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CR标记对水稻稻瘟病菌适合度的测定(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月秋 唐文华 +1 位作者 MariaL.George aliciaa.bordeos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7-234,共8页
本文利用2个对水稻抗病基因 Pi1(t)有致病力的突变菌株和它们的各自原始菌株共同接种高度感病的品种CO39。第一轮接种后,采集病叶并收集分生孢子用于下一轮接种,同时分离单孢菌株。经过3 或4 轮接种后,共分离905... 本文利用2个对水稻抗病基因 Pi1(t)有致病力的突变菌株和它们的各自原始菌株共同接种高度感病的品种CO39。第一轮接种后,采集病叶并收集分生孢子用于下一轮接种,同时分离单孢菌株。经过3 或4 轮接种后,共分离905个单孢菌株。然后,利用稻瘟病菌的一段倒位重复序列 Pot2所设计的一对引物,Pot21和Pot22,直接进行 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菌株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均比各自的原始菌株有更高的适合度,突变体 RC1(4+ 5)141与原始菌株92486组合中,前者由第1轮接种循环的71% 上升到第4轮的100% ;突变体 MC1(3+ 4)579与原始菌株1017211组合中,前者在各代中均比原始菌多一倍。2个突变体适合度也相差很大,经过3代接种循环后, M C1(3+ 4)579则逐渐消失,RC1(4+ 5)141 完全占优势,达到100% 。突变体 RC1(4+ 5)141的产孢能力是其它菌株的2~3倍,这表明, 稻瘟病菌菌株在自然条件下成为优势群体,除了致病力发生突变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合度 测定 稻瘟病菌 PCR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