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与5-氟尿嘧啶的时间抑制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龚轶一 李小静 +2 位作者 王明丽 刘伯玉 左宗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0-1062,1066,共4页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干预体外培养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及其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6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完成。①原代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手术取4例增生性瘢痕、4例瘢痕疙瘩、4例正常皮肤组织...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干预体外培养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及其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6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完成。①原代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手术取4例增生性瘢痕、4例瘢痕疙瘩、4例正常皮肤组织,按文献方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②取4~6代传代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利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25g/L浓度5-氟尿嘧啶干预不同时间(1,2,5,10,15,30min)后3种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统计得出最佳时效。③利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经5-氟尿嘧啶干预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分泌能力。结果:①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全部成活,形态良好,经5-氟尿嘧啶干预后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②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3种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未干预时增殖能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t=3.542,P<0.01),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t=3.257,P<0.01);5-氟尿嘧啶干预成纤维细胞10min与5min比较,其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果增高(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3种成纤维细胞10minA值依次为0.389±0.027,0.418±0.051,0.554±0.021;5minA值依次为0.537±0.033,0.589±0.074,0.783±0.015,q=3.80~4.18,P<0.05),与30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干预10min3H-脯氨酸掺入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q=3.82~3.96,P<0.05),与5min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q=3.96~4.14,P<0.05),与3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氟尿嘧啶可有效抑制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和胶原合成,干预10min时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氟尿嘧啶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及半数抑制浓度 被引量:2
2
作者 左宗宝 李小静 +3 位作者 宁金龙 龚轶一 潘祝斌 周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使用传统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防止纤维化,在治疗瘢痕疙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其药物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药物应用的浓度尚无确切认定。实验拟进一步验证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 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使用传统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防止纤维化,在治疗瘢痕疙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其药物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药物应用的浓度尚无确切认定。实验拟进一步验证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半数抑制浓度。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7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6例瘢痕疙瘩(耳垂、大腿各l例、胸前、上臂各2例)均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病例,均无系统性疾病和激素、其他药物注射史,对用于实验的所取组织患者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实验所用细胞均为处于4-8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将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O.1,0.2,0.4,0.8,1.6g/L)分别对4~8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72h。再选用接近IC50的5个浓度:0.2,0.3,0.4,0.5,0.6g/L,作为余下实验浓度。③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浓度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计算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法观察5-氟尿嘧啶干预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6例瘢痕疙瘩标本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成活良好,均用于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O.1,0.2,0.4,0.8,1.6g/L 5-氟尿嘧啶干预72h后,细胞抑制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1)。作图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0±0.032)g/L。②0.2,0.3,0.4,0.5,0.6g/L5-氟尿嘧啶干预48h后,细胞凋亡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周期百分数比较,表现为G0/G1期停滞,S期减少,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浓度50氟尿嘧啶干预48h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均发生不同程度凋亡。结论: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低浓度、短周期注射5-氟尿嘧啶可能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氟尿嘧啶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胰腺肿瘤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周竹超 龚轶一 倪泉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2-388,共7页
胰腺肿瘤尤其是胰腺导管腺癌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性强,预后差。以往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在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胰腺肿瘤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在胰腺发育过程中,复杂的信号通... 胰腺肿瘤尤其是胰腺导管腺癌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性强,预后差。以往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在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胰腺肿瘤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在胰腺发育过程中,复杂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决定了其前体细胞分化方向,在胰腺发生恶变过程中,这些因素又参与其中,因而往往可以作为追溯CSC的标志。一些研究也应用特定蛋白来筛选胰腺CSC。现就胰腺CSC的来源、鉴定和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龚轶一 林尽染 陈连军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17岁女性患者,全身散在红斑、部分破溃1年余。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功能异常、肺大疱、气胸、下丘脑磁共振成像示异常信号等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可见弥漫致密的以组织样细胞为主的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Lange... 17岁女性患者,全身散在红斑、部分破溃1年余。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功能异常、肺大疱、气胸、下丘脑磁共振成像示异常信号等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可见弥漫致密的以组织样细胞为主的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Langerin、CD1a阳性,Ki67 30%阳性。诊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同时伴有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中度陷闭、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贫血、凝血时间延长、骨密度降低等多系统累及征象。给予环磷酰胺+长春地辛+甲泼尼龙方案化疗,2个疗程治疗后,皮损部分消退,肝功能有所改善,但贫血症状加重,后放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腋臭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悦 白妍双 +1 位作者 龚轶一 吴文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67-169,共3页
腋臭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本身对机体没有直接危害,但由于其产生刺鼻难闻的气味,对患者日常交往产生影响,严重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腋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就目前研究中提示的可能相关因素,如腋部汗腺、微生物... 腋臭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本身对机体没有直接危害,但由于其产生刺鼻难闻的气味,对患者日常交往产生影响,严重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腋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就目前研究中提示的可能相关因素,如腋部汗腺、微生物、气味分子、载脂蛋白D、ABCC11基因等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发病相关因素 汗腺 微生物 气味分子 载脂蛋白D ABCC1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