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西亚沙捞越盆地东北部第三系石英表面形态特征--对古沉积环境与储集层质量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abdullah musa ali eswaran padmanabh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704,共8页
基于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盆地Belait组和Lambir组第三系露头样品,分析其石英表面形态,揭示其颗粒表面结构缺陷(源自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古沉积环境以及储集层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利用岩石薄片进行矿物识别,并观察粒径和结构... 基于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盆地Belait组和Lambir组第三系露头样品,分析其石英表面形态,揭示其颗粒表面结构缺陷(源自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古沉积环境以及储集层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利用岩石薄片进行矿物识别,并观察粒径和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以展现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变化。Belait组砾岩的扫描电镜图像表明其以自形石英晶体为主,常见机械风化缺陷,例如线性断口、贝壳状断口以及擦痕;而Lambir组砂岩中却常见化学风化特征,例如化学蚀痕、蚀坑、溶解坑以及刻痕。基于岩石学、扫描电镜以及CT扫描图像分析的储集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Belait组为高能海岸沉积,潮控特征明显,Lambir组为浅海—三角洲沉积,浪控特征明显;Belait组和Lambir组的储集层质量较差,但Belait组的孔隙度略高于Lambir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捞越盆地 石英表面形态 扫描电镜 微观结构 古沉积环境 储集层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