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两相二甲醚喷射火焰燃烧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郈植皓 毕明树 +1 位作者 郝强强 任婧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0-1216,共7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体系,建立了气-液两相燃烧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对气-液两相二甲醚喷射火焰的火焰形态、液滴分布特性和热辐射危害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压力越大、喷嘴直径越大,火...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体系,建立了气-液两相燃烧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对气-液两相二甲醚喷射火焰的火焰形态、液滴分布特性和热辐射危害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压力越大、喷嘴直径越大,火焰长度越长;喷射压力和喷嘴直径增加时,液滴蒸发强度增加,近喷嘴区域液滴平均粒径与速度上升;火焰下游处与火焰侧面最大热辐射危害范围分别为9.5 m和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气-液两相喷射火焰 数值模拟 火焰形态 热辐射危害范围
下载PDF
非恒定浮升效应下冷氢气扩散特性
2
作者 贾植景 杨申音 +2 位作者 赵双双 毕明树 任婧杰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64,共9页
建立了描述开敞空间低温氢气扩散行为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综合考虑非恒定浮升效应和大气风场边界层分布,研究氢气与空气的混合对流行为,并分析了气云温度变化对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氢气在开敞空间的扩散过程表现为强制对流主... 建立了描述开敞空间低温氢气扩散行为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综合考虑非恒定浮升效应和大气风场边界层分布,研究氢气与空气的混合对流行为,并分析了气云温度变化对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氢气在开敞空间的扩散过程表现为强制对流主导、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共同作用以及自然对流主导3种形式;在混合对流机制支配下,气云内部温度分布不连续,Gr/Re^(2)比值数和云团形状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在持续泄漏条件下,云团最远距离和最大高度最终达到周期性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泄漏 数值模拟 扩散 自然对流 浮力
下载PDF
水雾粒径对超细水雾抑制甲烷/空气爆炸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兴岩 任婧杰 +2 位作者 毕明树 姜海鹏 李一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76-2384,共9页
建立了超细水雾作用下甲烷-空气爆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模型计算爆炸流场瞬态流动过程;考虑了水雾的蒸发、汽化过程以及气液两相间的质量、动量和热量交换,通过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分别对连续相与离散相进行计算,交替求解离... 建立了超细水雾作用下甲烷-空气爆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模型计算爆炸流场瞬态流动过程;考虑了水雾的蒸发、汽化过程以及气液两相间的质量、动量和热量交换,通过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分别对连续相与离散相进行计算,交替求解离散相与连续相的控制方程实现气液两相间的耦合求解;分析了水雾粒径对爆炸火焰反应区作用程度以及热量交换速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抑爆粒径并解释了粒径导致抑爆效果差异的原因;水雾粒径通过与火焰反应区的作用程度和蒸发速率影响气液两相间的热量交换速率,进而影响火焰传播速率和爆炸强度;为实现爆炸强度的有效抑制,水雾粒径选取的条件应保证水雾在反应区完全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空气爆炸 数值模拟 超细水雾 热量交换
下载PDF
热侵袭下易燃液化气体储存安全的关键问题
4
作者 毕明树 任婧杰 +2 位作者 沙嵬 程磊 石剑云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从液化气体储罐受热侵袭后固体材料与罐内介质的热流固耦合响应角度,对液化气体储存安全涉及到的分层翻滚演化机制、储存容器的热固耦合响应行为和液化气体的过热爆沸喷射机制3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结合可视化实验和热流固耦合响应数值... 从液化气体储罐受热侵袭后固体材料与罐内介质的热流固耦合响应角度,对液化气体储存安全涉及到的分层翻滚演化机制、储存容器的热固耦合响应行为和液化气体的过热爆沸喷射机制3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结合可视化实验和热流固耦合响应数值模拟,分析了罐内介质翻滚过程中的分层失稳循环模式、罐体的局部高温区分布特征和开裂行为以及非均匀过热爆沸的两相流膨胀喷射和罐顶动压响应规律。研究发现:分层失稳机制与初始浮力比密切相关;罐顶高温区温度分布影响储罐的开裂形式;储罐开裂后的爆沸过程呈现两相流间歇膨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气体 分层翻滚 爆沸 耦合响应
下载PDF
基于热棒防灭火技术的煤自燃区域热迁移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贝 高伟 +2 位作者 邓军 毕明树 马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5-1144,共10页
为进一步掌握煤自燃蓄热区域的热迁移特征,系统论述煤自燃热棒防灭火技术原理、治理流程和工艺方法,基于自行设计的煤堆-热棒实验测试平台,分析煤堆-热棒-空气系统热阻网络,研究热棒作用下煤堆内部热量迁移行为及效果评估参数。研究结... 为进一步掌握煤自燃蓄热区域的热迁移特征,系统论述煤自燃热棒防灭火技术原理、治理流程和工艺方法,基于自行设计的煤堆-热棒实验测试平台,分析煤堆-热棒-空气系统热阻网络,研究热棒作用下煤堆内部热量迁移行为及效果评估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热棒的强化散热特性能够持续加快煤堆内部热量散失,煤堆-热棒-空气系统的总热阻是4.1937℃/W,热棒工作167 h的散热量为3.30 MJ,煤堆温度最大降幅达到33.2℃,降温率为39.6%。实验条件下热棒对煤堆的有效降温半径为0.37 m,煤堆内各测点温度均被控制在自燃临界温度范围以内,煤堆因自燃引起的温度升高过程受到显著抑制,煤堆氧化升温速率被削弱。随着离热棒边缘距离增大,热棒对煤堆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影响逐渐减小。工业试验现场地面以下0.40 m和1.70 m这2根热棒安装部位处的温度均在75℃以下,煤自燃受到明显抑制。热棒对于煤自燃高温区域的降温优势明显,对于煤自燃防治工程来说,根据煤自燃灾害"防-控-灭"分区综合治理思想合理设计热棒防灭火技术方案,防止复燃,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煤自燃治理工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热棒 煤堆 煤矸石堆 热量迁移
下载PDF
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艳超 毕明树 高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5,共6页
通过揭示当量比对氢气云爆炸火焰形态、火焰半径和爆炸超压峰值的影响规律,本文拟建立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氢气云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由大至小对应的当量比依次是Φ=2.0、Φ=1.0和Φ=0.8。Le<1.0和Le... 通过揭示当量比对氢气云爆炸火焰形态、火焰半径和爆炸超压峰值的影响规律,本文拟建立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氢气云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由大至小对应的当量比依次是Φ=2.0、Φ=1.0和Φ=0.8。Le<1.0和Le>1.0的氢气云爆炸火焰表面均出现胞格结构,胞格结构的出现必然会增加火焰燃烧表面积,进而出现"火焰自加速"现象。对于特定的当量比,随着压力监测点和点火位置间距的增加,爆炸超压峰值的正值和负值绝对值均单调减小;对于特定的压力监测点,爆炸超压峰值的正值和负值绝对值随当量比的关系存在些许差异;不同当量比和监测点位置的爆炸超压峰值的负值绝对值大都高于正值。耦合火焰自加速传播的氢气云爆炸超压预测模型可成功预测不同压力监测点薄膜破裂前氢气云爆炸超压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自加速传播 氢气云爆炸超压 当量比 胞格结构
下载PDF
耦合火焰不稳定的爆炸超压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艳超 毕明树 高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基于火焰不稳定和爆炸超压的耦合机制,通过向光滑火焰模型中引入褶皱因子,建立了褶皱火焰模型和湍流火焰模型,对密闭燃烧室内爆炸超压进行理论预测,且对比了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对爆炸超压预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增强的流体动力学... 基于火焰不稳定和爆炸超压的耦合机制,通过向光滑火焰模型中引入褶皱因子,建立了褶皱火焰模型和湍流火焰模型,对密闭燃烧室内爆炸超压进行理论预测,且对比了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对爆炸超压预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增强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作用下,膨胀火焰失稳加剧,且在定容燃烧阶段形成胞状火焰;光滑火焰模型忽略了火焰不稳定,爆炸超压理论预测值比实验值偏低,且等温压缩下超压预测值低于绝热压缩下的预测值;湍流火焰模型高估了火焰褶皱程度,超压预测值远高于实验值;褶皱火焰模型可成功预测丙烷/空气爆炸压力和燃烧室体积V=25.6 m3的甲烷/空气爆炸压力;对于甲烷/空气爆炸,燃烧室体积V≤1.25 m3时,实验压力值介于褶皱火焰模型和绝热光滑火焰模型预测值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不稳定 爆炸超压预测 褶皱火焰模型 湍流火焰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协同式教学方法研究——以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伟 毕钰帛 +1 位作者 毕明树 喻健良 《化工高等教育》 2021年第6期70-74,共5页
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工程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紧密结合的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连理工大学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工程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和... 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工程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紧密结合的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连理工大学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工程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等,建立了线上线下协同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化工安全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气体与粉尘爆炸防治工程学 协同式教学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lam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line crimped-ribbon flame arrester
9
作者 SUN ShaoChen DING ChunHui +3 位作者 HU XiYu LIU Gang YE Chen bi mingsh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678-691,共14页
An experimental system that consisted of gas mixing equipment, a sensor detection system, a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nd an electric spark ignition device was set up to investigate fuel/air deflagration flame propagat... An experimental system that consisted of gas mixing equipment, a sensor detection system, a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nd an electric spark ignition device was set up to investigate fuel/air deflagration flame propagation and quenching processes through a crimped-ribbon flame arrester in an enclosed horizontal pipe. Deflagration suppress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lammable gas was close to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explosion pressure for the propane-air and ethylene-air premixed gases in the pipe diameter (DN32-DN400) were similar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sobaric combustion, slow pressure rise, quick pressure rise, and pressure oscillation. However, the explosion duration of the hydrogen-air premixed gas was relatively short, and the peak explosion pressure was high. The pressure rose quickly after the isobaric combustion stage. Therefore, 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 the pipe diameter (DN15-DN150). Deflagration spe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ane-air flame speed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eventually de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s in the pipe diameter (DN32-DN400); however, the ethylene-air flame spee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ipe diameter (DNS0-DN400). No notable pattern of change in the hydrogen-air flame speed was observed in the pipe diameter (DN15-DN150). The maximum propane-air flame speed occurred at 5%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flame speed for ethylene-air and hydrogen-air happened when the mixture was close to stoichiometric ratio.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same size of experimental tube configuration and the same ignition distance but different pipe lengths, or the same pipe length but different ignition distanc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ame arrester successfully stopped the flames at high flame speed and low explosion pressure, but failed at low flame speed and high explosion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lagration flame crimped-ribbon flame arrester explosion pressure flame speed flammable gas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