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变量作为应激源对其心理疾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angela weiyi wang 李兆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1-206,共6页
在中国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污名化现象很普遍,许多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懦弱、危险、可耻,甚至富有攻击性的。这种污名化日益加深了广大群众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同时拉大了需要帮助的病患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距离。随着中国社... 在中国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污名化现象很普遍,许多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懦弱、危险、可耻,甚至富有攻击性的。这种污名化日益加深了广大群众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同时拉大了需要帮助的病患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距离。随着中国社会的极速发展,学习工作环境压力的逐渐增大,心理疾病患者的人数也随之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对病患污名化现象的进一步恶化。然而,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思想博大精深,如能对其去粗取精,便能成为治疗与预防中国心理疾病的一剂良药。导致中国心理疾病患者污名化的社会因素众多。本文章关注的重点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构成、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如何对心理疾病患者施加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疾病 应激源 文化 污名化
下载PDF
防止情绪失调的产生——照料关系作为保护性因素对有前语言期创伤经历的学龄前儿童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angela weiyi wang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5-7,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家庭照料关系作为保护性因素下如何防止学前儿童的前语言期创伤发展为情绪失调,分别考察了父母元情绪理念中父母通常采用的两种情绪社会化方式如何影响照料者与前语言期创伤儿童间的亲子关系。二者间的高质量照料关系将是... 本文主要研究家庭照料关系作为保护性因素下如何防止学前儿童的前语言期创伤发展为情绪失调,分别考察了父母元情绪理念中父母通常采用的两种情绪社会化方式如何影响照料者与前语言期创伤儿童间的亲子关系。二者间的高质量照料关系将是防止儿童前语言期创伤发展为情绪失调的首要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因素 学龄前儿童 情绪失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