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球菌感染可诱发并加重银屑病。目前银屑病研究中运用最广的模型是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但皮损持续时间短、易消退的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价值。目的观察链球菌是否可改良咪喹莫特诱导建立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方法...背景链球菌感染可诱发并加重银屑病。目前银屑病研究中运用最广的模型是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但皮损持续时间短、易消退的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价值。目的观察链球菌是否可改良咪喹莫特诱导建立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链球菌组(GAS+IMQ)、咪喹莫特组(PBS+IMQ)及空白组(PBS+VAS),每组各15只。实验第1天,链球菌组小鼠鼻腔内滴加链球菌活菌液,空白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鼻腔内滴加等量PBS溶液。实验第3天,链球菌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咪喹莫特乳膏,空白组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医用黄凡士林,三组小鼠连续涂抹并观察21 d。实验第3天后每天对皮损进行拍照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实验第0、3、10、17、24天,每组随机处死3只小鼠,收集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Ki-67表达情况,实验第24天酶联免疫吸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第3天后链球菌组及咪喹莫特组小鼠均出现银屑病样皮损,PASI评分于第10天达到顶峰。之后咪喹莫特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逐渐下降,实验第24天皮损基本消退。链球菌组皮损严重程度同期均高于咪喹莫特组(P<0.05),实验第24天链球菌组小鼠皮肤鳞屑性红斑皮损持续存在。皮肤组织病理:链球菌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均出现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及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同期相比链球菌组小鼠表皮厚度均高于咪喹莫特组小鼠(P<0.05),链球菌组小鼠皮损中Ki-67阳性表达显著强于咪喹莫特组(P<0.05)。与空白组和咪喹莫特组相比,链球菌组小鼠血清中IL-17、IL-6、TNF-α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链球菌可使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皮损维持时间延长且更典型,可能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改良动物模型。展开更多
由于茶园大多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地块破碎,分布零散,形状差异大、植被混杂且茶园所处环境长期受到云雨的影响,增加了茶园遥感识别的难度与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利用高分1号(GF-1)和哨兵2号(Sentinel-2)时序数据提取茶...由于茶园大多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地块破碎,分布零散,形状差异大、植被混杂且茶园所处环境长期受到云雨的影响,增加了茶园遥感识别的难度与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利用高分1号(GF-1)和哨兵2号(Sentinel-2)时序数据提取茶园的方法,以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为研究区,采用GF-1号为主要数据源,并利用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和Sentinel-2反射率数据,基于时空融合算法得到时间分辨率5 d的10 m Sentinel-2完整的时序数据。综合利用GF-1在空间细节方面的优势和重建的Sentinel-2高观测频率时序数据在反映茶树生长过程方面的优势,分别基于GF-1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及GF-1的光谱、纹理特征和Sentinel-2时序特征两种特征组合方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茶园。结果表明,GF-1光谱、纹理信息结合Sentinel-2时序信息分类结果的准确率、错误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为96.91%、3.09%、89.00%、83.09%和0.86,仅基于GF-1光谱和纹理信息的分类准确率、错误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为94.72%、5.28%、73.09%、84.61%和0.78,添加时序信息分类结果总体优于未添加时序信息的分类结果。表明高空间分辨率结合高频率时序遥感数据是提高茶园分类精度的有效手段。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链球菌感染可诱发并加重银屑病。目前银屑病研究中运用最广的模型是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但皮损持续时间短、易消退的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价值。目的观察链球菌是否可改良咪喹莫特诱导建立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链球菌组(GAS+IMQ)、咪喹莫特组(PBS+IMQ)及空白组(PBS+VAS),每组各15只。实验第1天,链球菌组小鼠鼻腔内滴加链球菌活菌液,空白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鼻腔内滴加等量PBS溶液。实验第3天,链球菌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咪喹莫特乳膏,空白组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医用黄凡士林,三组小鼠连续涂抹并观察21 d。实验第3天后每天对皮损进行拍照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实验第0、3、10、17、24天,每组随机处死3只小鼠,收集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Ki-67表达情况,实验第24天酶联免疫吸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第3天后链球菌组及咪喹莫特组小鼠均出现银屑病样皮损,PASI评分于第10天达到顶峰。之后咪喹莫特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逐渐下降,实验第24天皮损基本消退。链球菌组皮损严重程度同期均高于咪喹莫特组(P<0.05),实验第24天链球菌组小鼠皮肤鳞屑性红斑皮损持续存在。皮肤组织病理:链球菌组和咪喹莫特组小鼠均出现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及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同期相比链球菌组小鼠表皮厚度均高于咪喹莫特组小鼠(P<0.05),链球菌组小鼠皮损中Ki-67阳性表达显著强于咪喹莫特组(P<0.05)。与空白组和咪喹莫特组相比,链球菌组小鼠血清中IL-17、IL-6、TNF-α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链球菌可使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动物模型皮损维持时间延长且更典型,可能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改良动物模型。
文摘由于茶园大多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地块破碎,分布零散,形状差异大、植被混杂且茶园所处环境长期受到云雨的影响,增加了茶园遥感识别的难度与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利用高分1号(GF-1)和哨兵2号(Sentinel-2)时序数据提取茶园的方法,以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为研究区,采用GF-1号为主要数据源,并利用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和Sentinel-2反射率数据,基于时空融合算法得到时间分辨率5 d的10 m Sentinel-2完整的时序数据。综合利用GF-1在空间细节方面的优势和重建的Sentinel-2高观测频率时序数据在反映茶树生长过程方面的优势,分别基于GF-1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及GF-1的光谱、纹理特征和Sentinel-2时序特征两种特征组合方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茶园。结果表明,GF-1光谱、纹理信息结合Sentinel-2时序信息分类结果的准确率、错误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为96.91%、3.09%、89.00%、83.09%和0.86,仅基于GF-1光谱和纹理信息的分类准确率、错误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为94.72%、5.28%、73.09%、84.61%和0.78,添加时序信息分类结果总体优于未添加时序信息的分类结果。表明高空间分辨率结合高频率时序遥感数据是提高茶园分类精度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