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除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治疗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俐 anthony v.seaber James R.Urbaniak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研究敲除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治疗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敲除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小鼠 (治疗组 )及正常小鼠 (对照组 )各 2 1只 ,造成去神经游离提睾肌皮瓣完全缺血 3小时 ,在荧光显微镜下 ,活体动态观... 目的 研究敲除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治疗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敲除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小鼠 (治疗组 )及正常小鼠 (对照组 )各 2 1只 ,造成去神经游离提睾肌皮瓣完全缺血 3小时 ,在荧光显微镜下 ,活体动态观察该肌肉在恢复血液灌注前后 90分钟过程中平均微动脉管径的一系列变化 ,测量灌注前后肌肉的血恢复率 ,重量比率 ,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1)在灌注后 10和 90分钟 ,对照组小鼠肌肉的再灌注率分别为 (38 7± 18) %和 (6 3 8± 5 0 3) % ;而治疗组已达 (92 9± 17 2 ) %和 (10 8 7± 2 5 0 ) % (P <0 0 0 1)。 (2 )再灌注 10分钟时 ,对照组的平均微动脉管径始终维持在未缺血时的 5 1 5 %至 5 7 5 %之间 ,90分钟后分别达到 (71 6± 10 9) % (10~ 2 0um) ,(71 2± 15 1) % (2 1~ 4 0um) ,(6 3 4± 11 2 ) % (41~ 70um)。而治疗组再灌注 10分钟时的平均微动脉的管径即为缺血前的 72 % ,90分钟以后 ,分别达到 (91 8± 7 8) % (10~ 2 0um) ,(88 2± 7 6 ) % (2 1~ 4 0um ) ,(85 4± 6 6 ) % (41~ 70um) (P <0 0 0 1)。 (3)缺血 3小时再灌注 90分钟后 ,左、右两侧提睾肌的重量比 ,对照组为 (173 3± 4 4 5 ) % ,而治疗组为 (116 2± 7 7)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酶诱导 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缺血
下载PDF
机械挤压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湘陵 陈隆恩 +2 位作者 齐文宁 anthony v.seaber James R.Urbaniak 《微循环学杂志》 2001年第3期7-9,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挤压大鼠腿部致微循环改变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歇性气囊挤压袋 (IPC)挤压大鼠腿部。将 2 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个IPC实验组和 3个模拟组 ,4个IPC组分别挤压 0 .5、1、 5h和挤压 1h再等待... 目的 :探讨机械挤压大鼠腿部致微循环改变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歇性气囊挤压袋 (IPC)挤压大鼠腿部。将 2 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个IPC实验组和 3个模拟组 ,4个IPC组分别挤压 0 .5、1、 5h和挤压 1h再等待 4h,3个模拟实验组处理方法与IPC组相同但不挤压。应用RT PCR、Westenr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IPC作用前后 ,挤压部位的肌肉———胫前肌 (AT)和未挤压部位的肌肉———提睾肌 (CM)中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的表达。结果 :在IPC作用的不同时间段上 ,eNOSmRNA和蛋白在AT和CM中均有显著上升 ,在IPC作用 1h ,然后再等待 4h的实验组中 ,eNOSmRNA和蛋白又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结论 :IPC产生的机械压力增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力 ,刺激该细胞NOS合成增加 ,进而增加了NO产物的释放量 ,使血管扩张 ,改善了局部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挤压 血管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表达
下载PDF
L一粘附素单抗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阎作勤 张光健 +2 位作者 Long-En Chen anthony v.seaber James R.Urbaniak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用SD大鼠趾长屈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L一粘附素单抗LAM1—116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被均分为2组:LAM1—116组和生理... 目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用SD大鼠趾长屈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L一粘附素单抗LAM1—116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被均分为2组:LAM1—116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只大鼠的一侧趾长屈肌作为正常对照,另外一侧进行 3 h缺血 4 h再灌注。结果:LAM1— 116组实验侧的髓过氧化物酶为正常的2倍(2.3±2.2),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为正常的28倍(27.5±11.7)(P<0.001);LAM1—116组的湿重比(1.10± 0.10)、疲劳肌力(77. 1%±12.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1. 23± 0. 10和 49. 7%± 9 .3%)明显改善(P< 0.05);组织学上,LAM1—116组的中性粒细胞局部浸润显著减少,水肿减轻。结论:通过 L-粘附素单克隆抗体 LAM1— 116阻断 L-粘附素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性粒细胞在再灌注肌肉中的浸润,防止组织水肿,从而改善肌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L-粘附素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