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3
1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90-94,共5页
北京景山学校建校二十年了。语文也和其他各学科一样,从建校之初,就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与探索。二十年来,中间虽几经波折,但语文改革的路子没有变,我们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叫做“以作文为中心安排整个语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水平 语文教学改革 中学语文教学 作文训练 文言文 为中心 文字 文章作法 读写关系 阅读教学
下载PDF
备课札记二则
2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朱自清的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以情景交融著称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文章起笔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他漫步去荷塘,正是为了排遣这种不宁静的心情。那么,究竟什么使朱自清的心里这样地不... 朱自清的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以情景交融著称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文章起笔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他漫步去荷塘,正是为了排遣这种不宁静的心情。那么,究竟什么使朱自清的心里这样地不宁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老泉 备课札记 朱自清散文 换景 游踪 移步 《荷塘月色》 宁静的心情 晋词 组织材料
下载PDF
漫话“杂文四则”
3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杂文四则”,是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5册的课文,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他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学者,原名子健,福建闽侯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就在晋察冀边区从事新闻工作,任《晋察冀日报》... “杂文四则”,是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5册的课文,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他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学者,原名子健,福建闽侯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就在晋察冀边区从事新闻工作,任《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建国以后,任《人民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1958年起,任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并兼任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的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 邓拓 夜话 社长兼总编辑 笔名 广博知识 领导工作 札记 姚文元 抗日战争初期
下载PDF
高中文言文教学漫谈
4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喜欢教文言文,这恐怕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比较普遍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文言文比起许多白话文来有讲头,学生爱听、爱学。何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是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白话文相比,它不必要... 喜欢教文言文,这恐怕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比较普遍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文言文比起许多白话文来有讲头,学生爱听、爱学。何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是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白话文相比,它不必要求学生做到会听、会说和会写,只要做到会读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的确单纯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教学 作文教学 中学文言文教学 现代文 白话文 阅读能力 议论文 教学任务 词法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中的疑难试答
5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6-96,共1页
刘兰芝是一个在他人看来不守礼节的妇女,虽然她漂亮无双,但为什么那些高门大户的子弟会追慕刘兰芝这样一位出身山野,不迎自归的已婚少妇呢?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 太守 汉乐府民歌 贤能 蔡文姬 县令 表现手法 专城 情死
下载PDF
略说《侍坐》的二三问题
6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93-95,共3页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是后人根据原文第一句话加上的,也简称为《侍坐》。这一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四个弟子围绕着“言志”这个中心所进行的一次谈话。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尽管说话的...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是后人根据原文第一句话加上的,也简称为《侍坐》。这一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四个弟子围绕着“言志”这个中心所进行的一次谈话。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尽管说话的口气,表达的方式不同,有的说得直率一些,有的说得委婉一些,然而实质是都希望在政治上发挥自己的才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皙 侍坐 孔子 子路 略说 冉有 《论语》 大同社会 政治理想 为国以礼
下载PDF
《歌声》简析
7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78-81,77,共5页
(一)吴伯箫同志回忆延安生活的一组散文(收在《北极星》一书中),文字朴实优美,感情真挚动人,堪称得上“文情并茂”。其中《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多次选入中学课本,是公认的、传统的优秀教材。近年来,《歌声》也选入了... (一)吴伯箫同志回忆延安生活的一组散文(收在《北极星》一书中),文字朴实优美,感情真挚动人,堪称得上“文情并茂”。其中《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多次选入中学课本,是公认的、传统的优秀教材。近年来,《歌声》也选入了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本。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是良好的。这组散文,写的是近四十年前的事。那时作者生活在延安,渡过了他的青年期的后几年。显然,对这段生活,作者的感情是深厚的,记忆是深刻的。而这组文章的写成,则大部分在一九六一年(除《窑洞景风》写于一九六二年六月外)。联系时代特点,可以看出作者用意的深长。那时,由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特别是苏修的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大合唱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散文 动人场面 窑洞 动人心 文情 纺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