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度桥梁非线性颤振理论与试验研究
1
作者 李凯 蔡春声 +1 位作者 韩艳 宋俊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共24页
目前,在线性颤振设防标准下,大跨桥梁的设计与建设成本巨幅增加,严重阻碍了大跨度桥梁的进一步发展,亟需研究大跨度桥梁的非线性颤振特性并构建相关非线性颤振分析理论,为后颤振设防标准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发展了基于自由振动... 目前,在线性颤振设防标准下,大跨桥梁的设计与建设成本巨幅增加,严重阻碍了大跨度桥梁的进一步发展,亟需研究大跨度桥梁的非线性颤振特性并构建相关非线性颤振分析理论,为后颤振设防标准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发展了基于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识别幅变颤振导数的方法,建立了多/全模态耦合三维非线性颤振频域快速分析方法和能够考虑气动与结构双重非线性效应的三维时域分析方法,拓展了桥梁断面节段模型大振幅非线性颤振研究的风洞试验技术。基于发展的非线性颤振分析方法,以国内某四主缆双层桁架主梁断面悬索桥为背景,研究了该桥主梁断面的非线性颤振特性,量化了竖向自由度对该断面非线性颤振的影响,探究了多模态耦合效应对该桥非线性颤振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几何非线性效应诱发的超谐共振行为,并据此揭示了几何非线性效应对该桥非线性颤振的影响机制。该文方便读者对非线性颤振理论与分析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研究可为今后建立大跨桥梁的韧性抗风设计标准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幅变颤振导数 三维非线性颤振分析 时域非线性自激力模型 几何非线性
下载PDF
可溶液处理镓萘酞菁酰亚胺类电子受体材料合成与表征
2
作者 李磊 李莉 +6 位作者 马俊杰 付居标 蔡春生 陈玫玲 覃雪雁 袁忠义 陈义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1538,共8页
设计、合成了5个酰亚胺镓萘酞菁电子受体(Cl-GaNcTI、OH-GaNcTI、R_(3)SiO-GaNcTI、F_(5)PhO-GaNcTI和QLO-GaNcTI),并将其作为受体材料应用于制备体相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波长300~1100 nm范围内,5种受体材料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吸收,... 设计、合成了5个酰亚胺镓萘酞菁电子受体(Cl-GaNcTI、OH-GaNcTI、R_(3)SiO-GaNcTI、F_(5)PhO-GaNcTI和QLO-GaNcTI),并将其作为受体材料应用于制备体相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波长300~1100 nm范围内,5种受体材料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吸收,最大消光系数高达6.18×10^(5)L/(mol·cm),较低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3.9 eV)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T_(d)>320℃),在萘酞菁轴向上引入长链取代基能够有效地减弱分子聚集性,均可用作体相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酞菁 有机太阳能电池 电子受体材料 近红外吸收
下载PDF
基于暴露限值法与数学模型法的某市居民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夏威 蔡春生 +5 位作者 陈燕红 何彬洪 郭艳 何伦发 卢丽明 温伊蕾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6724-6728,共5页
目的运用暴露限值法与数学模型法2种不同的方法,评估某市居民从食用植物油中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膳食风险,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抽取广东省某市生产及流通领域中食用植物油,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 目的运用暴露限值法与数学模型法2种不同的方法,评估某市居民从食用植物油中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膳食风险,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抽取广东省某市生产及流通领域中食用植物油,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不同年份样品的AFB1含量,结合该市居民膳食消费量计算食用油中AFB1的暴露水平,运用暴露限值(margin of exposure,MOE)法与数学模型法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共采集的341份食用植物油,AFB1检出率为66.0%;花生油样品检出率和含量均高于其余品种(P<0.05);散装样品检出率和含量明显高于定型包装样品(P<0.05)。超市和餐饮单位的样品AFB1含量较其它场所低(P<0.05);不同地区的样品检出率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市居民食用油AFB1暴露水平为3.12 ng/kg bw/d, MOE值为80,对于肝癌发病率的贡献为0.1248/10万人。结论该市居民食用植物油AFB1膳食暴露水平和致肝癌发病的贡献较低,但仍应引起足够和持续的公共卫生关注,尤其对于散装花生油应优先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并做好人群健康饮食习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植物油 暴露风险 暴露评估
下载PDF
桥面典型车辆气动特性及车辆间挡风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艳 李凯 +2 位作者 陈浩 蔡春声 董国朝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4,185,共12页
强风不仅是大跨度桥梁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到桥上车辆运行的安全,车辆气动特性是研究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前提。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平台,模拟计算了汽车工业研究协会(MIRA)小车和重型卡车典型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气动特... 强风不仅是大跨度桥梁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到桥上车辆运行的安全,车辆气动特性是研究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前提。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平台,模拟计算了汽车工业研究协会(MIRA)小车和重型卡车典型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气动特性,分析研究了典型车辆分别位于桥面上不同车道位置时车辆气动力系数随风偏角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模拟计算了重型卡车与小车之间的挡风效应,研究了车辆间相对位置对车辆挡风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车型以及不同的桥梁车道位置对车辆气动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型卡车对MIRA小车有明显的挡风效应,MIRA小车气动力随着车辆间相对位置变化显著,重型卡车气动力也有一定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桥 数值模拟 横风作用 气动力参数 挡风效应
下载PDF
矮寨大桥风速风向联合分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刚 韩艳 蔡春声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5,共6页
为了分析矮寨大桥的风致疲劳寿命,研究风速风向在大桥桥址处的联合分布规律。基于吉首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数据样本进行抽样、处理,从而得到风速风向在气象站处的联合分布。假设气象站处梯度风速、风向与桥址处相同,根据矮寨大桥监测的... 为了分析矮寨大桥的风致疲劳寿命,研究风速风向在大桥桥址处的联合分布规律。基于吉首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数据样本进行抽样、处理,从而得到风速风向在气象站处的联合分布。假设气象站处梯度风速、风向与桥址处相同,根据矮寨大桥监测的长期风场数据得到桥址处的风剖面指数,最后换算得到矮寨大桥桥址处风速风向的联合分布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寨大桥 风速风向联合分布 现场监测 统计分析 参数估计
下载PDF
风屏障对平层公铁桥上列车气动特性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叶 韩艳 +3 位作者 胡朋 李凯 蔡春声 何旭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基于列车测压试验,以平层公铁桥梁和CRH2列车为背景,分析了风屏障对平层公铁桥上列车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有无风屏障时列车表面压力以及气动力的跨向相关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风屏障后,列车迎风面与背风面、顶面和底... 基于列车测压试验,以平层公铁桥梁和CRH2列车为背景,分析了风屏障对平层公铁桥上列车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有无风屏障时列车表面压力以及气动力的跨向相关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风屏障后,列车迎风面与背风面、顶面和底面风压差随风屏障透风率的减小而减小,使得列车总体侧力和升力减小,风屏障透风率为20%时,列车表面脉动压力分布较均匀,有利于桥上列车运行时的安全与舒适。风屏障的防风效果不会随着风屏障高度的增加一直变好,透风率为40%时,风屏障存在一个最优高度3.5 m。风屏障透风率对列车迎风面以及顶面圆弧过渡段表面风压的影响明显大于高度。设置风屏障后,列车底面和背风面测点压力跨向相关性更好,风屏障的挡风效应增强了这两部分展向流场的一致性,使流体的脱落点更一致。随着跨向间距的增大,气动力的相关性越来越差,风屏障对气动力的跨向相关性较无风屏障时弱,设置风屏障时跨向间距超过5倍列车高,气动力完全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屏障 风洞试验 平均风压 脉动风压 跨向相关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sudden change in wind loads on running performance of trains on a highway-railway one-story bridge in crosswinds 被引量:1
7
作者 HAN Yan LIU Ye +2 位作者 cai chun-sheng HU Peng HE Xu-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621-2638,共18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dden change in wind loads on th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trains on the bridge in crosswinds,a highway-railway one-story bridg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o...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dden change in wind loads on th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trains on the bridge in crosswinds,a highway-railway one-story bridg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he train and the bridge were measured in a series of train-bridge system segment models through wind tunnel tests when two trains passed each other on the bridge and when a train entered and left the wind barrier section of the bridge.Based on the improved SIMPACK and ANSYS rigid-flexible coupling simulation method,a wind-double train-track-bridge system coupled vibr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train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effects of sudden change in wind loads caused by two trains passing each other and a train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wind barrier section of the brid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sudden wind load change caused by the trains passing each other had less effects on the running safety of the leeward-side train than the wind shield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windward-side train in the wind speed range of 10−25 m/s.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porosity of wind barriers,the effects of the sudden wind load change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nning safety and comfort of the train.With the increase in wind speed,the lateral response of the train increased obviously because of the effects of sudden wind load change,which affects both the lateral running stability and the comfort of the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train-track-bridge system two trains passing each other wind barrier sudden change in wind load dynamic response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optim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rain wind barrier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被引量:1
8
作者 HAN Yan MI Li-hua +1 位作者 SHEN Lian cai chun-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706-2718,共13页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o of wind barriers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average pressure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rain windward and leeward surface(ΔCp)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factors,namely the wind barrier height(H),ventilation ratio(R),and distance to the train(D),twenty f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cas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re considered based on an orthogonal design.The shear stress transfer(SST)k-ωturbulent model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and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was validated by us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an increase in R,ΔCp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andΔCp decreased while D increased.Moreover,with the increase in H,ΔCp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Therefore,these thre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wind barriers.Furthermore,according to a range analysis(judg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intuitively),the three factor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R>H>D.Based on a variance analysis,R was found to be of high significance toΔCp,followed by H,which was significant,whereas D had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influence.Finally,the optimal values of R and H were determined to be 20%and 110 mm,respectively.And when R=40%,H=85 mm,the train was relatively unsafe under these such condition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ignificant guidance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wind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barrier ventilation ratio HEIGHT numerical simulation orthogonal design
下载PDF
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钠钾摄入状况与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夏威 蔡春生 +2 位作者 何彬洪 郭艳 何伦发 《华南预防医学》 2018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分析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钠和钾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并对钠钾比与高血压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山市5个镇区400户18岁及以上居民,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情况和1年中对各类食物的摄... 目的分析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钠和钾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并对钠钾比与高血压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山市5个镇区400户18岁及以上居民,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情况和1年中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摄入频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高血压与钠钾比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对984名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其中男性463人(占47.1%)、女性521人(占52.9%),高血压患病率为8.2%(81/984)。调查对象日均膳食钠和钾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 501.5(2 265.7~2 988.8)、1 962.4(1 313.6~2 775.6)mg。93.6%的居民膳食钠摄入量超过AI值,52.4%的居民膳食钾摄入量低于AI值。居民膳食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用盐,占63.4%,其余依次为畜禽肉类8.8%、水产品8.3%。膳食钾来源依次为谷类(占20.9%)、蔬菜类(占17.4%)、畜禽肉类(占1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钠钾比每增加1个单位,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0.341倍(OR=1.341)。结论中山市18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钠摄入偏高而膳食钾摄入偏低,膳食钠钾比升高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加强相关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倡低钠高钾膳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调查 氯化钠 膳食 高血压
原文传递
基于迁徙指数的复工时期中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评估与应对 被引量:1
10
作者 谈晔 何志辉 +6 位作者 黄莉莉 陈夏威 李权华 王钟盟 周郁潮 蔡春生 黄莹偲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分析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展情况,评估中山市新冠肺炎的疫情输入风险。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29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报告病例数(不含临床诊断病例;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和百度迁徙指数,对省外各市2... 目的分析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展情况,评估中山市新冠肺炎的疫情输入风险。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29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报告病例数(不含临床诊断病例;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和百度迁徙指数,对省外各市2月29日之前累计7 d报告病例数和中山市迁入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评估中山市返程复工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风险。结果中山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例,输入性病例占比87.88%,其中湖北省49例,占74.24%。疫情输入风险排前4位的省份是广西、四川、湖南和江西,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1.0820、0.5494、0.2041和0.0656。近7 d中山市迁入人口排前11位主要城市中,有疫情输入风险的城市:永州市、重庆市。结论中山市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由湖北输入引起,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防止周边及疫情高发地区的病例输入风险仍是中山市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输入风险评估 人口迁徙
原文传递
高精度入口边界的峡谷桥址风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炼 华旭刚 +2 位作者 韩艳 蔡春声 韦成龙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23,共10页
山区峡谷地区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貌条件影响使得其风场十分复杂,这些地区建立的大跨度桥梁面临着更为突出的风致振动问题,而当前规范对峡谷桥梁的抗风设计还没有明确规定。为更加深入认识峡谷风场的分布特性,基于WRF与CFD耦合模式对峡谷... 山区峡谷地区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貌条件影响使得其风场十分复杂,这些地区建立的大跨度桥梁面临着更为突出的风致振动问题,而当前规范对峡谷桥梁的抗风设计还没有明确规定。为更加深入认识峡谷风场的分布特性,基于WRF与CFD耦合模式对峡谷桥址风场进行精细化分析,在中尺度气象模式基础上结合多项式插值方法获取入口边界的平均风速,同时对峡谷桥址上游风速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实测站脉动特性互等的原则获取数值模拟入口位置的脉动特性。将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综合考虑后利用UDF程序赋给大涡模拟的入口边界并对峡谷桥址位置风场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湍流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脉动风速后的入口边界条件相比于无脉动入口风速其湍流特性与实测值吻合更好;中国现有规范中的标准谱不适用于复杂峡谷桥址地区,如用现有规范设计山区峡谷桥梁,其结果偏不安全;来流风向与峡谷走向是引起加速效应的主要原因,峡谷上游的复杂局部地形是引起峡谷桥址风场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可供山区峡谷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山区峡谷风场 大涡模拟 多尺度耦合 入口边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