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关系的美国长程纵向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石振宇
李志英
+2 位作者
赵旭东
LYONS.RUTHKarlen
bureaujean-francois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长程纵向研究方法,从婴儿期入组76例样本,到成年早期有效样本56例。婴儿期虐待信息通过官方儿童保护机构的客观记录获得,家访1h再确认。成年早期用DSM—IV半定式临床诊断访谈工...
目的探讨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长程纵向研究方法,从婴儿期入组76例样本,到成年早期有效样本56例。婴儿期虐待信息通过官方儿童保护机构的客观记录获得,家访1h再确认。成年早期用DSM—IV半定式临床诊断访谈工具评估反社会人格障碍、物质滥用、和抑郁障碍。多重填补和分层回归分析纵向数据。结果33.9%的样本有1条以上反社会人格障碍症状,38.0%符合物质滥用诊断,32.4%有抑郁障碍。分析显示,男性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女性(F相似值=1.40,P=0.001)。婴儿期虐待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β=0.28,P=0.03)。剔除物质滥用和抑郁障碍的作用后,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β=0.19,P=0.04)。结论婴儿期虐待对人格产生长期影响,增加日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值得探索其中的生物学机制;对我国建立从婴儿期开始的虐待监控干预体系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婴儿期虐待
长程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题名
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关系的美国长程纵向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石振宇
李志英
赵旭东
LYONS.RUTHKarlen
bureaujean-francois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中心心身医学研究所
美国麻省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加拿大渥太华渥太华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2-835,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P7805)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资助项目(R01MH35122.R01MH06030)
文摘
目的探讨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长程纵向研究方法,从婴儿期入组76例样本,到成年早期有效样本56例。婴儿期虐待信息通过官方儿童保护机构的客观记录获得,家访1h再确认。成年早期用DSM—IV半定式临床诊断访谈工具评估反社会人格障碍、物质滥用、和抑郁障碍。多重填补和分层回归分析纵向数据。结果33.9%的样本有1条以上反社会人格障碍症状,38.0%符合物质滥用诊断,32.4%有抑郁障碍。分析显示,男性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女性(F相似值=1.40,P=0.001)。婴儿期虐待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β=0.28,P=0.03)。剔除物质滥用和抑郁障碍的作用后,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β=0.19,P=0.04)。结论婴儿期虐待对人格产生长期影响,增加日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值得探索其中的生物学机制;对我国建立从婴儿期开始的虐待监控干预体系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婴儿期虐待
长程纵向研究
Keywords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Infancy abuse
Prospectively longitudinal study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关系的美国长程纵向研究
石振宇
李志英
赵旭东
LYONS.RUTHKarlen
bureaujean-francois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