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油煤研究进展与趋势
1
作者 王双明 鲍园 +4 位作者 郝永辉 王生全 师庆民 李丹 胡宜亮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富油煤是集煤、油、气属性于一身的煤基油气资源,针对国内“相对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开发富油煤对缓解我国紧张的油气资源供应局势、实现煤炭的绿色开发和低碳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富油煤为主要关键词,通过CNKI和Web of Sci... 富油煤是集煤、油、气属性于一身的煤基油气资源,针对国内“相对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开发富油煤对缓解我国紧张的油气资源供应局势、实现煤炭的绿色开发和低碳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富油煤为主要关键词,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自1985-2023年底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统计分析富油煤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梳理了富油煤研究的热点方向与前沿领域,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富油煤热解、赋存特征及沉积环境、孔隙和分子结构、焦油产率预测、微生物降解、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是当前富油煤研究热点内容。富油煤含有热解可生成油气的富氢结构,如脂肪结构的侧链与桥键及缩合芳香核周缘的弱键结构;富油煤多形成于陆相沉积物供应稳定、气候温暖湿润、强还原条件下的沉积环境;孔隙结构影响富油煤的热解反应效率、焦油析出和油气运移,而分子结构(主要为脂肪族氢含量和富氢弱键)决定了富油煤的生油潜力;富油煤通过微生物的水解、发酵、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4个阶段向油气转化。随着地质选区技术瓶颈突破及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富油煤富油性评价指标与预测方法、富氢组分的来源与定量判识、原位开发围岩封闭性及其评价方法、微生物降解与热解联作技术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方向。研究成果为厘清当前富油煤的研究方向和未来走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原位热解 富氢结构 研究进展 前景展望 文献统计
下载PDF
具有两个m-凸绝缘体和超导体内含物的电导问题的梯度估计
2
作者 包圆 马飞遥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46,共7页
本文研究复合材料中的一个内含物的电导率为超导,另一个内含物的电导率为绝缘情况下的电导率问题的梯度估计.本文将内含物的形状从2-凸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得到了当内含物的形状为m-凸(m≥2)时解的梯度的上界.
关键词 电导率问题 梯度估计 超导 绝缘 m-凸
下载PDF
煤层气井地联合抽采全过程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苏现波 赵伟仲 +12 位作者 王乾 于世耀 汪露飞 宋金星 王小明 夏大平 伏海蛟 郭红玉 孙长彦 郭红光 鲍园 何环 黄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5-356,共22页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迫切需要新技术。在对煤层气开发与CCUS技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层气生物工程为依托,探讨和展望了地面煤层气开发、煤矿瓦斯抽采以及采空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地面煤...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迫切需要新技术。在对煤层气开发与CCUS技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层气生物工程为依托,探讨和展望了地面煤层气开发、煤矿瓦斯抽采以及采空区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低负碳减排关键技术。地面煤层气开发阶段,将煤层气开发转化为煤系气开发、将常规水力压裂转化为大规模缝网改造是实现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的有效途径;将液相CO_(2)和微生物发酵液作为储层改造的工作液,在实现煤系三气储层一体化缝网改造的同时又实现了微生物与CO_(2)联作下的增气增压、储层改性、CO_(2)驱替甲烷等多重增产效应,为煤层气增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达到低碳减排目的;此外,通过CO_(2)的生物甲烷化和同步地质封存实现了负碳减排。可见,对于煤层气开发而言,CO_(2)可以促使其增产;对于CO_(2)封存而言,煤储层是其最佳归宿。由此,地面煤层气开发实现了“一低两负”的碳减排。在井下瓦斯抽采阶段,根据硬煤的造缝增透增产、软煤的增容增透增产机制以及相关理论,提出了第1代水力强化技术——水力压裂和第2代水力强化技术——钻冲压一体化增透增产技术、三堵两注固液两相封孔技术、老孔修复增透和下向孔智能排水排粉气驱增产技术。这一技术体系实现了瓦斯由“抽得出”向“抽得快、抽得省、抽得净、抽得纯”转变,大幅提升瓦斯抽采的质和量,获取低碳能源,达到减少甲烷排空与碳减排的目的。同时,研发了能够准确测定瓦斯含量的钻取一体化密闭取心装置,建立了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的煤层渗透性评价技术。在采空区煤层气开发阶段,粉煤灰将成为强化煤层生物气产出、充填采空区减沉和实现CO_(2)矿化封存的首选材料。在具备圈闭条件的采空区首先注入菌液、少量粉煤灰和CO_(2)实现煤和CO_(2)的微生物甲烷化,以此获取低碳能源;抽采结束后进一步注入CO_(2)和粉煤灰,粉煤灰和采空区积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与溶解的CO_(2)结合生成碳酸盐对粉煤灰胶结,实现了CO_(2)矿化封存和采空区固化减沉,具有显著的低负碳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意义。煤层气井地联合抽采全过程低负碳减排技术体系始终立足煤层气这一低碳能源的增产和CCUS,为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生物工程 地面煤层气开发 煤矿瓦斯抽采 采空区煤层气开发 低负碳减排 CCUS
下载PDF
多手段表征富油煤微生物厌氧发酵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鲍园 李争岩 +2 位作者 安超 王双明 李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1-899,共9页
煤层气生物工程技术是实现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探究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下富油煤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微生物厌氧发酵(降解)富油煤生烃模拟实验,采用场... 煤层气生物工程技术是实现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探究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下富油煤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微生物厌氧发酵(降解)富油煤生烃模拟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3D形貌仪、CT扫描、孔隙度/渗透率测试等手段,对微生物降解前后的富油煤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内部孔隙进行表征,并探讨微生物降解作用下富油煤的孔渗结构演化规律及生烃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大小的煤样甲烷生成潜力与煤的质量(或接触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微生物降解作用具有显著的扩孔、增孔、增容、造缝等效果,以及降低煤体表面粗糙度,使其变得平滑,有利于煤层气的解吸和运移;微生物还可沿着节理、裂隙系统进入富油煤内部,改造煤体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同时微生物降解作用还可提高富油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煤层气的渗流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微生物主要作用于富油煤中脂肪族上的支链,打破小分子间连接较弱的氢键,降低脂肪族的分支程度和煤结构的交联度,进而生成甲烷。微生物作用还可改变富油煤芳香度和芳香环的缩合程度,进而改变富油煤大分子结构与孔隙结构。微生物厌氧发酵富油煤与非富油煤的生烃机制差异性问题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微生物降解 孔隙结构 生烃机制 煤层气生物工程
下载PDF
含能材料颗粒特性对激光诱导微爆炸冲击波的影响
5
作者 鲍圆 郭伟 +7 位作者 李明 薛鹏伊 王翔 郝世龙 陈思同 曹威 徐金江 李洪珍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使用基于微秒时间尺度上毫克级含能材料的激光诱导空气冲击波爆轰性能测试方法——The Laser-induced Air Shock from Energetic Materials(LASEM),结合脉冲激光系统和高速纹影研究了不同粒径以及不同堆积密度对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 使用基于微秒时间尺度上毫克级含能材料的激光诱导空气冲击波爆轰性能测试方法——The Laser-induced Air Shock from Energetic Materials(LASEM),结合脉冲激光系统和高速纹影研究了不同粒径以及不同堆积密度对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20)、奥克托金(HMX)、黑索今(RDX)、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和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这5种含能材料冲击波特征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小于75μm时,测量结果偏差较大;粒径在75~500μm之间时,测量结果波动性较弱,且与爆压值的排列顺序一致,能够作为参考数据评估实际的爆轰性能。堆积密度小于0.7 g·cm^(-3)时,测量结果波动范围较大;堆积密度在0.7~1.35 g·cm^(-3)之间时,测量结果较为平稳,且与爆压值的排列顺序一致,测量值更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 含能材料 粒径 冲击波特征速度 微爆炸
下载PDF
韩城地区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微生物开发潜力
6
作者 郭智栋 王玉斌 +2 位作者 鲍园 胡宜亮 袁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为重新梳理韩城地区煤层气气体地球化学特征,预测低产煤层气井微生物开发的潜力区,通过煤层气和煤层产出水样品采集、煤层气气体组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测试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判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计算煤层赋存热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的... 为重新梳理韩城地区煤层气气体地球化学特征,预测低产煤层气井微生物开发的潜力区,通过煤层气和煤层产出水样品采集、煤层气气体组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测试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判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计算煤层赋存热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的相对含量,讨论适合低产煤层气井微生物开发的潜力区。结果表明:韩城地区太原组煤层气气体组分以甲烷为主,平均含量为94.78%;煤层气气体类型是以热成因气为主并含有少量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混合成因气,其中次生生物成因气占比为4.79%~28.28%;煤层产出水中优势古菌种属为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thrix,二者之和平均占比达45.45%。基于低产井煤层埋深、构造条件、水化学条件、储层温度和古菌群落结构等关键因素,认为韩城地区中部和南部井区是有利于煤层气生物实现增产目的的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类型 产甲烷菌 韩城地区
下载PDF
某综合医院儿科门诊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信息标注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7
作者 鲍媛 秦颖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3年第5期92-97,共6页
目的针对我院儿科门诊常用中成药说明书的信息标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药品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强化儿童用药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对医院儿科门诊常用的39种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中成药说明书中辅料明确的占48.72%;有明... 目的针对我院儿科门诊常用中成药说明书的信息标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药品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强化儿童用药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对医院儿科门诊常用的39种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中成药说明书中辅料明确的占48.72%;有明确儿童适应证的占66.67%;有儿童用法和用量标准的占64.10%;半数以上药品的安全性内容,如不良反应、禁忌、相互作用等标注不完善,药理作用明确标注者占20.51%;所有说明书中均未涉及儿童药代动力学参数。结论我院儿科常用中成药的说明书标注信息有待完善,医疗机构应加强中成药药事管理工作,临床药师应积极开展中成药药学干预和合理用药指导,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用药安全 综合医院 儿科门诊 中成药 药品信息标注
下载PDF
煤层气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苏现波 夏大平 +6 位作者 赵伟仲 伏海蛟 郭红光 何环 鲍园 李丹 魏国琴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共30页
煤层气生物工程是将营养液或经过驯化、改良的菌种注入地下煤层或通过地面发酵产气的方式,把煤的部分有机组分转化为甲烷,实现微生物强化煤层气产出的一种特殊发酵工程。该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到能源、环境和新材料... 煤层气生物工程是将营养液或经过驯化、改良的菌种注入地下煤层或通过地面发酵产气的方式,把煤的部分有机组分转化为甲烷,实现微生物强化煤层气产出的一种特殊发酵工程。该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到能源、环境和新材料三大领域,具有多重效益,越来越受到关注,详细总结了国内外煤层气生物工程10余年的发展历程,首先从煤层(水)的生物多样性、厌氧发酵系统产气机制和控制因素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层气生物工程的微生物学基础;以研究厌氧发酵系统中气固液菌为核心,整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了煤层气生物工程自身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煤层气生物工程的实施方案及发展趋势。生物多样性为煤层生物甲烷的生成提供了菌种来源,根据发酵系统中气固液菌的变化规律将发酵过程区分为4个阶段,系统中的底物和环境因子控制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了生物甲烷的产量,甲烷的成因区分为乙酸营养型、氢营养型、甲基营养型3种,这一认识初步构成了煤层气生物工程的理论基础。分子生物学、地球化学与煤化学等的结合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方法支撑。地面发酵池产气工程除了获取生物甲烷这一洁净能源外,还可以与褐煤提质、高硫煤微生物脱硫和新材料合成相结合,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地下煤层气生物工程以其增气、增解、增透作用可大幅度提升煤层气井的产量,并获取液相有机物,同时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甲烷化,二氧化碳矿化对采空区可起到固化作用,减排效果显著。煤层气生物工程以其理论性、方法性和实用性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将有力推进中国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生物工程 煤层生物甲烷 厌氧发酵 微生物强化煤层气产出 二氧化碳减排 新材料
下载PDF
煤层气合采地质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晨 秦勇 +7 位作者 易同生 马东民 王生全 师庆民 鲍园 陈跃 乔军伟 卢玲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7,共16页
煤层气合采是提高多煤层区煤层气开发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成藏作用的特殊性决定合采方式与产能效果复杂多变,高效开发面临较大挑战。我国煤层气地质工作者围绕多煤层煤层气成藏与合采可行性开展大量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取得丰富的阶段性成... 煤层气合采是提高多煤层区煤层气开发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成藏作用的特殊性决定合采方式与产能效果复杂多变,高效开发面临较大挑战。我国煤层气地质工作者围绕多煤层煤层气成藏与合采可行性开展大量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取得丰富的阶段性成果,为深化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叠置煤层气系统成藏机理、合采地质约束条件、合采可行性判识方法、合采储层伤害4个方面,系统分析评述我国煤层气合采地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开展、工程实施与产业建设提供参考。主要认识可概括为:(1)深化了叠置煤层气系统成藏的层序控气机理以及成岩作用与地应力的后期改造效应;构建了煤系地下水环境化学封闭指数,为判识含气系统叠置性及流体动力条件提供了新的参数,结合流体压力剖面识别出3类含气系统叠置地质模式(增长型、衰减型和稳定型);进一步将叠置煤层气系统理念扩展到煤系气范畴,提出煤系复合储层叠置含气系统“共采兼容性”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应用于煤系气合采先导示范工程,取得初步应用成效;(2)华北石炭-二叠系(太原-山西组)与黔西-滇东上二叠统(长兴-龙潭组)是煤层气合采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热点区域(层域),压力系统及渗透性差异是合采中最受关注的地质因素。华北山西组、太原组的水动力系统与供液能力差异是制约合采效果的重要因素,黔西-滇东地区合采煤层的最大层间跨度、累计煤厚、煤体结构受到更多关注,表层水干扰是制约织金区块煤层气合采效率的关键;(3)产能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产出水地球化学分析是煤层气合采可行性与干扰判识的重要方法,提出了基于产出水地球化学解析合采井产出水源和判识干扰程度的基本思路、技术图版和评价流程及基于产能曲线分峰剥离的产层贡献分析方法,技术方法的不断成熟、创新为煤层气合采方案、工艺优化与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4)煤层气合采对地质条件与工程扰动更为敏感,易诱发储层伤害,涉及产层暴露诱发的贾敏效应与气锁伤害,压力系统与渗透性差异诱发的应力与速度敏感伤害。均一化储层改造、分压力系统开采(分时间或分空间)、精细化排采设计与管控是降低储层伤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合采 地质研究进展 叠置含气系统 干扰判识 储层伤害 产出水 煤系气
下载PDF
mRNA疫苗技术和产业发展概况
10
作者 刘财旺 龙新华 +1 位作者 包嫄 李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12期74-84,共11页
近年来,mRNA修饰技术及递送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mRNA疫苗稳定性差及体内递送低效的问题。基于制造简单、研产速度快,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等优势,mRNA疫苗在抗击COVID-19大流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已有多个针对新冠... 近年来,mRNA修饰技术及递送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mRNA疫苗稳定性差及体内递送低效的问题。基于制造简单、研产速度快,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等优势,mRNA疫苗在抗击COVID-19大流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已有多个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mRNA疫苗获批上市或被授权紧急使用。此外,mRNA疫苗在其他传染病、肿瘤免疫等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也成为近期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mRNA疫苗研发管线以及供应链方面的发展状况,期望为后续mRNA疫苗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mRNA疫苗研产 大规模生产 供应链 产业化
下载PDF
漫谈陶瓷绘画AI技术与当代艺术审美
11
作者 包园 《景德镇陶瓷》 202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进入新世纪,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工艺还是创作理念,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现出极具个人风格和当代绘画的特色,其未来走向也颇为值得关注。本文从AI技术、绘画审美、工艺美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陶瓷绘画 AI技术 当代艺术审美
下载PDF
矿业类院校资源勘查专业“煤田地质学”课程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晨 马东民 +4 位作者 彭涛 陈跃 鲍园 付常青 师庆民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煤田地质学"是煤炭与矿业类院校资源勘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培养在煤田地质领域具有广阔知识维度、深厚专业素养、良好社会竞争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其课程建设应紧跟行业需求与学科发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煤田地质学"是煤炭与矿业类院校资源勘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培养在煤田地质领域具有广阔知识维度、深厚专业素养、良好社会竞争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其课程建设应紧跟行业需求与学科发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近年来煤田地质领域进展显著,主要集中于以煤层气为代表的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与煤系元素地球化学两个方面,并逐渐形成了煤系矿产资源一体化探采的思路。同时,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战略西移与低碳化发展的时代需求对煤田地质的绿色勘查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传统"煤田地质学"课程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中,尚未能及时体现这些进展与需求,教学理念与内容较为滞后,影响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系统总结煤田地质学领域近期取得的主要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煤田地质学"课程内容建设应聚焦于"拓宽思路""学科融合""绿色勘查"与"新内容、新方法"4个方面,并重点将"煤系处处有资源"与"绿色勘查"两个新理念融入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地质学 课程建设 发展方向 非常规天然气 伴生矿产
下载PDF
煤层气生物工程关键预处理技术及其作用机制评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园 常佳宁 +2 位作者 刘向荣 夏大平 王亚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114,共12页
煤层气生物工程是以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和煤层气资源强化采出为目标的一项新兴技术。为探究煤层气生物工程关键预处理技术的特点、生烃潜力及其作用机制,对不同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按煤(有机质)与菌(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将... 煤层气生物工程是以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和煤层气资源强化采出为目标的一项新兴技术。为探究煤层气生物工程关键预处理技术的特点、生烃潜力及其作用机制,对不同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按煤(有机质)与菌(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将预处理技术分为菌群优化与改良、煤的溶解与氧化、生物刺激与协同3种类型,通过不同预处理技术下微生物降解煤生成甲烷能力的强弱关系的比较,认为不同预处理技术均对生物甲烷具有增产作用,其中,菌群优化与改良技术增产效果最高,达到428.6%~2335.2%(平均1025.4%),是通过提高产甲烷菌丰度或提升菌群数量来达到增产甲烷的效果,适用于烟煤储层及微量元素充足条件;其次是煤的溶解与氧化技术,甲烷增幅达17.6%~733.3%(平均223.4%),作用机制是增加生物酶水解作用位点、降低煤分子间作用力、脱落含氧官能团、降低煤结晶度和破坏煤的芳香结构使煤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适用于高阶煤储层及低孔低渗条件;生物刺激与协同技术,甲烷增幅达28.3%~620.5%(平均148.6%),是利用不同方式刺激微生物体内的生物酶活性和增加菌-煤接触面积来增产生物甲烷,适用于褐煤储层及胍胶压裂条件。研究结果对于丰富煤层气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和指导现场工程应用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生物工程 生物降解 预处理 菌群优化 煤的溶解 生物刺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油源判识指标研究进展及基于曲线相似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愽 鲍园 +1 位作者 罗群 师生宝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9-665,672,共8页
油源判识方法研究对于石油甜点区的圈定及油气资源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基于多种油源判识指标参数的归纳总结,概括了生物标志化合物、轻烃组分、碳同位素及其他4个方面的判识依据、范围及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源判识方法并应... 油源判识方法研究对于石油甜点区的圈定及油气资源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基于多种油源判识指标参数的归纳总结,概括了生物标志化合物、轻烃组分、碳同位素及其他4个方面的判识依据、范围及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源判识方法并应用于油源判识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能判断成熟度、沉积环境等信息,由于其质量分数低,造成对微生物降解和高成熟的原油表征不清;轻烃组分能反映生烃母质来源,但指示信息单一;碳同位素可指示母质来源和运移路径,但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如过渡金属元素和氮同位素也有不错的应用效果。文中对基于曲线相似性原理及对至高点与至低点重新定义,通过统计28组原油样本数据计算出曲线相似性阈值为0.916,当至高点与至低点间Fréchet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该值即为同源。该方法从多个参数组成的曲线相似性考虑,有效降低了单一因素对判识结果的影响,具有简单、快捷和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判识 Fréchet距离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 轻烃组分
下载PDF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偏轻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园 胡宜亮 +2 位作者 李丹 孙学阳 琚宜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0-1049,共10页
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证明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普遍轻于常规煤成气的δ^(13)C_(1)值。关于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的原因,前人提出了多种作用机制,对于解释特定煤层的甲烷δ^(13)C_(1)值偏轻成因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大... 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证明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普遍轻于常规煤成气的δ^(13)C_(1)值。关于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的原因,前人提出了多种作用机制,对于解释特定煤层的甲烷δ^(13)C_(1)值偏轻成因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调研与系统分析,对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现象及其偏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对4种主要控制因素的成因机理、适用条件及其资源意义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解吸-扩散分馏作用主要发生在多煤层的上部,造成上煤层的δ^(13)C_(1)值偏轻;流动地下水溶解作用多发生在径流区,引起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分布不均;次生生物成因气混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构造抬升及地下水汇聚带,具有干气特征;CH_(4)与CO_(2)的同位素交换作用多发生煤化作用早期,导致δ^(13)C_(CO_(2))值偏重;构造热事件与母质继承等作用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成果对丰富煤层气富集机理与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解吸-扩散 水动力溶解 生物成因气混合 同位素交换
下载PDF
需求响应聚合调度信息通信技术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 袁葆 +2 位作者 黄奇峰 郑爱霞 张云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49,共7页
小型响应式可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是由聚合商采用负荷聚合技术向电力系统提供需求响应服务。提出一种实现需求响应调用的两层分布式可伸缩调度通信模型,该模型用于实现不同角色参与的电力市场出清的日内调度和实时控制的异构系统之间的... 小型响应式可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是由聚合商采用负荷聚合技术向电力系统提供需求响应服务。提出一种实现需求响应调用的两层分布式可伸缩调度通信模型,该模型用于实现不同角色参与的电力市场出清的日内调度和实时控制的异构系统之间的消息通信。日内调度要实现15 min区间的多区间调度优化,以及5 min区间的多区间实时控制,其间调度中心与聚合商之间的实时通信交换大量的价格、出力约束能数据来实现经济调度和控制优化。同时,聚合商为了解决负荷响应不确定问题,也要采用实时轮询的方式与需求响应资源提供方,即响应负荷进行查询、应答等通信。研究表明,DDS在实现研究窗口和实时调度控制协调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聚合商 实时通信 数据分发服务 不确定性
下载PDF
煤地质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前景展望——基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16~2020年文献统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鲍园 孟佳豪 +1 位作者 胡宜亮 孙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9-1147,共9页
煤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煤系及其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物质组成、成因、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等的学科。在国家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以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背景下,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煤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煤系及其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物质组成、成因、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等的学科。在国家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以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背景下,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对2016~2020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中国煤地质学的发展进程,重点探讨了煤地质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内容,提出了煤地质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结果发现:中国学者在该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占27.4%,其次为美国和澳大利亚;按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依次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昆士兰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按研究方向,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最多,占31.3%,是近5年的研究热点;其次是煤中矿物质、微量元素与地球化学和煤系气方向;预测未来煤炭洁净化利用方向的研究将逐渐增多,与煤地质学相关的交叉学科也将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地质学 煤岩学 地球化学 煤系气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水包砂多彩涂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包媛 李旭文 徐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5,87,共7页
介绍了水包砂多彩涂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对保护胶的用量和种类、纤维素醚用量和种类、不同类型的乳液、防沉剂的种类进行平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选用S482为保护胶,涂料的耐水白性和稳定性好;分散相中疏水改性纤维素醚HE-10K用量为0.4%~0... 介绍了水包砂多彩涂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对保护胶的用量和种类、纤维素醚用量和种类、不同类型的乳液、防沉剂的种类进行平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选用S482为保护胶,涂料的耐水白性和稳定性好;分散相中疏水改性纤维素醚HE-10K用量为0.4%~0.6%、250HBR用量为0.2%~0.6%,连续相中4%S-482保护胶溶液用量为25%、HY-1黄原胶用量为0.025%、TX-100乳液用量为3%~5%、RS-3799乳液用量为12%~15%时,所制的水包砂多彩涂料具有强度适中、抗渗色性强、耐水白性好、贮存稳定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砂多彩涂料 耐水白 保护胶 疏水改性纤维素醚
下载PDF
Pore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rank Coal Reservoirs: A Case of the Bide-Santang Basin, Western Guizhou, South China 被引量:4
19
作者 GUO Chen QIN Yong +4 位作者 MA Dongmin XIA Yucheng bao yuan CHEN Yue LU Lingl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The method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spectroscopy,mercury injection porosimetry(MIP),and gas-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GWRP)were used to reveal the pore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a... The method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spectroscopy,mercury injection porosimetry(MIP),and gas-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GWRP)were used to reveal the pore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ank coal reservoirs in the Bide-Santang basin,western Guizhou,South China,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oalbed methane(CBM)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obtain direct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BM well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l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well-developed adsorption pores and poorly developed seepage pores.The bimodal NMR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spectra and the mutation in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MIP pore volume indicate poor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adsorption pores and the seepage pores.As a result,the effective porosity is relatively low,with an average of 1.70%.Th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of the coal reservoir is relatively high,with an average of 66%,leading to a low gas relative permeability under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Thi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recovery of high-rank CBM reservoirs,and effective enhanced CBM recovery technology urgently is needed.As a nondestructive and less time-consuming technique,the NMR is a promising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pores and fractures of c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PORE structure relative PERMEABILIT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下载PDF
某院2019年细菌耐药情况及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鲍媛 常福厚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6期156-159,共4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包钢医院2019年细菌耐药情况,为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针对内蒙古包钢医院2019年1—12月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结果检出致病菌1759例,其中革兰阳性菌349株(19.84%),以... 目的分析内蒙古包钢医院2019年细菌耐药情况,为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针对内蒙古包钢医院2019年1—12月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结果检出致病菌1759例,其中革兰阳性菌349株(19.84%),以肠球菌(115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0株)为主;革兰阴性菌1161株(66.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65株、肺炎克雷伯菌296株、铜绿假单胞菌146株、鲍曼不动杆菌142株。结论根据医院病原菌耐药情况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通过预警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用药防控,规范临床用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预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