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1
作者 董增产 奚仁刚 +3 位作者 王国强 卜涛 黄博涛 过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强烈,原始层理难以辨识,为研究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增添了难度。基于此,在查明扫子山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其构造序列,并通过剥离后期构造改造,恢复原始沉积层理。结果表明,扫子山组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逆冲兼左行走滑,可能为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第2期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兼右行走滑脆-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阶段的产物;第3期构造变形以北东—南西向左行走滑为主,为次一级的晚期构造变形。变形样式及变质程度表明,扫子山组以中浅层次构造变形为主,地层未发生明显的倒转和缺失,该套地层物质成分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显示裂谷型盆地向南趋于成熟的火山-沉积特征。结合红石山-蓬勃山断裂以北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弧岩浆岩,揭示了红石山古洋盆向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扫子山组 构造变形 红石山洋 动力学背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流动健康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卜涛 唐代盛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100,共16页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流动中国”格局已然形成。健康影响着劳动力流动决策,流动对劳动力健康也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流动者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在流入地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社会融入感不强,其健康问题值得关...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流动中国”格局已然形成。健康影响着劳动力流动决策,流动对劳动力健康也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流动者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在流入地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社会融入感不强,其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另一方面,流动者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收入就业岗位向高收入就业岗位转移,增进了个人资源积累,可以对健康资本进行更多投资。中国劳动力发生流动行为后的健康水平是否得到改善?引起流动者健康改善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劳动力短期和长期流动是否存在传统的“流行病学悖论”?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构建包括收入、流动决策和健康的理论分析框架,解析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健康效应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如果流动者的健康投入效应大于其他产品投入带来的潜在负向效应,则劳动力流动行为对健康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采用CFPS2014-2018年面板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健康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有着显著的健康促进效应,在剔除劳动力自我选择效应后结果依然稳健;分异估计表明具有农业户籍、流入高收入地区和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区,劳动力流动的健康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影响流动劳动力健康效应的主要机制是收入水平、社会资本以及在流入地获得的医疗资源;动态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虽然存在短期“流行病学悖论”现象,但劳动力流动长期健康效应依然显著为正。这表明持续推动劳动力有序流动或许是一种改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应增加那些处于社会中下层地位的劳动力社会流动的机会,进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同时,促进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居民的深度融合,提升流动劳动力医疗服务需求的平等程度和满足程度,赋予其与本地劳动力同等的参与权和保障权,通过恰当的就业政策和收入政策激励用人单位提升流动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从而稳定和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以及城市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健康效应 健康改善 流行病学悖论
下载PDF
布敦岩沥青/纳米气凝胶/抗老化剂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英力 龙国鑫 +2 位作者 段开瑞 卜涛 孟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实验选用布顿岩沥青(Buton-rock asphalt,BRA)、纳米气凝胶(Nanoaerogel,NA)和抗老化剂(Anti-aging agent,AA)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确定三种改性剂的适宜掺量。利用动态剪切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分析了沥青的流变性能... 实验选用布顿岩沥青(Buton-rock asphalt,BRA)、纳米气凝胶(Nanoaerogel,NA)和抗老化剂(Anti-aging agent,AA)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确定三种改性剂的适宜掺量。利用动态剪切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分析了沥青的流变性能,以抗老化性能评价指标对耐老化性能进行表征。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沥青的官能团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沥青在不同老化方式后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BRA+NA+AA复合改性沥青改性剂最佳掺量为:2%NA、10%BRA、0.3%抗氧剂1010和0.4%UV-327。BRA+NA+AA复合改性沥青相对于基质沥青,残留针入度比和延度保留率分别提高了74%和213%,软化点增量和车辙因子老化指数分别降低了57%和40%。加入改性剂后,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改性方式以物理改性为主,且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界面之间相容性良好。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均优于基质沥青。其中BRA+NA+AA复合改性沥青的耐老化性能和高温抗车辙能力最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敦岩沥青 纳米气凝胶 抗老化剂 物理性能 流变性能 微观结构 抗老化性能
下载PDF
电石渣—脱硫石膏复合激发充填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英力 孟浩 +3 位作者 冷政 卜涛 龙国鑫 段开瑞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6,共8页
针对传统充填材料高碳排放、高成本问题,以“绿色矿山”为理念,选用工业固废电石渣、脱硫石膏和矿渣为胶凝组分,以尾矿砂为骨料制备充填材料。利用X射线(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研究充填料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并开展... 针对传统充填材料高碳排放、高成本问题,以“绿色矿山”为理念,选用工业固废电石渣、脱硫石膏和矿渣为胶凝组分,以尾矿砂为骨料制备充填材料。利用X射线(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研究充填料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并开展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重金属固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充填材料凝结时间和流动度均满足矿山充填工程要求,充填体7、28 d抗压强度可达4.6、7.9 MPa,充填体浸出液中Pb、Zn浓度低于规定限值。电石渣内的氢氧化钙提供碱性环境,脱硫石膏提供硫酸根离子,两者对矿渣内的硅铝质原料复合激发,生成以钙矾石和C-A-S-H凝胶为主的水化产物。大量针棒状结构的钙矾石晶体及网状结构的C-A-S-H凝胶相互穿插,并且与尾砂颗粒紧密结合,随着龄期延长,结构更加致密,使充填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脱硫石膏 矿渣 固体废弃物 绿色矿山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混杂纤维-尾矿砂ECC配合比优化及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英力 冯心崚 +2 位作者 龙国鑫 卜涛 李正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5-1793,共9页
采用不同种类的纤维和尾矿砂制备环保型混杂纤维-尾矿砂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MFT-ECC)。以流动度和力学性能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MFT-ECC中不同纤维的最优掺量;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比了不同应力水平下各组ECC试件的疲劳性能;利... 采用不同种类的纤维和尾矿砂制备环保型混杂纤维-尾矿砂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MFT-ECC)。以流动度和力学性能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MFT-ECC中不同纤维的最优掺量;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比了不同应力水平下各组ECC试件的疲劳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MFT-ECC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纤维、碳酸钙晶须、改性聚丙烯纤维的体积掺量分别为0.9%、0.8%、0.3%时,MFT-ECC的流动度和力学性能最优;掺量优选后的MFT-ECC的疲劳性能最好,其疲劳寿命随应力变化敏感性低,与基准组相比,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强度折减系数分别提高了1.33%和6.56%;尾矿砂的加入使ECC内部产生填充效应和堆积效应,提高了材料的密实度。本研究为制备经济环保、性能优越的ECC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C 混杂纤维 尾矿砂 配合比优化 疲劳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芦草沟富闪深成岩的成因
6
作者 余吉远 计波 +2 位作者 王国强 卜涛 过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1-472,共12页
富闪深成岩是一类罕见的岩石类型,角闪石含量很高,矿物组合十分罕见,对岩浆作用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敏感的指示意义。本文对甘肃北山地区首次发现的芦草沟二叠纪富闪深成岩开展野外调查、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 富闪深成岩是一类罕见的岩石类型,角闪石含量很高,矿物组合十分罕见,对岩浆作用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敏感的指示意义。本文对甘肃北山地区首次发现的芦草沟二叠纪富闪深成岩开展野外调查、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的SiO_(2)含量为45.43%~51.84%,Na_(2)O含量为2.76%~3.98%,K_(2)O含量为0.18%~0.59%,Al_(2)O_(3)含量为16.59%~20.58%,MgO含量为4.18%~6.34%,显示贫钾富钠的特征;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Eu异常不明显(δEu=0.81~1.46)。锆石U-Pb年龄为286.7±2.5 Ma,即形成于早二叠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芦草沟富闪深成岩是俯冲碰撞环境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中亚造山带大范围发育中晚二叠世花岗岩是碰撞后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暗示北山地区的古亚洲洋在中二叠世才完全消亡,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富闪深成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俯冲‒碰撞 甘肃北山
下载PDF
多薄层特低孔隙度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模式研究——以川西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为例
7
作者 张岩 邓美洲 +4 位作者 卜淘 高伟 詹泽东 王琼仙 刘叶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5期26-32,共7页
为了建立特低孔隙度、低丰度的多薄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模式,指导同类气藏高效开发,以四川盆地川西洛带气田上侏罗统遂宁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特征、微观渗流机理,指出了该类气藏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砂岩、... 为了建立特低孔隙度、低丰度的多薄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模式,指导同类气藏高效开发,以四川盆地川西洛带气田上侏罗统遂宁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特征、微观渗流机理,指出了该类气藏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砂岩、泥岩频繁互层叠置,储集层基质物性较差,为特低孔隙度、致密储层,微观孔隙以细孔—微喉型为主,孔喉体积比偏小,岩心覆压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应力敏感较强;②气藏原始束缚水饱和度中等,气水两相共渗区较大,岩心衰竭实验结果表明采收率中等—较高;③气藏无边、底水,属常压、定容封闭弹性气驱干气气藏;④单井控制储量小,稳产期短,压力、产量递减较快,低压低产期较长。结论认为:①该类气藏以多个薄砂体交互叠置状或透镜状分布为地质特征,为了提高开发效益,按照先评价认识清楚后再投入开发、逐步滚动扩边增储上产的思路开展气田建设工作;②建产期优先开发高产富集区,试验增产工艺;③稳产期依靠直井多层压裂合采,补充新井实现产能井间接替;④递减期依靠老井转层挖潜、增压开采与泡沫排水采气等措施延缓产量递减,同时部署开发调整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洛带气田 多薄层 特低孔隙度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渗流机理 开发技术政策
下载PDF
基于返排期动态数据的页岩气井EUR快速评价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卜淘 严小勇 +1 位作者 伍梓健 魏明强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3期74-79,102,共7页
页岩气井单井估算最终储量(EUR)及增产改造体积(SRV)的评价一直是页岩气藏动态分析的技术难题。针对威荣页岩气田的气井处于早期试采阶段,面临试采时间短,生产动态数据少,单井估算最终储量(EUR)评价困难的现状,基于页岩气压裂水平井返... 页岩气井单井估算最终储量(EUR)及增产改造体积(SRV)的评价一直是页岩气藏动态分析的技术难题。针对威荣页岩气田的气井处于早期试采阶段,面临试采时间短,生产动态数据少,单井估算最终储量(EUR)评价困难的现状,基于页岩气压裂水平井返排液物质平衡理论,通过引入压裂液返排的物质平衡时间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页岩气井早期试采时间短的EUR快速评价新方法。对比常规EUR结果表明:1)常规EUR评价方法不适用于试采时间短,生产数据少的页岩气井;2)试采阶段返排液规整化压力与物质平衡时间呈现明显线性关系特征;3)新方法对威荣1口典型页岩气井EUR评价结果与经验法和Blasingame递减法的误差分别为5.3%和1.8%,验证了所提出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方法对生产早期页岩气井EUR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液返排 生产动态 产量递减 最终可采储量 物质平衡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潜力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国强 李婷 +4 位作者 陈隽璐 孙吉明 朱涛 卜涛 黄博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6-193,共8页
超基性岩可通过碳酸盐化生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它是一种以地球化学手段有效且永久封存CO_(2)的矿物。在自然界中矿物封存CO_(2)可通过风化作用自发发生,人工干预能进一步提升碳酸盐化反应效率,促进工业化进程。笔者基于最新1∶100万西... 超基性岩可通过碳酸盐化生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它是一种以地球化学手段有效且永久封存CO_(2)的矿物。在自然界中矿物封存CO_(2)可通过风化作用自发发生,人工干预能进一步提升碳酸盐化反应效率,促进工业化进程。笔者基于最新1∶100万西北地质图及数据库,试图对西北地区分布的超基性岩的封存潜力进行理论评估。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量可达963.23亿t,其中新疆超基性岩CO_(2)封存量最大,可达613.52亿t,占西北地区总封存量的63.69%。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量大致相当于全国2021年CO_(2)排放量的10倍,在完全释放其固碳潜力的情况下,初步静态估算可封存全国CO_(2)排放量约10年。因此,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潜力巨大。未来,应针对单个超基性岩体收集已有大比例尺精细基础地质调查数据,并补充性开展调查及研究工作,进一步圈定CO_(2)地质封存的有利靶区,促进超基性岩封存CO_(2)的地质解决方案成为未来碳中和目标在西北地区落地实现的最优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利用 超基性岩 CO_(2)封存潜力 中国西北
下载PDF
压裂返排液中残余硼的去除及返排液的重复利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馥 卜涛 +2 位作者 吴越 杨洋 何雪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在重复利用压裂返排液时,未完全降解的残余硼交联剂会影响后续压裂液的配制,残余硼遇碱时会提前交联羟丙基胍胶,致使体系基液黏度增加,降低泵送速率和压裂效果。采用多羟基化合物与硼络合以消除提前交联的不良影响,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 在重复利用压裂返排液时,未完全降解的残余硼交联剂会影响后续压裂液的配制,残余硼遇碱时会提前交联羟丙基胍胶,致使体系基液黏度增加,降低泵送速率和压裂效果。采用多羟基化合物与硼络合以消除提前交联的不良影响,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络合效率及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有顺式邻位羟基的自制甘露醇(GLC)对硼有很好的络合效果,在GLC与硼酸的摩尔比大于等于2.5、pH约为10时,硼能被完全掩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用络合处理后的返排液直接配制交联冻胶压裂液,未出现提前交联的现象,且其流变性能与原始冻胶压裂液的流变性能相当。该方法能去除利用返排液配制压裂液时出现提前交联的不良影响。整个过程不需分离已存在于返排液中的含硼络合物,可提高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重复利用 残余硼 配体 硼络合物 掩蔽
下载PDF
川西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井型井网设计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成川 杨建 +2 位作者 卜淘 曹廷宽 王勇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8,共7页
川西坳陷中江气田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田,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分散、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气田开发边际不明、井型适应性不清、储量动用程度低、规模建产难度大、开发效益不突出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及经济评价等方法,优选建产河... 川西坳陷中江气田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田,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分散、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气田开发边际不明、井型适应性不清、储量动用程度低、规模建产难度大、开发效益不突出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及经济评价等方法,优选建产河道,开展井型井网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A类河道采用混合井型线状井网,水平井水平段长为600~800 m,井距为700~800 m,直井井距为600~700 m;Ⅰ-B类河道采用水平井线性井网,水平段长为1000 m,井距为500~600 m;Ⅱ-A类河道采用混合井型线状井网,水平井水平段长为1000~1200 m,井距为400~500 m,直井井距为300~400 m。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中江气田年产气量达到10×10^8m^3/a,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36.3%,单井产量平均提高了1.9倍,低效井比例降低了25.8%,实现了高效开发。研究成果对中国分散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河道分类 选区评价 数值模拟 井型井网设计 中江气田 川西坳陷
下载PDF
一步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吸附剂去除Cr(Ⅵ)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米娜 何雪梅 +3 位作者 陈馥 贺杰 卜涛 杨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46-1849,共4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最大吸附量可达200. 2 mg/g,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Fe3O4 Cr(Ⅵ)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下载PDF
甘肃北山大豁落南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成因——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卜涛 余吉远 +3 位作者 过磊 王国强 郭琳 计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对甘肃北山大豁落南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59.7±1.5Ma。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介于63.10%~69.69%之间,Al_2O_3介于14.86%~15.48%之间,平均15.... 对甘肃北山大豁落南地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59.7±1.5Ma。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介于63.10%~69.69%之间,Al_2O_3介于14.86%~15.48%之间,平均15.21%,MgO含量为0.96%~3.59%,平均2.69%,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为18.60~50.91,具弱Eu异常(δEu=0.83~1.06),高Sr(454×10^(-6)~862×10^(-6))、高Sr/Y值(Sr/Y=44.95~60.35),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闪长岩富钾、贫钠,具有较高的Cr、Ni含量和Mg~#(50.31~66.75)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花岗闪长岩是碰撞后板内热隆伸展环境壳幔交互作用的产物,暗示晚古生代北山地区地壳为垂向增生,与以天山为主的中亚造山带大范围存在的二叠纪与幔源岩浆有关的花岗岩是同期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埃达克岩 后碰撞 北山 甘肃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窑洞沟地区中奥陶世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
14
作者 卜涛 王国强 +4 位作者 唐卓 罗根根 朱涛 计波 过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59,共15页
对北祁连造山带窑洞沟地区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窑洞沟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66±2 Ma。窑洞沟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2.45%~80.18%)和全碱含量(Alk)(6.04%~8.12%),且K_2O... 对北祁连造山带窑洞沟地区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窑洞沟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66±2 Ma。窑洞沟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2.45%~80.18%)和全碱含量(Alk)(6.04%~8.12%),且K_2O含量低,K_2O/Na_2O值为0.07~0.71,里特曼指数在0.96~2.16之间,小于3.3,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01,为低钾到中钾钙碱性系列的准铝质岩石;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δEu介于0.67~0.81之间,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放射性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在P_2O_5-SiO_2协变关系图上与Ⅰ型花岗岩趋势一致,在Y-Rb图上显示出分异Ⅰ型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窑洞沟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北祁连洋盆持续向北俯冲导致弧后拉张伸展,诱发幔源岩浆岩底侵上升,致使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母岩浆,再经历中等程度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其岩浆具有岛弧岩浆属性,可能是由于弧后盆地在岛弧的基础上裂开或者其岩浆源区受到了俯冲板片流体/熔体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Ⅰ型花岗岩 弧后盆地 北祁连 甘肃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门急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丞 王亦煊 +2 位作者 卜涛 吴文华 修燕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1期150-152,160,共4页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合理有效使用门急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实现药品全闭环管理,提高输液及用药的效率和安全。方法采用"移动+健康"的综合服务模式,应用无线网络、条码技术、RFID、红外对管传感等...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合理有效使用门急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实现药品全闭环管理,提高输液及用药的效率和安全。方法采用"移动+健康"的综合服务模式,应用无线网络、条码技术、RFID、红外对管传感等技术搭建系统,结合实际护理工作,总结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结果该系统能够改善输液环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同时满足护士的移动办公需求,提高工作效率。结论该系统的应用将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新亮点,改善患者的体验,监测输液安全,提升护理水平,减少急诊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将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输液管理 医疗安全 护理应用 物联网 红外对管传感技术
下载PDF
地区气温条件对劳动力跨区流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代盛 陈丹瑰 +1 位作者 卜涛 盛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51,共16页
伴随着劳动力空间流动性加剧和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地区舒适的气温条件逐渐成为留住劳动力的因素之一。文章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地区气温资料数据集嵌套,加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宏观数据,采用多层次Logistic回... 伴随着劳动力空间流动性加剧和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地区舒适的气温条件逐渐成为留住劳动力的因素之一。文章将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地区气温资料数据集嵌套,加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宏观数据,采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地区年均温差对于劳动力跨区流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年均温差每增加1℃,劳动力跨区流入概率降低22.7%。分异估计表明45岁以下、低技能、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对年均温差变化的敏感度更高;高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年均温差对劳动力跨区流入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在该类地区拥有较完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劳动力的补偿作用大于温差变化带来的负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对气温条件影响劳动力跨区流入的内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年均温差通过影响个体健康、幸福感和收入水平对劳动力跨区流入产生影响。因此,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政策,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环境治理措施及相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合理优化城市布局,增设绿地、公园等生态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同时,为避免发生“个体身体健康受损-劳动能力降低-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就业与收入-陷入贫困”一系列连锁反应,要加大对低社会经济群体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个体健康赔偿救助机制,免费提供相关健康保险以减少气温对劳动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自然环境条件不佳地区可以依靠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增加医疗设施,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对劳动力跨区流入的拉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均温差 劳动力跨区流入 影响机制 个体健康 幸福感 收入水平
下载PDF
混杂纤维ECC-混凝土复合路面板弯曲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英力 卜涛 +2 位作者 冷政 龙国鑫 孟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09-2320,共12页
提出一种延性更突出的混杂纤维ECC(HE),并将其作为加铺层浇筑在普通混凝土(PC)基层上形成复合路面板,选取常规ECC(CE)以及PC加铺层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加铺层对于复合路面板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加铺厚度h=25 mm时... 提出一种延性更突出的混杂纤维ECC(HE),并将其作为加铺层浇筑在普通混凝土(PC)基层上形成复合路面板,选取常规ECC(CE)以及PC加铺层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加铺层对于复合路面板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加铺厚度h=25 mm时,HE复合路面板的抗弯曲疲劳性能较PC路面板有显著改善,且相同层厚下改善效果均比CE的优,层间黏结性也较为理想;从微观角度发现EVA、粉煤灰以及硅灰的掺入大大加强纤维和基体的黏结性,聚乙烯醇(PVA)纤维、表面压痕改性处理的聚丙烯(MPP)纤维和碳酸钙晶须(CW)在各自尺寸上乱向分布,在阻裂的同时,为水化产物提供更多的成核位点,加速沉淀,使结构更加密实;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每立方米HE成本仅为CE的1/4.65,且大大降低了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混杂纤维ECC 复合路面板 疲劳特性 增延机理
下载PDF
赣西北某矿床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少贞 胡承凡 +3 位作者 高任 汪国华 卜涛 张明华 《矿产与地质》 2019年第1期169-173,共5页
以赣西北某矿床的铜矿石为研究对象,根据矿石性质,采用浮选工艺流程选别矿石。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一粗一扫三精"的浮选流程,闭路试验最终得到产率为3.29%的铜精矿,铜精矿中含铜、硫、钼、银分别为16.09%、31.74%、0.19%... 以赣西北某矿床的铜矿石为研究对象,根据矿石性质,采用浮选工艺流程选别矿石。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一粗一扫三精"的浮选流程,闭路试验最终得到产率为3.29%的铜精矿,铜精矿中含铜、硫、钼、银分别为16.09%、31.74%、0.19%、124.5×10^(-6),铜、硫、钼、银回收率分别达到92.40%、86.95%、41.98%、51.20%,且铅、锌、砷含量满足铜精矿质量要求,矿石具有较好的可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试验 铜矿石 赣西北
下载PDF
高职扩招背景下建筑产业工人培养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永光 卜涛 +1 位作者 秦岭 鹿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变化。2019年政府两会下达通告,高职扩招100万,实行力度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影响是巨大的,人数的增加无疑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论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中建筑类产业工人的培养为主进行研...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变化。2019年政府两会下达通告,高职扩招100万,实行力度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影响是巨大的,人数的增加无疑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论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中建筑类产业工人的培养为主进行研究讨论,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扩招背景下建筑工人的培养问题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扩招 建筑业 产业工人培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大依马龙地区角斑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分析
20
作者 卜涛 王国强 +3 位作者 唐卓 朱涛 罗根根 计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4,共13页
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大依马龙地区的角斑岩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角斑岩SiO_2含量介于52. 51%~55. 46%,Na_2O含量高,介于4. 79%~6. 86%,K_2O含量低,介于0. 16%~0. 93%,Na_2O/K_2O值为5. 16~37. 19,具低钾拉斑... 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大依马龙地区的角斑岩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角斑岩SiO_2含量介于52. 51%~55. 46%,Na_2O含量高,介于4. 79%~6. 86%,K_2O含量低,介于0. 16%~0. 93%,Na_2O/K_2O值为5. 16~37. 19,具低钾拉斑系列—中钾钙碱性系列钠质岩石特点。岩石固结指数(SI)介于15. 03~23. 59,Mg#值介于39. 9~52. 14。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图上表现出轻稀土轻微富集的右倾型,基本没有或具有轻微的Eu异常,δEu介于0. 86~1. 30之间,平均0. 98;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普遍亏损Nb、Ta、Zr、Ti、P等高场强元素,角斑岩Y含量介于15. 6×10^(-6)~21. 8×10^(-6),平均18. 77×10^(-6)<20,Th/Yb介于0. 59~1. 38,平均0. 77>0. 6,Ce/Pb值介于4. 31~7. 79,Nb/La值介于0. 28~0. 49,Zr/Nb值介于14. 73~30. 08,均表明其为岛弧火山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角斑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其形成机制为:受俯冲板片流体改造的地幔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母岩浆,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热的岩浆体系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并受到了围岩热卤水的混染,热卤水带来了Na和Si离子,带走了Fe和Ca离子,从而形成了富钠的岩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斑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北祁连 甘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