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华夏构造体系地块的多层次“构造隆起-拆离凹陷”特征:大兴安岭造山带例析
1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5 位作者 焦建刚 王翠芝 毕珉烽 付旭 吕承训 马立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4,共12页
地块形态分为构造带和构造地块两个类别。地块内部的岩石变形强烈且具复杂地质作用的延伸带被称为构造带,往往显示为隆起造山带;而岩石变形微弱、以沉积作用为主且长-宽相近的区域称为构造地块,多数是拆离构造控制的凹陷盆地。构造体系... 地块形态分为构造带和构造地块两个类别。地块内部的岩石变形强烈且具复杂地质作用的延伸带被称为构造带,往往显示为隆起造山带;而岩石变形微弱、以沉积作用为主且长-宽相近的区域称为构造地块,多数是拆离构造控制的凹陷盆地。构造体系中这种地块“隆起-拆离”构造特征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揭示地块分布显示层次的特点,某个层次的构造地块,可能在更大范围或更高层次被视为构造带,而在更小范围和更低层次表现为低级别的构造带与构造地块组合。本文以大兴安岭造山带为实例,阐述多层次“隆起-拆离凹陷”的地块构造特征。第一层次的新华夏构造体系,是具有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反时钟方向压剪动力成生联系的东亚地区构造形迹组合;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发育的,北北东方向的巨型隆起构造带和巨型拆离沉积盆地带属于第二层次;大兴安岭造山带属于第三层次,隆起构造带和沉降凹陷带相间分布;而大兴安岭南段,或者赤峰地区等的“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盆地凹陷带”,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四层次;第五层次,柴胡栏子金矿田的“中生代花岗杂岩核隆起带-火山岩凹陷带”,成为矿田找矿的关键。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地块多层次“构造隆起-拆离凹陷带”的特征,可以指导成矿区划单元的确定、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特别是构造体系五级构造———矿田的地块分布,对于找矿突破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夏构造体系 构造隆起-拆离凹陷分布 地块层次
下载PDF
中国磁性铁矿石全铁品位和磁性铁品位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厚民 戢兴忠 +3 位作者 毕珉烽 李立兴 李小赛 倪善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9-740,共12页
中国铁矿以可磁选的低品位磁性铁矿石为主,但是圈定铁矿体多以全铁品位为依据。文章整理了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中磁性铁矿石的全铁品位及其对应磁性铁品位数据,筛选出493组数据,建立了沉积变质型、岩浆型、火山岩型、矽卡岩-热液型铁矿... 中国铁矿以可磁选的低品位磁性铁矿石为主,但是圈定铁矿体多以全铁品位为依据。文章整理了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中磁性铁矿石的全铁品位及其对应磁性铁品位数据,筛选出493组数据,建立了沉积变质型、岩浆型、火山岩型、矽卡岩-热液型铁矿床磁性铁矿石的全铁(TFe)品位与磁性铁(mFe)品位关系式,全部493组数据为mFe(%)=0.9077TFe(%)-3.1442,沉积变质型铁矿为mFe(%)=0.8605TFe(%)-1.8275,火山岩型铁矿为mFe(%)=0.6669TFe(%)+2.6842,矽卡岩-热液型铁矿为mFe(%)=0.9320TFe(%)-3.2442,岩浆型铁矿为mFe(%)=0.8799TFe(%)-3.0174。假定铁矿石的全铁品位为20%和25%时,根据这些关系式估算的磁性铁品位与地质行业规范的边界品位(w(TFe)≥20%,w(mFe)≥15%)和最低工业品位(w(TFe)≥25%,w(mFe)≥20%)十分一致。磁性铁品位的估算,对评价铁矿资源的可利用性、进行国际对比和研究保障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全铁品位 磁性铁品位 磁铁矿石 钒钛磁铁矿石 铁矿
下载PDF
滇东南洒西钨铍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盛夏 张达 +4 位作者 阙朝阳 毕珉峰 狄永军 祖世元 马慧慧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9,273,共13页
洒西钨铍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确定早期似层状矿体和晚期脉状矿体的流体性质、来源和演化过程,并对其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进行约束,可以有效探讨洒西钨铍矿床成矿机制,为老君山矿集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思考。... 洒西钨铍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确定早期似层状矿体和晚期脉状矿体的流体性质、来源和演化过程,并对其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进行约束,可以有效探讨洒西钨铍矿床成矿机制,为老君山矿集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思考。洒西钨铍矿床脉状矿体的形成经历了硅酸盐阶段、氧化物-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萤石阶段,白钨矿和绿柱石主要形成于前两阶段。对洒西钨铍矿床脉状矿体不同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并对早期似层状矿体和晚期脉状矿体矿石中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床内脉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_(2)O主,含少量还原性气体如C_(2)H_(2)等,液相成分也以H_(2)O为主。从硅酸盐阶段到碳酸盐-萤石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_(eq))峰值范围分别为240~360℃、2.35%~13.81%;220~310℃、4.03%~9.86%和190~270℃、2.41%~6.88%。从硅酸盐阶段到碳酸盐-萤石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呈现降低趋势,盐度也呈降低趋势。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中-高温度、低盐度、贫CO_(2)、含部分还原性气体的NaCl-H_(2)O流体体系。早期似层状矿体石英样品δD_(V-SMOW)值变化范围小,为-102.8‰~-99.0‰,δ^(18)O_(V-SMOW)值为11.7‰~13.0‰,δ^(18)OH_(2)O值为3.16‰~6.46‰;晚期脉状矿体氧化物-硫化物阶段石英样品δD_(V-SMOW)值变化范围较大,为-99.6‰~-69.5‰,δ^(18)O_(V-SMOW)值为11.2‰~14.1‰,δ^(18)OH_(2)O值为3.08‰~6.73‰。综合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有少量大气降水或有机水,流体可能发生了沸腾作用,加之温度的降低,导致晚期脉状矿体氧化物-硫化物阶段主要成矿物质的沉淀。洒西钨铍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洒西矿床 滇东南
下载PDF
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分类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11 位作者 胡宝群 王宗永 刘建民 郭涛 申玉科 韦昌山 许德如 杨兴科 焦建刚 王翠芝 毕珉峰 马立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9-1680,共12页
矿田相当于Ⅴ级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勘查对象,需要研究"构造与建造共生"的地质现象,建立相应的概念和野外观测方法,有别于"沉积构造岩相"、"岩浆岩相"、"变质岩相"、"大地构造相"、&q... 矿田相当于Ⅴ级成矿区带的地质找矿勘查对象,需要研究"构造与建造共生"的地质现象,建立相应的概念和野外观测方法,有别于"沉积构造岩相"、"岩浆岩相"、"变质岩相"、"大地构造相"、"构造岩相"、"构造相"等理论观点。在长期矿田构造和深部外围找矿实践基础上,研究提出"构造变形岩相"的地质概念。构造变形岩相被理解为"显示构造变形的那部分岩相",是喻示受构造影响的那部分(沉积、岩浆和变质地质作用的)岩相,是包含构造变形及建造特征的地质实体,或构造建造形迹。构造变形岩相,是岩石形变和相变密切共生的地质体,既能反映成岩地质环境又包含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是一种适用于开展"构造结合建造"观测和分析的构造岩石单元。依据地质作用类型,划分了4种矿田构造变形岩相:沉积构造变形岩相、岩浆构造变形岩相、变质构造变形岩相和复成构造变形岩相。根据地质亚相,划分了矿田尺度的27类构造变形岩相。建立矿田构造变形岩相的观测和分析方法,不仅推动了构造结合建造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而且为矿田构造向矿田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构造变形岩相研究,用1∶1000~1∶50000不同精度,可以调查几十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的地质找矿问题,直接服务于已知矿床的深部外围找矿。地表结合中段大比例尺填图,三维刻画矿化岩相带的分布特征,成为圈定靶区的最佳途径。在"就矿找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距离找矿的预测方向--构造变形岩相界面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结合建造 构造变形岩相 构造变形岩相概念 构造变形岩相分类
下载PDF
华南重要成矿区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控岩控矿机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达 李芳 +7 位作者 贺晓龙 胡擘捷 张鑫明 毕珉烽 王森 霍海龙 薛伟 刘松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28,共32页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构造变形序次及其控岩控矿的规律性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过程及成因机理。通过对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以及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开展构造变形解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厘定出相对完整的印支期、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3期变形序列,但其作用时限、构造性质、规模强度及变形样式却表现不一。通过构造控岩分析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得出,不同成矿区带都存在与变形序列相一致的岩浆或变质热事件,进而利用变形序列与岩浆期次对应规律明确了与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朱溪钨铜矿床以及南秧田钨矿床相关的多期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多阶段矿化事件并提出3个典型矿床都存在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认识。从构造对矿床就位机制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马坑式矿床分散多变矿体、朱溪矿床垂向大跨度矿化及深部巨型矿体、南秧田矿床层-脉叠加矿体分别受赋矿地层褶皱拆离、大规模双重逆冲以及2期构造变形复合控制的机理。文章最后探讨了不同阶段华南重要成矿区带构造变形及岩浆成矿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区带 构造变形序列 控岩控矿 马坑式矿床 朱溪钨铜矿床 南秧田钨矿床 华南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及周边地区构造形迹的“米字型”分布及其控矿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9 位作者 余建国 张启鹏 史晓鸣 魏竣滨 王翠芝 毕珉烽 张腾飞 焦建刚 雷武超 苏艳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7-1273,共7页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共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呈现“米字型”结构的展布特点,分别控制了晚古生代岩浆岩(脉岩)和主要金矿床的展布。在柴胡栏子金矿区,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也组成了“米字型”结构,控制了矿体(矿化带)和化探异常的展布。矿田和矿区级别的构造形迹均呈现“米字型”分布特点,是新华夏构造体系分级控岩控矿规律的具体表现。上述认识为矿床成因研究和矿田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栏子金矿田 构造体系 “米字型”结构 地质力学 构造控岩控矿
下载PDF
基于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的构造变形岩相分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8 位作者 余建国 梁光河 李志远 徐兴旺 胡宝群 王红才 毕珉峰 焦建刚 王翠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3-426,共14页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构造变形岩相带也是一个现存的地质体;物探工作目的是要探测和揭示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埋深、轮廓、内部结构构造等特征,为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由于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空关系,如果仅以新鲜岩石标本物性参数的差异作为判别标志,难以提高地球物理方法的分辨率和有效性。结合构造变形岩相进行综合解译,更能提高解释推断成果的多学科融合性。作为终极勘探目标,需要紧密结合构造控矿级序,建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三级分类标准,提取对应的地球物理信息:一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构造单元及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对应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如隆凹构造相间的伸展构造域;二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控矿构造体系,及其所对应的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如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系统;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在的有利成矿构造部位,及其所对应于关键剖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者含矿断裂带等。选择国际流行的典型金属矿床类型,介绍了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组合信息特征及其分级利用操作流程,为有效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构造变形岩相带 物性参数 三级分类 找矿靶区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铜矿专题填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洪英 叶会寿 +8 位作者 杨磊 耿艳光 毕珉烽 尹德威 薛生升 简伟 范成龙 王梦琦 赵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中条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分布有著名的铜矿峪型、胡篦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等不同成因类型的前寒武纪铜矿床。其中胡-篦型铜矿床主要产于中条群余元下组顶部-篦子沟组底、篦子沟组中部、篦子沟组顶部-余家山组底部... 中条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分布有著名的铜矿峪型、胡篦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等不同成因类型的前寒武纪铜矿床。其中胡-篦型铜矿床主要产于中条群余元下组顶部-篦子沟组底、篦子沟组中部、篦子沟组顶部-余家山组底部。按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地层物质组成与构造调查并重的原则,开展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地质图图面表达采用地层代码及岩性组成方法,客观地表达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条群余元下组、篦子沟组和余家上组地层组成与结构。提出了当前中条山前寒武纪铜矿专题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及填图单位划分与图面表达的方式,有益于探索中国现阶段成矿地质专题填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铜矿 专题填图 中条山
下载PDF
江西景德镇地区中生代推覆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10
9
作者 霍海龙 张达 +7 位作者 陈正乐 毕珉烽 陈国华 贺晓龙 李宁 李兴俭 薛伟 欧阳永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9-24,共16页
景德镇地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扬子板块东部,区内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通过对区域构造剖面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代推覆构造的主要形式为由北西向南东的推覆,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地层上覆于石炭—三叠纪地层之上,总体构成叠瓦扇或双重构... 景德镇地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扬子板块东部,区内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通过对区域构造剖面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代推覆构造的主要形式为由北西向南东的推覆,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地层上覆于石炭—三叠纪地层之上,总体构成叠瓦扇或双重构造。最大主压应力(σ_1)主要为北西—南东向。在推覆构造系统中,发育于推覆构造断层内的未变形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显示此次构造活动的时间为157~172 Ma,为燕山早期。受中生代推覆构造作用控制,研究区内与推覆构造同期或者稍晚的岩浆作用沿推覆构造界面侵位并在适当的位置成矿,推覆构造制约着与成矿有关的岩浆运移通道与就位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地区 中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年代学
下载PDF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Xiannvshan Fault at the Three Gorges Area
10
作者 bi minfeng Chu Quanzhi +3 位作者 Deng Zhihui Pan Bo Zhang Changhou Zhou Q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2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lying along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Huangling anticl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ult zon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fault experienced strong activity during the Cenoz...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lying along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Huangling anticl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ult zon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fault experienced strong activity during the Cenozoic Era.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fault zone goes through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faced in previous studies as i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upon the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arthquake stability in the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tectonic and geomorphic observations along the fault zone between the Baixianchi village in Changyang county and Huangkou village in Zigui town, together with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geology in Guizhou and Quyuan town i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 end of this fault zone is located around Huangkou village and does not go through the Yangtze rivers northward. The evidence is as follows: ① On the basis of field data colle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which stretches 80km, underwent thrust movement in the Cenozoic period, resulting in ravines and fault scarps, topographically. Whereas,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faults are rarely found, and most of the faults are developed in the Jurassic strata,without topographical effects. Therefore,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has not stretched to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② The fault gouge and tectonite zone were found developed on the Xiannvshan Fault zone at Baixianchi village, but only a tectonite zone was found at Zhouping village. There are also some branch faults close to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fault zone. So, the activity of the fault zone weakened from south to north in Cenozoic. The fault zone extends northward and dies out at Huangkou. It doesn't stretch forward any longer as indicated by continuous strata, sparse joints, and small fold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Area Xiannvshan fault Tectonic landfor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