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UPLC-QTOF-MS/MS技术测定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代谢组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淑凤 柏兆方 +3 位作者 杨馨 王心正 何昆 王红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8-929,共12页
目的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CC)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代谢物,研究HCC代谢谱变化,为寻找HCC早期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CC和LC患者血清各50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 目的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CC)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代谢物,研究HCC代谢谱变化,为寻找HCC早期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CC和LC患者血清各50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血清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液相色谱分离采用反相色谱(RPLC)和亲水色谱(HILIC)2种模式,质谱采集包括正、负2种离子化方式。应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EZinfo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并筛选差异代谢物。代谢物鉴定通过检索人代谢组数据库(HMDB)和Metlin数据库实现。应用MetaboAnalyst 4.0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应用UPLC-QTOF-MS/MS技术,共检测到87610个特征代谢峰,鉴定出7848种代谢物。通过P<0.05,变量重要性投影指标(VIP)值≥1及HCC与LC比较的差异倍数≥1.5或≤0.67等3个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438个,主要包括磷脂、胆汁酸、游离脂肪酸、小肽和氨基酸等,涉及12个代谢通路的变化。结论与LC患者比较,HCC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发生显著变化,共有438种差异代谢物参与12个代谢通路的变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诊断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其中50个差异代谢物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验证。另外,本研究近8000个代谢物的鉴定表明,所采用的RPLC结合HILIC分离的UPLC-QTOF-MS/MS技术显著提高了代谢物的鉴定覆盖率,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的代谢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代谢组
下载PDF
基于抗炎生物效价的甘草传统感官评价科学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钧楠 周永峰 +5 位作者 崔园园 巩颖 柏兆方 朱广伟 华国栋 张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6期1018-1025,共8页
目的:通过整合分析甘草抗炎活性与性状特征数据,研究感官评价的科学性。方法: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细胞模型,建立甘草的抗炎生物效价测定方法,根据测定生物效价将采集的甘草样品分级。通过电子鼻、色... 目的:通过整合分析甘草抗炎活性与性状特征数据,研究感官评价的科学性。方法: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细胞模型,建立甘草的抗炎生物效价测定方法,根据测定生物效价将采集的甘草样品分级。通过电子鼻、色彩色差仪等采集不同等级甘草样品的性状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不同等级甘草的差异性,并进一步考察性状特征与甘草抗炎活性的关联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甘草提取物对尼日利亚菌素诱导的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根据甘草的抗炎生物效价,可将10批次甘草分为两个等级,一等甘草的生物效价为5.949~11.418 U·mg^(–1),二等甘草的生物效价为1.575~1.887 U·mg^(–1);PCA结果显示,两等级甘草可以聚成两类;OPLS-DA结果显示,R^(2)X=0.534,R^(2)Y=0.863,Q^(2)=0.75,模型的拟合能力较好,预测能力较强,并且发现色度值b^(*)和断面直径(2R)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t inprojection,VIP)分别为1.54294、1.26011,均大于1,两者可能是导致两等级甘草药效差异的关键参数,经过实测值比较,两等级甘草在b^(*)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表明,甘草的b^(*)与甘草抗炎活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其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佐证了甘草传统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感官评价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中西药肝损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婷婷 王丽苹 +5 位作者 任璐彤 崔延飞 柏兆方 郭玉明 宫嫚 王睿林 《肝脏》 2021年第9期962-967,共6页
目的分析中西药导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分型、用药史、实验室指标和肝穿刺病理特征。结果化学药物肝损伤(DILI)患者102例,男2... 目的分析中西药导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分型、用药史、实验室指标和肝穿刺病理特征。结果化学药物肝损伤(DILI)患者102例,男27例、女75例,年龄为(47±13)岁;中药肝损伤(HILI)患者187例,男50例、女137例,年龄为(49±1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BMI、过敏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分型方面,DILI和HILI均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分别为83例(81.4%)和139例(74.3%)。HILI组碱性磷酸酶(ALP)为171.0(139.0,242.0)U/L、胆红素(TBil)为96.6(33.0,209.9)μmol/L,高于DILI组ALP 150.0(110.8,246.8)U/L、TBil 73.9(20.2,148.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损伤型中HILI组ALT为895.0(491.0,1312.0)U/L、ALP为161.0(125.0,200.0)U/L,高于DILI组ALT 541.0(236.0,1032.0)U/L、ALP 142.0(107.0,195.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中DILI组ALT为(278.3±111.9)U/L、ALP为296.0(202.0,501.5)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为(563.9±304.9)U/L、肌酐为89.0(64.5,101.5)μmol/L,高于HILI组ALT(199.4±62.3)U/L、ALP 222.0(167.5,248.0)U/L、γ-GT为(198.1±119.4)U/L、肌酐62.0(54.0,7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LI组中可疑损肝药物为解热镇痛药排第1位,其次为治疗甲状腺疾病药物。导致HILI的中药主要应用于保健、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肝脏病理方面,肝细胞损伤型DILI较HILI更易出现肝细胞大片坏死、吞噬色素颗粒的库普弗细胞、肝细胞和(或)胆管内胆汁淤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LI与HILI临床肝损伤类型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尽管DILI组ALT和ALP低于HILI,但肝脏损伤的病理表现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西药 肝损伤 临床特征 病理 整合证据链
下载PDF
新突发传染病(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策略:系统辨靶论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旭 吴承钊 +6 位作者 王伽伯 王睿林 牛明 王仲霞 李朋彦 柏兆方 肖小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1期2055-2060,共6页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建立了融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与辨靶论治于一体的中医药科学组方创新模式——系统辨靶论治(target-combined holistic treatment of TCM),成功研制出了可有效阻断新冠肺炎重症化的中医药“克冠一号”,同时提出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攘外安内”学说,并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临床科研攻关模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医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新突发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克冠一号”
下载PDF
No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 Was Observed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of Patients with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5
作者 SU Tao FANG Zhi-e +6 位作者 GUO Yu-ming WANG Chun-yu WANG Jia-bo JI Dong bai zhao-fang YANG Li XiAO Xiao-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risk of aristolochic acid(AA)-associated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AA nephropathy(AAN).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AN at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 Objective:To assess the risk of aristolochic acid(AA)-associated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AA nephropathy(AAN).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AN at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2014.Long-term surveillance and follow-up data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prevalence of cancer.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cancer during 1 year after taking AA-containing medication to 2014.Results:A total of 337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A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From the initiation of taking AA to the termination of follow-up,39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cancer.No cases of liver cancer we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follow-up period,with urinary cancer being the predominant type(34/39,87.17%).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follow-up period,and diabetes were potential risk factors,however,the dosage of the drug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cancer.Conclusions:No cases of liver cancer were observed at the end of follow-up.However,a high prevalence of urinary cancer was observed in AAN patients.Establishing a direct causality between AA and HCC is challen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lochic ac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rinary cancer drug safety retrospective study
原文传递
补骨脂“大燥伤肝”的客观性及生物学机制研究
6
作者 张明亮 赵旭 +11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陈毓龙 孔德鑫 吴承钊 陈小菲 柏兆方 牛明 王伽伯 赵艳玲 肖小河 唐进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4-1023,共10页
依据补骨脂“性本大燥”的药性理论,寻找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易感证候及生物标志物。分别构建肾阴虚证、肾阳虚大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的规定(批号YFYDW2020017)。结果... 依据补骨脂“性本大燥”的药性理论,寻找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易感证候及生物标志物。分别构建肾阴虚证、肾阳虚大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的规定(批号YFYDW2020017)。结果发现补骨脂可显著降低肾阴虚证大鼠体质量、饮水量、尿量,并增加其肝、睾丸、肾上腺、脾脏脏器指数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表达;同时,补骨脂还显著增加了肾阳虚证大鼠尿量,并降低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表达;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显示补骨脂明显加剧肾阴虚证大鼠肝细胞炎症浸润,并减轻肾阳虚证大鼠肝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检测血浆后共鉴定出17个补骨脂共同调控肾阴/阳虚证大鼠的具有显著差异的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其中,谷氨酰胺、喹啉酸、胆绿素、乳糖基酰基鞘氨醇等8个代谢物呈相反变化趋势,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谷氨酰胺代谢等通路。因此,本研究推测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可能分别是补骨脂发挥肝损害与肝保护的易感证候,这可能与其调控体内相关氨基酸代谢和鞘脂代谢等有关,可为中医临床补骨脂的安全精准使用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损伤 肝保护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中药新安全观及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小河 赵旭 +2 位作者 柏兆方 王伽伯 宋海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57-2564,共8页
当今人类疾病谱、体质谱和用药行为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药安全性领域出现了新形势和新问题,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频频曝出肝损伤、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颠覆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传统认识,甚至动摇了国内外公众对发展中医药的信心... 当今人类疾病谱、体质谱和用药行为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药安全性领域出现了新形势和新问题,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频频曝出肝损伤、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颠覆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传统认识,甚至动摇了国内外公众对发展中医药的信心。那么,在新时代全球化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及问题?如何科学破解中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防控难题?这是新时代下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该文提出应客观辩证看待中药安全性形势和问题,与时俱进地提高中药安全用药水平,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药新安全观的思想及方法体系,即一个创新认识、两类评价模式、三因致毒理论、四象风险决策、五级安全证据体,希冀为破解中药安全性难题提供新理论、新策略、新方法及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安全性评价 风险防控 新安全观 肝毒性
原文传递
淫羊藿醇提物调节M2样巨噬细胞极化减少乳腺癌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研究
8
作者 侯曼婷 杨慧捷 +3 位作者 李强 湛小燕 柏兆方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2-1849,共8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醇提物对体外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机制及对M2样巨噬细胞促进4T1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醇提物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活力的影... 目的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醇提物对体外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机制及对M2样巨噬细胞促进4T1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醇提物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活力的影响,确定淫羊藿醇提物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样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CD163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相关基因炎症区域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Ym1)、趋化因子24(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4,CCL24)、巨噬细胞半乳糖型C型凝集素2(macrophage galactose-type C-type lectin 2,MGL2)和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m RNA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TAMs促4T1细胞迁移的影响;集落实验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TAMs促4T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淫羊藿醇提物在0.015625~2.000000 mg/mL对BMDM细胞无毒副作用;淫羊藿醇提物显著抑制M2-TAMs相关基因Arg-1、CD163、Fizz1、PPARγ、CCL24、Ym1、MGL2和IRF4表达(P<0.05、0.01、0.001),抑制M2-TAMs促4T1细胞的迁移和集落形成能力(P<0.05、0.001)。结论淫羊藿醇提物减弱M2样巨噬细胞对4T1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乳腺癌 迁移 集落形成 安息香酸 松柏醛 大黄素 香草酸
原文传递
CIOMS《药物性肝损伤国际共识》解读——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致肝损伤
9
作者 景婧 王睿林 +5 位作者 柏兆方 郭玉明 何婷婷 王伽伯 宋海波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52-2556,共5页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完善及民众安全用药意识的增强,药物安全性事件被频繁报道,药物性肝损伤(DILI)尤其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相关肝损伤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给临床用药和药品安全监管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完善及民众安全用药意识的增强,药物安全性事件被频繁报道,药物性肝损伤(DILI)尤其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相关肝损伤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给临床用药和药品安全监管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DILI工作组于2020年发布了《药物性肝损伤国际共识》,首次将HDS致肝损伤列为专章,围绕HDS致肝损伤的定义、流行病学史、潜在风险因素、相关风险信号收集、因果关系评价以及风险防控与管理等热点问题,从全球视角展开论述。基于前期工作,中国专家受CIOMS邀请,编制该章节的同时,首创基于整合证据链(iEC)法的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并被写入该共识。该文简要介绍了《药物性肝损伤国际共识》的主要内容、制定背景及其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第8章HDS致肝损伤及其要点、亮点予以解读分析,供国内中西医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草药和膳食补充剂 因果关系评价 整合证据链 风险防控
原文传递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的评价策略和方法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伽伯 张乐 +2 位作者 郭玉明 柏兆方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0-928,共9页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是中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一直困扰着中药新药研发、临床安全用药及产业化发展。阐明肝损伤与中药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极具挑战的国际性难题,也是正确认识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前提和关键。然而,由于中药自身...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是中药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一直困扰着中药新药研发、临床安全用药及产业化发展。阐明肝损伤与中药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极具挑战的国际性难题,也是正确认识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前提和关键。然而,由于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临床上影响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因素众多,患者肝损伤与中药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是难以评价;同时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临床诊疗设计的,不适用于中药新药的研发以及上市后再评价。为此,本文综述分析了国内外主要因果关系评价方法的类型和优缺点,进一步以新药研发中的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为目标,结合中药复杂性特点,提出基于整合证据链的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新策略和新方法,以期科学厘定患者肝损伤与中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中药新药研发成功率,更好地发现、规避和防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风险,为公众健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源性肝损伤 因果关系评价 整合证据链
原文传递
基于相关可视化的壮骨关节丸特异质肝损伤与27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进法 王晓艳 +5 位作者 李伟霞 李宇辉 王伽伯 柏兆方 肖小河 杨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4-1633,共10页
目的采用相关可视化的方法,探讨壮骨关节丸(Zhuangguguanjie Wan,ZGW)特异质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与27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禁食12 h后,ig给予ZGW 3.8 g/kg,2 h后尾iv 2.8 mg/kg的脂多糖(LPS),给予LPS 10 h后水合氯... 目的采用相关可视化的方法,探讨壮骨关节丸(Zhuangguguanjie Wan,ZGW)特异质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与27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禁食12 h后,ig给予ZGW 3.8 g/kg,2 h后尾iv 2.8 mg/kg的脂多糖(LPS),给予LPS 10 h后水合氯醛麻醉大鼠,下腔静脉取血,采集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中ALT活力及肝脏组织27种细胞因子水平。R 3.2.4软件分析ALT与27种细胞因子及27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T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l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细胞介素-18(IL-18)、趋化因子-10(IP-10)、IL-1α和IL-1β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或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各自具有独立性。结论 ZGW特异质肝损伤与MIP-1α和VEGF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为ZGW临床安全用药及风险防控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骨关节丸 特异质肝损伤 细胞因子 相关可视化 相关性分析 丙氨酸转氨酶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相关易感生物标志物筛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进法 李伟霞 +8 位作者 王晓艳 李宇辉 张海珠 曹英杰 牛明 柏兆方 王伽伯 肖小河 李学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36-4340,共5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免疫应激大鼠模型,以LPS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壮骨关节丸(ZGP+LPS)后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值与LPS模型组大鼠ALT活...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免疫应激大鼠模型,以LPS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壮骨关节丸(ZGP+LPS)后大鼠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值与LPS模型组大鼠ALT活力值比较的高低作为是否为易感动物的分组指标(ZGP+LPS给药组≤1倍LPS模型组分为不易感组即肝未损伤组,ZGP+LPS给药组>2倍LPS模型组分为强易感组即肝损伤组,其余为弱易感组)。采用UPLC-QTOF/MS技术,将ZGP+LPS组大鼠中肝未损伤组[ALT为(66.75±7.12)U/L]和肝损伤组[ALT为(227.38±22.87)U/L]大鼠的肝脏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壮骨关节丸致特异质肝损伤可能易感生物标志物。结果:初步鉴定得到9个潜在相关易感生物标志物:L-鸟氨酸、肌苷、4-吡哆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牛磺胆酸、花生四烯酸、视黄基酯、亚油酸和肌酸;涉及12条代谢通路,主要有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视黄醇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条通路。结论:壮骨关节丸特异致肝损伤易感机体在代谢层面有其潜在的易感生物标志物,为壮骨关节丸特异质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骨关节丸 特异致肝损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UPLC-QTOF/MS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高内涵分析的山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俊岭 杨文华 +7 位作者 史志龙 柏兆方 王伽伯 张志杰 李娆娆 张玉君 肖小河 黄璐琦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8-613,共6页
目的比较铁棍山药与非铁棍山药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不同山药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毒性;在无毒剂量的基础上,建立高内涵结合荧光标记技术检测RAW264.7细胞吞噬GFP-E.coli细菌的体外生物模型,计算不同山药在... 目的比较铁棍山药与非铁棍山药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不同山药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毒性;在无毒剂量的基础上,建立高内涵结合荧光标记技术检测RAW264.7细胞吞噬GFP-E.coli细菌的体外生物模型,计算不同山药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吞噬率;采用"质反应平行线法"将测定的细胞吞噬率转化为生物效价,更好地检测铁棍山药与其他山药生物效价的区别。结果在0.695~5.56 mg(生药)·m L^(-1)内,11个批次的山药样品都不存在细胞毒性;高内涵分析细胞吞噬强度结果显示,在此浓度范围内,各种山药都能促进细胞吞噬率的增高;高内涵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RAW264.7细胞吞噬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细菌的情况。生物效价结果显示,不同批次山药的免疫生物效价介于39.56~100 U·mg^(-1)之间,以铁棍山药的生物效价为高,且平均效价值明显高于非铁棍山药(P<0.05)。结论体外实验表明,铁棍山药及非铁棍山药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且铁棍山药的生物效价明显高于非铁棍山药,这与普遍认为的"铁棍山药质量最佳"也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棍山药 高内涵 生物效价 细胞吞噬率
原文传递
鼠尾草酚抑制巨噬细胞NLRP3/IL-1β 通路活化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董铭 李俊杰 +3 位作者 李慧 湛小燕 柏兆方 吴高义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目的旨在探讨巨噬细胞中NLRP3/IL-1β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鼠尾草酚对这一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q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串扰对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IL-1β释放的影响;Transwel... 目的旨在探讨巨噬细胞中NLRP3/IL-1β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鼠尾草酚对这一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q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串扰对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IL-1β释放的影响;Transwell以及qRT-PCR实验检测不同浓度IL-1β对于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ELISA实验检测鼠尾草酚对于串扰引起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IL-1β释放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鼠尾草酚通过影响串扰引起的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CCK8实验检测鼠尾草酚培养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和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的毒性作用。结果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串扰导致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IL-1β释放;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IL-1β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鼠尾草酚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着串扰引起的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IL-1β释放,且40μM浓度的鼠尾草酚显著抑制被串扰增强的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CK8实验结果表明0~100μM浓度的鼠尾草酚对于Cal-27和THP-1细胞均无毒性。结论本研究证明口腔鳞癌细胞与巨噬细胞的串扰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IL-1β释放,进而显著增强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鼠尾草酚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LRP3/IL-1β通路的激活与IL-1β释放,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迁移 侵袭 巨噬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以《本草图经》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强 方志娥 +6 位作者 程诚 何平 高寒 郑艳芳 柏兆方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0-277,共8页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展变化、"毒"-"效"与《本草图经》及药味分析、基于"毒"-"效"的《本草图经》药味的认识发展变化、临床中药安全观及实践方面来研究以《本草图经》为例的"毒"-"效"药物理论基础及实践转化情况,主要从毒效相关、毒效转化、毒效同质、毒效衍化、毒效安全/警戒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为"毒"-"效"相关的科学内涵认知及实践转化,尤其是"毒性"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安全/警戒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临床中药安全观 “毒”-“效” 安全/警戒 合理/实践用药
原文传递
甘草查尔酮A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5
16
作者 付书彬 徐广 +5 位作者 高源 王智磊 秦楠 刘慧敏 柏兆方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50-2056,共7页
利用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DMs)构建NOD (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样受体家族3 (NOD-like receptors, NLRP3)炎症小体活化模型,探讨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 A,LCA)对NLRP3炎... 利用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DMs)构建NOD (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样受体家族3 (NOD-like receptors, NLRP3)炎症小体活化模型,探讨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 A,LCA)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预处理BMDMs细胞后给予LCA,分别再给予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刺激构建NLRP3炎症小体活化模型,采用Caspase-Glo~? 1 Inflammasome Assay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1 (caspase-1)的活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清中的成熟IL-1β、caspase-1的产生及细胞裂解液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ASC)和pro-caspase-1、pro-IL-1β的表达。Caspase-Glo~? 1 Inflammasome Assay和ELISA结果表明,LCA能显著抑制ATP和nigericin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组成蛋白pro-caspase-1和pro-IL-1β剪切活化,同时对细菌鞭毛蛋白(Lfn-Flic)诱导的NOD样受体家族半胱天冬酶激活募集结构域4 (NOD-like receptor containing a caspase activating and recruitment domain 4, NLRC4)炎症小体活性也具轻微抑制作用,但是对poly(dA:dT)诱导的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the 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炎症小体活化无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LCA对NF-κB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组成蛋白NLRP3和pro-IL-1β表达无影响。综上,研究表明LCA可通过抑制pro-caspase-1剪切,阻断caspase p20介导的pro-IL-1β的剪切成熟,最终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免疫炎症反应。本研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下进行,为甘草及LCA防治NLRP3炎症小体相关疾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A NLRP3炎症小体 CASPASE-1 p20 成熟IL-1β
原文传递
仙灵骨葆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拆方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迎 刘亚蕾 +10 位作者 马润然 李春雨 马致洁 景婧 高源 沈鹏 林鸿波 郭玉明 柏兆方 肖小河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6-273,共8页
仙灵骨葆为骨科常用药,临床疗效好,但近年来发现有致肝损伤风险。本研究通过对文献不良反应报告和重点医院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文献检索到的仙灵骨葆肝损伤病例存在较大比例的报告信息不完整,难以准确判断其因果关系。重点医院药物性肝损... 仙灵骨葆为骨科常用药,临床疗效好,但近年来发现有致肝损伤风险。本研究通过对文献不良反应报告和重点医院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文献检索到的仙灵骨葆肝损伤病例存在较大比例的报告信息不完整,难以准确判断其因果关系。重点医院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中,筛选出仙灵骨葆相关肝损伤患者6例,其中2例经整合证据链法评价达到了“临床诊断”标准。进一步对区域全人群健康大数据进行分析,估算其粗发生率为0.034%,属于罕见水平,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和特异质属性,仙灵骨葆相关肝损伤总体发生水平低于其他骨病用药。基于免疫应激介导的特异质肝损伤模型,通过拆方研究发现,方中淫羊藿和补骨脂是引起肝损伤的相关药味,全方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弱于淫羊藿和补骨脂,提示方中另外4味药(续断、知母、地黄、丹参)有减轻二者引起的肝损伤作用。进一步进行拆方研究,发现4味药均有减轻淫羊藿和补骨脂所致肝损伤作用,其中丹参的配伍减毒效果最好。综上,仙灵骨葆可能在极少数易感个体引起特异质肝损伤,但发生风险低于其他常用骨病药物。临床应用仙灵骨葆要注意避免在免疫应激患者应用。仙灵骨葆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味为补骨脂、淫羊藿,且丹参在全方中起到配伍减毒作用。本研究可为仙灵骨葆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 整合证据链 免疫应激 淫羊藿 补骨脂 配伍减毒
原文传递
补骨脂潜在肝毒性的修制减毒方法研究:酒浸水漂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宋迪 陈帅帅 +5 位作者 李朋彦 张乐 柏兆方 肖小河 秦旭华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82,共7页
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探索建立补骨脂减毒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雷公炮炙论》对补骨脂修制前处理方法记载的酒浸水漂法,以3D培养的人源肝脏类器官为模型,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来评价补骨脂不同修制品的减毒效果;... 近年来,补骨脂肝毒性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探索建立补骨脂减毒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雷公炮炙论》对补骨脂修制前处理方法记载的酒浸水漂法,以3D培养的人源肝脏类器官为模型,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来评价补骨脂不同修制品的减毒效果;同时以U*12(108)均匀设计法对补骨脂酒浸水漂法的修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修制品对类器官模型的毒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酒精浓度、酒浸次数、酒浸料液比、水浸时间和水浸次数为独立显著因素(均P<0.01)。进一步基于回归建模预测最优减毒工艺并得到验证,最优减毒工艺为:酒精浓度80%、酒浸次数3次、酒浸料液比3倍、酒浸时间30 h、水浸料液比2倍、水浸次数3次、水浸时间12 h和蒸制时间5 h。本研究表明《雷公炮炙论》记载的酒浸水漂法可有效降低补骨脂的潜在肝毒性,从药材前处理为降低补骨脂肝损伤风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毒性 修制 减毒 酒浸水漂 均匀设计 肝脏类器官
原文传递
基于免疫应激的白鲜皮致特异质肝损伤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伟 高源 +5 位作者 郭玉明 徐广 王智磊 秦楠 柏兆方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8-686,共9页
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介导的药物特异质肝损伤模型,评价白鲜皮水提物(Cortex Dictamni aqueous extract, AE)和醇提物(Cortex Dictamni ethanol extracts, EE)致大鼠肝损伤的作用。首先采用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评价了AE和E... 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介导的药物特异质肝损伤模型,评价白鲜皮水提物(Cortex Dictamni aqueous extract, AE)和醇提物(Cortex Dictamni ethanol extracts, EE)致大鼠肝损伤的作用。首先采用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评价了AE和EE致肝损伤作用,进一步采用SD雄性大鼠构建LPS (2.8 mg·kg^(-1))模型(伦理审批号:IACUC-2018-008),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等肝功能指标检测,肝脏病理变化(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肝组织TUNEL染色、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分析AE和EE致肝损伤作用。结果显示,各剂量组AE和EE对大鼠主要肝功能指标ALT、AST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病理和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也未见明显改变。而在LPS模型中, 4.2 g·kg^(-1)AE和EE均可使ALT、AST显著升高(P<0.01),其中AE作用显著高于EE,肝脏病理显示两组肝细胞呈不同程度损伤, TUNEL染色则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则发现AE可显著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的表达(P<0.01)。上述结果表明,在免疫应激状态下,白鲜皮可导致特异质肝损伤, AE所致肝损伤程度较EE更重。本研究为白鲜皮及其制剂肝损伤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肝损伤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特异质肝损伤 免疫应激 脂多糖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五味子丙素调控Nrf2信号通路改善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6
20
作者 代炆璋 柏兆方 +4 位作者 何婷婷 湛小燕 李强 赵靖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299-5305,共7页
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在体内会被细胞色素P450系统转化为有毒代谢物NAPQI而消耗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当GSH耗竭后,NAPQI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导致肝毒性.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 C,SinC)是一种从... 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在体内会被细胞色素P450系统转化为有毒代谢物NAPQI而消耗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当GSH耗竭后,NAPQI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导致肝毒性.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 C,SinC)是一种从五味子中分离出来的联苯并环辛二烯衍生物,具有保肝效应,但其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研究通过腹腔注射APAP(400 mg·kg^(-1))诱导小鼠发生急性肝损伤构建动物模型,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究SinC对APAP所致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为中医药防治APAP过量导致的肝损伤提供潜在的候选药物.在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中,五味子丙素可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病变,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增加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以及降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五味子丙素降低了肝组织中CYP2E1蛋白和mRNA水平,并增加了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及其下游靶标(包括HO-1、NQO1和GCLC)的表达.结果表明,五味子丙素可能通过降低CYP2E1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炎症反应,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从而改善APAP导致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丙素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CYP2E1 NRF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