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体闭孔内侧骨刺的发生发展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评估
1
作者
龚辰宇
杨凯润
+4 位作者
姜华
王梓齐
李蓝江
胡利平
吴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39-144,共6页
目的对男132例、女99例28-86岁人体闭孔骨刺进行观察、测量,找到闭孔内侧骨刺发生、发展与年龄、性别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利用法医人类学知识进行年龄、性别推断找到新的观察点。方法样本1来自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T室,采用多层螺...
目的对男132例、女99例28-86岁人体闭孔骨刺进行观察、测量,找到闭孔内侧骨刺发生、发展与年龄、性别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利用法医人类学知识进行年龄、性别推断找到新的观察点。方法样本1来自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T室,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收集闭孔内侧的骨刺信息。对耻骨支上闭孔内侧的骨刺进行观察测量,使用CT自带测量工具测量骨刺的长度。测量采取两个人同时进行测量,每人各测量两次,并比较均值和测量值。样本2来自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实验室标本,用直角规直接测量骨刺距闭孔内缘的最大距离,并使用附二院CT室的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标本进行测量。比对前后两次测量结果,对方法可靠性做出评估。使用SPSS进行统计。结果闭孔内侧骨刺在40岁以上的样本中均有存在,大小不一,最大高度可达21.1mm,可出现1个或多个骨刺,呈现规整和不规整状。40岁以上人群闭口骨刺与年龄存在紧密联系且男女间闭口骨刺大小存在差异,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结论 40岁以上人群闭孔内侧的骨刺与年龄存在相关性。闭口骨刺大小存在差异,男性普遍大于女性。其数值可作为性别和年龄判别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闭孔骨刺
年龄
性别
关系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CE-PCR产物为模板的STR序列多态分型方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立亮
吴浩
+7 位作者
刘宗伟
龚辰宇
张驰
康克莱
韦美甜
孙宏钰
季安全
王乐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实现以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产物为扩增模板的STR序列多态分型。方法筛选常用STR分型试剂盒基因座并设计引物,构建常染色体STR复合扩增体系。分别以毛细管电泳(CE)试剂盒GlobalFilerTM、PowerPlex?21和IdentifilerTM Plus的扩增产物为模...
目的实现以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产物为扩增模板的STR序列多态分型。方法筛选常用STR分型试剂盒基因座并设计引物,构建常染色体STR复合扩增体系。分别以毛细管电泳(CE)试剂盒GlobalFilerTM、PowerPlex?21和IdentifilerTM Plus的扩增产物为模板,扩增、建库测序及数据分析,评估体系分型准确性及对CE扩增产物的通用性,并与Precision ID GlobalFilerTM NGS STR Panel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该复合扩增体系能够从3款CE试剂盒的扩增产物中获得所有基因座的正确分型和序列多态信息,其体系均衡性和杂合子均衡性亦良好,且均优于Precision ID体系。结论该复合扩增体系建立了CE技术与二代测序技术之间的桥梁,实现了检材的零利用,能够进一步挖掘荧光标记扩增产物的STR序列多态信息,是对现有技术的提升和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序列多态性
毛细管电泳扩增产物
原文传递
微生物群落变化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梓齐
张驰
+6 位作者
康克莱
龚辰宇
郭立亮
季安全
聂胜洁
吴坚
王乐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528-531,共4页
微生物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栖息地。根据人体微生物组计划报道,健康成人体内90%的细胞都是微生物。那么,人死后微生物是否继续存在?会有怎样的变化?随着微生物组学和测序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外研究者们...
微生物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栖息地。根据人体微生物组计划报道,健康成人体内90%的细胞都是微生物。那么,人死后微生物是否继续存在?会有怎样的变化?随着微生物组学和测序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外研究者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微生物群落会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它们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测序后的微生物数据,能挖掘出有利于PMI推断的更深层的规律和有用的信息,这为PMI的推断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死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进展,揭示其在法医学PMI推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死亡时间
人工智能技术
非人类DNA
原文传递
题名
人体闭孔内侧骨刺的发生发展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评估
1
作者
龚辰宇
杨凯润
姜华
王梓齐
李蓝江
胡利平
吴坚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出处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39-144,共6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联合专项基金研究资助项目(K13201313)。
文摘
目的对男132例、女99例28-86岁人体闭孔骨刺进行观察、测量,找到闭孔内侧骨刺发生、发展与年龄、性别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利用法医人类学知识进行年龄、性别推断找到新的观察点。方法样本1来自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T室,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收集闭孔内侧的骨刺信息。对耻骨支上闭孔内侧的骨刺进行观察测量,使用CT自带测量工具测量骨刺的长度。测量采取两个人同时进行测量,每人各测量两次,并比较均值和测量值。样本2来自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实验室标本,用直角规直接测量骨刺距闭孔内缘的最大距离,并使用附二院CT室的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标本进行测量。比对前后两次测量结果,对方法可靠性做出评估。使用SPSS进行统计。结果闭孔内侧骨刺在40岁以上的样本中均有存在,大小不一,最大高度可达21.1mm,可出现1个或多个骨刺,呈现规整和不规整状。40岁以上人群闭口骨刺与年龄存在紧密联系且男女间闭口骨刺大小存在差异,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结论 40岁以上人群闭孔内侧的骨刺与年龄存在相关性。闭口骨刺大小存在差异,男性普遍大于女性。其数值可作为性别和年龄判别的参考。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闭孔骨刺
年龄
性别
关系评估
Keywords
Forensic anthropology
The spurs of obturator
Age
Gender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分类号
R89 [医药卫生—法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CE-PCR产物为模板的STR序列多态分型方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立亮
吴浩
刘宗伟
龚辰宇
张驰
康克莱
韦美甜
孙宏钰
季安全
王乐
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学系
现场物证溯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出处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基金
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2019JSYJA05)
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2019GABJC15)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2019JB009,2019JB045)。
文摘
目的实现以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产物为扩增模板的STR序列多态分型。方法筛选常用STR分型试剂盒基因座并设计引物,构建常染色体STR复合扩增体系。分别以毛细管电泳(CE)试剂盒GlobalFilerTM、PowerPlex?21和IdentifilerTM Plus的扩增产物为模板,扩增、建库测序及数据分析,评估体系分型准确性及对CE扩增产物的通用性,并与Precision ID GlobalFilerTM NGS STR Panel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该复合扩增体系能够从3款CE试剂盒的扩增产物中获得所有基因座的正确分型和序列多态信息,其体系均衡性和杂合子均衡性亦良好,且均优于Precision ID体系。结论该复合扩增体系建立了CE技术与二代测序技术之间的桥梁,实现了检材的零利用,能够进一步挖掘荧光标记扩增产物的STR序列多态信息,是对现有技术的提升和有效补充。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序列多态性
毛细管电泳扩增产物
Keywords
Forensic genet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Short tandem repeat(STR)
Sequence polymorphism
CE PCR products
分类号
DF795.1 [医药卫生—法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微生物群落变化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梓齐
张驰
康克莱
龚辰宇
郭立亮
季安全
聂胜洁
吴坚
王乐
机构
现场物证溯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出处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528-531,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803503)
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项目(2019GABJC15)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JB009)。
文摘
微生物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栖息地。根据人体微生物组计划报道,健康成人体内90%的细胞都是微生物。那么,人死后微生物是否继续存在?会有怎样的变化?随着微生物组学和测序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外研究者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微生物群落会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它们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测序后的微生物数据,能挖掘出有利于PMI推断的更深层的规律和有用的信息,这为PMI的推断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死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进展,揭示其在法医学PMI推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死亡时间
人工智能技术
非人类DNA
Keywords
Microbial communit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ostmortem interv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Non-Human DNA
分类号
DF795.2 [医药卫生—法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体闭孔内侧骨刺的发生发展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评估
龚辰宇
杨凯润
姜华
王梓齐
李蓝江
胡利平
吴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CE-PCR产物为模板的STR序列多态分型方法
郭立亮
吴浩
刘宗伟
龚辰宇
张驰
康克莱
韦美甜
孙宏钰
季安全
王乐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
2
原文传递
3
微生物群落变化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王梓齐
张驰
康克莱
龚辰宇
郭立亮
季安全
聂胜洁
吴坚
王乐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