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非裂谷系中的转换带及其与裂谷中油气勘探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c.k.morley 李士范 《海洋地质译丛》 1991年第2期68-78,共11页
引言自从发育于冲断带中的连杆断层系的概念应用于引张地区,以及由地震反射调查所提供的大量高质量地下资料以后,我们对裂谷的了解就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野外填图、钻井、重力资料和地震资料证实,裂谷几何形态沿走向,特别是为半地... 引言自从发育于冲断带中的连杆断层系的概念应用于引张地区,以及由地震反射调查所提供的大量高质量地下资料以后,我们对裂谷的了解就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野外填图、钻井、重力资料和地震资料证实,裂谷几何形态沿走向,特别是为半地堑不对称交替时有显著变化(Rosendahl,1986)。这些变化是通过横断层、转换断层或转换带来完成的。这些构造特征可用于将裂谷分为分离盆地和次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系 转换带 石油 天然气 勘探
下载PDF
东南亚巽他盆地群--演化和边界条件
2
作者 M.Pubellier c.k.morley +1 位作者 骆帅兵(翻译) 王笑雪(校对) 《海洋地质》 2019年第3期53-81,共29页
自晚白垩世以来,东南亚陆核(巽他大陆)中发育的大部分盆地可能与巽他海沟的俯冲条件有关。到中生代末期,巽他大陆是一个由花岗岩和边缘的变质基底组成的隆起区域,遭遇崩塌和初始伸展影响,而中部则保持稳定。除了北部以外,巽他大陆周围... 自晚白垩世以来,东南亚陆核(巽他大陆)中发育的大部分盆地可能与巽他海沟的俯冲条件有关。到中生代末期,巽他大陆是一个由花岗岩和边缘的变质基底组成的隆起区域,遭遇崩塌和初始伸展影响,而中部则保持稳定。除了北部以外,巽他大陆周围被一个大的俯冲带包围,在新生代早期为自由边界。从古近纪开始,随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中引发破裂,沿着穿过整个区域的大断层(大多数是N-S向和NNW-SSE向走滑断层)开始裂谷作用。这些盆地长期处于大陆湖泊或浅海环境中,有些地区以地壳极度伸展为特征,甚至达到了海底扩张阶段。西巽他大陆是盆地张开与走滑挤压变形的复合。构造表明特别是东部为自由边界(与古南海俯冲相关的海沟拖曳,爪哇(Java)-苏拉威西(Sulawesi)海沟俯冲后撤)。在早中新世,澳大利亚板块到达巽他俯冲带并在南部和东南部产生局部挤压,而西部地区在印度大陆向北移动后没有受到挤压。这表明巽他大陆SE部和NW部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有重要耦合,在爪哇-苏门答腊(Sumatra)俯冲带可能进一步向西后撤己停止,挤压应力穿过板块边界向北传递。在南部其内部挤压表现为缩短作用,传播远至马来(Malay)盆地。在晚中新世,除了构造孤立的安达曼(Andaman)海和达马尔(Damar)盆地外,大部分巽他大陆都处于挤压状态。在上新世,澳大利亚北部的碰撞向北和向西传导,导致达马尔盆地短暂的俯冲逆转和挤压。菲律宾板块的停靠限制了巽他大陆的东部,并造成了局部挤压和隆起,例如西北婆罗洲、巴拉望和台湾。转换挤压变形造成缅甸中央盆地和阿拉干若开(Arakan Yoma)山脉的大面积褶皱作用、走滑断层和隆起。轻微反转影响了多处泰国裂谷盆地。所有其他盆地记录了沉降作用。隆起造成厚层沉积物堆积的重力构造(沙捞越、东北卢科尼亚、孟加拉(Bangladesh)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盆地演化 裂谷作用 俯冲 板片拖曳 巽他大陆
下载PDF
大陆裂谷的拉张、滑脱和沉积作用(尤其关于东非裂谷)
3
作者 c.k.morley 韩林 《海洋地质译丛》 1990年第5期21-29,共9页
穿过许多裂谷的地震剖面都显示,无论在完整地堑还是半地堑背景中,同裂谷期沉积物的最厚堆积总是紧靠主盆地边界正断层。向主边界断层方向加厚的上盘沉积楔是主生长断层的形状显示。如果一些主断层能在形状上看作一些大生长断层(McClay等... 穿过许多裂谷的地震剖面都显示,无论在完整地堑还是半地堑背景中,同裂谷期沉积物的最厚堆积总是紧靠主盆地边界正断层。向主边界断层方向加厚的上盘沉积楔是主生长断层的形状显示。如果一些主断层能在形状上看作一些大生长断层(McClay等,1987),那么裂谷之间同裂谷期沉积物的最大厚度变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随边界断层—滑脱系形状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拉张 滑脱 沉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