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派针灸防治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
作者 裴建 叶静 +10 位作者 周厚广 傅勤慧 鲍超 郑国庆 徐福 张全爱 韩知忖 包烨华 刘承浩 徐佳 詹逸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69-72,共4页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256/10万[3],超过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用于治疗中风病[4],以提高运动、感觉、言语和其他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针灸 缺血性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豪特 王权胜 +4 位作者 包烨华 诸靖宇 黄亚胜 高瞻 蔡斌斌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精液质量下降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表现,其中少弱精子症是临床的主要类型。针对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西医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并且存在不良反应,而立足整体观念的中医药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中医药不仅积累经验... 精液质量下降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表现,其中少弱精子症是临床的主要类型。针对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西医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并且存在不良反应,而立足整体观念的中医药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中医药不仅积累经验并且发挥创新立说:中成药和中药汤剂均能有效改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精子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等;单纯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经验及观察,从理论创新、中成药、自拟方、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等中医药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 中医药 中成药 针灸 综述
下载PDF
眼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宇 包烨华 +2 位作者 王哲 周鸿飞 富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245-249,共5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中风后最主要的病理过程,有效防治CIRI是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点以及难点,也是影响中风病预后的关键。因此有效的预防CIRI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眼针疗法在防治...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中风后最主要的病理过程,有效防治CIRI是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点以及难点,也是影响中风病预后的关键。因此有效的预防CIRI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眼针疗法在防治中风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学者针对眼针的作用机制及治疗靶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眼针可干预CIRI发生后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该文通过对近年来眼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其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抗炎症反应”“抗细胞焦亡”及“抗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减轻脑缺损再灌注损伤,并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生物学特征。以期为明确眼针CIRI作用机制及重要靶点提供参考,为眼针治疗中风病后续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分子机制 综述
下载PDF
眼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宇 周鸿飞 +5 位作者 黄金秀 王哲 包烨华 路漫漫 王一钧 林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87-191,共5页
目的观察眼针作为独立施加因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眼针治疗。每日1次,... 目的观察眼针作为独立施加因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眼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休息2 d。总疗程均2周。以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汉密尔顿评分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NHI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作为独立施加因素可以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神经功能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针刺治疗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eta分析
5
作者 王芳莉 包烨华 +1 位作者 楚佳梅 余静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8期685-689,F000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改善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s)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Embase建库至2023年3月21日针刺治疗疼痛性TMDs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改善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s)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网(VIP)、PubMed、Embase建库至2023年3月21日针刺治疗疼痛性TMDs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GRADE证据等级评价。结果共纳入7项临床研究,共464例患者。改善疼痛强度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84,95%CI 0.60~1.08);试验组最大张口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SMD=0.64,95%CI 0.40~0.89);试验组在改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MD=-0.04,95%CI-0.08~-0.00)。结论针刺治疗疼痛性TMDs能够改善疼痛、最大张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但证据质量等级评价不高,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针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眼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友华 包烨华 葛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9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血管病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12例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均运用康复治疗技术...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血管病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12例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均运用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拮抗肌针刺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每次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I指数、下肢FMA评分、SSQOL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指数、下肢FMA评分、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CSI指数、SSQO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眼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痉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血管病 眼针 痉挛
下载PDF
针刺健耳穴配合耳周三穴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忻美茜 包烨华 +1 位作者 楚佳梅 乐梦巧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健耳穴配合耳周三穴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取患侧听宫、听会、翳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患侧健耳穴。两组均根据辨证配穴。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 [目的]观察针刺健耳穴配合耳周三穴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取患侧听宫、听会、翳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患侧健耳穴。两组均根据辨证配穴。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耳鸣响度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耳鸣残疾评估量表评分(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耳鸣程度分级的变化来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6.67%(23/30),高于对照组的5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THI评分及耳鸣程度分级均较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以上评分评级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健耳穴配合耳周三穴治疗耳鸣疗效优于单纯耳周三穴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针刺 健耳穴 VAS THI 耳迷走神经
下载PDF
眼针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肌力重建的时效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宇 包烨华 +5 位作者 黄金秀 袁健辉 王哲 路漫漫 周鸿飞 林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83-187,共5页
目的 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眼针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ACI)的即刻效应、持续效应及影响眼针时效性的相关因素,初步建立眼针时-效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ACI患者6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眼针治疗。眼针取双侧肝区、肾... 目的 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眼针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ACI)的即刻效应、持续效应及影响眼针时效性的相关因素,初步建立眼针时-效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ACI患者6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眼针治疗。眼针取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1次/d,每周5 d休息2 d。总疗程均2周。眼针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采用MMT评定法观察即刻针刺效应及针刺持续作用,并对影响即刻效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经眼针治疗后,ACI患者即刻四肢肌力均照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即刻近端肌力疗效明显优于即刻远端肌力(P<0.01)。(2)在眼针治疗前、即刻、针刺后30 min、针刺后1 h、针刺后2 h及针刺后4 h肌力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第7天的各时间点肌力与第1天各时间点肌力比较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第14天各时间点肌力与第7天各时间点肌力比较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病位对眼针的即刻效应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位在基底节、脑皮质及多发性梗死疗程优于脑干;不同病程对眼针的即刻效应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接受眼针治疗优于中晚期接受治疗;病情轻重程度对对眼针的即刻效应影响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针对上肢近端、上肢远端、下肢近端、下肢远端即刻肌力均有显著疗效,且肢体近端肌力提高程度优于远端肌力提高程度。患者梗死部位及针刺介入时机影响眼针的即刻效应,其中病灶位于基底节及脑干的即刻效应反应不佳,眼针介入ACI越早即刻效应越好。眼针持续效应存在起效、发展、达峰、衰退的时效性规律,并随着针刺次数的累积,眼针进入衰退期的时间逐渐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中风病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时效关系 徒手肌力测定
下载PDF
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东林 楚佳梅 包烨华 《中医正骨》 2020年第5期57-58,6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2月采用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悬吊训练治疗LDH患者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24~80岁,中位数45岁。L 4~5椎间盘突出24例,...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2月采用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悬吊训练治疗LDH患者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24~80岁,中位数45岁。L 4~5椎间盘突出24例,L 5S 1椎间盘突出7例。均不合并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肿瘤以及精神疾病。病程20 d至10年,中位数12个月。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悬吊训练治疗每天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疗效评价量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中位数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腰痛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降低[(4.55±1.06)分,(1.68±0.65)分,t=19.835,P=0.000;(29.94±5.23)分,(12.65±2.21)分,t=17.893,P=0.000],JOA评分明显增高[(8.71±3.51)分,(21.71±3.02)分,t=-20.075,P=0.000]。结论:电针深刺夹脊穴联合悬吊训练治疗LDH,可显著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电针 夹脊 悬吊训练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东林 包烨华 楚佳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6期193-196,共4页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刺治疗方案在临床不断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刺治疗方案在临床不断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本文主要围绕经筋理论,阐述从经筋角度认识膝骨关节炎,基于经筋理论的诊查方法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运用及膝骨关节炎的经筋病变规律,总结近年来基于经筋理论的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成果,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经筋 针刺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改良卧位拉伸运动及肩部肌力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芳莉 余静 +4 位作者 魏袁晔 刘小平 陈飞宇 楚佳梅 包烨华 《中医正骨》 2022年第11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改良卧位拉伸运动及肩部肌力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温针灸联合改良卧位拉伸运动及肩部肌力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7~71岁,中位数4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改良卧位拉伸运动及肩部肌力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温针灸联合改良卧位拉伸运动及肩部肌力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7~71岁,中位数49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部疼痛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结束时,肩关节内旋活动度、肩关节外旋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均大于治疗前[47.42°±10.26°,67.53°±7.81°,t=9.424,P=0.000;62.80°±8.08°,75.34°±6.68°,t=10.835,P=0.000;(47.77±10.44)分,(67.54±7.81)分,t=12.994,P=0.000],肩部疼痛VAS评分小于治疗前[(5.89±1.28)分,(2.58±1.14)分,t=17.382,P=0.000]。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改良卧位拉伸运动及肩部肌力训练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能够缓解肩部疼痛、增加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温针疗法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梦石 包烨华 +2 位作者 楚佳梅 陈园园 史琳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病人80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和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组(治疗组),每组病人40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及8 w后,采用Fugl-Meyer... 目的:探讨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病人80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和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组(治疗组),每组病人40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及8 w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FMA)、Holden步行能力评级(FAC)、10 m步行时间(10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BMI)对各组患者进行步行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4 w及8 w后2组FMA、FAC、10MWT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组的FMA、FAC、10MWT及BMI在治疗4 w及8 w后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步行能力和步行安全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分期电针 头穴久留针
下载PDF
基于“通项入脑属目系”探讨枕下肌群与眼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颖 陈家煜 +4 位作者 包烨华 楚佳梅 忻美茜 乐梦巧 刘小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7-80,共4页
本文基于“通项入脑属目系”理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自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有关针刺枕下肌群治疗眼病的中文文献,归纳中医理论有关枕下肌群病变引发眼病... 本文基于“通项入脑属目系”理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自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有关针刺枕下肌群治疗眼病的中文文献,归纳中医理论有关枕下肌群病变引发眼病的病因病机及经络的联系,总结西医理论对枕下肌群与眼的解剖学认识与三个影响因素学说,探讨枕下肌群与眼的关系,并为针刺及手法治疗或结合针刺的中西医疗法作用枕下肌群治疗眼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肌群 眼病 经络 解剖 针刺
下载PDF
热敏灸气海、关元、三阴交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婉 包烨华 楚佳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热敏灸与温灸盒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探索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可行性,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措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热敏灸(气海... [目的]对比观察热敏灸与温灸盒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探索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可行性,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措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热敏灸(气海、关元、三阴交)疗法,对照组给予温灸盒艾灸疗法,均治疗4周,每周治疗5天,评估尿失禁治疗分级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将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结果]尿失禁治疗分级两组组内比较,疗后均优于疗前(P<0.01),而且两组组间差异明显(P<0.01),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两组组内比较,疗后优于疗前(P<0.05),两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气海、关元、三阴交热敏灸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尿失禁 热敏灸 气海 关元 三阴交
下载PDF
首尾循经取穴法在面瘫病头面部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翊婷 包烨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第10期754-754,761,共2页
包烨华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数十年,对面瘫的治疗有独到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临证学习,现将其运用首尾循经取穴法治疗面瘫病的经验整理如下。1理论探讨关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头面部出现疼痛的机制,中医认为由于邪客经脉、经络不通... 包烨华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数十年,对面瘫的治疗有独到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临证学习,现将其运用首尾循经取穴法治疗面瘫病的经验整理如下。1理论探讨关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头面部出现疼痛的机制,中医认为由于邪客经脉、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致“不通则痛”;而现代医学多认为疼痛是由于面神经受压迫引发了炎症反应,不同节段的面神经受损导致不同部位的头面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取穴法 面瘫 头面部疼痛
下载PDF
气至、气至而有效、得气、针感的内涵与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小平 陈飞宇 +1 位作者 包烨华 楚佳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450-1452,共3页
认为"气至"之气分广义与狭义,针刺作为治疗手段时,气至多为谷气至,"气至而有效"之气即为谷气。气至是"得气"的前提,得气是针刺后谷气或正气至病所并与邪气斗争的状态,正邪相争的预后则需要脉象作为重要... 认为"气至"之气分广义与狭义,针刺作为治疗手段时,气至多为谷气至,"气至而有效"之气即为谷气。气至是"得气"的前提,得气是针刺后谷气或正气至病所并与邪气斗争的状态,正邪相争的预后则需要脉象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而"针感"则是气至、得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分为显性针感与隐形针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至 气至而有效 得气 针感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on dysphagia in pseudobulbar palsy 被引量:10
17
作者 Liu Xiaoping Chen Feiyu +1 位作者 Chu Jiamei bao yehu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7-124,共8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dysphagia caused by pseudobulbar palsy, and to compare it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dysphagia caused by pseudobulbar palsy, and to compare it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alone, and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after the therapy.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group(control group, n = 50) and the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group(experimental group,n = 50). Each group had 8 weeks' therapy, 5 times a week.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while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nape acupuncture therapy based on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The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the repetitive saliva-swallowing test(RSST), water swallow test(WST),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 and a swallow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 Correlations of onset age, onset frequency and lesion location with the efficacy of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were also observed.RESULTS: The scores for RSST, WST, and SSA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he therapy(P <0.001), although the changes were more mark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RSST and WST, P < 0.005; SSA, P < 0.001). Both groups recorded changes in SWAL-QOL index after the therapy(P < 0.001);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01).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location(P > 0.05), but was related to onset age(P < 0.05) and onset frequency(P < 0.01).CONCLUSION: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has an effect on dysphagia caused by pseudobulbar palsy and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lutition disorders Pseudobulbar palsy Quality of life Age of onset Nape acupunc- ture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原文传递
Grain-sized moxibustion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 disease in 5XFAD transgenic mice
18
作者 YU Jing GONG Xiaowei +4 位作者 CHU Jiamei ZHANG Yongsheng FAN Zhenyu LI Shujian bao yehua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2年第6期419-432,共1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grain-sized moxibustion at Xinshu(BL15)and Shenshu(BL23)can alleviate cognitive decline and other pathologic features in early-stage Alzheimer disease(AD)using transgenic mice with 5 f...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grain-sized moxibustion at Xinshu(BL15)and Shenshu(BL23)can alleviate cognitive decline and other pathologic features in early-stage Alzheimer disease(AD)using transgenic mice with 5 familial AD mutations(5XFAD).Methods The genotype of transgenic mice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 total of 40 transgenic mice(1.5 months old)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allocated to an AD model group(5XFAD group)or a grain-sized moxibustion group(5XFAD+GM group),with 20 wild-type(WT)mice(C57BL/6J)serving as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WT group).Mice in the 5XFAD+GM group were treated by grain-sized moxibustion at bilateral Xinshu(BL15)and Shenshu(BL23).Mice in the WT group and 5XFAD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but were restrained to ensure exposure to a similar experimental condition.Cognitive function and memory were assessed with the Morris water maze and Y-maze tests.The amyloidβ40(Aβ40)and amyloidβ42(Aβ42)levels in the brain were evalua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myloid plaque deposition in brain tissue sections was detected by thioflavin-S staining;the expression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1b(CD11b),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and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in the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In 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compared with the 5XFAD group,mice in the 5XFAD+GM group had a shorter escape latency and more target area crossings and spent more time in the target quadrant(P<0.05).In the Y-maze test,compared with the 5XFAD group,the number of training times of the 5XFAD+G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together with more correct responses(P<0.05).Compared with the 5XFAD group,the levels of Aβ40 and Aβ42 in the brain tissue of the 5XFAD+G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in the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the total number of amyloidβplaque depos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FAP and CD11b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P<0.05);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hAT and BDNF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Conclusion Grain-sized moxibustion at Xinshu(BL15)and Shenshu(BL23)greatly improves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s,decreases the levels of Aβ40 and Aβ42,inhibits amyloidβplaque deposition,de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GFAP and CD11b,and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ChAT and BDNF in AD mice to inhibit the progression of 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Therapy Moxibustion with Grain-sized Moxa Cone Alzheimer Disease AmyloidβDeposit ASTROCYTE MICROGLIA M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