连续口服。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单药,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FOLFOX)。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不良反应分级标准3.0进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8例进展期胰腺癌接受治疗,16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RR)12.5%,疾病控制率(DCR)68.7%;中位至治疗失败时间(mTTF)2.9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5.47个月。初治的14例中13例可评价疗效,RR15.4%,DCR69.2%;mTTF2.90个月,mOS5.47个月。moS与皮疹严重程度相关,≥Ⅱ级者较0/Ⅰ级者生存延长,分别为10.93个月和3.90个月(P=0.011)。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77.8%),粒细胞减少(66.7%),血小板减少(33.3%),恶心/呕吐(50.0%),乏力(33.3%)等,多为Ⅱ级及以下。结论:小样本研究证实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有效方案,耐受性好,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厄洛替尼 吉西他滨 化疗
下载PDF
5965例中国消化系统肿瘤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艳艳 高静 +5 位作者 王晰程 李健 张小田 齐长松 沈琳 龚继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消化系统肿瘤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特点,探讨不同肿瘤患者中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596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an... 目的分析中国消化系统肿瘤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特点,探讨不同肿瘤患者中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596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anger测序法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结果5965例肿瘤患者中,UGT1A1*6基因型为野生型(G/G)患者3748例(62.83%),杂合突变型(G/A)患者1947例(32.64%),纯合突变型(A/A)患者270例(4.53%);UGT1A1*28基因型为野生型(TA6/TA6)患者4553例(76.33%),杂合突变型(TA6/TA7、TA6/TA8、TA6/TA5)患者1341例(22.48%),纯合突变型(TA7/TA7)患者71例(1.19%);UGT1A1*6和UGT1A1*28均野生型者2670例(44.76%),仅携带UGT1A1*6或UGT1A1*28突变者2961例(49.64%),同时携带UGT1A1*6与UGT1A1*28突变者334例(5.60%)。UGT1A1*6或UGT1A1*28不同基因型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年老患者UGT1A1*6纯合突变型比例略高(P=0.035),而在胃癌、食管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中,基因分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特征均无关(P>0.05)。结论中国一半以上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携带UGT1A1*6或UGT1A1*28基因变异,患者用药前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UGT1A1*6 UGT1A1*28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对策(附25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严颖 龚继芳 +2 位作者 张小田 陆宇晗 张晓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常用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奥沙利铂组16例,紫杉醇组5例,西妥昔单抗组4例。结果奥沙...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常用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奥沙利铂组16例,紫杉醇组5例,西妥昔单抗组4例。结果奥沙利铂组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数为第7周期,15例患者在开始输注90min内发生,1例患者发生在输注结束后。而紫杉醇和西妥昔单抗的过敏反应均发生在首次用药10min内,并且这3种药物的过敏反应的症状及临床治疗对策不同。结论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发生过敏发应的化疗周期数及其距开始输注药物时间各有特点,临床医生应根据其特点密切监测,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奥沙利铂 紫杉醇 西妥昔单抗
下载PDF
候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磊贞 顾建春 +5 位作者 龚继芳 李小平 陈思宇 章莉 焦晓栋 王杰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热点候选肿瘤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用TaqMan-MGB探针进行原癌基因TP53 rs104... 目的探讨热点候选肿瘤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用TaqMan-MGB探针进行原癌基因TP53 rs1042522(G/C)、代谢相关基因GSTP1 rs1695(A/G)和CYP11B2 rs1799998(T/C)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XRCC1 rs1799782(C/T)和ERCC2 rs1799793(G/A)的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MST)及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对9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6个月,MST为34.93个月。TP53 rs1042522(G/C)多态性位点与胃癌患者化疗后的MST相关,携带TP53 rs1042522野生基因型G/G组的MST为51.2个月,而携带变异基因型(G/C+C/C)组的MST为26.6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较为接近(P=0.073);其他基因多态性与MST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化疗预后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TP53(rs1042522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用药效果呈临界相关,进一步的验证还需要扩大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NA修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卡培他滨 紫杉醇
下载PDF
ESMO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18
14
作者 彭智 王正航 +7 位作者 袁家佳 刘丹 王雅坤 姬智 张静 王晰程 龚继芳 沈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随着应用人群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治疗后产生的免...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泌尿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及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随着应用人群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与治疗后产生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关,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这种不良反应的认知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现有经验,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翻译小组进行了翻译。本指南解读将以ESMO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详细阐述各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管理路径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率 诊断 管理
下载PDF
β-caten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鹭 任军 龚继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58-562,共5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术后标本中β-catenin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总生存(OS)、无疾病生存期(DFS)及5年复发率的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手术切除的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β-... 目的:检测乳腺癌术后标本中β-catenin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总生存(OS)、无疾病生存期(DFS)及5年复发率的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手术切除的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β-catenin的表达;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β-catenin主要定位于细胞膜,高表达者15例,占34.9%。β-catenin高表达是对OS及DFS不利的单因素,P值分别为0.049及0.0395。β-catenin高表达在腋淋巴结转移>4、脉管癌栓(+)、ER(-)时更为常见,但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发现,ER(-)伴β-catenin高表达与分期是OS(P值均为0.018)及DFS(P值分别为0.007、0.010)的独立预后因素。ER(-)伴β-catenin高表达、腋淋巴结转移>4、分期为Ⅲ与5年内复发正相关,P值分别为0.029、0.018、0.021。β-catenin高表达标本中CD44+/CD24-染色占66.7%(10/15),高于β-catenin低表达标本中42.9%(12/28);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Wnt信号途径的异常活化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结论:β-catenin作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有重要作用Wnt经典途径的主要成员,可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途径 Β-CATENIN 乳腺癌
下载PDF
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中国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开放标签Ⅰ期临床试验
16
作者 张力 龚继芳 +11 位作者 潘宏铭 白玉贤 刘天舒 程颖 陈亚池 黄佳莹 许婷婷 葛飞娇 许婉玲 施佳 胡夕春 沈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980,共10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高发实体瘤,包括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胃癌(gastric cancer,GC)、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鼻咽癌(nasopharyngeal ...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高发实体瘤,包括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胃癌(gastric cancer,GC)、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NP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标签的Ⅰ期临床试验,于2016年8月4日至2019年4月15日在中国6个研究中心进行。入组患者年龄≥18岁,患有经组织学证实的无法治愈或转移性的实体瘤,且既往抗肿瘤治疗失败。PK阶段研究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PK和安全性;扩展阶段研究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入组EC、GC、HCC、NPC患者)和联合化疗(入组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入组120例患者(PK阶段20例;扩展期每队列20例)。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患者(n=100)中有42例(42.0%)为PD-L1阳性,9例(9.0%)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阿替利珠单抗的清除率为0.219 L/d,重复给药6~9周(2~3个周期)后达到稳态。EC、GC、HCC、NPC和NSCLC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10.0%、15.0%、10.0%、5.0%和40.0%。在PD-L1阳性的肿瘤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的ORR为11.9%,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的ORR为46.2%。2例GC患者在假性进展后获得了持久的肿瘤缩小。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疲劳、贫血、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联合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是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和食欲下降。本试验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结论:中国患者应用阿替利珠单抗的PK、疗效和安全性与之前研究中入组的全球患者的数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药代动力学 中国 肿瘤
下载PDF
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音洁 王晰程 +10 位作者 李健 张小田 陆明 龚继芳 高静 鲁智豪 周军 彭智 齐长松 李艳艳 沈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leucovorin,LV)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OXIRI)方案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CAPRINOX)方案一线应用于晚期不可切除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leucovorin,LV)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OXIRI)方案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CAPRINOX)方案一线应用于晚期不可切除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为一线化疗,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FOLFOXIRI方案组,28例为CAPRINOX方案组,根据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转化根治性切除率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FOLFOXIRI方法的ORR、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R0切除的比例与CAPRINOX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 vs.57.1%,7.7个月 vs.9.6个月,24.4% vs.17.9%;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疲乏、恶心、呕吐、腹泻、脱发、转氨酶升高和周围神经毒性,FOLFOXIRI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5/45),CAPRINOX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1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结论:FOLFOXIRI和CAPRINOX均是一线治疗mCRC的有效方案,三药联合方案近期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氟尿嘧啶 伊立替康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下载PDF
ASCO 2020早期临床研究速递
18
作者 董智 许婷 +3 位作者 张盼盼 刘丹 龚继芳 沈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92-94,共3页
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已于6月初落下帷幕,会议期间公布了多项早期临床研究结果。免疫治疗仍是本次会议的热点,改良的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治疗、双免疫特异性靶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 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已于6月初落下帷幕,会议期间公布了多项早期临床研究结果。免疫治疗仍是本次会议的热点,改良的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治疗、双免疫特异性靶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等早期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在头颈鳞癌、血液肿瘤领域获得初步结果,也在消化道肿瘤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新靶点的药物治疗同样有闪光点。现将创新性比较突出的几个药物简评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结果 早期临床 ASCO 头颈鳞癌 免疫治疗 消化道肿瘤 免疫疗法 血液肿瘤
下载PDF
BRAF^V600E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婷 王晰程 +10 位作者 李健 张小田 陆明 龚继芳 刘丹 曹彦硕 周军 彭智 齐长松 李艳艳 沈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联合或不联合MEK抑制剂治疗中国晚期不可切除BRAF^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11例... 目的探讨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联合或不联合MEK抑制剂治疗中国晚期不可切除BRAF^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11例,达拉非尼2例)治疗的13例BRAF^V600E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5例在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的基础上联合MEK抑制剂(曲美替尼)。采集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统计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数为6个周期(范围:3~16个周期),无CR病例,获PR 4例、SD 7例、PD 2例,RR为30.8%,DCR为84.6%,中位PFS为6.7个月(95%CI:1.7~11.7个月)。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69.2%)、发热(46.2%)和关节痛(23.1%),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5%,包括低磷血症(15.4%)、痤疮样皮疹(7.7%)、脂膜炎(7.7%)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7%)。结论BRAF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MEK抑制剂治疗BRAF^V600E突变型中国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较好,经剂量调整后不良反应整体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V600E突变 BRAF抑制剂 西妥昔单抗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治疗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哲宁 程思远 +6 位作者 龚继芳 陆明 周军 张小田 李健 沈琳 彭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患者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患有高分期、可切除、MSI-H胃肠肿瘤的6例患者,均接受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和后续手术。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接受完整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每例患者的活检标本均通过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以获得各自的分子病理学信息。结果:新辅助免疫治疗dMMR/MSI-H胃肠肿瘤是安全且有效的。在6例患者均观察到病理学缓解,其中包括5例(83%)完全缓解,另1例患者也被证实在ICIs治疗后肿瘤TNM分期下降。3例患者(50%)发生了1~2度不良反应。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及时接受了手术,无特殊的围手术期或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截止到目前尚无肿瘤复发者。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I-H胃肠肿瘤的患者中有良好的病理学缓解率和轻微的不良反应(trAEs)。这种术前治疗措施并不会妨碍手术治疗,需要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以便于进一步验证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可切除dMMR/MSI-H胃肠肿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新辅助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学完全缓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