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ve effects of baffle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row spacings,heights on debris flow impact
1
作者 SUN Xinpo CHEN Min +5 位作者 bi yuzhang ZHENG Lu CHE Chi XU Ao TIAN Zijian JIANG Zhey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352-2367,共16页
The baffle effectively slowed down debris flow velocity,reduced its kinetic energy,and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distance of debris flow movement.Consequently,they are widely us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natural haza... The baffle effectively slowed down debris flow velocity,reduced its kinetic energy,and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distance of debris flow movement.Consequently,they are widely us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landslides and mudslides.This study,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baffle positions on debris flow protection.Debris flow velocity and kinetic energy variations were studied through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Suitable baffle positions were preliminarily select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first-row baffle position on the impact force and accumulation mass of debris flow.Subsequently,based on the selected baffle positions and fou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baffle protection(baffle position(P),baffle height(h),row spacing(S_(r)),and angle of transit area(α)),an orthogonal design was employ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optimal arrangement of baffles.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a baffle structure could 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motion velocity of debris flows and dissipate their energy.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transit area,the impact force on the first-row baffle is greater than that 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deposition area.Similarly,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transit area,the obstruction effect on debris flow mass is also greater than that 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deposition area.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ange analysis,when the impact on the first row of baffles is used 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the importance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is ranked asα>P>S_(r)>h.When the mass of debris flow behind the baffle is regarded 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the rank is changed to P>α>S_(r)>h.The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baffle arrangement is:P_(5),S_(r)=16,α=35°,h=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BAFFLE Protective effect Discrete element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建芳 靳梦燕 +2 位作者 潘理虎 毕玉璋 纪国华 《计算机时代》 2021年第6期98-101,共4页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多方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全面分析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多方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全面分析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方案,可为高校开展协同育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高校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碎屑流冲击下的桥墩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毕钰璋 何思明 +4 位作者 王东坡 孙新坡 闫帅星 周宇博 陈政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碎屑流以其高动能和强大的破坏力被视为我国西南片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且威胁到桥梁、铁路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就碎屑流冲击条件下的桥墩为研究对象,以两种不同形状的桥墩(圆柱... 碎屑流以其高动能和强大的破坏力被视为我国西南片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且威胁到桥梁、铁路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就碎屑流冲击条件下的桥墩为研究对象,以两种不同形状的桥墩(圆柱桥墩、矩形桥墩)以及桥墩离碎屑流的物源区距离为研究条件,以离散元方法为研究手段,着重研究了碎屑流冲击桥墩时候的动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规模以及相同距离的碎屑流条件下,圆柱形桥墩所受的瞬时冲击力的法向应力要小于矩形桥墩,切向应力则大于矩形桥墩,其所受最大冲击力以及平均冲击力都小于矩形桥墩,并且给出了物源区距离对桥墩所受冲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际防灾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碎屑流 离散元 冲击力
下载PDF
不同采空区开挖滑坡灾害与结构体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毕钰璋 孙新坡 +2 位作者 何思明 单雨 王安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141,共7页
我国存在大量的采空区导致的滑坡灾害。人为的扰动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在采空工程中,采空区的高度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指标。关于采空区导致边坡失稳之后,造成的滑坡与结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此类灾害的防治有十分重要的... 我国存在大量的采空区导致的滑坡灾害。人为的扰动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在采空工程中,采空区的高度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指标。关于采空区导致边坡失稳之后,造成的滑坡与结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此类灾害的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在PFC2D中搭建了二维边坡模型,并且研究了不同采空区高度造成的滑坡灾害与不同距离结构体之间的动力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的堆积结果和边坡的角度、结构体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当结构体位于堆积区B内时,冲击力会随着采空区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稳定在一个最大值处;而当结构体位于堆积区B之外时,冲击力则只是维持在某一个固定值附近波动。该结果对采空区条件下的边坡治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冲击力 结构体 采空区高度 动力响应
下载PDF
滑坡受灾结构体易损性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毕钰璋 孙新坡 +1 位作者 何思明 王安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7-174,共8页
地质灾害中的结构体易损性的评估涉及到灾害体冲击力以及结构体本身的强度2个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力学模型中,滑坡灾害体被视为刚性体并且其冲击力的大小通过能量守恒来求得;然而模型中却忽略了滑坡解体过程中能量的损耗,以及解体之后... 地质灾害中的结构体易损性的评估涉及到灾害体冲击力以及结构体本身的强度2个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力学模型中,滑坡灾害体被视为刚性体并且其冲击力的大小通过能量守恒来求得;然而模型中却忽略了滑坡解体过程中能量的损耗,以及解体之后块体之间挤压、摩擦、撞击等相互间的力学作用所造成的能量损耗。这就导致了传统力学模型所算得的灾害体冲击力往往要大于实际工况下的灾害体冲击力。因为在高速远程滑坡灾害中,滑坡的破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最终决定了灾害体对结构体的冲击力,所以通过某个典型滑坡并基于二维离散元模型对不同破碎程度滑坡的致灾程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破碎程度下滑坡的滑程;其次,研究了不同破碎程度下滑坡和结构体之间的动力响应情况;最后,研究了结构体被滑坡冲击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通过研究发现:滑坡的滑程和其破碎程度呈反比;滑坡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主要是块体间的摩擦以及块体间的碰撞,并且在其解体阶段主要是块体摩擦起到主导作用,在其滑动阶段主要是块体碰撞起作用;结构体所受最大合力和灾害体破碎程度呈正比;结构体上应力分布呈"三角分布",即结构体顶端应力很小,越往下端其应力越大,对于防灾结构体本身的结构优化具有指导作用。所得的结论对于实际灾害的防灾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 2D离散元 冲击力 破碎程度
下载PDF
PAC改性膨润土/砂竖向阻隔屏障回填料化学渗透膜效应及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傅贤雷 杜延军 +2 位作者 沈胜强 毕钰璋 张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669-3675,共7页
化学渗透膜效应对于评价膨润土/砂(SB)竖向阻隔屏障回填料的防渗和防污染物运移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阶段的一维土柱化学渗透试验,以不同浓度的硝酸铅(Pb(NO_(3))_(2))溶液作为试验溶液,对聚阴离子纤维素(PAC)改性SB(PSB)回填料及... 化学渗透膜效应对于评价膨润土/砂(SB)竖向阻隔屏障回填料的防渗和防污染物运移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阶段的一维土柱化学渗透试验,以不同浓度的硝酸铅(Pb(NO_(3))_(2))溶液作为试验溶液,对聚阴离子纤维素(PAC)改性SB(PSB)回填料及未改性SB回填料的化学渗透膜效率系数、有效扩散系数及阻滞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回填料的化学渗透膜效率系数随初始Pb(NO_(3))_(2)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PSB回填料对重金属铅的化学渗透膜效率系数约为未改性SB回填料的2~3倍。随着初始Pb(NO_(3))_(2)溶液浓度的增加,各回填材料的有效扩散系数增大,而阻滞因子则随之减小。与未改性SB回填料相比,相同浓度Pb(NO_(3))_(2)溶液作用下的PSB回填料的有效扩散系数更低且阻滞因子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PSB 膨润土/砂 化学渗透膜效应 扩散特性 阻滞因子 硝酸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