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促进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机理、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梦婧 鲍海君 +1 位作者 吴次芳 薄江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8,共10页
研究目的:面对“存量规划”时代和空间粗放利用现状,探索基于详细规划的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逻辑机理、实践路径与方法体系,可为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以“最高价值—最佳... 研究目的:面对“存量规划”时代和空间粗放利用现状,探索基于详细规划的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逻辑机理、实践路径与方法体系,可为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以“最高价值—最佳效益”为目标,阐明了详细规划促进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的“价值逻辑—实践逻辑—方法逻辑”;(2)基于经济学理论逻辑,建立了详细规划在潜力识别、时空统筹、价值创造、精细实施等方面的总体实践路径;(3)构建了“单元划分—组团布局—宗地管控”多尺度详细规划全过程编制方法,促进空间区位改善、用途完善、效率平衡、品质提升等,赋能空间价值提升和效益优化。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是落实空间优化和治理的政策工具,将最高最佳利用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详细规划编制实施,通过空间生产与再生产,有利于促进城镇空间保值增值、存量盘活和可持续利用,助力空间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规划 最高最佳利用 逻辑机理 空间增值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范式及趋势 被引量:4
2
作者 鲍海君 曹伟 +1 位作者 叶扬 朱自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研究目的:从“新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驱动规划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逻辑体系、主要范式、本质特征,以期为构建面向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从“新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驱动规划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逻辑体系、主要范式、本质特征,以期为构建面向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数据驱动规划是一种通过模型、算法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获取筛选、分析挖掘、模拟预测,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定量化的重要模式方法,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质性等“3S”特性;(2)数据驱动规划遵循基于“总量—增量—存量—流量—质量”过程优化的自然空间、基于“流态—业态—形态”多维复合的社会空间、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技术支撑的数字空间三大逻辑体系;(3)数据驱动规划可划分为全要素协同驱动、多时空尺度驱动、全生命周期驱动和多元化场景驱动4种范式,其本质是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与纽带,有效链接和无缝衔接自发生长型规划和人为引导型规划,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并呈现出全面感知、适应学习、反馈治理等主要特征。研究结论: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应加强“大数据”和“小数据”以及“新数据”和“老数据”之间的结合,“真数据”和“伪数据”之间的鉴别,以提高数据驱动规划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此外,应加强“生成”与“构成”以及“传统”与“新兴”之间的结合,以进一步体现数据驱动规划“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国土空间规划 理论基础 主要范式 未来趋势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健康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鲍海君 李灵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81-4091,共11页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通过干预空间要素提升国民健康的城市规划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建立了城市空间要素与健康关联性理论框架,从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空间形态、蓝绿空间、食品环境、空间感知与突发公共...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通过干预空间要素提升国民健康的城市规划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建立了城市空间要素与健康关联性理论框架,从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空间形态、蓝绿空间、食品环境、空间感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间应对7个维度,提出了媒介性空间要素对居民生理、心理健康的五大影响路径,包括减少污染源和人体暴露风险、促进体力活动、促进健康饮食、促进社会交往以及提供可获得的健康设施。据此构建了“多要素、多维度、多尺度”健康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基础、新增和潜在指标。其中,“多要素”强调引入七大类空间要素构建全面而多样化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强调从传统的城市平面维度向立体空间转变,包含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层面的评价指标,“多尺度”指构建“城市-社区-人”框架下的多尺度指标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可从重视人本尺度、强化空间属性、引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应对以及三维指标的精准量化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干预策略,并推动健康城市项目的发展完善,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城市层面的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城市规划 指标体系 空间要素
下载PDF
全过程管理视角下的城市低碳生产效率研究——以我国36个重点城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鲍海君 郭奚晨 +2 位作者 蔡鑫羽 郭洋 詹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低碳建设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可以从源头帮助城市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文章在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上引入结果(Outcome)环节,构建了包含规划、实施、检查、结果...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低碳建设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可以从源头帮助城市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文章在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上引入结果(Outcome)环节,构建了包含规划、实施、检查、结果、反馈(PDCOA)的全过程管理框架,形成城市低碳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比了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生产效率水平,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在低碳建设中的生产效率水平整体较低,得分均值为51.74分(总分为100分)。从环节视角分析,实施环节得分最高,反馈环节得分最低。从区域视角分析,短板环节与城市定位及类型相关联,建议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应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章旨在从全过程管理视角出发,评价城市在低碳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效率水平,为我国低碳城市的高效建设提供新视角,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建设 城市生产效率 PDCA 诊断指标体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新质人才”培养的科教创新综合体模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鲍海君 曹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4,共10页
研究目的:梳理数字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国际经验、历史演进和现状特征,提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新质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新质生产力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研究方... 研究目的:梳理数字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国际经验、历史演进和现状特征,提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新质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新质生产力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理论研究法和系统实践分析法。研究结果:(1)数字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亟需构建目标重塑、内容重构、模式重建的学科体系以及知识整合、通专融合、理践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2)当前国际规划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具有学科交叉、注重实践、满足社会、体系贯通、错位发展等特点;(3)我国规划学科先后经历古代规划知识延续与传承、近代规划理论引入与消化、现代规划学科雏形与形成、现代规划学科发展与成熟、现代规划学科转型与创新5个阶段。研究结论:(1)科教创新综合体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紧密植入型生态文明的现实逻辑、高度协调型空间治理的支撑逻辑、深度融合型精神传承的历史逻辑、系统耦合型人地关系的底层逻辑、持续颠覆型技术变革的发展逻辑5大学理逻辑;(2)科教创新综合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深度协作为突出特征的专业融合、以优势互补为突出特征的校际融合、以双向奔赴为突出特征的城教融合、以需求导向为突出特征的产教融合、以创新赋能为突出特征的科教融合5大本质特征;(3)基于“战略引领、学科交叉、资源协同、机制创新”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新质人才”培养的科教创新综合体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土空间规划 人才培养 科教创新综合体模式
下载PDF
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传导路径与监管策略——基于2045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徐可西 苏婕妤 +2 位作者 鲍海君 党云晓 徐韵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及传导路径并提出监管策略,为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用地市场监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二级市场存在交易规则、主体行为、主体诚信...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及传导路径并提出监管策略,为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用地市场监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二级市场存在交易规则、主体行为、主体诚信、主体能力、交易标的、合约效力、市场环境7大类风险以及土地违法行为风险等17个风险因素。(2)从交易类型看,土地转让、出租、抵押三种交易类型的风险数量、风险爆发阶段以及风险类型差异显著;从交易过程看,土地二级市场风险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集中爆发于交易执行阶段;从市场主体看,交易主体所导致的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且贯穿交易全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西部地区高风险事件类型多于东、中部地区。(3)基于结构—过程—主体构建的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传导理论框架分析表明,主体的能力、诚信、行为等能动性要素会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结构性要素的构建,制度、市场等结构性要素会作用于主体行动,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从潜伏、累积到爆发受主体与结构要素的共同作用。研究结论:以“有为政府”联袂“有效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交易全过程和涵盖制度环境、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等监管要素的土地二级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完善土地二级市场制度体系、构建土地二级市场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完善土地二级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市场主体约束机制等监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二级市场 风险特征 传导路径 监管策略 结构—过程—主体
下载PDF
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的城市绿地碳汇水平诊断研究
7
作者 张佰良 鲁志华 +2 位作者 潘冰月 鲍海君 朱建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6,共7页
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作为城市区域内主要的自然碳汇,城市绿地系统的固碳增汇作用日益突出。在城市高密度建设与存量发展背景下,诊断城市绿地碳汇水平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 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作为城市区域内主要的自然碳汇,城市绿地系统的固碳增汇作用日益突出。在城市高密度建设与存量发展背景下,诊断城市绿地碳汇水平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结合来自政府与学术机构等官方平台的最新数据,对我国36个主要城市绿地碳汇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剖析城市绿地碳汇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绿地碳汇水平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绿地碳汇建设水平整体较好,沿海地区绿地碳汇水平较高,而西北部地区整体绿地碳汇水平较低。(2)城市绿地碳汇建设水平在规划-实施-检查-结果-反馈各环节中表现差异显著,由于城市人口及用地限制,结果环节远低于其他环节。文章旨在帮助城市深入认识自身在绿地系统开发中的优势与短板,有助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社区绿地建设管理等减排增汇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碳汇 过程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 水平诊断 减排增汇
下载PDF
浙江省县域尺度碳收支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8
作者 金艳花 梁邦利 +2 位作者 关涛 鲍海君 叶扬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9,共7页
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促使中国在2020年出台“双碳”战略目标。探究碳收支时空演变格局,促进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文章以浙江省县域尺度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碳排放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研究2000年至2020年碳排... 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促使中国在2020年出台“双碳”战略目标。探究碳收支时空演变格局,促进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文章以浙江省县域尺度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碳排放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研究2000年至2020年碳排放和碳汇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利用双变量聚类模型对各县域建设用地比例与净碳排放量进行时空耦合分析,为城镇的减排增汇绩效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3490.96万t增长至2020年的13838.43万t,增长了约2.96倍。从空间分布上看,二氧化碳排放呈现东北高、西南低且沿海高、内陆低的格局。碳汇总量在2000年至2020年间共下降了4.93%,年均下降速率为0.25%左右,其中碳汇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浙西丘陵地带,碳汇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地区。浙江省各区县土地利用效率与净碳排放的时空关联结果揭示,总体上,建设用地比例与净碳排放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开发强度-高排放类型的区县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等地。高开发强度-低排放类型的区县在2000年至2010年间逐年增加,提示在土地开发中需重视碳减排。文章的研究为浙江省积极探索低碳高效发展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核算 土地利用效率 时空演变格局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某核电厂钢-混组合结构实施楼板建造技术
9
作者 王贵兵 陈志星 +2 位作者 暴海军 魏向阳 王戈锋 《中国核电》 2024年第2期270-277,共8页
本文以某核电厂乏燃料厂房乏燃料水池上方钢-混组合结构超厚楼板施工为例,从型钢免拆模板材料、型钢免拆模板体系设计、钢-混组合结构楼板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求及质量效果评价方面介绍了钢-混组合结构实施楼板建造技术,其应用节约了... 本文以某核电厂乏燃料厂房乏燃料水池上方钢-混组合结构超厚楼板施工为例,从型钢免拆模板材料、型钢免拆模板体系设计、钢-混组合结构楼板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求及质量效果评价方面介绍了钢-混组合结构实施楼板建造技术,其应用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工期,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参考,其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核电工程工业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结构 免拆模板 支撑体系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机理解析与地方实践 被引量:8
10
作者 鲍海君 王成超 +1 位作者 张瑶瑶 吴绍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8,共9页
研究目的: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空间机理与规划途径,以期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以空间治理极化与扩散效应为理论基础、以经济要素和... 研究目的: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空间机理与规划途径,以期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以空间治理极化与扩散效应为理论基础、以经济要素和空间要素的耦合为规划机制、以多层次多要素管控为工具的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框架;(2)提出了比较优势发挥、发展权转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3)基于重点任务、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的全过程梳理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从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山海协作机制、生态优势转化等方面总结了浙江省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规划实践经验,揭示了规划赋能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容。研究结论:空间规划是资源组织和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将共同富裕理念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通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作、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缩小三大差距,助力共同富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共同富裕 空间机理 浙江省
下载PDF
功能梯度旋转圆板的热弹性固有振动 被引量:4
11
作者 包海军 胡宇达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在考虑热因素及旋转运动条件下,针对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圆板的固有振动问题进行研究.给出随温度变化且材料组分沿厚度方向按幂律分布的材料物性参数,依据热弹性理论得到圆板的能量关系式.基于哈密顿原理建立旋转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圆板热... 在考虑热因素及旋转运动条件下,针对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圆板的固有振动问题进行研究.给出随温度变化且材料组分沿厚度方向按幂律分布的材料物性参数,依据热弹性理论得到圆板的能量关系式.基于哈密顿原理建立旋转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圆板热弹性动力学方程.采用伽辽金法得到边界约束下圆板的自由振动方程,确定了静挠度及固有振动频率.基于数值计算,得到系统固有频率值随体积分数指数、转速和温度等参量的变化曲线,讨论了静挠度变化规律及动力系统的奇点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固有频率随体积分数指数、材料表面温度以及转速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板 功能梯度材料 旋转运动 固有振动 温度场
下载PDF
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机理、方法与路径 被引量:23
12
作者 鲍海君 张瑶瑶 吴绍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以碳循环过程与国土空间要素的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提出面向全域全要素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机理、多尺度规划方法与全过程规划路径,以期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 研究目的:以碳循环过程与国土空间要素的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提出面向全域全要素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机理、多尺度规划方法与全过程规划路径,以期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对“碳循环—空间要素”耦合关系的剖析,提出了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起点—原则—工具”机理;(2)构建了面向全域全要素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方法,通过“三区—地类—地块—单元”的多尺度规划,实现对碳源汇“总量—结构—格局—强度”的多维度优化;(3)设计了全过程碳管制的低碳国土空间规划路径,通过“低碳目标引导—碳核算支撑—碳约束管控”,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履行碳治理职能。研究结论: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指标体系、支撑技术及实证效果等仍需进一步深化,以实现从低碳理念的深入认知向规划设计的实用方法转变,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路径 空间规划方法 空间规划机理
下载PDF
国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瑶瑶 鲍海君 余振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114,共9页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国外生态修复研究的重点进展和主流共识,为把握未来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沿态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生态修复的“目标导向—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生态修复的对象及尺...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国外生态修复研究的重点进展和主流共识,为把握未来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沿态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生态修复的“目标导向—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生态修复的对象及尺度、生态学及社会经济文化目标、各类型生态系统及要素的修复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维度及指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总体而言,目前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理论—实践—政策之间知识转移欠缺、生态学与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不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缺乏等问题。研究结论:理论—实践—政策耦合研究、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气候变化—生态修复联动研究等可能是未来生态修复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修复 综述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促进共同富裕:基于浙江省象山县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鲍海君 叶成 +3 位作者 徐之寒 韩璐 赵曼孜 周丽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113,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浙江省象山县的案例分析,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交易成本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象山县纵向案例分析,提出了“确权—赋能—活化—保障”宅基地“三权分置”促进共同富裕... 研究目的:基于浙江省象山县的案例分析,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交易成本分析法。研究结果:(1)通过象山县纵向案例分析,提出了“确权—赋能—活化—保障”宅基地“三权分置”促进共同富裕的演化模型;(2)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聚焦宅基地社会保障属性与财产功能属性的动态平衡,揭示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可从巩固共同富裕制度运行基础、放活共同富裕制度内生动力、拓宽共同富裕财产增收渠道、构建共同富裕红利分配体系4条路径整体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三权分置 共同富裕 浙江省象山县 案例分析
下载PDF
浙江沿海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基于InVEST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艺 鲍海君 +1 位作者 黄玲燕 祝锦霞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3期18-24,共7页
采用InVEST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1980-2015年期间浙江沿海城市化时空格局分异特征及其生境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35年间,浙江沿海城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宁波市的建设用地强度最高,温台地区相对较弱。嘉兴市... 采用InVEST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1980-2015年期间浙江沿海城市化时空格局分异特征及其生境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35年间,浙江沿海城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宁波市的建设用地强度最高,温台地区相对较弱。嘉兴市建设扩张最为迅速,舟山市扩张最为缓慢,且各区县建设扩张强度差距逐渐加大。(2)从空间格局看,沿海建设用地扩张整体呈现北部强于南部、近海强于内陆的趋势。其景观变化呈显著空间自相关性,景观格局由蔓延式、破碎化、形状复杂逐渐向集聚态势转变。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的“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格局已显雏形。(3)资源禀赋限制生境质量的总体水平,而产业发展与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导致浙江沿海生境持续退化,尤其在环杭州湾和核心城市区域的生境较差。随着海洋经济战略推进,宁波—舟山区域优势凸显,近15年舟山市主要海岛生境质量明显退化。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新基础设施建设背景下,浙江沿海区域要摸清城市空间生态基地,强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的多元互动过程的理解,优化“分级、分区、分类”用途管控和城市系统精细布局,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升级的空间赋能效应,提升城市空间韧性和治理效能,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 城市化 时空格局 空间自相关 景观格式指数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下载PDF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主题及演变过程分析——基于2009-2019年政策文本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袁定欢 黄小琦 +1 位作者 鲍海君 林文亿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98,共7页
政策文本是政策的核心构建要素,对文本内容进行主题分析有助于厘清政策主题分布及演变趋势。本文以2009-2019年间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研究,以提取名词类词语作为政策内容分析的依据,将改造政策分为两个... 政策文本是政策的核心构建要素,对文本内容进行主题分析有助于厘清政策主题分布及演变趋势。本文以2009-2019年间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研究,以提取名词类词语作为政策内容分析的依据,将改造政策分为两个主题主类目和8个主题子类目;以提取动词类词语作为政策文本性质分类的依据,将改造政策分为鼓励类政策、引导类政策和强制类政策。通过分析政策性质演变过程发现,三类政策的结构逐渐合理,反映了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政策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分析主题内容演变过程,将其归纳为改造方法突破阶段和改造创新引导阶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改造政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城中村 改造政策 主题分析 政策演变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安全体检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鲍海君 章笑艺 +1 位作者 蒋明利 章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0,共10页
研究目的:由韧性的一般理论切入,从韧性城市内涵的不同维度构建城市国土空间安全体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市安全角度,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社会治理5个维度构... 研究目的:由韧性的一般理论切入,从韧性城市内涵的不同维度构建城市国土空间安全体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市安全角度,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社会治理5个维度构建了表征城市安全情况的体检评估指标库;(2)在指标筛选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对指标库中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行了量化评估,最终筛选的关键核心指标在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安全和韧性城市建设的真实情况;(3)依据核心指标体系的指标内涵和在城市国土安全建设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水平,评价指标被分为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和倡导性指标三大类。研究结论:随着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建设的完善和发展,管理部门可在强制性指标评估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特点选用倡导性指标,逐步纳入引导性指标,强化实施国土空间安全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检 国土空间安全 韧性城市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包海军 王喜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395-2398,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严重肺挫伤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1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严重肺挫伤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U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注射液6U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49mL中静脉泵注(初始速率为0.008U/min,之后调整为≤0.04U/min),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挫伤简易评分、X线胸片评分、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氧合指数(PO_2/FiO_2)]、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肺挫伤简易评分、X线胸片评分、动脉血气指标、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肺挫伤简易评分、X线胸片评分和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O_2、PaCO_2、SaO_2、PO_2/FiO_2、IL-2、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明显高于观察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对严重肺挫伤患者疗效较好,并能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注射液 注射用乌司他丁 严重肺挫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失地农民创业政策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璐 鲍海君 王程程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失地农民创业是确保他们长远生计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几个典型发达国家失地农民创业政策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启示。宏观政策视角,提出创业产业、创... 失地农民创业是确保他们长远生计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几个典型发达国家失地农民创业政策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启示。宏观政策视角,提出创业产业、创业人才、创业转型等创业政策体系;中观机制视角,提出税收优惠和财政倾斜的创业资金扶持手段;微观行为视角,提出扩展多渠道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创业信息服务、提高创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等可以提升失地农民创业技能的政策。为我国失地农民创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与创新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创业政策 征地补偿 社会保障 国际比较
下载PDF
Apelin-13对HT-22细胞凝血酶损伤后自噬机制的调节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玉秀 王钊 +1 位作者 包海军 巩玉森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Apelin-13对于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凝血酶损伤后自噬的调节机制,研究PTEN/Akt/Fox03a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控HT-22细胞凝血酶损伤后自噬。方法将牛血浆来源的凝血酶加入离体培养的HT-22细胞中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 目的探讨Apelin-13对于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凝血酶损伤后自噬的调节机制,研究PTEN/Akt/Fox03a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控HT-22细胞凝血酶损伤后自噬。方法将牛血浆来源的凝血酶加入离体培养的HT-22细胞中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凝血酶处理组(T组)、凝血酶联合Apelin-13处理组(T+A组),培养9h后进行相关检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YTO—ID自噬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自噬泡数目,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FEN、Akt、P—Akt、Fox03a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观察Fox03a的表达。结果与T组相比,加入Apelin-13后HT-22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自噬体染色荧光强度下降,PTEN表达上调,Akt磷酸化水平下降,Fox03a蛋白表达增加,LC3-Ⅱ/LC3-I比值降低;细胞内Fox03a荧光强度增加。结论Apelin-13通过PTEN/Akt/Fox03a信号通路抑制凝血酶损伤后的HT-22细胞自噬,这可能是Apelin-13对于HT-22细胞凝血酶损伤后细胞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13 FOX03A 自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