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加贵 王文璋 +4 位作者 安建雄 张兴华 武维维 崔雯 吴旭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365-1367,1371,共4页
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 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I患者分为2组:早发病组(发病时间<14d)和迟发病组(发病时间≥14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ABO血型与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早发病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及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迟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早发病组中O血型患者的比例(46.7%)高于迟发病组(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初始手术类型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O血型作为参照类别,A血型(OR=8.398,95%CI:1.521~46.370,P=0.015)和B血型(OR=11.913,95%CI:1.944~73.007,P=0.007)患者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是O血型患者的8~12倍。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型为A型和B型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ABO血型 发病时间
下载PDF
三氧可通过减轻小鼠脑小胶质细胞激活预防抑郁症发生 被引量:3
2
作者 芦国芳 安建雄 +3 位作者 马钧 钱晓焱 王永 杨小荣 《转化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究三氧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以及脑内海马、额叶和杏仁核小胶质细胞数量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模型加三氧组、对照组和对照加三氧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和模型加三氧组小鼠进行连续7 d,每天... 目的探究三氧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以及脑内海马、额叶和杏仁核小胶质细胞数量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模型加三氧组、对照组和对照加三氧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和模型加三氧组小鼠进行连续7 d,每天1 h的束缚应激制备抑郁症小鼠模型,其中模型加三氧组和对照加三氧组采用三氧水(80μg/m L)腹腔注射。造模前3天给予三氧作为三氧预防性干预,造模成功后给予三氧作为三氧治疗性干预。利用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和开放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额叶和杏仁核小胶质细胞数量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海马、额叶和杏仁核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三氧预防性干预中:三氧能改善小鼠抑郁行为,减少脑内额叶、海马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水平。三氧治疗性干预中:三氧未能改善小鼠抑郁行为,模型加三氧组与模型组额叶、海马、杏仁核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氧治疗性干预未能降低额叶、海马区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水平。结论三氧腹腔注射对预防小鼠抑郁症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无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 抑郁 小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小鼠
下载PDF
术前“双抗”的思考:停与不停?
3
作者 方七五 安建雄 《手术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1-4,共4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禁区的解禁、人均寿命的延长,因此许多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也能够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疾病谱的变化,手术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明显增加,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抗血小板药物按... 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禁区的解禁、人均寿命的延长,因此许多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也能够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疾病谱的变化,手术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明显增加,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抗血小板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分为4类,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药(代表性药物阿司匹林),增加血小板cAMP药(代表性药物前列腺素I2、前列腺素E1、双嘧达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双抗 桥接
下载PDF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a pregnant woman with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被引量:3
4
作者 Fang Qiwu Gao Guolan +7 位作者 an jianxiong Liu Caicai Qian Xiaoyan Wen Hui Wu Jianping Wang Yong Doris K.Cope John P. William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8期3350-3351,共2页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a genetic neuromuscula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of the anterior horn cell leading to a lower motor neuron lesio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egeneration of 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a genetic neuromuscula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of the anterior horn cell leading to a lower motor neuron lesio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egeneration of alpha neurons in the anterior horn cells of the spinal cord leading to progressive muscle atrophy and premature death, usually from respiratory failure.1 There are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s (Table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muscle relaxant cesarean section general anesthesia
原文传递
Pre-induction dexamethasone does not decrease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facial spasm 被引量:1
5
作者 Fang Qiwu Qian Xiaoyan +4 位作者 an jianxiong Wen Hui Wu Jianping Cope, Doris K. Williams, John P.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4期2711-2712,共2页
complications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consequent to elevated intracranial and arterial pressure.1 Dexamethasone (Dex) was applaud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NV,2 but some literatures showed dexamethasone did n... complications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consequent to elevated intracranial and arterial pressure.1 Dexamethasone (Dex) was applaud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NV,2 but some literatures showed dexamethasone did no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NV.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ingle-dose of dexamethasone befor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would affect PONV after MVD for facial sp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XAMETHASONE POSTOPERATIVE NAUSEA VOMITING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宝丰 李耀祖 +1 位作者 安建雄 隽兆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www.who.int)实时公布数据显示,自2019年底至2023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逾6.6亿人感染,超过750万人死亡,导致世界范围的医疗危机和卫生资源紧张。该病毒不仅影响呼吸系统,也会侵及多个器官和系... 据世界卫生组织(www.who.int)实时公布数据显示,自2019年底至2023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逾6.6亿人感染,超过750万人死亡,导致世界范围的医疗危机和卫生资源紧张。该病毒不仅影响呼吸系统,也会侵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局部或全身症状。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康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包括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味觉和嗅觉丧失、头痛、胸痛和关节痛等[1],通常称为新冠肺炎后综合征(PCS)或长新冠肺炎后综合征(long COVID-19 syndrome)。预计新冠肺炎大流行后,PCS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健康问题,如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患者本人的生命质量,也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嗅觉丧失 呼吸困难 睡眠障碍 关节痛 胸痛 冠状病毒感染 器官和系统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损毁还是修复? 被引量:1
7
作者 安建雄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3,共2页
三叉神经痛治疗可以分为神经损毁性和非损毁性方法。神经损毁性疗法的优点是起效快,但有损毁神经支配区麻木和肌肉瘫痪等并发症,而且复发也不可避免。神经损毁后疼痛缓解不满意或者复发后的治疗更加困难。用神经修复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治疗可以分为神经损毁性和非损毁性方法。神经损毁性疗法的优点是起效快,但有损毁神经支配区麻木和肌肉瘫痪等并发症,而且复发也不可避免。神经损毁后疼痛缓解不满意或者复发后的治疗更加困难。用神经修复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也为患者远期治疗和康复留有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损毁 神经修复
原文传递
多模式睡眠:慢性失眠的创新疗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安建雄 张建峰 +7 位作者 赵倩男 张文浩 刘辉 钱晓焱 刘颖 王永 方七五 Williams John P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0-523,共4页
麻醉术不仅能保障手术无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发明和新理念如血库的建立、心肺复苏术的发明和推广、疼痛诊疗的普及等,还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更多的重大贡献。被誉为"疼痛医学之父"的Bonica教授和"心肺复苏术之父&qu... 麻醉术不仅能保障手术无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发明和新理念如血库的建立、心肺复苏术的发明和推广、疼痛诊疗的普及等,还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更多的重大贡献。被誉为"疼痛医学之父"的Bonica教授和"心肺复苏术之父"的Safar教授早已跨越时空和国界,成为全世界麻醉医师的骄傲。把麻醉技术用于失眠治疗一直是有远见的麻醉医务工作者探索的热点。美国著名麻醉学家、发明家和教育家Ralph Waters(1883—1979)教授,也是我国麻醉学科奠基者之一吴珏教授的导师,在1927年被聘任为世界首位麻醉学教授的仪式上,威斯康新大学校长幽默地称赞:Waters是大学聘任的第一位能让人睡觉的教授。事实上时至今日,即使最发达国家的公众,对一位麻醉医师的理解,也是能让人睡觉的人,这种现象揭示了公众对失眠问题的深刻认知和关注。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治疗是当今世界的医学难题。安建雄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近10年的探索,率先提出并践行以病人自控睡眠为主导的多模式睡眠疗法,尽管在推广和广泛临床应用之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科学证据,但这种尝试不仅可以丰富麻醉学科内涵,还为严重失眠病人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麻醉学科 心肺复苏术 麻醉术 吴珏 医学难题 麻醉技术 科研团队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睿 宋洪文 +23 位作者 孔卓 艾珂丹·阿合买江 巫思宇 范川 崔官宝 王小平 王玉平 王化宁 王继军 邓伟 安建雄 孙洪强 李达 李则宣 李春波 何红波 周东升 单春雷 郭毅 曹歆轶 崔东红 胡少华 张效初 李凌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7-382,共56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耐受性好且安全无创的大脑物理刺激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某些常见精神障碍和神经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使用规范,有必要制定临床...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耐受性好且安全无创的大脑物理刺激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某些常见精神障碍和神经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使用规范,有必要制定临床治疗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1年8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发布tDCS在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使用所致障碍、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疼痛、帕金森病、脑卒中和癫痫治疗的专家共识,并介绍了临床上tDC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描述了治疗流程和操作技术。希望为tDCS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促进该治疗技术未来的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专家共识 精神障碍 神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