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磁暴中环电流离子成分的变化及其与磁暴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傅绥燕 濮祖荫 +3 位作者 宗秋刚 肖池阶 谢伦 b.wilke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T001,共12页
利用CRRES/MICS的观测数据 ,研究了磁暴期间内磁层离子成分的变化 .对1 991年两个典型磁暴和 1 2个大磁暴的分析表明 ,组成暴时环电流的离子可以分成两组 ,一组由O+、低能H+和He+组成 ,起源于电离层 (IOP) ;另一组为高能H+和He++,主要... 利用CRRES/MICS的观测数据 ,研究了磁暴期间内磁层离子成分的变化 .对1 991年两个典型磁暴和 1 2个大磁暴的分析表明 ,组成暴时环电流的离子可以分成两组 ,一组由O+、低能H+和He+组成 ,起源于电离层 (IOP) ;另一组为高能H+和He++,主要来自太阳风 (SOP) .宁静时环电流主要成分为SOP ,大磁暴主相极大时环电流的主要成分是IOP .大磁暴期间离子可被注入到很低的高度 (L =3— 4) .IOP对环电流的贡献随磁暴强度增大而增加 ,在大磁暴主相极大时可达 80 % (数密度 ) .IOP中O+的快速增减是导致Dst指数在磁暴主相期间快速下降和恢复相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小磁暴中 (Dst>- 50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环电流 离子成分 太阳风 电离层 数据处理 能量粒子 CRRES/MICS观测数据
下载PDF
亚暴事件中磁尾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数值研究(Ⅰ)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曙平 马宁 +3 位作者 刘振兴 濮祖荫 宗秋刚 b.wilke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9-738,共10页
GEOTAIL卫星于1994年1月15日亚暴期间,在深磁尾(x=96RE)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及与之相对应的高能离子爆,作者以宁静磁尾平衡位形为初态,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数值研究亚暴期间磁尾动力学过程.计算结果展现了等离子体团间歇性形... GEOTAIL卫星于1994年1月15日亚暴期间,在深磁尾(x=96RE)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及与之相对应的高能离子爆,作者以宁静磁尾平衡位形为初态,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数值研究亚暴期间磁尾动力学过程.计算结果展现了等离子体团间歇性形成及其运动发展过程.体现了强亚暴事件中储存于碰尾的能量,通过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排放而逐渐释放的进程.数值结果还表明:持续施加于边界上的晨昏电场及由此引发的驱动重联是导致等离子体团准周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作者还考察尾瓣内任一点磁场强度及其分量随时间的演化,它与行进压缩区(TCRs)的观测特征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暴事件 等离子体团 驱动重联 磁尾 数值研究
下载PDF
亚暴事件中磁尾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数值研究(Ⅱ)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曙平 马宁 +4 位作者 胡先鹏 宗秋刚 b.wilken 刘振兴 濮祖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09-620,共12页
以宁静磁尾平衡解为初态,本文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对GEOTAIL卫星于亚暴事件中,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相对应之特征作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重复形成的等离子体团是高温、高密度区,揭示了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 以宁静磁尾平衡解为初态,本文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对GEOTAIL卫星于亚暴事件中,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相对应之特征作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重复形成的等离子体团是高温、高密度区,揭示了等离子体团与高能离子爆──对应的动力学原因.本文的模拟结果还表明:大尺度等离子体团的地向运动,与X中性点的尾向迁移及地向流动增强相对应,而上述现象与驱动入流沿着边界的分布形态(即电场E的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暴事件 等离子体团 高能离子爆 地向运动
下载PDF
1994年2月21日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绍亮 郭建广 +2 位作者 宗秋刚 b.wilken 傅绥燕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11,共9页
利用Imp-8,Geotail和Goes-6等卫星资料,研究了1994年2月21日0900UT到达地球磁层的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期间,从太阳风向磁层传输能量的有关问题.结果指出:(1)南向行星际磁场(IMF)的长持续时间不是太阳风向磁层输能的必要条件.南北... 利用Imp-8,Geotail和Goes-6等卫星资料,研究了1994年2月21日0900UT到达地球磁层的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期间,从太阳风向磁层传输能量的有关问题.结果指出:(1)南向行星际磁场(IMF)的长持续时间不是太阳风向磁层输能的必要条件.南北振荡的,较强IMF也能产生显著的能量传输;(2)行星际扰动磁场通过弓激波和磁层顶后扰动磁能增加,增幅将近5倍;(3)在磁层内扰动磁场的Bz分量在1×10-4Hz附近显著被吸收.这一低频扰动磁场可能是磁暴期间导致氧离子和质子等环电流粒子向内扩散并被加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4年2月21日 行星际激波 磁暴 环电流 功率谱 磁层
下载PDF
磁层氧离子向磁鞘泄漏的机制和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宗秋刚 濮祖荫 +2 位作者 黄宗英 傅绥燕 b.wilke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9,共11页
1997年 1月 10日磁暴期间, Geotail卫星在向阳侧的磁鞘中观测到了磁层氧离子突增事件.这些氧离子的出现和磁鞘中存在很强的南向行星际磁场有关.事件期间向阳面发生了准静态的磁重联,氧离子流存在由北向南的速度分量... 1997年 1月 10日磁暴期间, Geotail卫星在向阳侧的磁鞘中观测到了磁层氧离子突增事件.这些氧离子的出现和磁鞘中存在很强的南向行星际磁场有关.事件期间向阳面发生了准静态的磁重联,氧离子流存在由北向南的速度分量.通量突增过程具有逆向和正向能量色散现象,磁层内部只有氧离子有可能被梯度漂移输送到重联区,所以只有氧离子在磁鞘中持续地被观测到.估计氧离子的逃逸速率为 0.61× 1023/s,大约为环电流氧离子输入率的 33%.大量的环电流氧离子由磁层跑到了磁鞘,导致环电流指数 ASY-H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氧离子 泄漏 磁层顶磁重联 磁鞘 辐射测量卫星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of two types of various magnetic structures in the magnetotail 被引量:4
6
作者 JIN Shuping HU Xianpeng +3 位作者 GUI Hailong LIU Zhenxing PU Zuyin b.wilk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12期981-986,共6页
As well known, the magnetic cross-tail component By in the magnetotail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By component. And the polarity of IMF and plasmoid / flux rope By components d... As well known, the magnetic cross-tail component By in the magnetotail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By component. And the polarity of IMF and plasmoid / flux rope By components do indeed agree. Th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F By penetrates plasmoids and the magnetic structures must therefore be three-dimensional. In this note, the dynamical processes of magnetotail in the course of a substorm are studied using a MHD code with two-dimensions and three components on the basis of two types of initial equilibrium solutions of the quiet magnetotail.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wo cases illustrate various features of time evolution of By component that correspond to two kinds of plasmoid-like structures: one is associated with a flux rope core and the other resembles a 'closed loop' plamoid. Therefore,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magnetic structures in the magnetotail might be related to nonsteady driven reconnection with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the By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MAGNETIC cross-tail component By plasmoid-like structures nonsteady MAGNETIC reconn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