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时间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龚蕉椒 吴剑 +2 位作者 姚欣敏 严俊 杨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5-1317,共3页
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往往损伤正常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出现肩关节僵硬、肌肉粘连、淋巴水肿等并发症[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乳... 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往往损伤正常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出现肩关节僵硬、肌肉粘连、淋巴水肿等并发症[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对于缩短患者术后ADL恢复的时间,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各时点患者ADL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最佳术后肩关节活动时间,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术后 肩关节僵硬 活动时间 相关性 肩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2
2
作者 龚蕉椒 姚欣敏 +1 位作者 严俊 杨垚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并制订护理对策,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对本院收治的98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应对方式... 目的分析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并制订护理对策,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对本院收治的98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在屈服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上的得分高于常模(均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4个维度及总分成正相关,屈服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及总分成负相关,回避应对方式与生理维度成负相关(均P<0.05)。结论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倾向于采用屈服和回避的应对方式去面对疾病,采用屈服应对方式的患者生活质量较低,采用面对应对方式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临床或社区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应对方式去制订相关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康复期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龚蕉椒 李锐 +3 位作者 郭华 张仲 王蕾 杨敏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期90-91,95,共3页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卒中患者Ab的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656例...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卒中患者Ab的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656例患者入选,64例(9.76%)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入住NICU时间、抗生素使用、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AB院内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入住NICU时间、年龄、吞咽功能障碍、NIHSS评分是AB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AB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入住NICU时间、年龄、吞咽功能障碍和NIH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脑卒中 院内感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龚蕉椒 周颖清 +1 位作者 吴凯南 许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38-84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另采用SSRS、EP...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另采用SSRS、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30例健康人群。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测定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乳腺癌组SSRS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分、EPQ-N、EPQ-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与分期分别呈正相关;乳腺癌患者焦虑与抑郁呈正相关;积极应对评分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EPQ-E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分别呈正相关;EPQ-N评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健康人群低下,其中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4+/CD8+与患者的分期呈负相关;CD8+与患者的分期呈正相关;CD3+、CD4+与焦虑呈负相关;CD8+与焦虑呈正相关(P<0·001);CD3+、CD4+与抑郁呈负相关(P<0·001);CD8+与抑郁呈正相关(P<0·001);CD4+与EPQ-N评分呈负相关(P<0·05);CD8+与EPQ-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于免疫系统影响着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心理学 社会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龚蕉椒 周颖清 +4 位作者 罗凤 吴凯南 牟绍玉 许玮 杨小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75-877,896,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乳腺癌住院病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给予常规化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进行选择性心理干预,患者每天自... 目的:观察选择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乳腺癌住院病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给予常规化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进行选择性心理干预,患者每天自主选择和完成心理干预方法并在治疗作业表格上记录完成情况。观察治疗前后2组病人的外周T细胞亚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外周T细胞亚群,干预组干预后CD3+、CD4+、CD4+/CD8+较干预前上升,CD8+较干预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但差异不显著。HAMA、HAMD评分,干预后干预组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性心理干预有提高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选择性心理干预 T细胞亚群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龚蕉椒 周颖清 吴凯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320-322,共3页
免疫系统在肿瘤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心理社会因素也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乳腺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情绪和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支持。相关免疫应答效应因素包括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等特异性免疫,TNF-a、巨... 免疫系统在肿瘤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心理社会因素也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乳腺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情绪和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支持。相关免疫应答效应因素包括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等特异性免疫,TNF-a、巨噬细胞、NK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因素。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作为乳腺癌心理治疗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心理社会因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龚蕉椒 李锐 《现代临床医学》 2013年第4期315-317,320,共4页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发生率高达21.0%~22.0%[1]。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为200万例左右,而死亡的卒中患者中大约10%死于肺炎...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发生率高达21.0%~22.0%[1]。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为200万例左右,而死亡的卒中患者中大约10%死于肺炎。肺炎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患者起病急、病情重,一旦卒中后合并肺炎,则显著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脑卒中后 PNEUMONIA 护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工作者 身心健康 高发病率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认知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牟绍玉 唐秀英 +1 位作者 周颖清 龚蕉椒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702-2703,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高达1.3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近20年持续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为3%~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O.5%)。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认知教育 照顾者 年发病率 恶性肿瘤 身心健康 年增长率
下载PDF
企业流程再造联合血栓通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柳 王蕾 +6 位作者 方升 姜帅 徐广会 李妮 龚蕉椒 罗业涛 张仲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企业流程再造(BPR)联合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发病后3.5h内入院的AIS患者(431例),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的患者为对照组(187例),以2014年8月至2017... 目的探讨企业流程再造(BPR)联合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发病后3.5h内入院的AIS患者(431例),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的患者为对照组(187例),以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的患者为观察组(244例)。两组中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血栓通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静脉溶栓率为62.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7%(P<0.05);观察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为6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2min;观察组DNT<60min的比例为53.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0%(P<0.05);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PR理论联合注射用血栓通用于AIS患者静脉溶栓,可显著提高溶栓率,缩短DNT,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流程再造 血栓通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溶栓术后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病人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珊珊 龚蕉椒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2期2729-2730,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溶栓术后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6月脑卒中溶栓术后82例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总结: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溶栓术后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6月脑卒中溶栓术后82例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总结: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手卫生的管理;给予单间病房,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及消毒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营养,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等。[结果]82例中有2例病人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重症脑卒中溶栓术后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预防与护理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脑卒中 溶栓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用于卒中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龚蕉椒 王蕾 +9 位作者 杨珊珊 朱曦 何柳 姜帅 徐涵偊 徐广会 林惠 李思蓓 方升 张仲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在预防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高危患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204例,采用Caprini评估表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将筛选出的64例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分为药...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在预防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高危患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204例,采用Caprini评估表进行DVT风险因素评估,将筛选出的64例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分为药物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行常规基础预防、肢体运动及气压治疗,药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结果药物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6例出现DVT,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肿胀、疼痛和皮肤颜色改变的发生率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可降低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DVT发生率,减少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发生,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 预防 Caprini评估表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5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蕾 姜帅 +6 位作者 何柳 方升 徐广会 朱曦 龚蕉椒 杨珊珊 张仲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2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 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来医院就诊的发病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4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 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来医院就诊的发病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4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其中溶栓组155例静脉予阿替普酶溶栓,对照组79例不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以及脑出血转化和死亡率。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90 d 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90 d mRS评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是保护因素,服用抗凝药、入院时mRS评分高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 h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能降低残疾率,不增加脑出血和死亡风险。服用抗凝药、入院时mRS评分高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研究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妮 徐广会 +4 位作者 王蕾 何柳 姜帅 龚蕉椒 张仲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高龄患者急性期内静脉溶栓后24h内疗效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低龄组(n=162)与高龄组(n=66)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指标(包括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后24h NIHS...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高龄患者急性期内静脉溶栓后24h内疗效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低龄组(n=162)与高龄组(n=66)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指标(包括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后24h NIHSS评分、入院24h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等)。结果低龄组与高龄组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 697,P=0. 056),同时两组入院24h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 293,P=0. 170),但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与入院后24h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龄组Z=17. 1,P=0. 000;高龄组Z=7. 802,P=0. 006)。低龄组与高龄组比较,无论END(χ~2=1. 093,P=0. 296)还是症状性出血(P=0. 675)、梗死进展(P=1. 000)、脑水肿(P=0. 728)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也能从静脉溶栓中早期获益,同时不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高龄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恒阳 龚蕉椒 +5 位作者 王蕾 杨珊珊 徐涵偊 林惠 李思蓓 罗楠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8期753-754,共2页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其主要是损害椎体束、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以及脊髓前角。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从而导致瘫痪,其中绝大部分患者都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患病率为每年4/10万~8/10万...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其主要是损害椎体束、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以及脊髓前角。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从而导致瘫痪,其中绝大部分患者都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患病率为每年4/10万~8/10万。就目前的医学技术与水平,无法确定造成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何在。鲍曼不动杆菌本质上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鲍曼不动杆菌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护理
下载PDF
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
15
作者 林惠 龚蕉椒 +6 位作者 杨珊珊 徐涵偊 李思蓓 王蕾 方升 姜帅 何柳 《全科护理》 2018年第33期4219-4220,共2页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病情发展是不可逆的。该病尚无特效药,最后病人会因呼吸肌麻痹和肺部感染而死亡,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我科于2016年2月收治了...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病情发展是不可逆的。该病尚无特效药,最后病人会因呼吸肌麻痹和肺部感染而死亡,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我科于2016年2月收治了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人,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该病人病情稳定,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转往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肺部感染 护理
下载PDF
1例左颈部巨大转移性鳞癌病人放化疗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李思蓓 龚蕉椒 +4 位作者 林惠 徐涵偊 杨珊珊 罗楠 张恒阳 《全科护理》 2018年第33期4222-4223,共2页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鳞癌在外观上呈菜花状,鳞状细胞癌合并感染有黏稠脓液,伴恶臭、疼痛。若癌细胞向深层发展则形成侵袭性生长。癌细胞也可向远处转移,多见区域淋巴结转移。目前认为可能与紫...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鳞癌在外观上呈菜花状,鳞状细胞癌合并感染有黏稠脓液,伴恶臭、疼痛。若癌细胞向深层发展则形成侵袭性生长。癌细胞也可向远处转移,多见区域淋巴结转移。目前认为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我科室于2017年4月21日收治1例左颈部15cm×11cm×10cm大小转移性鳞癌的病人,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病人目前病情较之前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鳞癌 皮肤破溃 护理
下载PDF
医护人员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前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蕉椒 谢江 +5 位作者 王蕾 朱曦 钟光宇 刘菊 徐涵偊 杨珊珊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完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至5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EEG监测的61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v-EEG监测的时间,将其分...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完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至5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EEG监测的61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v-EEG监测的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31,2018年4至5月接受v-EEG监测)与对照组(n=30,2018年2至3月接受v-EEG监测)。对观察组受试儿,在接受v-EEG监测前30~40 min,采用医护人员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进行干预;对对照组受试儿,在接受v-EEG监测前7 d,采用社会培训中心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进行干预。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头皮损伤率及v-EEG完成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S-28),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观察组ASD患儿头皮损伤率为22.6%,显著低于对照组ASD患儿的53.3%;观察组ASD患儿v-EEG完成率为80.6%,显著高于对照组ASD患儿的56.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P=0.013,χ2=1.893、P=0.043)。结论ASD患儿在接受v-EEG监测前,采用医护人员进行的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有助于患儿配合完成v-EEG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障碍 广泛性 交流障碍 社会适应 医务人员 医院 脑电描记术 引导式教育 融合教育 儿童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帅 王蕾 +7 位作者 何柳 朱曦 李妮 方升 徐广会 龚蕉椒 罗业涛 张仲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8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和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和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F与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6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7例(41.88%)合并AF。与非AF组相比,AF组年龄更大[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77(71~83)岁对69(59~78)岁;Z= 4.142,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评分更高[11(6~17)分对7(4~14)分;Z= 2.623,P= 0.009]。AF组溶栓后24 h[3.0(1.0~4.5)分对2.0(0~6.0)分;Z=-0.312,P=0.775]和7 d[4.0(2.0~5.0)分对5.0(2.0~8.0)分;Z=1.574,P=0.115]时NIHSS评分较基线降低值以及90 d时转归良好患者比例(38.81%对25.82%;χ2=3.063,P=0.080)与非A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24 h内HT(14.93%对5.38%;χ2=4.179,P=0.041)和90 d内死亡(16.42%对6.45%;χ2=4.073,P=0.044)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AF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与90 d时临床转归[优势比(odds ratio, OR)0.9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381~2.366;P=0.912]、24 h内HT(OR 1.992,95% CI 0.580~6.369;P=0.285)以及90 d内死亡(OR 2.483,95% CI 0.727~8.586;P=0.146)均无独立相关性。 结论AF不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90 d时临床转归和24 h内H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心房颤动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结果 脑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柳 张仲 +8 位作者 王蕾 朱曦 方升 姜帅 李妮 徐广会 龚蕉椒 杨珊珊 罗业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422-427,共6页
目的 探讨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前是否正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使用和未使用他... 目的 探讨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前是否正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使用和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组.比较2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和发病后90 d时转归(转归良好和转归不良分别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和〉2分),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对转归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27例患者,其中68例(20.80%)使用他汀药物,259例(79.20%)未使用他汀药物;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7.35% 对10.04%;χ2=0.453,P=0.501)、90 d时转归良好率(69.12% 对66.02%;χ2=0.232,P=0.630)和病死率(7.35% 对7.34%;P=1.000)与未使用他汀药物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并非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有症状颅内出血(优势比0.658,95% 可信区间0.233~1.857;P=0.429)和90 d转归不良(优势比0.848,95% 可信区间0.424~1.696;P=0.64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有症状脑出血和转归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广会 王蕾 +4 位作者 张仲 何柳 方升 姜帅 龚蕉椒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内静脉溶栓后24 h内疗效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溶栓组(n=118)和非溶栓组(n=51)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指标(包括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后24 h NIHSS评分、入院24 h...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内静脉溶栓后24 h内疗效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溶栓组(n=118)和非溶栓组(n=51)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指标(包括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后24 h NIHSS评分、入院24 h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等)。结果 (1)非溶栓组24 h后NIHSS评分与入院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Z=-0.086,P=0.932),溶栓组入院后24 h NIHSS评分小于入院时NIHSS评分(Z=-4.629,P=0.001);(2)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比较,无论在END(χ~2=1.989,P=0.158)还是症状性出血(P=0.699)、脑梗死进展(P=0.176)、脑水肿(P=1.000)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能有效改善早期脑梗死症状,同时不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