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下少量血尿中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龚维坤 邹庆玲 +8 位作者 陈杰 张行 魏琴娥 梁华 龚维坤 邹庆玲 陈杰 张行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telomeraseactivityofurinaryexfoliatedcells ,TUEC)检测在镜下少量血尿(microscopichematuria ,MHU)病人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酶TRAP -PCRELISA及TRAP -银染法对 30例MHU病人、30...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telomeraseactivityofurinaryexfoliatedcells ,TUEC)检测在镜下少量血尿(microscopichematuria ,MHU)病人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酶TRAP -PCRELISA及TRAP -银染法对 30例MHU病人、30例健康对照及 17例尿路上皮肿瘤行TUEC检测 ,MHU组还检测膀胱镜。结果 慢性膀胱炎中TUEC 16 / 2 4阳性 ,其诊断膀胱炎的灵敏度为 6 6 .7% ,特异性 6 6 .7%。膀胱炎组与肿瘤组中TUEC总体阳性率及定量值均无差异 (P =0 .6 0 7,P =0 .6 4 5 ) ,但两组TUEC阳性值的中位数有差异 (P =0 .0 30 )。结论 TUEC检测结果结合病史分析及其他检查 ,可使部分病人免做膀胱镜检查而初步诊断为慢性膀胱炎 ,但当TUEC值较高 ,肿瘤不能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 尿脱落细胞 端粒酶活性 尿路上皮肿瘤 膀胱瘤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
作者 龚维坤 陆静尔 +4 位作者 郭小芳 胡静艳 赖静波 罗滢 罗建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各种n-6与n-3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分及其n-6/n-3PUFA比值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比较在体检中新发现的代谢综合征和健康人群的代谢参数、HOMA-IR及PUFA的差异,...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各种n-6与n-3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分及其n-6/n-3PUFA比值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比较在体检中新发现的代谢综合征和健康人群的代谢参数、HOMA-IR及PUFA的差异,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PUFA各组分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HOMA-IR、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及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三酰甘油的C18:3 n-3(亚麻酸)、C20:5 n-3(EPA)、C22:6 n-3(DHA)及总n-3 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n-6/n-3 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三酰甘油n-6/n-3 PUFA比值、n-3 PUFA、EPA和DHA与代谢综合征患者HOMA-IR相关,n-6/n-3 PUFA比值对HOMA-IR的预测作用较强,补充膳食n-3 PUFA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避免n-6 PUFA的过量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多不饱和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端粒酶与内分泌腺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3
作者 龚维坤 梁华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3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端粒酶活性在各种恶性肿瘤及肿瘤衍生的细胞株显著上调,而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内分泌腺良、恶性肿瘤,如甲状腺、肾上腺及卵巢的肿瘤,尤其两者的定量检查更具良好前景。端粒... 端粒酶活性在各种恶性肿瘤及肿瘤衍生的细胞株显著上调,而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内分泌腺良、恶性肿瘤,如甲状腺、肾上腺及卵巢的肿瘤,尤其两者的定量检查更具良好前景。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较病理检查更能判断肾上腺癌的预后,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价值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内分泌腺肿瘤 研究进展 甲状腺 肾上腺 卵巢 诊断
下载PDF
康莱特对系膜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胡颖 梁华 +2 位作者 龚维坤 许则峰 邹庆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KLT对MC增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MC在KLT,IL1(白细胞介素1)分别及共同刺激下的增殖情况,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KLT对MC增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MC在KLT,IL1(白细胞介素1)分别及共同刺激下的增殖情况,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及定性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检验。结果:KLT抑制MC增殖,伴随端粒酶活性降低。IL1刺激MC增殖,伴随端粒酶活性升高;两者先后共同作用,抑制MC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结论:康莱特对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端粒酶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干预IL1的刺激效应,对防治MC增殖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可能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系膜细胞增殖 MC IL-1 康莱特 系膜细胞 影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浓度 定性检测
下载PDF
薏苡仁油对体外大鼠系膜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颖 梁华 +1 位作者 龚维坤 许则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观察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该药用于肾炎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TRAP-ELISA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株(MC)在加入KLT6 h后再加白介... 目的观察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该药用于肾炎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TRAP-ELISA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株(MC)在加入KLT6 h后再加白介素(IL)-1或者加入IL-1 6 h后再加KLT作用下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IL-1 10μg.L-1刺激下MC端粒酶活性(ΔA=A450 nm-A690 nm)升高(1.49±0.51),KLT 100 mL.L-1抑制MC端粒酶活性(0.29±0.17)。两者序贯加入,无论先后都抑制端粒酶表达〔(0.47±0.19),(0.39±0.07),P<0.05,n=3〕。结论KLT注射液对MC的端粒酶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可干预IL-1的刺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油 白介素1 端粒 末端转移酶
下载PDF
端粒酶与细胞增殖及炎性疾病的关系
6
作者 龚维坤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人端粒酶由RNA亚基、催化亚基和端粒酶调节蛋白组成 ,端粒酶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近年还发现在许多良性炎性疾病、非肿瘤衍生原代细胞中表达一定程度端粒酶活性 ,了解端粒酶在炎性疾病... 人端粒酶由RNA亚基、催化亚基和端粒酶调节蛋白组成 ,端粒酶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近年还发现在许多良性炎性疾病、非肿瘤衍生原代细胞中表达一定程度端粒酶活性 ,了解端粒酶在炎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更深入认识端粒酶本质及端粒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本文介绍风湿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肝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炎症 增殖
下载PDF
宽视野SS-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叶清清 龚维坤 +3 位作者 张江南 余淑婷 程富明 戴盈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2期1677-1680,共4页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至2045年中国DM人数将升至1.47亿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DM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DR约影响1/3的DM患者,全球约...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至2045年中国DM人数将升至1.47亿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DM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DR约影响1/3的DM患者,全球约有1.45亿人患有DR[2],是工作年龄人群中失明的主要原因。DR的大部分视力丧失可通过全身危险因素控制、眼部疾病筛查等干预措施预防[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损害 疾病筛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亿人 危险因素控制 患病率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炎症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郭小芳 刘海波 +4 位作者 任惠龙 赖静波 龚维坤 成兴波 卢国元 《新医学》 2013年第8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PCR技术证实ECV304细胞膜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再分别以含不同浓度TNF-α(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PCR技术证实ECV304细胞膜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再分别以含不同浓度TNF-α(2、10、25)ng/ml的培养基以及含或不含辛伐他汀(0.1、1、10)μmol/L的TNF-α(10 ng/ml)培养基孵育ECV304细胞12 h,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ECV304 EPCR mRNA的表达。结果 EPCR在ECV304上高表达。TNF-α能显著下调ECV304 EPCR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在采用辛伐他汀干预后,10 ng/ml TNF-α处理的ECV304细胞EPCR mRNA表达的下调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TNF-α对EPCR 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其损害内皮细胞功能的新机制。辛伐他汀可阻止TNF-α诱导的ECV304上EPCR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辛伐他汀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腹内脂肪厚度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磁共振测量的内脏脂肪面积及其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龚维坤 陈淑婷 +4 位作者 童竑章 胡静艳 郭小芳 赖静波 陈贤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6期716-718,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的腹内脂肪厚度(US-IAF)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RI-IAF)、身体测量参数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男44例,女28例,测量其身体参数及生化指标,超声测量患者US-IAF,核...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的腹内脂肪厚度(US-IAF)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RI-IAF)、身体测量参数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男44例,女28例,测量其身体参数及生化指标,超声测量患者US-IAF,核磁共振测量MRI-IAF,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男性与女性MS患者US-IA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USIAF与两性的MRI-IAF、腰围、体质指数、三酰甘油和舒张压相关,与男性的腰臀比、尿酸和女性的收缩压相关;US-IAF与两性的年龄、血糖及HDL-C均不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S-IAF是唯一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结论 US-IAF与代谢综合征患者MRI-IAF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测量US-IAF临床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腹内脂肪 超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小芳 刘海波 +5 位作者 任惠龙 陈宏卫 赖静波 龚维坤 成兴波 卢国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65-1570,共6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确认HUVECs膜上EPCR的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再分别以含不同浓... 目的:研究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确认HUVECs膜上EPCR的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再分别以含不同浓度D-葡萄糖(5、10、30、50 mmol/L)的培养基以及含吡格列酮(5、10、20μmol/L)或不含吡格列酮的高糖(50 mmol/L)培养基孵育HUVECs 24 h,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HUVECs细胞EPCR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培养基D-葡萄糖浓度的增加,HUVECs培养24 h后其EPCR mRNA的表达逐渐下调。在采用吡格列酮干预后,50 mmol/L高糖处理的HU-VECs EPCR mRNA表达的下调得到明显改善。结论:(1)EPCR在HUVECs上高表达,高糖可通过下调EPCR mR-NA的表达而损伤内皮细胞功能。(2)吡格列酮可阻止高糖诱导的HUVECs EPCR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葡萄糖 吡格列酮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美央 龚维坤 +3 位作者 陈淑婷 童竑章 单爱琴 何永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524-3527,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AIPPF)与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4月筛选鄞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符合MS诊断标准者72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质指...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AIPPF)与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4月筛选鄞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符合MS诊断标准者72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质指数(BMI)、腰围、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AIPPF、腹腔内脏脂肪厚度(IAF),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72例MS患者平均年龄(49.0±9.2)岁,平均身高(165.8±8.8)cm,平均体质量(75.8±10.6)kg,平均BMI(27.6±2.9)kg/m^2,平均腰围(95.8±8.4)cm,平均空腹血糖(6.3±0.9)mmol/L,平均空腹胰岛素(15.4±10.1)m U/L,平均HOMA-IR(1.2±0.7),平均AIPPF(10.2±2.8)cm^2,平均IAF(10.0±0.9)cm,平均VAT(112.6±15.5)cm^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身高与HOMA-IR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体质量、BMI、腰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AIPPF、IAF、VAT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IPPF、年龄、BMI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HOMA-IR=-0.493+0.001 AIPPF-0.20年龄+0.51 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55,P<0.001)。结论 MS患者AIPPF与HOMA-IR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宏卫 赖静波 +2 位作者 陈新怡 龚维坤 任惠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组(缬沙坦80mg/d...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组(缬沙坦80mg/d)各40例,观察期24周。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及血脂。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钾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缬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合理,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苯那普利 缬沙坦 老年人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超声测量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13
作者 龚维坤 陈淑婷 +6 位作者 童宏章 任惠龙 陈宏卫 赖静波 周如海 何世国 郭小芳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4期305-307,328+422,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超声测量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US-AIPPF)与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72例MS患者,测量其腰围、臀围、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尿酸和C反应蛋白,超声诊断NAFLD并分期,测量U...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超声测量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US-AIPPF)与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72例MS患者,测量其腰围、臀围、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尿酸和C反应蛋白,超声诊断NAFLD并分期,测量US-AIPPF。结果MS患者中合并中重度NAFLD者的US-AIPPF、腰围、腰臀比(WHR)、体块指数(BMI)比轻度或无脂肪肝组更大(均<0.01),也伴随了更高的血压、胰岛素抵抗、尿酸、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更紊乱的脂代谢(除HDL-C外,均<0.05)。US-AIPPF预测MS患者合并中重度NAFLD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0.941)。US-AIPPF是预测MS患者合并中重度NAFLD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US-AIPPF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可靠的超声指标来预测MS患者是否合并中重度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非酒精性脂肪肝 超声检查 肾脂肪囊
下载PDF
MRI对肌肉血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童竑章 龚维坤 +2 位作者 李强 施优波 陈孟达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1417-1419,共3页
肌肉损伤外伤史常常隐匿,出现血肿后患者容易误当成肿瘤就诊。MRI具有独特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对诊断软组织病变有着实用和可靠的价值。笔者收集了我院临床怀疑肌肉血肿的9例患者的MRI资料,对MRI的影像特点作一分析。
关键词 诊断价值 肌肉血肿 MRI 软组织病变 肌肉损伤 分辨能力 影像特点 外伤史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宏卫 王守丽 +3 位作者 任惠龙 赖静波 龚维坤 陈新怡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7期693-694,共2页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法(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的疗效差异。方法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和MSII组,治疗过程分...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法(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的疗效差异。方法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和MSII组,治疗过程分为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设定靶血糖值FBG<6.1mmol/L,2hPG<8.3mmol/L,测定治疗前及稳定期2周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两种强化治疗方法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OMA-β均较治疗前增高,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HOMA-β和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Ⅱ组胰岛素用量较小,低血糖发生率低,达标时间较早。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更适合于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利拉鲁肽与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静波 陆静尔 +1 位作者 庞林荣 龚维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重要的肠促胰素,近年来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利拉鲁肽是GLP-1类似物,具有降低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体质量、调脂、心血管保护等作用,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临床治疗.本研究对84例新诊断的T2DM...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重要的肠促胰素,近年来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利拉鲁肽是GLP-1类似物,具有降低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体质量、调脂、心血管保护等作用,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临床治疗.本研究对84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分别进行利拉鲁肽、阿卡波糖为期12周的疗效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阿卡波糖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夏妃 龚维坤 +1 位作者 孙英芬 赖静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危险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内分泌科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5例,根据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分为多重耐药菌组(MDROs组,n...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危险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内分泌科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5例,根据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分为多重耐药菌组(MDROs组,n=69)及非多重耐药菌组(非MDROs组,n=56)。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归分析筛选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致病因素。结果12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4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7株(54.61%),包含革兰氏阳性菌36株(46.75%),革兰氏阴性菌41株(53.25%),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36%)、铜绿假单孢杆菌(23.38%)及大肠埃希菌(22.08%)。多因素logisticl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抗生素暴露史及并发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缺血性伤口或许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病原菌复杂。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及无菌观念是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静尔 庞林荣 龚维坤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6周,... 目的探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和HbA1C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DPP-4抑制剂 二甲双胍
下载PDF
TNF-α和IL-1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郭小芳 刘海波 +2 位作者 任惠龙 龚维坤 成兴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以含TNF-α和IL-1β的培养基孵育ECV304细胞,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采用实时...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以含TNF-α和IL-1β的培养基孵育ECV304细胞,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测定ECV304细胞EPCR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和IL-1β均能显著下调ECV304 EPCR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TNF-α和IL-1β可能通过显著下调ECV304上EPCR mRNA的表达而成为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一个新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临床研究
20
作者 陈宏卫 王守丽 +2 位作者 龚维坤 陈新怡 赖静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难治性Graves病患者经超选择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造影,根据动脉管径选择不同直径的聚乙烯醇分步栓塞,并用钢圈加强。栓塞体积达80%以上。结果:30例患者栓塞术均成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难治性Graves病患者经超选择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造影,根据动脉管径选择不同直径的聚乙烯醇分步栓塞,并用钢圈加强。栓塞体积达80%以上。结果:30例患者栓塞术均成功。栓塞2周后,临床症状消失,甲状腺体积缩小,4周后甲状腺功能正常。随访24~40个月,26例临床治愈,无甲状腺功能减低和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突眼无加重。4例复发,其中3例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例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栓塞甲状腺上、下动脉治疗难治性Graves病简单、安全、疗效显著,为Graves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栓塞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