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天山流动重力测网场源分辨能力 被引量:2
1
作者 艾力夏提·玉山 刘代芹 +4 位作者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陈丽 李杰 赵磊 李秉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利用球面六面体单元网络模型建立不同分辨率的重力异常扰动模型检测板,基于北天山地区实际地表流动重力测点分布,进行设定场源异常体的等效源反演恢复,进而评估北天山流动重力测网场源分辨能力。结果表明,在假设地下10 km处存在密度差为... 利用球面六面体单元网络模型建立不同分辨率的重力异常扰动模型检测板,基于北天山地区实际地表流动重力测点分布,进行设定场源异常体的等效源反演恢复,进而评估北天山流动重力测网场源分辨能力。结果表明,在假设地下10 km处存在密度差为±1×10^(-3)g/cm^(3)的场源异常体情况下,北天山重力测网具备0.75°×0.75°及以上场源异常体识别能力;测网中大部分地区具备0.5°×0.5°场源异常体识别能力;测点分布较密集的少部分地区具备0.25°×0.25°场源异常体识别能力。最后,综合考虑北天山测网现有网形、地形、交通条件等因素,给出测网最佳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流动重力 场源反演 分辨能力
下载PDF
乌什M_(s)7.1地震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2
作者 李秉烨 艾力夏提·玉山 +4 位作者 刘代芹 陈丽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阿尔达克·卡德尔别克 赵磊 《内陆地震》 2024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利用南天山地区乌什M_(s)7.1地震发生后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获取乌什M_(s)7.1地震前后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变化,对该地区地震前后的一年和多年尺度重力变化、测段和测点重力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什地震发生后,重力变化零等值线穿... 利用南天山地区乌什M_(s)7.1地震发生后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获取乌什M_(s)7.1地震前后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变化,对该地区地震前后的一年和多年尺度重力变化、测段和测点重力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什地震发生后,重力变化零等值线穿过震中地区,并出现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重力变化零等值线出现的区域,物质密度正在经历增加和减少的过渡过程。物质的增减差异导致强烈运动、能量积累。强震前的重力异常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有可能出现重力场变化较小的情况,因此提取和分析强震前的重力异常信号时,需要考虑较长时间跨度的重力观测数据。震后观测的流动重力数据能够较好反映发震断层的应力释放特征,有助于分析余震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乌什M_(s)7.1地震 贝叶斯平差 重力场变化
下载PDF
大丰地区跨断层水准资料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伟 赵磊 +3 位作者 刘代芹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丁宇 孙小旭 《内陆地震》 2022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利用2012~2021年期间大丰跨断层水准资料,以测点垂直位移量、断层运动年变速率,断层形变趋势累计率等参数为依据,研究2012年4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9年4月、2019年4月~2020年9月、2020年9月~2021年2月该地区各阶段地壳垂直形变运... 利用2012~2021年期间大丰跨断层水准资料,以测点垂直位移量、断层运动年变速率,断层形变趋势累计率等参数为依据,研究2012年4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2019年4月、2019年4月~2020年9月、2020年9月~2021年2月该地区各阶段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对各阶段测线变化机理与地震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测线点位的稳定性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对北天山地区近年来几次大的形变异常事件进行回顾,研究表明断层在不同时段的活动速率,活动性质及活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同阶段断层运动又存在准同步性。呼图壁M_(S)6.2地震发生在测线同步变化、应力场长期挤压、垂直形变显著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 跨断层 异常 形变 地震
下载PDF
基于精密水准和重力资料研究地下储气库形变特征
4
作者 热伊莱·伊力巩木 阿卜杜塔伊尔·亚森 +6 位作者 丁宇 李思妍 孙小旭 艾力夏提·玉山 陈丽 方伟 刘代芹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利用9期水准观测资料和重力观测资料,对呼图壁储气库在不同注采气周期及各周期不同阶段地表沉降与局部重力场变化进行了系统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有优化观测网可有效监测储气库注采全过程地表形变与重力场变化。储气库注采可引起... 利用9期水准观测资料和重力观测资料,对呼图壁储气库在不同注采气周期及各周期不同阶段地表沉降与局部重力场变化进行了系统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有优化观测网可有效监测储气库注采全过程地表形变与重力场变化。储气库注采可引起地表显著形变,注气引起的形变量大于采气引起的形变量,地表形变与注采周期对应较好;重力变化与注采周期相关性不强。不同注采量导致地表形变在相同月份也存在变化,形变量自NE向SW逐渐增大,且集中在井位附近。表明地表形变不仅与注采周期有关,也与注采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地表形变 重力变化 注采压力变化
下载PDF
Analysis of Grav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kto MS6.7 Earthquake in 2016
5
作者 Ailixiati Yushan Liu Daiqin +6 位作者 Li Jie Li Rui abudutayier yasen Sun Xiaoxu Zhu Zhiguo Li Guirong Chen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sequence changes of gravity points near the epicenter,different changes of measuring lines and gravity changes of measuring areas in point-line-area manner respectively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sequence changes of gravity points near the epicenter,different changes of measuring lines and gravity changes of measuring areas in point-line-area manner respectively with the 5-period mobile gravity data through densified observation by the South Xinjiang Observation Network after the 2015-2016 Akto earthquake in Xinjiang. The gravity observation results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dicate that the Wuqia-Bulungkol area near the epicenter presented the trend of gravity value increasing since 2015,but the gravity value decreased half a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and witnessed a high gradient zone of gravity changes during some period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gravity observation results after the earthquake show that there is a trend of opposite changes in gravity difference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Bulunkou,and good correspondence exist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field changes near the epicen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geologic stru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o EARTHQUAKE GRAVITY CHANGES GRAVITY ANOMAL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