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发射率缓变特性的光谱发射率反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艺帆 蔡红星 +2 位作者 王诏宣 李艳 李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2-707,共6页
发射率是辐射测温的重要参数,基于普朗克定律,针对辐射测温中n个方程,n+1个未知数这一病态方程组问题,利用发射率的缓变特性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以此来减少未知数的个数,简化计算过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无... 发射率是辐射测温的重要参数,基于普朗克定律,针对辐射测温中n个方程,n+1个未知数这一病态方程组问题,利用发射率的缓变特性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以此来减少未知数的个数,简化计算过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理论热辐射谱还是实验数据,均能反演出与材料发射率线形一致的发射率谱及材料真实温度,当T=1 173K时,反演所得温差最大13K,发射率的最大绝对误差0.05;且缓变程度越大,波长间隔越小,计算的准确度越高。所述方法可应用于基于多光谱数据提取温度和发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材料发射率 缓变特性 温度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莫西沙星振动光谱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笛 辛敏思 +2 位作者 刘春宇 蔡红星 范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被大量的使用,在人体以及家畜体内会有药物残留,危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为了避免人体二次摄入,能够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是否含有莫西沙星残留的方法尤为重要。为此,采用振动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方... 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被大量的使用,在人体以及家畜体内会有药物残留,危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为了避免人体二次摄入,能够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是否含有莫西沙星残留的方法尤为重要。为此,采用振动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为莫西沙星的振动光谱检测与鉴定提供基础数据,为其在药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步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DFT),构建莫西沙星分子空间结构,利用B3LYP/6-311+G(d)基组优化结构并计算其理论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理论计算结果发现莫西沙星分子在3700~2800与1800~400 cm^-1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拉曼与红外活性,前者主要是官能团上键的振动,后者为指纹区上键的振动。由于两种光谱信息互补的优越性,首先通过对比理论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标记出同时具有两种或只具有一种振动活性的振动峰频率,结合Gaussian view显示莫西沙星分子中每个键对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全面的归属,同时给出莫西沙星分子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空间结构参数。第二步通过实验测量了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的自然拉曼光谱(NRS)与红外光谱(IR)。理论计算结果误差由频率校正因子0.973修正,再与实验数据相比较,峰值波数相差大多在0~10 cm^-1范围内,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该结果为莫西沙星的振动光谱检测与鉴定提供基础数据,为其在药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脉冲激光辐照氮化硅陶瓷损伤阈值的光谱测量 被引量:3
3
作者 蔡鹏程 李霜 +3 位作者 蔡红星 谭勇 石晶 苗馨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33-3437,共5页
氮化硅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等优异性能,可应用于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难以胜任的极端工作环境。但具备这些优良特性的同时也给其加工带来了不便,传统的磨削加工方法效率低,设备损耗严重,激光辅助加工为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氮化硅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等优异性能,可应用于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难以胜任的极端工作环境。但具备这些优良特性的同时也给其加工带来了不便,传统的磨削加工方法效率低,设备损耗严重,激光辅助加工为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将等离子体光谱法和显微成像法相结合,对脉冲激光辐照氮化硅陶瓷的损伤阈值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损伤机理。实验选用热压烧结氮化硅陶瓷为靶材,参考ISO21254国际损伤阈值测试标准搭建试验系统,采用1-on-1法利用Nd3+∶YAG固体脉冲激光分别在纳秒和微秒脉宽下辐照氮化硅陶瓷,两种脉宽分别选取10个能量密度梯度进行激光辐照,每个能量密度辐照10个点。利用光纤光谱仪采集光谱信息,利用金相显微镜获取显微图像信息,将光谱结果与显微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纳秒脉宽下材料一旦损伤光谱上就会出现等离子体峰,通过分析光谱中等离子体峰,元素指认是否含有材料中特征元素即可判断损伤,为了区别空气电离击穿同时测量了空气等离子体光谱对比分析剔除干扰。微秒脉宽下显微图像观察到刚开始损伤时,光谱中只出现较强热辐射谱线并未出现等离子体谱线,进一步增加激光能量密度,光谱中会出现少量等离子体峰,因此不能直接以等离子体峰判断材料损伤阈值。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损伤形貌,纳秒脉宽下在损伤区域内部观察到明显的烧蚀冲击状损伤,光谱呈现出大量等离子体谱线,说明纳秒激光辐照氮化硅损伤机制主要为等离子体冲击波引起的力学损伤效应。微秒脉宽在辐照区域边缘发现热烧蚀痕迹,损伤区内观察到大量熔融物,出现明显热辐射光谱,说明微秒激光辐照氮化硅损伤机制主要是由于长脉宽热积累引起的热损伤效应,随着能量密度增加热辐射谱上叠加有等离子体峰,等离子体峰值强度与损伤程度一致。利用零几率损伤阈值法对两种方法测得结果进行了拟合,分析发现等离子体光谱法更适用于纳秒脉宽下损伤阈值测量,得到结果为0.256J·cm^-2;显微成像法适用于微秒脉宽下损伤阈值测量,得到结果为6.84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阈值 氮化硅 等离子体光谱法
下载PDF
激光辐照六方氮化硼陶瓷等离子体光谱特性研究
4
作者 侯力铭 张喜和 +2 位作者 蔡红星 石晶 蔡鹏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8,12,共5页
在大气环境中利用Nd:YAG脉冲激光器(波长为1064 nm、脉宽为15 ns、重复频率为1 Hz)的脉冲激光能量密度为16.6 J/cm^2辐照六方氮化硼材料,通过测量得到大气环境中的六方氮化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证明在该实验条件下,激光能量足够使氮化... 在大气环境中利用Nd:YAG脉冲激光器(波长为1064 nm、脉宽为15 ns、重复频率为1 Hz)的脉冲激光能量密度为16.6 J/cm^2辐照六方氮化硼材料,通过测量得到大气环境中的六方氮化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证明在该实验条件下,激光能量足够使氮化硼靶材电离。在进行等离子体光谱对比分析中,去除了大气等离子体发射谱线的干扰,分离出了六条六方氮化硼发射光谱特征谱线,并对其特征峰进行了指认。实验结果表明:N Ⅱ 393.55 nm和N Ⅱ 423.29 nm两条特征峰为六方氮化硼材料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谱线。在局部热平衡条件下,选择B Ⅰ 208.17 nm和B Ⅰ 250.49 nm两条谱线,利用上述所选择特征谱线的相对强度,通过玻尔兹曼双谱线法计算得到电子温度为19202 K。利用测得的B Ⅰ 250.49 nm谱线附近的曲线进行Lorentz曲线拟合,得到拟合后谱线的半高全宽(FWHM)为3.08933 nm,根据斯塔克展宽法推得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为2.4×10^17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等离子体光谱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卒中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以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菲 倪白云 +1 位作者 蔡红星 徐钧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卒中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以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4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时间分为A组(≤6个月,51例)、B组(6~12个月,4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卒中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以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14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时间分为A组(≤6个月,51例)、B组(6~12个月,48例)、C组(>12个月,4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能和肝功能指标。结果随访结束后,各随访组患者血糖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基线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TC、TG、LDL-C水平降低(P<0.05);C组患者血清TC、LDL-C水平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肾功能或肝功能至少出现1项指标异常者比例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但是长期用药可能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血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脑卒中 血糖代谢 肾功能 血脂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功能障碍的心衰患者心房细胞中兰尼碱受体转录水平明显降低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威 汪洋 +4 位作者 董国凯 殷文江 李周儒 蔡红星 孙晓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检测心衰患者心肌细胞中钙离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探索心力衰竭及左室射血功能(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受损的分子机制,通过反转录PCR检测钙离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并采用t检验的方法比较了左室射血功能受损组与... 为检测心衰患者心肌细胞中钙离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探索心力衰竭及左室射血功能(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受损的分子机制,通过反转录PCR检测钙离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并采用t检验的方法比较了左室射血功能受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表明: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转录水平在左室射血功能受损组中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左室射血功能受损的心衰患者,其心肌细胞中RyR转录水平高于左室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表明RyR参与了左室射血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左室射血功能 钙离子调节 转录水平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蔡红星 张婧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果 21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肢体短暂性、发作性不能控制的不自主抖动,所有患者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和(或)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00%)。患者住院期间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及常规检查,并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适当控制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TIA发作,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一侧肢体抖动时应警惕LS-TIA可能。LS-TIA患者多存在对侧的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应对此类患者完善相关血管检查,进行卒中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大动脉狭窄
下载PDF
Ultracold Neutral Plasma Produced by One-Color Two-Photon Ionization in Supersonic Nitric Oxide Molecular Beam
8
作者 LI Hui SHI Zhe +4 位作者 LIU Jin-Bo GUO Jing-Wei ZHOU Can-Hua cai hong-xing cai Xiang-Lo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75-78,共4页
Nitric oxide(NO)is cooled to 1 K in a seeded Ar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NO molecules are ionized by one-color two-photon resonant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REMPI)process to form an ultracold plasma.The density... Nitric oxide(NO)is cooled to 1 K in a seeded Ar supersonic molecular beam.NO molecules are ionized by one-color two-photon resonant enhan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REMPI)process to form an ultracold plasma.The density of the ionized molecules in the illuminated volume approaches to 1.5×10^(13) cm^(-3).Prompt electrons,plasma electrons and intact NO+ions are produced during this process.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lifetime of this ultracold plasma is longer than 18.3μs.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O ultracold plasma with significant lifetime produced by one-color two-photon REMPI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LIFETIME RESONANT
下载PDF
鱼藤素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的生存活力和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王月 李姗姗 +3 位作者 赵春明 张美香 王威 蔡红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59,共6页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鱼藤素(deguelin)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通过将不同浓度(0、10、50、100、500、1 000 nmol/L)的鱼藤素作用于H9C2细胞24、48、72 h,应用CCK-8法测定鱼藤素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0、10、50...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鱼藤素(deguelin)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通过将不同浓度(0、10、50、100、500、1 000 nmol/L)的鱼藤素作用于H9C2细胞24、48、72 h,应用CCK-8法测定鱼藤素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0、10、50、100、500、1 000 nmol/L)浓度的鱼藤素作用于H9C2细胞24、48 h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Hoechst33342/PI双染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鱼藤素(0、10、50 nmol/L)作用于H9C2细24 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100、500、1 000 nmol/L的鱼藤素作用H9C2细胞24、48、72 h后,能明显抑制其存活率,10、50、100、500、1 000 nmol/L的鱼藤素作用H9C2细胞24、48 h后,能明显抑制其迁移能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鱼藤素在低浓度时便可以诱导H9C2细胞凋亡。可见鱼藤素能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来抑制H9C2细胞的生存活力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素 H9C2细胞 细胞活力 凋亡
下载PDF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in E. coli of the group 3 allergen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被引量:6
10
作者 CUI Yu-bao cai hong-xing +4 位作者 LI Li ZHOU Ying GAO Cui-xiang SHI Wei-hong YU 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1期2657-2661,共5页
Background The dust mites, which are mostly represented by Dermatophagoides spp. (Acari: Pyroglyphidae),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indoor allergens.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mite allergen molecul... Background The dust mites, which are mostly represented by Dermatophagoides spp. (Acari: Pyroglyphidae),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indoor allergens.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mite allergen molecules are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ffective diagnostic procedures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allerg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dust mites. Methods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The gene coding for Der f 3 was amplified by RT-PCR with the primers designed based on previous sequence published in GenBank. The target gene was cloned intermediately into pMD19-T plasmid and finally into plasmid pET28a (+), expressed in E. coil BL21 at the aid of the inducer isopropyI-D-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allergen were analyzed with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Results The cDNA coding for group 3 allergen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from China was cloned and expressed successfully. 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ineteen mismatched nucleotides in five Der f3 cDNA clon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ference (GenBank Accession No. AY283291), which resulted in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incompatibility in eleven residues.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er f 3 pro-protein was an extracellular hydrophobic protein, consisting of 259 amino acids with a 16 amino acid signal peptide. The protein was deduced to have three chymotrypsin active sites (53-68 AA, 108-122 AA and 205-217 AA), one N-glycosylation site, one cAMP- and 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hosphorylation site, four protein kinase C phosphorylation sites, two casein kinase II phosphorylation sites, and five N-myristoylation sites. Conclusions Der f3 is an extracellular hydrophobic protein which possesses multiple activ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sites. Polymorphism may exist in the Der f3 gene but this needs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Der f 3 recombinant allergen CLONING gene expression BIOINFORMAT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