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恒牙列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 被引量:2
1
作者 Halina panek Teresa Matthews-Brzozowska +6 位作者 Danuta Nowakowska beata panek Grzegorz Bielicki Slawomir Makacewicz Malgorzata Mank iewicz 李健(译) 姜婷(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在既往研究中.从未停止过关于修复和正畸治疗中进行咬合重建时.应该建立何种形式的咬合接触的讨论。对天然恒牙列的动态咬合的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助于走出这种持续讨论的困境。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年青群体和老... 目的:在既往研究中.从未停止过关于修复和正畸治疗中进行咬合重建时.应该建立何种形式的咬合接触的讨论。对天然恒牙列的动态咬合的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助于走出这种持续讨论的困境。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年青群体和老年群体天然牙列的特征性动态咬合接触形式,并且分析动态咬合接触形式与性别和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共调查了834人。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具有天然牙列.并且没有修复体存在。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是20--63岁。在调查对象进行牙诱导的侧方和前伸运动过程中,检查天然牙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结果:结果发现存在以下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双侧和单侧的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平衡[牙合]以及“其他[牙合]型”。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同类型的动态咬合接触形式的出现概率相同。但是.一些咬合接触形式的出现率与年龄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双侧和单侧尖牙保护耠的出现率出现下降趋势,而组牙功能[牙合]的出现率上升。平衡[牙合]以及“其他[牙合]型”的出现率很低.并且没有呈现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趋势。结论:双侧尖牙保护[牙合]和组牙功能[牙合]是年青患者的特征性咬合接触形式.而老年患者中组牙功能[牙合]的接触形式更加普遍。当年青患者接受修复和正畸手段的咬合重建时.尖牙保护[牙合]是一种最适合的咬合接触形式,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组牙功能[牙合]则更加适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牙合]型和牙周炎、磨牙症或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牙合] 尖牙保护验 组牙功能[牙合] 正畸学 出现率 修复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