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san分型A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姜世豪 夏源 +9 位作者 艾孜买提江·吐尔逊 麦麦提亚生·麦麦提吐尔逊 王凯 阿西木江·阿西尔 苏日青 卡合尔曼·卡德尔 王增亮 买买提力·艾沙 成晓江 尼扎米丁江·热夏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Hasan分型A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2例Hasan分型A型CICAO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AOL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2级为再通成功;术后依据北美NASCRT法... 目的探讨Hasan分型A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2例Hasan分型A型CICAO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AOL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2级为再通成功;术后依据北美NASCRT法评估术后再狭窄(狭窄率≥50%)。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16例采用血管内治疗,16例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术后血管再通成功22例,未成功10例;治疗成功率为68.7%,其中血管内治疗的成功率为62.5%(10/16),复合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75.0%(12/16)。7例(血管内治疗4例,复合手术治疗3例)术后发生手术并发症,包括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2例、血管夹层2例、支架内血栓1例。3例术后发生再狭窄,其中1例有临床症状,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术后6个月,mRS评分0~2分27例,3~5分5例。结论Hasan分型A型CICAO病人行血管内治疗及复合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与血管内治疗相比,复合手术治疗的技术成功率更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Hasan分型A型 血管内治疗 复合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鹏涛 张能 +6 位作者 王佳玲 禹文勇 郝轶弘 阿西木江·阿西尔 周凯 张庭荣 李绍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48-550,554,共4页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652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652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2例中,2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漏(OR=5.845;95%CI 1.334~25.613;P=0.019)、腰大池引流(OR=8.382;95%CI 1.807~38.874;P=0.007)、肿瘤直径>2 cm(OR=11.797;95%CI 1.395~99.727;P=0.023)、手术时间>3 h(OR=4.286;95%CI 1.005~18.279;P=0.049)、多次手术(OR=10.127;95%CI 1.334~25.613;P=0.019)、术后使用激素(OR=4.518;95%CI 1.301~15.686;P=0.018)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手术效果;早期识别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PA病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鼻蝶入路 神经内镜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3
作者 姜世豪 尼扎米丁江·热夏提 +7 位作者 李映婷 王凯 阿西木江·阿西尔 卡合尔曼·卡德尔 苏日青 王增亮 成晓江 买买提力·艾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FD治疗的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8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为...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FD治疗的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8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为(55.6±14.0)岁。18例患者接受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10例患者接受Tubridge FD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于术后6~24个月住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Kamran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情况(Kamran分级4级为完全栓塞);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的预后(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28例患者共使用30枚FD支架,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2枚支架;19例患者联合弹簧圈治疗。28例患者中,6例(21.4%)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5例(17.8%)为出血性并发症,1例(3.6%)为缺血性并发症;病死率为7.1%(2/28)。28例患者中,25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4(6~24)个月。至末次随访,动脉瘤Kamran分级2级1例,3级2例,4级2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88.0%(22/25);mRS 0~2分21例,3~6分7例,预后良好率为75.0%(21/28)。结论FD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短、中期随访动脉瘤闭塞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血流导向装置
原文传递
多模态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 汪永新 +2 位作者 阿西木江·阿西尔 姜彦文 秦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3D-slicer软件的影像后处理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在颅内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累及功能区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3D-slicer软件对... 目的探讨基于3D-slicer软件的影像后处理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在颅内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累及功能区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3D-slicer软件对术前增强MRI、弥散张量成像(DTI)、MRI或CT血管成像等影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及融合处理,将病变与附近颅骨、大脑沟回、神经传导束以及血管的相对关系可视化,并以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原则设计最佳手术方案。术后复查MRI并结合术中情况判断肿瘤切除程度,以卡氏功能评分(KPS)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程度分级表进行功能评估和记录。结果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经多模态融合和三维重建后均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具体部位,其中累及运动感觉区19例、语言区13例,肿瘤最大直径22.0~90.1 mm。术后全切26例,次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为胶质瘤(WHO 2~4级)21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5例,淋巴瘤1例,罗道病1例,包虫病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改善者23例,无变化者5例,加重者3例。患者手术前后的KPS评分和BDAE分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3D-slicer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三维重建可视化可清楚显示大脑功能区病变与对应脑表面形态的关系,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与对周围神经传导束侵犯情况,从而最大范围切除病变且保留重要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后处理 多模态融合 三维重建可视化 功能区病变
原文传递
Operative managements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5
作者 Maimaitituersun Abudula aximujiang axier +5 位作者 Kaheerman Kadeer Xiaojiang Cheng Taotao Dou Atawula Tuersun Mierzati Tuerhong Maimaitili Aisha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1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the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ECAAs) and discuss the symptoms,related risk factors,etiology,diagnostic ...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the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ECAAs) and discuss the symptoms,related risk factors,etiology,diagnostic methods,treatments,and follow-up period complications.Case presentation:We describe three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one of them was treated with end-to-end anastomosis of the 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EICA) after the resection of the aneurysm,while the other two patients were deployed with Willis covered stents in the 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in good condition when discharged home.After a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8 months,all the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only one of them had the neurologic deficit.Additionally,we reviewed the relative literatures.Conclusion:Both of the surgical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s have relatively satisfactory outcomes in ECAA patients.However,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s to different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eury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ENDOVASCULAR TREATMENT Surgical TREATMENT WILLIS covered st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