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人居环境与人口迁移互动效应研究
1
作者 王国霞 白之钧 姬少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0-952,共13页
本文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方法,基于移民福祉角度,从经济环境、公共服务、居住环境、制度环境和城市现代化5个方面重新评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并利用2期人口迁移数据,对中国279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互动效应分析,探索城市人居环境与... 本文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方法,基于移民福祉角度,从经济环境、公共服务、居住环境、制度环境和城市现代化5个方面重新评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并利用2期人口迁移数据,对中国279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互动效应分析,探索城市人居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动态响应机制。研究发现:(1)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有一定改善,城市建设水平差距缩小,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明显,东部地区城市出现“俱乐部趋同”现象,中西部内陆地区陷入“低值陷阱”。(2)全国人口净迁移格局呈现出“中间低、周围高”的凹形空间特征,迁移人口主要分布在人口规模超过500万人的特大和超大城市,但迁移人口增长主要动力点是中小规模城市。(3)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对提高人口迁移流动具有积极效应,经济发展差异和社会融合水平是引发人口迁移规模空间差异的核心因素,生活舒适性逐渐成为驱动人口迁移的重要来源,在省级尺度上各驱动要素体现出空间异质性。(4)人口迁移规模尚不足以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变化的稳定主导因素之一。据此提出以增进福祉为要义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应适配于新发展阶段人口特征变化以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口迁移 互动效应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MQ-WaveNet的风电集群发电功率多步概率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青 张新燕 +3 位作者 摆志俊 马磊 王衡 张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168,共13页
风电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对电力平衡测算、电网运行调度和系统频率稳定带来了极大挑战。为量化区域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风电集群直接多步概率预测模型。首先,为有效挖掘区域内各风电场数据与集群发电总出力间的时空相关性,采用最... 风电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对电力平衡测算、电网运行调度和系统频率稳定带来了极大挑战。为量化区域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风电集群直接多步概率预测模型。首先,为有效挖掘区域内各风电场数据与集群发电总出力间的时空相关性,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法选取基准场站和关键输入特征变量。然后,基于序列-序列网络架构,结合分位数回归概率预测特性及波网(WaveNet)可捕获大范围内时序依赖特性等优点,设计了适用于风电集群概率预测的多视界分位数(MQ)-WaveNet模型,实现对风电集群场站在多个时间跨步上的风电功率多分位点的预测。最后,选取中国新疆哈密东南部风区12个邻近的大型风电场运行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仅利用相关基准场站的关键特征变量即可实现风电集群发电功率的有效预测,模型复杂度低、易于工程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预测 发电功率 多分位数 多步概率预测 最大互信息系数 波网
下载PDF
电力设计企业基于“双碳”背景的科技创新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熊文清 白治军 +1 位作者 韩益民 储小钊 《电力勘测设计》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新方向,孕育经济增长新空间,本文通过调研问卷和实地调研方式,对电力设计业务现状和转型情况、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科技创新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应“双...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新方向,孕育经济增长新空间,本文通过调研问卷和实地调研方式,对电力设计业务现状和转型情况、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科技创新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应“双碳”背景下的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电力企业 科技创新 调研分析 创新体系 创新能力 技术体系
下载PDF
电力设计企业基于“双碳”背景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调研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治军 熊文清 +2 位作者 徐士倩 孙卫锋 韩晓辉 《电力勘测设计》 2023年第4期30-34,63,共6页
为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低碳转型是电力设计企业必由之路,数字化赋能将是主要手段。通过搜资、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方式,对电力设计企业数字化组织体系、数字化制度体系、数字化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应“双碳”背景下的电... 为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低碳转型是电力设计企业必由之路,数字化赋能将是主要手段。通过搜资、问卷调研和实地调研方式,对电力设计企业数字化组织体系、数字化制度体系、数字化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应“双碳”背景下的电力设计企业数字化体系优化建议、数字化能力优化建议、数字化技术体系布局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电力行业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能力 数字化技术体系
下载PDF
水电站库区不良地质体In SAR数据可视化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亚子 白治军 《吉林水利》 2023年第3期54-59,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对同一地区观测的两幅复数值影像(既有幅值又有相位的影像)数据进行相干处理,以获取地表高程信息的技术。星载InSAR技术专业性强,数据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图形成果大都通过专业软件生成,因...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对同一地区观测的两幅复数值影像(既有幅值又有相位的影像)数据进行相干处理,以获取地表高程信息的技术。星载InSAR技术专业性强,数据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图形成果大都通过专业软件生成,因此难以应用于信息化平台。为实现大型水电站库区不良地质体星载InSAR数据在监测信息化平台GIS场景中可视化呈现,基于北京超图SuperMapiDesktop、i Server软件对InSAR多时序矢量点云数据的专题图制作、瓦片模型构建、在线发布等数据可视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可视化 北京超图
下载PDF
宏观政策对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产业格局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6
作者 刘志江 白志军 +1 位作者 刘荣杰 苗靓 《中国煤炭》 2023年第7期25-30,共6页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双碳”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约束下的能源革命形势,长期的“去煤化”与中短期的“煤炭保供”并存的现实,以及我国能源供需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等方面,分析了国家能源集团面临的新形势。深刻剖析了我...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双碳”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约束下的能源革命形势,长期的“去煤化”与中短期的“煤炭保供”并存的现实,以及我国能源供需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等方面,分析了国家能源集团面临的新形势。深刻剖析了我国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经济运行调节政策,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规制政策,煤电联营和多能互补政策,智能化、数字化政策对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产业格局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认为,应进一步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发挥“国能基金”等金融工具的作用,加快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应变能力,并构建产业链综合运营分析决策平台,增强外部政策的可预见性和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宏观政策 一体化产业链 对策
下载PDF
浅谈价值工程在水环境雨污管网工程限额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钟明璐 白治军 张生龙 《吉林水利》 2023年第10期71-74,共4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水环境雨污管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控制投资成为制约水环境雨污管网工程的重要因素,限额设计也成为实现控制投资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法进...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水环境雨污管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控制投资成为制约水环境雨污管网工程的重要因素,限额设计也成为实现控制投资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法进行限额设计具有必要性。本文以浏阳水环境雨污管网工程项目为例,在限额设计的要求下,应用价值工程法进行实例分析,研究成果为同类市政雨污管网工程的限额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污管网工程 限额设计 价值工程法
下载PDF
市政管网工程沟槽开挖支护方式造价对比分析
8
作者 钟明璐 白治军 张生龙 《西北水电》 2023年第4期98-102,共5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市政管网工程建设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控制工程投资是市政管网工程的重要因素。以浏阳市某河流域排水片区雨污分流工程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项目质量...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市政管网工程建设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控制工程投资是市政管网工程的重要因素。以浏阳市某河流域排水片区雨污分流工程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项目质量达标与施工安全前提下,根据沟槽放坡开挖、板式支护开挖、槽钢支护开挖和钢板桩支护开挖等施工工艺,比较同一开挖深度下不同支护方式对应的沟槽开挖工程造价,分析各种支护方式的经济合理性,结果表明市政道路下沟槽开挖选用支护方式更为经济,可为业内市政管网工程造价控制及投资决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管网工程 沟槽开挖支护 工程造价
下载PDF
广州市疾控系统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莉治 何晖 +4 位作者 白志军 庞杏林 黎淑端 黄愈玲 袁俊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43-44,共2页
建立广州市区域一体化网络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增加信息录入的种类和方式,加强实验流程的监控管理功能,拓展与广州市其它机构数据平台的互联性,加强数据处理和统计功能,实时对人、机、物、料、法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将广州市疾... 建立广州市区域一体化网络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增加信息录入的种类和方式,加强实验流程的监控管理功能,拓展与广州市其它机构数据平台的互联性,加强数据处理和统计功能,实时对人、机、物、料、法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将广州市疾控市区系统的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实现数据的跨区域、多层次的利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 实验室管理系统 信息化 智能
下载PDF
ST19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bla_(OXA-23-like)转座子的分析
10
作者 周勇 林云万 +4 位作者 张晶 陶霞 侯水平 白志军 吴新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两家三甲医院ICU患者分离的ST19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bla_(OXA-23-like)转座子的型别以及ST195菌株的同源性。方法选用本课题组已鉴定过的31株ST195、11株ST365、3株ST381和1株ST7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PCR法扩增携... 目的分析广州市两家三甲医院ICU患者分离的ST19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bla_(OXA-23-like)转座子的型别以及ST195菌株的同源性。方法选用本课题组已鉴定过的31株ST195、11株ST365、3株ST381和1株ST7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PCR法扩增携带bla_(OXA-23-like)的转座子Tn2006、Tn2007、Tn2008和Tn2009片段,PCR产物测序后经Blast比对确定转座子型别;PFGE分析31株ST19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结果 31株ST195和11株ST365全部携带Tn2006,3株ST381和1株ST75检出Tn2009,未检出Tn2007和Tn2008。PFGE结果显示来自两家医院的ST195菌株可聚为一簇。结论携带Tn2006的ST195菌株可能在广州市不同医院间克隆传播,提示应加强ST195鲍曼不动杆菌监测,采取必要措施预防ST195菌株在院内和院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ST195 Tn2006
下载PDF
用量化评估方法探析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春华 柏志军 +3 位作者 何斯琪 谭俊龙 张仁和 王黎明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9-575,共7页
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作为保护核设施免遭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手段,其有效性对于确保核设施安全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的设计过于依赖法规标准,缺少针对不同威胁的区别化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有效性分析验证缺少数据支撑... 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作为保护核设施免遭恐怖主义袭击的主要手段,其有效性对于确保核设施安全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的设计过于依赖法规标准,缺少针对不同威胁的区别化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有效性分析验证缺少数据支撑,影响了实物保护系统功能的发挥。为了探究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的方法,本文从影响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探讨了当前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设计优化的可能方案,为优化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设计提供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保护系统 有效性评估 设计优化
下载PDF
First Record of Petalodus Owen,1840(Chondrichthyes,Petalodontidae)in the Lower Permian(Cisuralian)of China
12
作者 GAI Zhikun bai zhijun +2 位作者 LIN Xianghong MENG Xinyuan ZHANG Junw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057-1064,共8页
The Petalodontiformes are a small intriguing group of Permo–Carboniferous chondrichthyans.Petalodus is the longest known petalodont genus generally consider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order.The first definite fossil rec... The Petalodontiformes are a small intriguing group of Permo–Carboniferous chondrichthyans.Petalodus is the longest known petalodont genus generally consider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order.The first definite fossil record of seven well-preserved Petalodus teeth has been found in the Qianshi limestone in the Lower Permian(Cisuralian)middle–upper Taiyuan Formation in Yangquan City,Shanxi Province,North China.The specimens are characterized by petal-shaped teeth with a spade-like crown,and a long,tongue-shaped root;the crown is circled with a band or cingulum composed of imbricated ridges at the base.All seven teeth are assigned to the species P.ohioenesis because of their vertically narrow cingulum and much longer root.Petalodus is a worldwide genus,with fossil localitie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Laurussia supercontinent.The occurrence of Petalodus teeth in Yangquan not only is the first fossil record in China,but also only the second record in Asia.The Yangquan fossil site was part of the paleoequatorial North China Craton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and was isolated from Laurusia and East Gondwana by the Paleo-Tethys Ocean.The successful dispersal of Petalodus from Laurusia to the North China Block along Paleo-Tethys may support the possibility that Petalodus taxa were active free-swimmers rather than bottom dwellers.The new finding increases the petalodont diversity in eastern Asia,and also sheds new light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atigraphic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Petalodus Petalodontiformes Yangquan Taiyuan Formation Paleo-Tethys Ocean Asselian–Sakmarian Shanxi Province
下载PDF
Fretting corrosion of surgical 316L stainless steel in saline solutions
13
作者 bai zhijun WU Yinshun +1 位作者 ZHANG Tiancheng LIU Qiang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21,共4页
A new simulation system for th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fretting wear is developed. It consist of a mechanism device, a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a datum acqulsition and process software. Fretting of surgical 316L ... A new simulation system for th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fretting wear is developed. It consist of a mechanism device, a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a datum acqulsition and process software. Fretting of surgical 316L stainlesssteel in salin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is enhanced by fretting and anodic currentdensity under fretting is 100 times than static condition. Fretting corrosion is a mechanic -elec trochemical al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tting system 316L sninless steel saline solution
下载PDF
换流站阀厅典型避雷器金具极限承载力和滞回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青 马天娇 +2 位作者 摆志俊 王海菠 刘鹏 《青海电力》 2021年第2期1-4,15,共5页
特高压直流设备金具作为设备间相互连接的重要节点,其一旦在地震中发生损坏,将直接导致设备电气功能的丧失。本文通过对±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阀厅典型避雷器金具开展极限承载力试验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类型金具的机械... 特高压直流设备金具作为设备间相互连接的重要节点,其一旦在地震中发生损坏,将直接导致设备电气功能的丧失。本文通过对±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阀厅典型避雷器金具开展极限承载力试验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类型金具的机械强度和抗震性能,得到了该类型金具的极限承载力和滞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 避雷器金具 极限承载力试验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滞回性能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通流回路接头端子发热限值研究
15
作者 李青 摆志俊 +3 位作者 常喜强 焦春雷 刘鹏 司佳钧 《青海电力》 2021年第2期20-26,37,共8页
依托大电流温升试验,从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强度、不同接触条件等3方面入手,开展不同情况对±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接头端子载流-温升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范围内,不同材料特性、不同结构强度以及不同接触条件对接头端... 依托大电流温升试验,从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强度、不同接触条件等3方面入手,开展不同情况对±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接头端子载流-温升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范围内,不同材料特性、不同结构强度以及不同接触条件对接头端子发热限值不存在影响;随着螺栓紧固力矩的增加,接头端子的接触电阻和温升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当螺栓紧固力矩达到标准紧固力矩的90%以上时,接触面表面光洁度对接头端子的接触电阻已无明显影响。通过控制材料特性、结构强度、接触条件,显著降低了接头端子的温升水平,有效保证了±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 接头端子 发热机理 温升限值
下载PDF
广州地区创伤弧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晶 陈惠玲 +4 位作者 和鹏 侯水平 白志军 陶霞 吴新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0-1714,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创伤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采集自广州地区的38株创伤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的50株序列数据,利用fineSTRUCTURE软件解析创伤弧菌的种群结构,并利用CARD、ResFinder和VFDB数据库对其毒...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创伤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采集自广州地区的38株创伤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的50株序列数据,利用fineSTRUCTURE软件解析创伤弧菌的种群结构,并利用CARD、ResFinder和VFDB数据库对其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鉴定。结果创伤弧菌分为4个系统发育谱系(L1~L4),广州地区分离株全部聚集于L1(占47%)和L2(占53%)谱系,ST分型主要为ST357、ST157、ST136、ST139、ST345、ST303等,呈现一定的区域聚集性。创伤弧菌多个基因组鉴定发现acrF、CRP、catB9、rpoC、ugd等11种耐药基因,并首次在创伤弧菌中发现与多黏菌素耐药相关的MCR基因。该物种还携带5类23种毒力基因,编码鞭毛蛋白、Ⅱ型分泌系统蛋白、荚膜多糖、RtxA毒素、铁超载等毒力相关基因。结论广州地区创伤弧菌高度同源重组,并且携带多种耐药、毒力相关基因,应加强对其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全基因组测序 种群结构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广州市人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霞 张晶 +3 位作者 魏跃红 周勇 白志军 吴新伟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11期902-907,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2—2016年人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分型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2016年广州市临床诊断恙虫病患者全血,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56 kDa型特异性抗原基因并测序,通过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2—2016年人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分型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2016年广州市临床诊断恙虫病患者全血,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56 kDa型特异性抗原基因并测序,通过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临床诊断恙虫病患者标本906份,其中220份经巢式PCR检测阳性(阳性率24.3%),包括Karp型138株、Kato型29株、Gilliam型39株和TA763型13株,另有1株未确定型别。两个发病高峰期为5—6月和9—10月,发病区域集中在从化区、增城区等农村地区。结论近年来广州市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呈现多样性,但以Karp型为主要流行型,需要加强对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56kDa基因 巢式PCR 基因分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8年广州市水产品中创伤弧菌和河弧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晶 和鹏 +3 位作者 周勇 陶霞 白志军 吴新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了解为期一年的监测中广州市水产品创伤弧菌和河弧菌污染水平、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对广州市水产品中创伤弧菌和河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鉴定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结果创伤弧... 目的了解为期一年的监测中广州市水产品创伤弧菌和河弧菌污染水平、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对广州市水产品中创伤弧菌和河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鉴定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结果创伤弧菌阳性率为10.4%(31/298),河弧菌为5.0%(15/298);用PCR法检测创伤弧菌毒力溶血素基因vvhA全部阳性,vcg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CB型、EA型和CA型3种基因型别。河弧菌毒力相关基因vfh、toxR全部阳性,hupO携带率为60.0%(9/15)、vfp携带率为80.0%(12/15);Eric-PCR扩增出8~14条100~2 000 bp之间的条带,将15株河弧菌在相似系数为0.8处分为5个群11个类型。结论广州市水产品中创伤弧菌和河弧菌污染情况较严重,大部分菌株携带毒力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15株河弧菌在亲缘关系上具有相关性,应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河弧菌 毒力基因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喻军 白植军 +3 位作者 余江 张蕾 刘军辉 郭伟洪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GS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固有肌层来源GSTs患者130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87例)和开腹手术组(43例),又根据具体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GS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固有肌层来源GSTs患者130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87例)和开腹手术组(43例),又根据具体手术方式分为楔形胃切除术组(腹腔镜组68例,开腹组20例)和近端/远端胃切除术组(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23例),腹腔镜手术组根据需要实施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或转移率等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直径、核分裂数以及恶性潜能分级情况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或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楔形胃切除术组中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但在近端/远端胃切除术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开腹组患者相比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患者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腹腔镜 胃镜 剖腹术
原文传递
应用液相芯片技术快速检测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伍业健 吴新伟 +2 位作者 陶霞 白志军 肖性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672-1675,1679,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重PCR技术联合液相芯片技术快速、准确同时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方法针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目标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重PCR技术联合液相芯片技术快速、准确同时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方法针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目标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将PCR产品与偶联核酸探针的微球混合物进行杂交,利用液相芯片检测仪来检测杂交结果,并对检测方法的重复性、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以及使用实际样本对该方法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该方法检测5种食源性致病菌,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均<2%;沙门菌inv A与霍乱弧菌hly A的检测灵敏度为50 cfu/ml,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ly、金黄色葡萄球菌Sa442、副溶血性弧菌toxR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cfu/ml;检测的特异度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特异地同时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液相芯片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