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器格栅结构电磁特性分析
1
作者 王一珺 艾俊强 +1 位作者 崔力 张维仁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4,共7页
飞行器格栅结构能够阻碍电磁波入射到腔体结构形成强的后向散射。为研究菱形栅孔的电磁屏蔽规律,采用波导传输理论和Floquet定理分析了均匀格栅的电磁屏蔽原理。针对孔径边长、线宽和两边夹角等5组几何参数,建立变参数模型并计算了传输... 飞行器格栅结构能够阻碍电磁波入射到腔体结构形成强的后向散射。为研究菱形栅孔的电磁屏蔽规律,采用波导传输理论和Floquet定理分析了均匀格栅的电磁屏蔽原理。针对孔径边长、线宽和两边夹角等5组几何参数,建立变参数模型并计算了传输参数S 21和可屏蔽带宽占比。仿真结果表明,孔径边长和格栅深度对屏蔽效能影响较大;随着两边夹角增加,TE和TM极化的屏蔽效能呈现相反的增减趋势。最后,选取屏蔽效能较优的栅孔,构建了加装格栅的进气腔体模型,计算了掠入射状态下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下,格栅均能有效屏蔽腔体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格栅 雷达散射截面(RCS) 电磁屏蔽 电磁特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载体对消方法的腔体类目标散射特性研究
2
作者 艾俊强 娄长玉 +2 位作者 赵京城 张扬 李家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0-1277,共8页
进气道等腔体类目标散射是隐身飞行器散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腔体类目标散射研究并未给出装机后腔体类目标散射特性的结果。将载体对消技术应用于腔体模型的电磁散射计算中,可有效消除腔体外表面散射,获得更精确的腔体内部散射特性... 进气道等腔体类目标散射是隐身飞行器散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腔体类目标散射研究并未给出装机后腔体类目标散射特性的结果。将载体对消技术应用于腔体模型的电磁散射计算中,可有效消除腔体外表面散射,获得更精确的腔体内部散射特性。构建了封闭口面和填充吸波材料的2种腔体模型,通过腔体模型的点频雷达散射截面(RCS)、一维像和二维像验证了载体对消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在60°~90°角度范围内,腔体内部散射对腔体总散射的贡献较小,腔体外表面散射贡献较大,在±90°处相差30 dB以上。分析此角度范围的进气道等腔体类目标内部散射时,须有效消除腔体外表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飞机 腔体内部散射 载体对消 数值计算 雷达散射截面
下载PDF
超材料吸波体发展及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3
作者 王文颖 艾俊强 王健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超材料研究从提出至今历经20余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超材料吸波特性是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此研究热点,简述了超材料吸波体的提出,综述了超材料吸波体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基本类型的超材料吸波体,如加载集总元件的超材料吸波... 超材料研究从提出至今历经20余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超材料吸波特性是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此研究热点,简述了超材料吸波体的提出,综述了超材料吸波体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基本类型的超材料吸波体,如加载集总元件的超材料吸波体、多单元或多层结构超材料吸波体、多类型材料复合超材料吸波体,最后展望了超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并给出了超材料隐身技术走向实用化所面临的若干挑战及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集总元件 多单元或多层结构 多类型材料复合 隐身技术
下载PDF
钼靶及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序列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晓云 崔兰柱 +2 位作者 贾玉荣 艾军强 顾欣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有乳腺肿块的67例女性患者,术前分别进行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CE... 目的分析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有乳腺肿块的67例女性患者,术前分别进行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CE-MRI及DWI检测,所有患者肿块切除后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43例,良性病变24例,通过与病理相对照评估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病变43例,钼靶X线诊断32例为恶性病变,敏感性为74.42%(32/43)。CE-MRI诊断39例为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0.70%(39/43)。DWI诊断40例为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3.02%(4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24例,钼靶X线诊断17例为良性病变,特异性为70.83%(17/24),CE-MRI诊断19例为良性病变,特异性为79.17%(19/24)。DWI诊断21例为良性病变,特异性为87.50%(2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病变43例,良性病变24例。钼靶X线诊断32例为恶性病变,17例为良性病变,准确性为73.13%(49/67)。CE-MRI诊断39例为恶性病变,19例为良性病变,准确性为86.57%(58/67)。DWI诊断40例为恶性病变,21例为良性病变,准确性为91.04%(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MRI及DW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X线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钼靶X线成像 MRI动态增强扫描 MRI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下载PDF
基于混合RANS/LES方法的亚声速空腔流动主要影响因素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艾俊强 谢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7-936,共10页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的发展,混合雷诺平均N⁃S方程(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类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领域的大分离流动及气动噪声的仿真分...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的发展,混合雷诺平均N⁃S方程(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类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领域的大分离流动及气动噪声的仿真分析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选取M219空腔流动风洞试验模型,在Ma=0.85的情况下,进行了混合RANS/LES方法的验证,并进行了网格敏感性分析;然后针对影响空腔流动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给出了主要的研究结果;最后,针对L/D=7的大长深比空腔,研究了增加隔板形成前后两个L/D=3.5的串列空腔的流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RANS/LES方法 空腔流动 网格敏感性 来流马赫数 串列空腔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红外罩热力失效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鄂羽佳 王天宇 +4 位作者 高鸽 耿方娟 艾俊强 韩杰才 朱嘉琦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211,共64页
红外罩材料包括红外罩增透保护膜和基底材料,是高速导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关键部件,应用极为广泛.但是,红外罩材料通常工作于恶劣的外界环境下,处于复杂的热力混合作用状态,可能导致窗口失效,因此对红外罩材料热力响应和失效的研究具... 红外罩材料包括红外罩增透保护膜和基底材料,是高速导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关键部件,应用极为广泛.但是,红外罩材料通常工作于恶劣的外界环境下,处于复杂的热力混合作用状态,可能导致窗口失效,因此对红外罩材料热力响应和失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针对高速飞行器环境下红外罩材料的气动热力失效机制,从典型材料的特性及制备、气动热力响应机理及分析、红外罩材料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失效等方面总结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罩 气动热力 失效机制
下载PDF
翼尖尖点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顶国 艾俊强 +1 位作者 雷武涛 王立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5-810,共6页
为解决机翼翼尖等弱散射源所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贡献问题,针对典型机翼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机翼翼尖方案,建立了典型翼尖数值模型。利用基于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的FEKO软件,计算、分析不同方案翼尖外形在不同频段、不同方位角下... 为解决机翼翼尖等弱散射源所带来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贡献问题,针对典型机翼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机翼翼尖方案,建立了典型翼尖数值模型。利用基于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的FEKO软件,计算、分析不同方案翼尖外形在不同频段、不同方位角下的RCS量级,并优选出对机翼RCS贡献最低的翼尖外形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典型机翼,从翼尖到翼根方向上15%处顺气流直切的翼尖外形方案,其翼尖尖点所带来的RCS贡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作战飞机 机翼翼尖 雷达散射截面 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下载PDF
一种埋入式腔体的低RCS载体外形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崔力 艾俊强 龙文刚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1-726,共6页
根据腔体目标在较大方位角内有较强散射的特点,提出了包覆腔体载体的设计要求。设计了大后掠扁平式后段收尖的载体初步方案。通过头部边缘锐化、头部边缘后掠角增加和对尾部边缘渐变半径处理,获得了符合载体设计期望的"凹坑式"... 根据腔体目标在较大方位角内有较强散射的特点,提出了包覆腔体载体的设计要求。设计了大后掠扁平式后段收尖的载体初步方案。通过头部边缘锐化、头部边缘后掠角增加和对尾部边缘渐变半径处理,获得了符合载体设计期望的"凹坑式"雷达散射截面(RCS)随方位角曲线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在水平极化时,尾部边缘采用渐变半径圆弧过渡曲面可以有效降低边缘散射在入射方向的回波,而在垂直极化时却增强了表面波回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隐身设计 埋入式腔体 载体外形 低雷达散射截面 腔体散射
下载PDF
未来新一代轰炸机隐身特性需求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徐顶国 艾俊强 +1 位作者 雷武涛 王立波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18年第4期451-457,共7页
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自身隐身性能提升和隐身航迹策略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比分析美俄下一代隐身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和所面对的威胁,指出了未来新一代隐身轰炸机更高的隐身性能需求——全频谱、全方位隐身技术,例如雷达隐身、红外隐身... 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自身隐身性能提升和隐身航迹策略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比分析美俄下一代隐身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和所面对的威胁,指出了未来新一代隐身轰炸机更高的隐身性能需求——全频谱、全方位隐身技术,例如雷达隐身、红外隐身以及射频综合隐身等;并归纳了未来高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主要突防措施,例如更先进的隐身技术、体系支持、高空突防、加装自卫武器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隐身轰炸机 隐身性能 航迹策略 全频谱隐身 突防措施
下载PDF
电磁计算在飞机隐身设计中的应用及未来需求 被引量:2
10
作者 艾俊强 张扬 王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7,共6页
随着飞机隐身技术的发展,对电磁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基础,梳理了电磁计算在飞机雷达隐身设计中的切入点和应用点,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利用电磁仿真手段重点开展的分析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电磁计算在飞机... 随着飞机隐身技术的发展,对电磁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基础,梳理了电磁计算在飞机雷达隐身设计中的切入点和应用点,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利用电磁仿真手段重点开展的分析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电磁计算在飞机隐身设计领域存在的技术难点以及未来技术需求,并结合飞机研制工程经验,指出未来电磁计算将重点突破超电大尺寸目标快速计算、隐身结构材料仿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隐身 雷达散射截面(RCS) 电磁计算 仿真
下载PDF
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维仁 艾俊强 王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7,共6页
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分析了梯形机翼后缘行波电磁散射和极化特性。针对机翼后缘半径和机翼展长等关键设计参数,建立了变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多方案仿真分析,讨论了后缘半径和展长参数对机翼后缘行波在前向角域产生波峰的变化规律和散射... 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分析了梯形机翼后缘行波电磁散射和极化特性。针对机翼后缘半径和机翼展长等关键设计参数,建立了变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多方案仿真分析,讨论了后缘半径和展长参数对机翼后缘行波在前向角域产生波峰的变化规律和散射量级。最后针对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的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证明在机翼后缘应用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减缩后缘产生的行波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后缘 电磁散射 行波 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
下载PDF
直升机易损性指标分配与实现方法研究
12
作者 侯鹏 裴扬 +3 位作者 艾俊强 田晨 祖光然 陈志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3-603,共11页
为降低武装直升机在破片/弹丸打击下的易损性,主要研究在单次和多次打击下由整机向关键部件的易损性指标分配方法。通过将单次打击同一方向上的系统部件划分为非余度不重叠、非余度重叠以及重叠余度3种情况,提出基于关键部件迎弹面积比... 为降低武装直升机在破片/弹丸打击下的易损性,主要研究在单次和多次打击下由整机向关键部件的易损性指标分配方法。通过将单次打击同一方向上的系统部件划分为非余度不重叠、非余度重叠以及重叠余度3种情况,提出基于关键部件迎弹面积比例和关键部件易损性评估结果比例的2种指标分配方法;通过将多次打击下的系统部件划分为余度部件和非余度部件,提出基于关键部件易损性结果比例的指标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武装直升机的易损性减缩措施,通过迭代分析实现对应部件的易损性指标要求。对AH-64D直升机进行单次和多次打击下的数值仿真试验,对B、C级杀伤的易损性指标进行分配,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分配 易损性评估 易损性减缩 易损性 武装直升机
下载PDF
飞机舵面缝隙缺陷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13
作者 马若冰 艾俊强 +1 位作者 崔力 张扬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为了研究飞机舵面缝隙在飞机头向威胁角域的散射特性,提取舵面前端缝隙设计了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数值仿真分析模型。采用混合场积分方程和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进行了RCS仿真计算,并以RCS峰值、波峰宽度、均值增量三... 为了研究飞机舵面缝隙在飞机头向威胁角域的散射特性,提取舵面前端缝隙设计了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数值仿真分析模型。采用混合场积分方程和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进行了RCS仿真计算,并以RCS峰值、波峰宽度、均值增量三个评价指标分析散射特点。舵面前端缝隙的垂直极化散射明显(不同频率下的均值增量为3.33~10.72 dB),而水平极化散射较弱(均值增量小于1.6 dB),贯通缝隙散射强于沟槽式缝隙。选取了缝隙宽度、长度、频率三个典型参数对通缝垂直极化散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峰值随宽度和长度增加而增加;波峰宽度随缝隙宽度增加变化相对平缓,随缝隙长度变化不大,随频率增加而减小;均值增量随宽度增加先增大后平缓,随长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频率增加先降低后平缓。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为飞机舵面散射特性分析和RCS减缩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舵面缝隙 雷达散射截面(RCS) 电磁散射特性 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M)
下载PDF
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14
作者 李士途 艾俊强 +2 位作者 任远春 周正光 李春鹏 《航空科学技术》 2022年第12期31-40,共10页
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在增升减阻、改善操控、降低噪声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欧美国家得到了长期重视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变弯度机翼前后缘技术发展情况,以研发时间为轴线,就主要技术方向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发展情况、技术途径... 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在增升减阻、改善操控、降低噪声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欧美国家得到了长期重视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变弯度机翼前后缘技术发展情况,以研发时间为轴线,就主要技术方向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发展情况、技术途径和发展水平,对涉及的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的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外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简要梳理,针对主要指标的未来需求、现实技术能力、发展路径等因素,初步量化提出了供我国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研究的牵引性指标。根据机翼后缘变弯度气动性能计算结果,对气动收益、起飞重量收益、燃油收益和航程收益分别进行了工程计算分析,初步验证了变弯度技术应用于背景飞机的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 前后缘 发展前景 指标 经济性
下载PDF
Gain self-scheduled H_∞ control for morphing aircraft in the wing transition process based on an LPV model 被引量:37
15
作者 Yue Ting Wang Lixin ai jun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909-917,共9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gain self-scheduled H 1 robust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a tailless fold- ing-wing morphing aircraft in the wing shape varying process. During the wing morphing phase, the aircraft's dynamic...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gain self-scheduled H 1 robust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a tailless fold- ing-wing morphing aircraft in the wing shape varying process. During the wing morphing phase, the aircraft's dynamic response will be governed by time-varying aerodynamic forces and moments. Nonlinear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morphing aircraft are linearized by using Jacobian linearization approach, and a linear parameter varying (LPV) model of the morphing aircraft in wing folding is obtained. A multi-loop controller for the morphing aircraft is formulated to guarantee stability for the wing shape transition process.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uses a set of inner-loop gains to provide stability using classical techniques, whereas a gain self-scheduled H 1 outer-loop controller is devised to guarantee a specific level of robust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for the time-varying dynamics. The closed-loop simulations show that speed and altitude vary slightly during the whole wing folding process, and they converge rapidly after the process ends. This proves that the gain self-scheduled H 1 robust controller can guarantee a satisfactory dynamic performance for the morphing aircraft during the whole wing shape transition process. Finally, the flight control system's robustness for the wing folding process is verified according to uncertainties of the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nonlinear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n self-scheduled H 1 robust control Linear parameter varying Morphing aircraft Wing transition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fly-by-wire passenger airliners 被引量:1
16
作者 Wu Zhao Wang Lixin +1 位作者 Lin Jiaming ai jun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loaded excitation signals brought by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loaded excitation signals brought by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fly-by-wire(FBW) passenger airliners. Taking for example an FBW passenger airliner model with directional relaxed-static-stability, through analysis of its signal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airframe frequency response,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ignal type selection, signal parameters design, and the appropriate frequ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leron and rudder excitation signals. A simulation valida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s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The validation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signed signal can excite the lateral-directional motion mode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 adequately and persistently. Meanwhile, the relative errors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are less than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itation signal design Flight test Fly-by-wire (FBW)passenger airliner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dentificatio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