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调控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底物选择性以避免拉唑亚砜的过氧化
1
作者 吴殷琦 陈倩倩 +9 位作者 陈琦 耿强 张巧玉 郑宇璁 赵晨 张龑 周佳海 王斌举 许建和 郁惠蕾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57-167,共11页
氧化酶催化的分子功能化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高度选择性氧化反应对手性分子的构建至关重要.大量研究集中在对氧化酶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分子改造上,而由于底物选择性差引起的过度氧化问题长期被忽视.Baeyer-Villi... 氧化酶催化的分子功能化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高度选择性氧化反应对手性分子的构建至关重要.大量研究集中在对氧化酶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分子改造上,而由于底物选择性差引起的过度氧化问题长期被忽视.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VMOs)是一类多功能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在脂肪族或环状酮底物的羰基附近插入一个氧原子,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BVMOs还可以催化包括硫、氮和磷在内的杂原子的不对称氧化.由于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和较好的对映选择性,BVMOs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生成手性亚砜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吸引力且绿色清洁的合成方法.BVMOs可以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生成有价值的手性亚砜,但亚砜过氧化生成无用的副产物砜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这种过度氧化的本质原因是BVMOs对底物选择性不足,导致目标产物亚砜被进一步氧化.本文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将酶对硫醚和亚砜两种相似底物之间的特异性常数之比(kcat/Km)定义为酶对底物选择性.随后使用蛋白结构引导的底物通道工程方法精准调控了拉唑硫醚单加氧酶AcPSMO的底物选择性,成功地将亚砜的过氧化降至最低.酶促氧化奥美拉唑硫醚24h后,突变体F277L生成的副产物砜含量低于1%(mol/mol),而野生型的砜含量为65%.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黄素氢过氧化物(FADH-OOH)周围改变的氢键网络可以调节亚砜氧化的机制和活性.此外,重新设计的AcPSMO突变体也成功地应用于其它手性拉唑亚砜的可控合成.综上,本文开发的精确控制氧化酶底物选择性的方法对于提高其它杂原子生物氧化反应的底物特异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 手性亚砜 过度氧化 底物选择性 蛋白质工程 分子动力学模拟 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研究
下载PDF
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氨羟化反应用于β-氨基醇的高效合成
2
作者 胡瑞文 龚安界 +9 位作者 廖浪星 郑颜欣 刘鑫 吴鹏 李福帅 郁慧丽 赵晶 叶龙武 王斌举 李爱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1-178,共8页
氨基醇是非常重要的手性砌块,广泛用于药物、天然产物、氨基酸及其手性助剂的合成.迄今为止,超过300000种含有此类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已被报道,其中包括2000多种天然产物、80多种已获批准的药物以及超过100种候选药物.鉴于β-氨基醇的重... 氨基醇是非常重要的手性砌块,广泛用于药物、天然产物、氨基酸及其手性助剂的合成.迄今为止,超过300000种含有此类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已被报道,其中包括2000多种天然产物、80多种已获批准的药物以及超过100种候选药物.鉴于β-氨基醇的重要作用,对映选择性高效合成β-氨基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过去几十年,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β-氨基醇高效合成方法的开发.其中,通过利用过量的胺作为胺供体直接与环氧化物进行氨解反应,是合成β-氨基醇最为实用和认可的方法之一.此外,科学家也开发了使用各种路易斯酸或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反应的化学法来提高环氧化物氨解反应的效率.然而,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反应温度高、催化剂用量大、催化剂对水敏感以及有机溶剂危害大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出了水溶液体系中不依赖催化剂的环氧化物氨解反应,用于氨基醇高效合成.但该方法仍然需要以高反应活性的环氧化物作为起始原料,导致其在选择性控制和后期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环氧化物(尤其是手性环氧化物)难以制备,通常需要金属催化剂在苛刻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相比之下,以廉价易得的烯烃作为底物,通过Sharpless不对称胺羟化反应合成氨基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但该方法对许多类型烯烃如末端烯烃的催化活性很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酶法催化烯烃不对称氨羟化反应,采用一锅法合成光学纯的β-氨基醇,它以血红素依赖性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或黄素(FAD)依赖性苯乙烯单加氧酶作为催化剂.首先,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生产手性环氧化物中间体,然后利用苯胺作为胺供体与环氧化物发生自发的化学氨解反应,从而合成相应光学纯的β-氨基醇.利用cluster-continuum(HCC)模型计算结合实验研究了环氧化物中间体与苯胺的氨解机理以及水分子在该反应中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产物β-氨基酸的光学纯度是由酶促反应中形成的环氧化物的绝对构型所决定.基于此,本文发掘了具有不同立体选择性的P450单加氧酶或苯乙烯单加氧酶,用于催化苯乙烯和苯胺的氨羟化反应,并对反应条件,包括底物浓度、胺供体浓度以及底物添加方式进行优化,分别高效地合成了(S)-和(R)-构型的两种氨基醇,得率均为90%,产物的ee值分别为90%和99%.最后,对该生物催化体系进行了底物谱的拓展,用于催化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与苯胺的分子间的氨羟化反应,实现了多种相应(R)-或(S)-构型β-氨基醇的高效合成,得率为87%-97%,ee值为90%-99%.综上,本文开发的人工生物催化体系,为光学纯的β-氨基醇的高效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羟化反应 Β-氨基醇 烯烃单加氧酶 环氧化物氨解 化学酶反应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Kemp消除酶的改造及新型催化机制解析
3
作者 李爱涛 汪倩 +6 位作者 宋希彤 张小栋 黄建文 陈纯琪 郭瑞庭 王斌举 Manfred T.Reetz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91-199,共9页
传统的Kemp消除反应可以通过氢氧化钾和三烷基胺等碱性物质,催化底物苯并异恶唑开环生成产物2-氰基苯酚.三十年来,Kemp消除反应一直被用作模式反应来设计或定向进化新型生物酶催化剂,从而揭示未知的酶催化机制的复杂性,增强对酶催化机... 传统的Kemp消除反应可以通过氢氧化钾和三烷基胺等碱性物质,催化底物苯并异恶唑开环生成产物2-氰基苯酚.三十年来,Kemp消除反应一直被用作模式反应来设计或定向进化新型生物酶催化剂,从而揭示未知的酶催化机制的复杂性,增强对酶催化机制的理解.目前科研人员使用不同的蛋白作为骨架设计能够高效催化Kemp消除反应的人工酶.例如Hilvert及Mayo等基于人工酶HG3.17,设计获得了Kemp消除酶,可以催化5-硝基苯并异恶唑生成产物2-氰基-4-硝基苯酚.通过17轮定向进化获得的最终突变体展现出与天然酶相近的催化活性(k_(cat)/Km=230000 L mol^(-1)s^(-1);k_(cat)=700 s^(-1)).该研究不仅表明蛋白质工程可以进化出高效的生物酶,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分析还揭示了突变体催化活性提高的分子机制.与酸碱催化的Kemp消除反应不同,最近Korendovych等报道以肌红蛋白作为骨架基于氧化还原机制的Kemp消除反应,通过开发一种独特的基于核磁共振(NMR)的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快速鉴定出热点氨基酸位点并获得了高催化活性的人工酶突变体,其同样达到了天然酶的催化活性.此前我们研究(Nat.Commun.,2017,8,14876)发现,与传统的酸碱催化机制完全不同,细胞色素P450-BM3能够通过氧化还原的机制催化Kemp消除反应.本文继续以P450-BM3为蛋白骨架,对其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催化活性.以P450-BM3突变体F87G(kcat=3.0s^(-1))为模板,借助双密码子(酪氨酸和赖氨酸,Y-K)饱和突变策略,对其活性中心的六个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组合突变,经过筛选获得了活性大幅度提高的三突变体F87G/L75Y/T438K(k_(cat)=27.4s^(-1)).为进一步解析其催化活性提高的分子机制,首先对该突变体与底物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发现底物在突变体活性口袋的构象与野生型P450-BM3完全不同,底物的硝基指向了Heme辅基.对其进行了QM/MM计算研究,发现Heme-Fe(II)首先将电子转移到底物并与硝基配位,随后,有效促进了底物N-O键还原裂解,并使生成的中间产物Heme-Fe(III)-NO_(2)和苯氧基阴离子更稳定,最后,通过键的旋转和质子转移生成产物2-氰基-4-硝基苯酚.由此可见,同一P450酶的不同突变体能够以两种不同的底物结合模式以及氧化还原机制来催化Kemp消除反应.综上,本文获得了P450酶催化Kemp消除反应构效关系和催化机制新的认识,为进一步改造该酶提高其催化活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mp消除反应 氧化还原机理 P450单加氧酶 量子力学/分子力学 X射线结构 饱和突变
下载PD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mononuclear copper‐oxygen mediated C–H and O–H activations:A comparison between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被引量:1
4
作者 Peng Wu Jinyan Zhang +2 位作者 Qianqian Chen Wei Peng binju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13-927,共15页
Dioxygen activations constitute one of core issues i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Upon O_(2) activatio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such as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s(pM MOs), lytic polysaccharide mo... Dioxygen activations constitute one of core issues i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Upon O_(2) activation, copper-dependent metalloenzymes such as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s(pM MOs), 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LPMOs) and binuclear copper enzymes PHM and DβM, are able to perform various challenging C–H bond activations. Meanwhile, various copper-oxygen core containing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tized to mimic the active species of metalloenzymes. Dioxygen activation by mononuclear copper active site may generate various copper-oxygen intermediates, including Cu(Ⅱ)-superoxo, Cu(Ⅱ)-hydroperoxo, Cu(Ⅱ)-oxyl as well as the Cu(Ⅲ)-hydroxide species. Intriguingly, all these species have been invoked as the potential active intermediates for C–H/O–H activations in either biological or synthetic systems. Due to the poor understanding on reactivities of copper-oxygen complex, the nature of active species in both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are highly controversial. In this account, we will compare the reactivities of various mononuclear copper-oxygen species between bi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synthetic systems. The present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n reactivities of various copper-oxygen active species in both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xygen activation Cu(Ⅱ)-superoxo Cu(Ⅱ)-hydroperoxo Cu(Ⅱ)-oxyl Cu(Ⅲ)-hydroxide C–H activation 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 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